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3)
2023(1608)
2022(1519)
2021(1365)
2020(1296)
2019(2940)
2018(2967)
2017(5571)
2016(3292)
2015(3543)
2014(3683)
2013(3642)
2012(3507)
2011(3254)
2010(3277)
2009(3203)
2008(3091)
2007(2821)
2006(2552)
2005(2247)
作者
(11981)
(10358)
(10240)
(9573)
(6432)
(5041)
(4576)
(4029)
(3918)
(3809)
(3565)
(3516)
(3471)
(3462)
(3313)
(3169)
(3085)
(2954)
(2937)
(2930)
(2683)
(2678)
(2566)
(2351)
(2313)
(2289)
(2279)
(2268)
(2202)
(2149)
学科
(14239)
经济(14221)
(8705)
管理(8443)
方法(7771)
(7402)
企业(7402)
数学(6807)
数学方法(6690)
(5850)
(3714)
土壤(3701)
中国(3322)
地方(3250)
(3063)
(2645)
(2396)
业经(2377)
(2293)
贸易(2292)
(2133)
理论(2133)
(2069)
地方经济(1987)
技术(1914)
(1904)
金融(1903)
(1890)
环境(1832)
关系(1805)
机构
大学(51007)
学院(49761)
研究(20593)
(17078)
经济(16627)
管理(16463)
科学(15858)
(14334)
理学(14334)
中国(14216)
理学院(14084)
管理学(13588)
管理学院(13512)
(12660)
研究所(11810)
农业(11439)
业大(11373)
(11319)
(8475)
(8173)
中心(8040)
(8014)
(7533)
(7287)
农业大学(7276)
北京(7214)
科学院(6943)
实验(6769)
(6504)
(6488)
基金
项目(35716)
科学(26935)
基金(25754)
(25089)
国家(24927)
研究(20313)
科学基金(19814)
自然(15182)
自然科(14863)
自然科学(14855)
自然科学基金(14566)
(14038)
基金项目(13861)
(12644)
社会(12069)
社会科(11352)
社会科学(11349)
资助(11099)
教育(9244)
计划(8899)
重点(8785)
科技(8754)
(7484)
科研(7427)
(7330)
(7162)
创新(6736)
编号(6507)
(6498)
专项(6497)
期刊
(18786)
经济(18786)
学报(15271)
研究(13629)
(12735)
科学(12166)
大学(10455)
学学(10147)
中国(10139)
农业(8404)
管理(6522)
(5982)
(4893)
业大(4720)
林业(4690)
教育(3649)
农业大学(3604)
(3353)
财经(3305)
技术(3295)
科技(3293)
(3194)
金融(3194)
经济研究(3149)
统计(3018)
业经(2957)
(2866)
(2825)
自然(2810)
问题(2555)
共检索到74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谭锦  杨建英  侯健  
植被与土壤资源的空间格局关系可以为植被恢复提供重要信息,对内蒙古乌海市周边地区的不同灌木与不同土壤养分(全氮、全磷、有机质)的空间聚集关系进行研究。在乌海市周边选取9个包含锦鸡儿属Caragana灌木或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的植被群,在尺度为5 m×5 m样方中建立坐标系,记录每株灌木坐标点,并从坐标原点在样方范围内沿4个方向隔100 cm采集1份土样,测定土样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将灌木坐标点和每种养分质量分数前20%的土样坐标点代入点格局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草原化荒漠区域,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r=250 cm),锦鸡儿Caragana sinica(r=230 cm)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r=150 cm)与全氮的关联尺度相对于沙蒿(r=100 cm或r=75 cm)较大;与全磷存在聚集关系的仅有草原化荒漠区域的锦鸡儿(r=50cm);在荒漠草原毛刺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r=45 cm)与有机质存在聚集关系;而沙蒿在荒漠草原(r=190 cm)或草原化荒漠(r=200 cm)均能聚集有机质。将点格局模型运用到灌木与土壤养分的空间关系分析中,得到的关联尺度一定程度可以反映灌木的根冠范围,揭示灌木与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关系。图2表4参3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景  贺康宁  朱艳艳  
2006年7—9月,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模拟光照条件下,对库布齐沙漠不同水分处理的3年生柽柳、小叶锦鸡儿、杨柴苗木进行观测。观测指标包括: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羧化效率(CE)等。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确定这3种灌木光合生理特征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3种灌木光合生理特征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②不同土壤含水量(SWC)下,柽柳、小叶锦鸡儿、杨柴苗木Pn最大值(Pnmax)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21、6.48...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勋刚  胡雨村  王文辉  胡云卿  
