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0)
2023(9181)
2022(7614)
2021(6843)
2020(5689)
2019(12901)
2018(12521)
2017(24094)
2016(13425)
2015(15069)
2014(15259)
2013(15163)
2012(14203)
2011(13000)
2010(12928)
2009(12053)
2008(12019)
2007(11097)
2006(9491)
2005(8453)
作者
(40776)
(34355)
(34305)
(32814)
(21273)
(16556)
(15563)
(13536)
(12650)
(11823)
(11627)
(11495)
(10813)
(10803)
(10737)
(10725)
(10658)
(10106)
(9878)
(9803)
(8693)
(8429)
(8403)
(7913)
(7714)
(7610)
(7584)
(7513)
(6930)
(6807)
学科
(60787)
经济(60739)
管理(33115)
(31621)
方法(26438)
数学(23745)
(23702)
企业(23702)
数学方法(23526)
(17697)
地方(16993)
中国(15042)
(13831)
(13272)
业经(12161)
农业(12095)
(10451)
贸易(10449)
(10051)
地方经济(9861)
(9767)
环境(9266)
(9094)
(8351)
银行(8324)
(8306)
金融(8303)
(7946)
理论(7684)
(7679)
机构
学院(196783)
大学(195494)
(78392)
经济(76573)
管理(71158)
研究(69643)
理学(61222)
理学院(60424)
管理学(59264)
管理学院(58900)
中国(51509)
科学(46025)
(41210)
(37050)
(36688)
(34970)
研究所(33810)
中心(32414)
业大(31348)
(30259)
农业(29448)
(28085)
财经(27922)
师范(27809)
北京(25802)
(25357)
(25194)
经济学(24440)
(24307)
师范大学(22340)
基金
项目(134243)
科学(105026)
研究(97150)
基金(95338)
(84144)
国家(83463)
科学基金(69831)
社会(60347)
社会科(57071)
社会科学(57051)
(54239)
基金项目(51035)
(46012)
自然(44840)
教育(44370)
自然科(43674)
自然科学(43660)
自然科学基金(42848)
编号(40461)
资助(37806)
成果(32836)
重点(31536)
(31266)
(29128)
课题(28573)
(27608)
科研(26025)
创新(25855)
计划(25620)
发展(24758)
期刊
(86082)
经济(86082)
研究(54688)
中国(36129)
学报(33832)
(33489)
科学(30348)
(26533)
大学(24620)
学学(23281)
农业(22631)
管理(22417)
教育(20930)
技术(16686)
(15806)
金融(15806)
业经(14819)
经济研究(13739)
财经(13180)
(12151)
问题(11734)
(11324)
资源(11074)
(10524)
技术经济(9858)
商业(9363)
统计(9342)
(9250)
科技(9115)
理论(9086)
共检索到283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夏清  章光新  尹雄锐  
乌裕尔河流域上游山区形成的径流是供给中下游平原区和扎龙湿地的重要水源。论文利用乌裕尔河上游2个水文站和8个雨量站1956~2006年系列径流和降水资料,利用多种指标和小波分析法分析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裕尔河上游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径流年际变化大,径流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伴随41年左右的主周期变化。近50年来,乌裕尔河径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而且在1964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突变,降水量的减少和人类活动是造成径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艳  周成虎  程维明  
选取阿克苏河流域内代表站的径流实测资料,分析流域范围内不同径流补给来源的径流年内分配规律和多年变化特征。阿克苏河流域径流补给具有垂直地带性和多样化特点,径流时序特征与径流的补给来源有密切关系;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集中程度高;而径流的多年变化变差系数小,径流量多年变化比较稳定;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年径流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变换,结果表明山区河流自1990年后进入丰水期。近年来,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冰川融)量增加,以冰)融水补给阿克苏河流域山区径流量显著增加,气温升高对径流量的影响高于降水量增加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益  程维明  任立良  张一驰  张学仁  
根据新疆和田河流域3个测站的多年实测径流资料,从径流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2个方面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河川径流的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在年内分配方面,由于径流补给来源的作用,流域径流绝大部分集中在夏季,这就使得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普遍较高,而计算所得的集中期也与实测最大月径流出现的情况相吻合。在径流的年际变化方面,尽管和田河流域的年降雨量存在递增的趋势,但是由于源区高山的雪线高程上升、冰川退缩,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从而导致流域的河川径流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经过周期图法分析得到,和田河流域的年径流量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成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蒋艳,周成虎,程维明  
