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7)
2023(4197)
2022(3607)
2021(3398)
2020(2806)
2019(6119)
2018(6278)
2017(10238)
2016(6647)
2015(7804)
2014(7963)
2013(7213)
2012(6798)
2011(6166)
2010(6514)
2009(5635)
2008(5496)
2007(5102)
2006(4526)
2005(4022)
作者
(23028)
(19141)
(19119)
(18209)
(12394)
(9512)
(8585)
(7574)
(7509)
(7176)
(6649)
(6611)
(6537)
(6477)
(6316)
(6204)
(5880)
(5748)
(5614)
(5610)
(5278)
(5252)
(5066)
(4542)
(4515)
(4343)
(4338)
(4332)
(4240)
(4197)
学科
(14016)
经济(13985)
管理(12839)
(10307)
(8171)
(7730)
企业(7730)
理论(6908)
教育(6552)
中国(6397)
(6253)
教学(6215)
(5873)
(5482)
学法(4259)
教学法(4259)
(4152)
方法(4151)
学理(3758)
学理论(3758)
(3749)
银行(3706)
农业(3650)
(3617)
地方(3544)
(3493)
金融(3486)
业经(3360)
数学(3206)
体制(3201)
机构
学院(88640)
大学(86735)
研究(38654)
科学(29526)
(29284)
中国(25534)
农业(23388)
(23186)
(23085)
管理(23010)
经济(22160)
研究所(21509)
业大(21441)
(20649)
理学(18757)
理学院(18387)
管理学(17606)
技术(17478)
管理学院(17473)
(16785)
(16692)
中心(16234)
(14920)
农业大学(14681)
(14368)
(13313)
北京(13054)
(13005)
师范(12988)
(12746)
基金
项目(62112)
科学(43743)
研究(41143)
基金(38376)
(37800)
国家(37441)
(28518)
科学基金(27919)
(23785)
教育(21446)
自然(20223)
社会(19772)
基金项目(19767)
自然科(19707)
自然科学(19682)
自然科学基金(19287)
社会科(18303)
社会科学(18297)
编号(17714)
资助(16549)
科技(15610)
成果(15582)
重点(15409)
课题(15340)
计划(15016)
(13526)
(12972)
(12716)
(12639)
科研(12165)
期刊
(29775)
经济(29775)
学报(28935)
(27217)
中国(27087)
研究(24627)
教育(21968)
科学(20405)
大学(20115)
学学(19163)
农业(18380)
(9951)
(9917)
业大(9612)
技术(9570)
管理(9316)
林业(8740)
职业(7806)
农业大学(7641)
(7451)
(6241)
金融(6241)
科技(5965)
业经(5536)
技术教育(5091)
职业技术(5091)
职业技术教育(5091)
图书(4907)
自然(4807)
(4705)
共检索到145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菁  赖钟雄  孙威江  郭玉琼  
以乌龙茶品种武夷名丛中的早生种金凤凰、中生种金锁匙和晚生种肉桂的成年树茎段为外植体,比较外植体灭菌、切割方式和外源植物激素、盐、蔗糖以及光照度等因素对腋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一芽二叶时期二叶位的茎段做为外植体较为合适;用0.1%HgCl浸泡9-11 min为最佳消毒方式,但应视茶树的品种(系)以及茎段的老嫩程度而定;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0.5 mg.L-1 IAA+0.5 mg.L-1 GA3+30 g.L-1蔗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玉琼  赖钟雄  吕柳新  林腾辉  陈菁  
以代表性乌龙茶品种铁观音成年新梢茎段为外植体,初步探讨了茶树成年茎段离体培养无菌系的建立.结果表明,外植体的适宜消毒方法为0.1%升汞浸泡11 min;适宜取材气候条件是连续晴天5 d以上;适宜取材部位是第二腋芽的茎段;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5 mg.L-1IAA+0.5 mg.L-1GA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戴小英  刘新亮  邱凤英  章挺  李江  
以黄樟秋稍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并优化了黄樟组培繁育体系,研究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及配比对黄樟茎段不定芽诱导、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樟带腋芽茎段最佳启动培养基配方为改良MS+4.0 mg/L 6-BA+0.5 mg/L NAA,在此培养基中不定芽培养7 d开始萌动,诱导率可达76.67%;不定芽继代培养基的最适宜配方为改良MS+2.0 mg/L 6-BA+0.5 mg/L NAA,在此培养基中不定芽生长健壮,增殖系数为3.78;幼苗生根培养基的最适宜配方为改良1/2 MS+0.5 mg/L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林春桃  苏宝财  余建辉  
通过福州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对乌龙茶消费者体验视角下的品牌忠诚形成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消费者态度忠诚对其行为忠诚的影响不显著;乌龙茶服务体验、品牌体验以及关系体验分别对消费者满意和转换成本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乌龙茶消费者转换成本对其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乌龙茶消费者满意对其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建安  施兆鹏  施英  谷纪平  陈金华  龚雨顺  
