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41)
- 2023(5039)
- 2022(4571)
- 2021(4181)
- 2020(3796)
- 2019(9157)
- 2018(9125)
- 2017(17874)
- 2016(10102)
- 2015(11604)
- 2014(11981)
- 2013(12146)
- 2012(11655)
- 2011(10627)
- 2010(10781)
- 2009(10168)
- 2008(10218)
- 2007(9489)
- 2006(8047)
- 2005(7133)
- 学科
- 济(46615)
- 经济(46577)
- 业(25802)
- 管理(25253)
- 方法(23581)
- 数学(21414)
- 数学方法(21232)
- 企(19052)
- 企业(19052)
- 农(13622)
- 地方(11558)
- 财(10850)
- 学(10598)
- 中国(10346)
- 农业(9190)
- 贸(9019)
- 贸易(9018)
- 易(8699)
- 业经(8050)
- 制(7436)
- 和(6926)
- 环境(6581)
- 务(6472)
- 财务(6459)
- 财务管理(6438)
- 地方经济(6385)
- 融(6180)
- 金融(6177)
- 银(6125)
- 银行(6100)
- 机构
- 大学(153348)
- 学院(152394)
- 济(62842)
- 经济(61492)
- 管理(56050)
- 研究(54097)
- 理学(48238)
- 理学院(47600)
- 管理学(46697)
- 管理学院(46408)
- 中国(40160)
- 科学(35669)
- 京(33038)
- 农(31534)
- 所(29508)
- 财(27425)
- 研究所(27130)
- 业大(26045)
- 中心(25277)
- 农业(25196)
- 江(23367)
- 财经(22124)
- 北京(20863)
- 范(20423)
- 师范(20215)
- 经(19917)
- 经济学(19780)
- 院(19056)
- 州(18543)
- 经济学院(18153)
- 基金
- 项目(101392)
- 科学(77539)
- 基金(72066)
- 研究(71270)
- 家(64258)
- 国家(63756)
- 科学基金(52362)
- 社会(43230)
- 社会科(40829)
- 社会科学(40812)
- 省(39549)
- 基金项目(38816)
- 自然(34658)
- 划(34274)
- 自然科(33774)
- 自然科学(33759)
- 自然科学基金(33170)
- 教育(32683)
- 资助(30058)
- 编号(29467)
- 成果(24127)
- 重点(23570)
- 发(22841)
- 部(22619)
- 创(20287)
- 课题(20165)
- 科研(20157)
- 计划(20062)
- 创新(19058)
- 教育部(18652)
共检索到219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伟 谢嫦 董远德 高益 唐亚杰
在乌鲁木齐地区要实现日光温室越冬生产,保证温室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需增加能源供应以维持温室内小气候环境达到作物生长适宜的条件。研究该地区冬季日光温室作物越冬栽培中加温对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因子的影响,为乌鲁木齐生产型日光温室优化调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选取了位于乌鲁木齐地区西山农牧场的两栋结构相同的日光温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测试和分析了加温与不加温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小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维持在-14.5~3.7℃的范围时,加温可使温室内夜间空气温度提高10℃,白天提高7℃,后墙温度提高8℃。相比之下,不加温的温室在测试期间白天室内温度可保持在4.0~33.1℃范围内,夜间保持在3.9~9.5℃范围内,后墙温度维持在12.3~19.0℃之间。针对该地区冬季的实际情况,当室外每日平均气温保持在-2℃以上且日照较为充足时,可选择不进行加温的越冬种植方式。而当室外平均温度在-12.0~1.9℃范围内时,根据白天的日照条件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可以考虑在夜间进行加温,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乌鲁木齐地区日光温室进行安全越冬生产时需补充大量的热能,导致生产能耗和成本的增加,在了解温室内小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应采用有效的能耗控制策略,满足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小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乌鲁木齐 日光温室 小气候 热风加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亚红 杜建民 李建设
为减少夜间日光温室前屋面的热量损失,采用内设保温幕的方法测试其效果。结果表明:①保温幕的保温效果晴天优于阴天,其保温性表现在对气温的提高上,对土壤温度的提高效果不明显。晴天夜间室温平均提高1.5℃,幕上温度降低1.6℃,地表温度提高0.4℃;阴天夜间室温平均提高0.9℃,幕上温度降低0.9℃,地温提高不显著。②保温幕的降湿效果晴天优于阴天。晴天夜间相对湿度平均降低3.7%,绝对湿度降低1.48hPa,统计结果显著;阴天相对湿度平均降低2.9%,绝对湿度降低不显著。③日光温室保温幕能起到一定节能效果,晴天节能6%,阴天节能4%。
关键词:
日光温室 保温幕 小气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瑞江 孙忠富
简要回顾了我国日光温室的发展历程,将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探索发展阶段及21世纪的快速发展阶段。从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控、小气候变化规律、小气候模拟、温室内小气候与外界的关系、小气候预报、小气候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小气候调控等7个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从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需求、农业气象业务发展需求、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方面,提出立足防灾减灾的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测预测技术研究、立足气候资源优势的小气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立足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的小气候定量分析评估技术研究、立足节能降耗和低碳生产的小气候调控技术...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小气候 研究进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彤 须晖 李天来 王蕊