阿克苏河是塔里木河的主要支流,依据阿克苏河流域内5个代表站的40余年年径流实测资料,选取多种径流统计参数,分析流域范围内不同径流补给来源的径流年内分配规律和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克苏河流域径流补给具有垂直地带性和多样化特点,径流时序特征与径流的补给来源有密切关系;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集中程度高;而径流的多年变化变差系数小,丰、枯频率密度近似正态分布,无特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径流量多年变化趋势比较稳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致颖  方海燕  
为科学地认识中国东北黑土区流域土壤侵蚀特征,探讨TETIS模型在该区的适用性,本文以乌裕尔河流域为例,利用1971-1987年日径流与泥沙实测数据对TETIS模型进行了校正与验证,进而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特征及其与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ETIS模型在乌裕尔河流域适用性好,日径流与日输沙量的纳什效率系数在0.520.70之间,决定系数在0.600.71之间,体积误差均不超过15%。流域平均侵蚀模数为397.2 t/(km2·a),流域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约90%的产沙来自于坡面。平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致颖  方海燕  
为科学地认识中国东北黑土区流域土壤侵蚀特征,探讨TETIS模型在该区的适用性,本文以乌裕尔河流域为例,利用1971-1987年日径流与泥沙实测数据对TETIS模型进行了校正与验证,进而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特征及其与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ETIS模型在乌裕尔河流域适用性好,日径流与日输沙量的纳什效率系数在0.52~0.70之间,决定系数在0.60~0.71之间,体积误差均不超过15%。流域平均侵蚀模数为397.2 t/(km2·a),流域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约90%的产沙来自于坡面。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流域侵蚀量主要来自于0°~5°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具不同的土壤侵蚀模数,耕地土壤侵蚀模数最大,达556.3 t/(km2·a)。坡度较大的耕地和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研究表明,TETIS模型在黑土区模拟土壤侵蚀产沙应用前景好,可为研究区制定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贞玉  马金珠  
采用Mann-Kendall与Morlet小波变换对石羊河流域出山口近50年(1956年~2005年)的径流量进行趋势和周期性分析,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出山口年径流量总体呈现平稳波动走势,近50年来处于历史较低时期。该径流存在30年以上尺度的年际变化和年代变化,以及22年左右的尺度1、4年~15年尺度、约12年尺度和10年以下尺度的周期变化;中长尺度周期变化突出,30年表现为第一主周期。石羊河流域出山口年径流的周期变化与乌鞘岭站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周期基本上都能在同一周期上下浮动,其中出山口年径流量与乌鞘岭山区年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61,说明地表径流量主要是由山区降水补给;年径流量与山区年均气温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向亮  刘学锋  郝立生  翟建青  史印山  
为了研究滦河流域未来百年(2010-2100年)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利用ECHAM5/MPI-OM模式在3种排放情景下(A2高排放、A1B中排放、B1低排放)下所做的21世纪未来百年气候变化预估实验得到的数据,应用HBV模型对滦河流域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结果表明HBV模型在滦河流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结合HBV模型和ECHAM5/MPI-OM模式在3种排放情景下的百年气候变化预估数据,结果显示在3种排放情景下滦河流域百年平均径流深度相差不大,但变化趋势有较大不同,年际变化突出。整体而言,未来百年在3种情景下滦河流域的径流深度都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在B1低排放情景下,增加趋势显著;在周期方面,A2和A1B情景下,2-9年的年际变化周期较为明显,而在B1情景下周期不太明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赛艳  黄强  解阳阳  王义民  
【目的】分析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明晰其演变规律,为大通河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累积距平、滑动平均、R/S法、CRameR法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趋势、突变状况及周期进行分析,并针对径流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量存在以下特点:(1)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81.6%~87.2%的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波动频繁,1956-2010年经历了"丰-枯-丰-枯"4个循环交替;(2)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呈减少趋势,尕日得和尕大滩站径流年均递减系数分别为0.010 2和0.006亿m3/年,两站H...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倩  李兰海  包安明  