中国西部作为主要的矿产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多年无节制的开采使当地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深入了解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因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内蒙古乌海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坡向、曲率、地形起伏度、高程、植被覆盖度、到水源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人口数目、工业总产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1个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模型分析乌海市生态变化,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乌海市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乌海市生态环境经历了初期的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破坏—生态修复的过程,不同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区存在明显差异,虽然整体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较小。截至2016年海勃湾和乌达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但修复面积仅为46.790和0.212 km2,分别占分区比例的9.0%和0.1%。乌海市生态环境变化是自然和人为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到水源的距离(q=0.782, P<0.05)等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在今后的生态修复工作中要加大对上述因子的调控,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图1表4参3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传进  
乌海市是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地区之一,具有发展葡萄产业的优势。但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葡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对其现状再认识,对于阻碍葡萄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再思考,从而促进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严洁  于小娟  唐明  段文艳  李鑫  郝一鸣  盛敏  
[目的 ]明确矿区复垦地造林前后土壤碳库的变化及土壤养分对碳库的影响。[方法 ]以造林前的荒草地和造林后的新疆杨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复垦地造林前后土壤无机碳库、活性有机碳库、慢性有机碳库、惰性有机碳库和养分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以及各养分指标对碳库的贡献率差异。[结果 ]表明,除NN(硝态氮)外,造林后土壤养分和碳库各组分含量均有所上升。林地土壤TN(全氮)、AN(铵态氮)、TP(全磷)、AP(速效磷)、TK(全钾)和AK(速效钾)的含量相较于草地分别增加了29.27%、17.21%、23.08%、27.04%、51.18%和53.19%,而土壤NN含量下降了71.84%。造林后土壤SOC(有机碳)、POC(颗粒物有机碳)、NPOC(非颗粒物有机碳)、DIC(可溶性无机碳)、DOC(可溶性有机碳)、MBC(微生物量碳)和HC(还原性糖碳)含量相较于造林前分别上升了50.35%、62.46%、22.56%、113.53%、230.23%、274.63%和72.54%。复垦地土壤无机碳库与活性有机碳库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慢性有机碳库和惰性有机碳库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土壤养分因子共能解释40.7%的碳库变量,其中K对土壤碳库的贡献率最高。相关性分析也表明TK和AK与各形态碳组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综合分析认为造林能够明显改善和提高乌海露天煤矿复垦地土壤养分含量和碳库水平,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造林对干旱荒漠区露天煤矿复垦地土壤质量和生态功能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衣晓丹  王新杰  
对杉木纯林以及杉木分别与马尾松、毛竹、火力楠、木荷、油桐构成的混交林下的土壤养分进行了对比,并对土壤养分和杉木生长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⑴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素、磷素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pH;杉木毛竹混交林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和钾含量;杉木油桐混交林可以提高土壤氮素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pH;杉木木荷混交林可以提高土壤pH。⑵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对杉木的胸径和树高影响显著,全氮含量对杉木树高影响显著,五种混交林分类型对于杉木生长因子的提高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杉×马>杉×油>杉×毛>杉×火,杉木木荷混交林没有促进杉木生长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  莫红林  李光容  喻理飞  戴全厚  
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区的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3种灌木及无植被生长的土壤(0~20 cm)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无植被>矮生栒子>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且变化差异极显著;(2)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变化及相互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性规律不一致;(3)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田间)持水量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小叶平枝栒子>堆花小檗>矮生栒子>无植被,但相互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性规律不一致;土壤蓄水量的大小顺序表现为: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无植被,其中堆花小檗与小叶平枝栒子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与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贺龙  张玉坤  王伟栋  