科学地把握日光温室内的能量转化及消耗,对于优化温室结构,建立合理的温室管理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以东北地区较为典型的日光温室作为试验温室,对温室内外的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进行实时监测,充分考虑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将照射到温室前屋面、后墙、后坡、番茄群体、土壤各部分表面的太阳辐射能作为入射能量,建立温室内各表面能量分配模型,对比分析温室内各种能耗途径日变化规律及不同月份的能量消耗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温室前屋面、后墙、后坡、番茄群体、土壤各部分表面温度的预测值(y)与实测值(x),计算回归方程分别为y=0.9269x+1.5101、y=0.8609x+1.4668、y=1.0469x-0.195、y=1.2582x-2.5613和y=0.9675x+1.105;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93,0.9340,0.9598,0.9273,0.8148。可见,各部分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度较好,模型能较准确的模拟出温室内各部分结构的能量流动情况。探究不同月份温室能量消耗情况,在沈阳地区10月和11月,日光温室能耗途径中潜热能耗占主要部分,但在沈阳地区最为寒冷的12月,白天潜热能耗可以降低,日光温室的传热能量损失变为主要部分,尤其是前屋面的传热能耗是日光温室传热能耗最为薄弱部分。冬季日光温室夜间能量消耗途径中传热能耗占主要部分,其次为冷风渗透能量消耗,土壤在日光温室夜间起到室内保温作用。本研究建立的日光温室冬季能量分配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东北地区日光温室冬季能量分配情况,可应用于实际生产管理之中,对温室每日能量消耗进行精准模拟监控,为作物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能量分配模型 植物蒸腾 能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春 柳芳 黎贞发 刘淑梅 刘德义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设施农业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分析影响该地区冬季温室农业生产的温光气候资源发现:温度指标南部优于北部,辽宁地区的温度变化受冬季季风影响呈东北低西南高的趋势;因少有阴雨雪天气,辽西、辽南以及冀北山区的日照时数多于其他地区;综合气候资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将该地区划分为4个气候区,较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气候区域特点。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气候资源 日光温室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宾建华 窦新英 宫恒瑞 曹兴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趋利避害的冬小麦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77-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资料,在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积分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就近35a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利弊进行探讨。【结...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产量 乌鲁木齐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先滨 李红霞
对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乌鲁木齐的考察发现,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引进难、校企合作处于分散的初级阶段等问题,需要从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育优质职教资源、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与教师的培训力度、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型机制、深化强化依法治校意识等维度促进乌鲁木齐职业教育的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喆 李兴 王健 郭世荣 蓝盾 倪梦玮
【目的】研究新型连栋日光能温室室内小气候的分布特点,分析其在长江流域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为长江流域地区温室的结构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夏季(2017年6―7月)和冬季(2017年1月和12月以及2018年1月),在新型连栋日光能温室的前跨、后跨、室外设置不同传感器,测定了温室室内和室外气温、相对湿度、辐照度、曝辐量和薄膜热通量等,分析温室气温、相对湿度、气候因子均匀度变化和冬季温室内光照分布的特点。【结果】夏季温室前跨气温日平均值、日最高值与日较差分别为26.84,32.77和9.64℃,比后跨分别高0.53,1.41和1.30℃,但二者以上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后跨相对湿度的日平均值、日最低值及日较差分别为88.05%,69.89%和29.48%,日平均值和日最低值显著高于前跨,而日较差显著低于前跨。冬季前跨日最高气温为22.98℃,较后跨提高了2.35℃;后跨日最低气温为7.18℃,分别比室外和前跨增加了8.26和2.95℃。光照分布上,晴天和阴天前跨的采光时长均显著高于后跨。晴天前跨与后跨日平均辐照度和平均日曝辐量无显著差异,而阴天前跨的日平均辐照度与平均日曝辐量显著高于后跨。晴天和阴天温室前跨日平均透光率均高于后跨。日间温室前跨向后跨传热约56 MJ,夜间后跨向前跨传热约43.27 MJ。【结论】探明了连栋日光能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为其在长江流域地区的周年生产提供了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天戈 张小雷 杜宏茹 张文彪 时卉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从微观机制探讨城市空间结构、居民出行行为和碳排放的关系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2011年乌鲁木齐居民出行日志调查数据,在分析居民基本出行特征和通勤空间特征的基础之上,探讨了不同城市空间的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乌鲁木齐市居民出行以通勤类出行为主,居民出行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内城中心区和郊区卫星城人均出行次数高于其他区域。城市南、北发展不平衡对郊区居民出行产生影响。②乌鲁木齐市居民通勤的实际平均出行距离为4.9 km,相比于东部大城市具有通勤距离短而通勤时间长的特征。通勤距离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由内向外递增趋势。③2011年乌鲁木齐市居民日常出行人均直接碳排放量为682.95 g,居民日常出行碳排放表现为中心区和卫星城的低碳化、近郊区居民中碳化和远郊区居民的高碳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芳 冯起 李忠勤 刘蔚 金爽