本文利用MOD10A2遥感影像提取开都河流域2000年-2010年积雪覆盖数据,结合水文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开都河流域积雪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子-积雪面积-径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积雪面积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体现在年内和年际的变化。年内积雪变化较大,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夏季面积最小。近11a来积雪面积年际变化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其中夏季和冬季下降趋势较明显,春季和秋季的变化趋势不明显。通过研究区积雪面积与气候资料的相关性表明,冬春季气温与流域积雪面积相关性最大,夏季最小;而降水在冬季和积雪面积的相关性最大。对径流和基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积雪面积对春季径流和基流影响最大,在夏季的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菲  韩淑敏  胡玉昆  
以洋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期水文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洋河流域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规律及典型丰、枯年份的变化,进而建立了降雨-径流关系模型,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洋河流域径流量存在减少趋势,尤其是80年代后下降趋势更明显;径流的减少除了受气候变化影响外,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生产取水、人口增加导致的生活用水激增以及水库截流蓄水等水土保持措施是导致径流量减少的主要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径流减少量占径流减少总量的83.2%。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兆峰  王双银  刘晶  顾金普  公维龙  
掌握流域径流演变规律,探讨其影响因子,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依据秃尾河流域1956—2010年径流、降水资料以及榆林站1956—2010年气温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了流域蒸散发量,利用Kendall秩次检验法分析了流域降雨、径流和蒸发的趋势演变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多因子对流域径流衰减的影响;建立了径流衰减量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1)流域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而蒸发量和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2)在径流衰减驱动力因子中,人类活动因子权重为71.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兆峰  王双银  刘晶  顾金普  公维龙  
掌握流域径流演变规律,探讨其影响因子,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依据秃尾河流域1956—2010年径流、降水资料以及榆林站1956—2010年气温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了流域蒸散发量,利用Kendall秩次检验法分析了流域降雨、径流和蒸发的趋势演变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多因子对流域径流衰减的影响;建立了径流衰减量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1)流域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而蒸发量和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2)在径流衰减驱动力因子中,人类活动因子权重为71.1%,而气候因子权重为28.9%,各驱动力因子对径流衰减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林草>梯田>坝地>流域用水量>年降水量>年蒸发量;3)径流衰减量与林草、梯田的指数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径流衰减量与驱动力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为流域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建柱  冯平  
地下径流退水过程是水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流域的退水规律可为径流分割、地表汇流单位线的推求等提供技术支持。选择滦河水系两个子流域—柳河流域和瀑河流域的几场地下径流的退水过程,通过模型模拟的方法计算了模型模拟的误差,比较了几种模型模拟结果的优劣,确定了流域的退水规律,并研究了降雨类型对退水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线性水库模型模拟的瀑河流域地下径流退水过程最优,损失函数值为0.00360,利用指数模型模拟的柳河流域地下径流退水过程最优,损失函数值为0.00270,且不同的降雨类型对应的退水参数不同。最后,利用两个流域的地下径流退水规律,对流域的洪水过程线进行了分割,分割结果符合水文规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静  杨永辉  张万军  
分析了1970-2000年滹沱河的重要支流——冶河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气候和地表覆被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30年来,流域降水量减少,流域内的年平均气温上升并达到显著水平。流域1995年有林地和高覆盖草地所占面积同20世纪80年代相比大幅减少,林地和草地的质量有所下降,到了2000年有所回升;流域内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增加。同时流域的径流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均流量自1966年以来不断减小,尤其是80年代以后下降趋势更明显,以致上游长年有水河流部分河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