为探讨乌龙茶特殊"岩韵"与"音韵"的感官特征与物质特性,对8个有代表性的闽北与闽南乌龙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与味感相关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常规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闽北武夷岩茶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及酚/氨值较高,其岩韵韵浓而凝重;闽南铁观音茶游离氨基酸含量、酯型儿茶素占儿茶素总量之比较高,其音韵韵厚而幽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家银  郭琛  谢玉明  杨莉  邓子牛  
为了建立椪柑成年态离体高效再生体系,比较了7种消毒方法的灭菌效果和4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改良消毒法能有效降低成年态椪柑节间茎段的污染率(约12.2%)和死亡率(约27.2%),增加外植体的萌芽率(约12.8%)和成功率(约30.6%);MS+BA1mg/L+NAA0.5mg/L最适合椪柑成年态节间茎段生长,萌芽率达12%;另外,1cm左右的成年态接穗茎尖嫁接的成活率仅约10%,选用5mm以下的茎尖可明显提高嫁接成活率,使用1mm左右茎尖进行微芽嫁接成活率最高,这可能与柑橘接穗越大携带的内生菌越多有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青华  孙威江  张孔碌  罗星火  吴全金  
以福建闽南、闽北和广东乌龙茶为样本,开展基于茶汤色差和pH的乌龙茶产品判别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在评饮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乌龙茶茶汤的色差和pH均无显著影响.(2)(45±2)℃下,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升高,第1泡茶汤的L显著低于第3泡;3泡茶汤间红绿度(a)和黄蓝度(b)的变化均不显著;3泡茶汤色差的衍生值色相(b/a)、色调彩度(Cab)和色彩饱和度(Sab)均无显著差异,色相角(Hab)差异达显著水平;3泡茶汤间的pH存在显著差异.(3)(45±2)℃下,以第1泡茶汤的色差和pH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茶样进行产地、品种、级别和品类鉴别,建立判别模型,得到正...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彬彬  周子维  胡娟  徐邢燕  姚知灵  陈常颂  游玉琼  孙云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S-SPME-GC-TOF-MS)技术对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新品系"606"乌龙茶在加工的过程中,鲜叶、萎凋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较少,做青叶中的香叶醇、茉莉酮、α-法呢烯、橙花叔醇、吲哚等重要挥发性成分生成并增加;整个加工过程中鉴定出31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分属于醇类、酮类、醛类、酯类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7种类型,其中,酯类、醇类化合物是主要类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品系"606"乌龙茶虽然具有α-法呢烯、香叶醇、苯基乙醇、吲哚、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花果香特征型挥发物成分,但橙花叔醇的含量较低,而己酸叶醇酯等具有清果香的酯型化合物含量较高.综上,新品系"606"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有别于其他花果香品种的乌龙茶,这可能是构成其独特品种风味的原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萼辉  徐惠珠  王豫兰  杨玉英  赵守边  
取‘美人’梅(Prunus mume cv.Meiren Mei)盆栽母树嫩枝茎段(1~1.5cm)用70%的酒精、0.1%的昇汞水溶液消毒后,接种于WB+KT 2mg/l+NAA 0.05mg/l培养基上置培养室静培养.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3℃,光照为1 000~2 000lx,每日光照12h.培养25天后,茎段上腋芽萌发;再培养25天,这些芽转变成丛生芽.丛生芽在WB+BA 0.5mg/l+NAA 0.025mg/l培养基上培养25天后,它们便长成正常的幼苗.幼苗在WB+BA 0.025mg/l+NAA 0.05mg/l+IAA0.025m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春末夏初时,生根小植株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淑华  王果  郭雅玲  赖凌凌  吴明言  廖雯  续子杰  
对8个乌龙茶品类(永春佛手、白芽奇兰、铁观音、漳平水仙、武夷水仙、闽北水仙、武夷肉桂和武夷名丛)共82个茶叶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茶叶中的稀土元素氧化物总量(∑REOs)为0.62-10.11 mg·kg~(-1),各品类∑REOs几何平均值大小为:铁观音>闽北水仙>永春佛手>武夷水仙>武夷名丛>武夷肉桂>白芽奇兰>漳平水仙.供试茶叶轻稀土元素氧化物的含量(∑LREOs)明显高于重稀土元素氧化物的含量(∑HREOs);镧(La)、铈(CE)、钕(Nd)和钇(Y)等4种元素的含量(CE含量最高)高于其他稀土元素,此4种元素含量之和达到∑REOs的80%以上.茶叶的∑LREO...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志慧  黄东方  王琼琼  项丽慧  孙威江  