2006、2007年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沿河源冰川区到中游山区的6个水文站点(1号冰川、空冰斗、总控、巴拉提沟、跃进桥和后峡)定期持续采集径流样品,对流域山区河流水化学组成、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径流样品的离子组成均为Ca2+-HCO-3-SO2-4型,呈弱碱性。河源区冰川径流中TDS和EC均值总控>1号冰川>空冰斗,其中1号冰川径流峰值最大。与河源区相比,上中游3个水文站径流离子含量、TDS和EC明显增高。通过Piper图显示,上中游径流水化学类型与河源区相似,表明整个流域山区径流水化学形成过程存在相似原理。结合Gibbs图和离子比值进行分析,得出碳酸盐、黄铁矿和长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利萍 孜比布拉·司马义 杨小东
旅游业与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趋于明显,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广受学者的关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形势下,乌鲁木齐作为西部的桥头堡城市,确定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方差分解等模型,对乌鲁木齐市1997-2016年城市化与旅游业指标体系进行加权,实证分析二者发展的响应程度。结果显示:①自1997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发展进度与旅游业经历了非同步发展的演变过程;②旅游业是城市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却不是旅游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二者只存在单向关系;③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旅游业的脉冲响应和方差贡献影响显著;反之,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城市化的脉冲响应和方差贡献则不明显。综上,利用定量实证分析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旅游业,探究其内部发展原因对其城市定位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 旅游业 格兰杰因果检验 乌鲁木齐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倪明健 陈学玲 胡晓远 张海燕 赵小龙 任燕
目的:了解针具交换的运行成本,为当地艾滋病防治经费的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财务及业务资料的回顾性查阅收集与针具交换实施相关的直接成本及政府经费、固定资产及人员投入等;查阅历年针具交换报表获得覆盖人数、发放及回收的针具数量等核心指标。结果:总成本分析和成本构成分析结果显示针具交换受项目影响较大,比较而言此次调查结果中的2007年和2009年数据应更接近针具交换工作正常运转的实际需求成本;人均总成本分析结果显示每成功覆盖一人的成本为470~1 859元,每成功发放一支注射器的成本为2~9元,每成功回收一支注射器的成本为2~16元。结论:针具交换项目的早期启动成本高于后期的维持成本;针具交换项目在社会环境及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时可体现较好的成本效果;具有实践推广价值的针具交换人均总成本为789元/人,发放针具均成本为4元/个,回收针具均成本为5元/个。
关键词:
艾滋病防治 针具交换 成本分析 乌鲁木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蕾 曹秀英 严成 姜逢清 尹林克
为有效保护乌鲁木齐市的生物多样性,基于物种分析方法,结合乌鲁木齐野生重点保护动植物名录,确定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研究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域范围内共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保护地10个。其中,山区3个、平原荒漠区3个、建成区2个、湿地和农区各1个。山区重点保护地的功能是建立以森林、草地、湿地多样性景观及野生动植物就地保育和生态涵养区,构成乌鲁木齐城市南郊生态安全屏障;平原荒漠区重点保护地的功能是通过相关保护,增加乌鲁木齐市绿地面积、绿量,提高保护地的自然植被和物种多样性,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成区重点保护地的功能是通过古树名木和动植物迁地保护,在保护特殊城市风景旅游资源的同时...
关键词:
乌鲁木齐 重点保护地 保护对象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温江 熊黑钢 王超
文章以"乌鲁木齐旅游大篷车"促销活动为参照对象,从成本、市场、客户服务三方面对乌鲁木齐旅游网络营销的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在以上各方面网络营销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在成本方面,定量计算的结果表明,网络营销的成本仅为传统营销的2/5。
关键词:
网络 营销 优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跃鹏 刘海艳 周维博
基于MODIS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及ERA-interim数据,构建了乌鲁木齐地区T_sN_(dvi)特征空间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_(vdi),分析了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乌鲁木齐夏季T_(vdi)空间特征,指出了T_(vdi)与海拔高度之间密切联系,并通过不同深度ERA-interim体积含水量数据对T_(vdi)进行了验证评价。研究表明: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T_s和N_(dvi)空间关系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夏季7至9月研究区TsNdvi特征空间干湿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