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4)
- 2023(9879)
- 2022(8781)
- 2021(8325)
- 2020(6985)
- 2019(16066)
- 2018(16167)
- 2017(30903)
- 2016(16971)
- 2015(19174)
- 2014(19287)
- 2013(19033)
- 2012(17335)
- 2011(15471)
- 2010(15196)
- 2009(13690)
- 2008(13128)
- 2007(11353)
- 2006(9750)
- 2005(8319)
- 学科
- 济(64595)
- 经济(64529)
- 管理(49740)
- 业(48685)
- 企(41205)
- 企业(41205)
- 方法(32427)
- 数学(27938)
- 数学方法(27606)
- 农(17025)
- 学(16762)
- 技术(16463)
- 中国(15631)
- 财(14659)
- 业经(14434)
- 地方(12727)
- 理论(11834)
- 农业(11694)
- 贸(11244)
- 贸易(11240)
- 和(11047)
- 易(10905)
- 环境(10545)
- 教育(9894)
- 务(9757)
- 财务(9692)
- 财务管理(9677)
- 制(9676)
- 划(9357)
- 技术管理(9221)
- 机构
- 大学(241515)
- 学院(239715)
- 管理(98006)
- 济(88553)
- 经济(86476)
- 理学(85798)
- 理学院(84865)
- 管理学(83360)
- 管理学院(82945)
- 研究(79582)
- 中国(55388)
- 科学(53631)
- 京(51754)
- 农(42041)
- 所(40891)
- 业大(40639)
- 研究所(37920)
- 财(37460)
- 中心(35134)
- 江(33966)
- 农业(33160)
- 北京(32594)
- 范(31776)
- 师范(31427)
- 财经(31083)
- 院(29409)
- 技术(28514)
- 经(28319)
- 州(27890)
- 师范大学(25429)
- 基金
- 项目(173747)
- 科学(134757)
- 研究(124367)
- 基金(124170)
- 家(109601)
- 国家(108711)
- 科学基金(92483)
- 社会(75160)
- 社会科(71148)
- 社会科学(71127)
- 省(69191)
- 基金项目(67057)
- 自然(62419)
- 自然科(60947)
- 自然科学(60933)
- 自然科学基金(59819)
- 划(58081)
- 教育(56788)
- 资助(51355)
- 编号(50780)
- 成果(40262)
- 重点(38745)
- 部(37332)
- 创(36661)
- 发(36499)
- 课题(34898)
- 创新(34181)
- 科研(33658)
- 计划(32685)
- 大学(31778)
共检索到333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德英
乌鳢俗称黑鱼,具有生长快、病害少、耐低氧、适应性强等特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人工催产50组,获卵150万粒,平均受精率7458%,孵出种苗113万尾,平均成活率4732%,育出长50~67c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俊 吴国荣 彭本初 金曙光 张玉
试验在塑料大棚简易水泥池温室内,对40组亲鱼孵化的26.19万尾乌鳢幼体经过25d 培育后(温室内培育10d,室外网箱内培育15d),获得规格为2~3cm 夏花18.00万尾,这阶段成活率达到68.7%,然后放入室外土池中培育50d,获得规格为10~15cm 鱼种10.30万尾,这阶段成活率达到57.3%,总的成活率为39.4%。
关键词:
寒冷地区 乌鳢 苗种培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明云 竺俊全 赵志东 何东涛 童转苗 史久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晓宇 王宇希 谢楠 郭水荣 刘新轶 姚桂桂
本文研究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的亲鱼斑鳢(C.maculata)培育、杂交鳢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结果显示:斑鳢在杭州地区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但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过冬,需进行保温越冬。杂交鳢人工催产繁殖的适宜水温在22℃以上,以25~28℃为宜。25~30℃水温条件下,分二次注射LHRH-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在32 h以内;采用自然受精,泡沫箱或网箱孵化,其平均催产率为93.3%,平均受精率为72.9%,孵化率为64.1%,孵化时间18~45 h;通过定时过筛、分级分养、适时驯食等技术培育20 d左右,鱼种全长可...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孙中之 柳学周 徐永江 梁友 李娟 陈军 张洧民
经过66d的控温、控光和加强营养等生殖调控措施,漠斑牙鲆雌性亲鱼性腺发育成熟率为69%,雄鱼性腺发育成熟率为85%,总计产卵8090ml,其中未受精卵6175ml,受精卵1915ml,受精率为24%。孵化水温18℃,盐度27~29,pH8.0~8.2,受精卵50h后孵化出仔鱼;共孵化出初孵仔鱼112.0×104尾,孵化率为58.5%。仔稚鱼培育水温为19~20℃,幼鱼培育水温为20~22℃,经过90d的培育,苗种全长达30mm。18个培育池120m3水体,共培育出全长大于30mm的鱼苗30余万尾,总成活率为26.8%;单位出苗量为1562.5尾/m2;幼鱼白化率小于3%。试验结果表明,用"控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之武 张同智 龙广怀 李玉金 张继新
我们以奥利亚罗非鱼(♂)作父本,尼罗罗非鱼(♀)作母本,于1991年早春比自然繁殖时间提前50~100天配组杂交,繁育出三批雄性化奥—尼鱼种。到5月14日验收,数量为38.8万尾,三批鱼种的规格分别达到6.01、2.05、0.61克;同年9月13日验收养成雄性化率,当年养成平均规格454克,雄性化率达到92.7%。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曾龙
我国鲟鱼类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至九十年代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措施,并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本文就我国近些年史氏鲟和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供参考。1史氏鲟人工繁育技术研究11人工繁殖111亲鱼暂养易继舫于1988—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