以铁观音品种鲜叶为材料,按照闽南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对杀青叶采取不同成型技术处理,分析其理化品质及生产效能,研究成型方法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成型机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速包机、包揉机成型,先多次轻压,2次复火后包揉)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好;全程重压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重压数次,1次复火)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乾刚  林智  蔡建明  
乌龙茶制造与品质化学涉及制造原料理化性状、制造过程化学变化和成茶品质化学基础 3方面内容 .从原料、制造到成茶 ,贯穿其中的重要理论与技术原理是“控制”,即 :(1 )选择适当茶树品种和一定成熟度的新梢以限制原料中部分化学成分特别是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 ;(2 )将多酚类物质制茶氧化控制在鲜叶局部和一定变化范围内进行 ;(3 )控制“做青”进程以促进内含物转移、转化 ;(4 )防止成茶色泽成分比例失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月梅  郑德勇  叶乃兴  
采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12份福建乌龙茶茶样的热分解过程.试验条件为:茶样由室温以10℃·min-1匀速升温至600℃,气氛为空气,铝坩埚加盖(盖上钻1 mm的孔).结果表明:茶叶的热分解过程分为5个失重阶段:1室温至100℃左右主要为脱水阶段;2100-226℃为茶叶挥发物逸出阶段;3226-345℃为变味热分解阶段;4345-482℃为碳化阶段;5482-600℃为燃烧阶段.茶叶具有相似的失重过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曲线体现茶叶的特征,阶段2主要体现茶叶内含物的品质特征,阶段345主要体现茶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及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机盐等其他物质的含量特征,可反映不同品种、季节和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鑫磊  俞晓敏  龚智宏  林宏政  郝志龙  张妍  金心怡  
以福云六号和黄旦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为原料,按照绿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的加工方法制成相应的茶类,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QqQ MS)测定鲜叶原料和不同茶类的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芦丁(槲皮素-3-氧-鼠李糖基-吡喃葡萄糖苷)和咖啡碱含量,探究不同茶类的加工工序对茶树鲜叶中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各茶类中的儿茶素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绿茶下降最少,乌龙茶和白茶次之,红茶下降最多;白茶中的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乌龙茶,酯型儿茶素含量与乌龙茶相当.各茶类中的氨基酸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绿茶中的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其他组分较低;乌龙茶中的茶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绿茶略有降低,但谷氨酰胺、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组分积累较多;红茶中除了亮氨酸有一定的积累外,其余大部分氨基酸组分含量均为最低;白茶中除了茶氨酸和谷氨酰胺含量较低外,其余大部分氨基酸组分含量有较高的积累.白茶中的芦丁含量与鲜叶相当,而比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高出1.5倍左右.咖啡碱在鲜叶和白茶中的含量最高,在红茶中的含量最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双双  陆顺教  冷青云  王存  杨光穗  
【目的】建立茎段诱导丛生芽途径的树兰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为树兰种苗生产及工厂化育苗奠定基础。【方法】以树兰当年生分蘖苗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6-BA、NAA和IBA组合对树兰茎段丛生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浓度6-BA和NAA组合对树兰茎段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均有显著影响,树兰茎段丛生芽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MS+1.0Mg/L 6-BA+0.5Mg/L NAA,诱导率最高达到73.13%;增殖最适宜培养基为MS+3.0Mg/L 6-BA+1.0Mg/L NAA,增殖系数最高达到5.2。不同质量浓度NAA和IBA组合对树兰组培苗生根有显著影响,生根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