基于目前乌海市乌达区城市色彩种类繁杂,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主体色调,以及城市色彩管理失控的现状,在对乌海市乌达区城市色彩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先进的色彩规划理论,梳理总结了该地区的城市总体色谱、区域色谱、建筑类型色谱以及色彩管理措施。同时,依托上述研究成果,对该城市中10余座对城市色彩影响因素较大的建筑群进行了色彩评价,最终提出了建筑色彩整治方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子珩  濮励杰  康国定  雷敏  
可能-满意度方法是从系统目标实现的可能度与满意度角度出发,分别建立可能度函数与满意度函数,并且利用一定的并合技术形成综合的可能-满意度的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由于承载力具有相对意义,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支撑能力和人们追求的生活标准,因此,可能-满意度法可用于承载力研究。文章选取乌海市作为研究区域,选用可能-满意度法,通过构建乌海市人口承载力的指标体系以及可能度和满意度函数,对乌海市未来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认为:不同人口规模将面临的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问题是不同的。当总人口小于49×104人时,大气质量问题相对严重;当总人口大于49×104人时,水资源供需矛盾上升为主要问题。当总人口继续超过6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张富  马立鹏  邢自生  刘民兰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是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采取径流调控工程发展径流林业是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局地供水的有效途径;所以对甘肃省定西市荒山造林实施的隔坡水平阶径流调控工程,在最大与最小降雨年份对土壤水分、植被生长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干旱条件下,隔坡水平阶与对照区、隔坡与水平阶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率呈现出规律变化,对照区略高于隔坡水平阶,水平阶区域均高于隔坡区域,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在持续受旱的情况下,柠条林及对照区土壤水分处于低位运行,土壤含水率平均只有5%左右。今后还需再加大径流调控工程设计的聚流比,加强径流调控工程的养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悦  戴伟  王乐乐  戚俊  李晓红  
为探讨北京山地森林土壤酶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并进一步评价其肥力水平,对北京雾灵山、十三陵地区和密云水库区的落叶松、侧柏、白皮松和油松4种针叶林下不同层次土壤的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max)、酶促反应速度反映指标(Vmax/Km)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米氏常数(Km)无规律变化;各林型间土壤酶特征参数变化各异,表现出不同的酶促反应特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Vmax、Vmax/Km等特征参数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刚  赵学勇  张铜会  苏延桂  
The properties and changes of rhizosphere soil nutrient were studied at three different sites dominated by Salix gordejevii,Artemisia halodendron and Caragana microphilla,respectively,in Horqin sandy land.Results showed that rhizosphere imposed obvious effects on the three shrubs and soil nutrition....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江云  石榴花  朱青  张小茅  王宏杰  胡彦  
近年来资源型城市的矿工棚户区改造已被列为走可持续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发展策略内容之一。而异地安置的工矿棚户区居民是否"住得稳、住得好",能否真正融合到城市发展当中,是考验改造工程乃至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问题;安居之后能否乐业,也是后棚户区改造中仍需持续追踪观察和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西部资源型城市乌海市乌达城区的控规项目实践,通过对棚改安置新区居民的问卷访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区宜居宜业进行了评价,归纳出"后棚户区改造"中呈现的突出问题,结合实践提出了棚户区改造中的关键点及规划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飞  郭小平  顾清敏  张昕  冯昶栋  郭光  
【目的】利用可见光植被指数快速准确获取矿山排土场坡面植被盖度,为乌海矿区排土场坡面植被调查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乌海市典型矿山排土场,通过样方调查法、无人机遥感及可见光植被指数计算筛选适于研究区排土场坡面植被提取的可见光植被指数,并估算其植被盖度,试为排土场坡面植被盖度提取提供新方法。【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可见光植被指数提取植被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绿红比值指数(RGRI)和绿蓝比值指数(BGRI)的灰度图中越暗的部分代表植被指数越大,而其他常见可见光植被指数是越亮的部分代表植被指数越大。(2)研究区中不同可见光植被指数灰度图像特征值基本分布在[-1,1]范围内,由蓝、绿波段构建的归一化绿蓝差异指数(NGBDI)和绿蓝比值指数(BGRI)的灰度图中植被与裸地像元值范围有较大重叠,即存在部分混淆。(3)常见可见光植被指数中,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可以快速准确提取研究区排土场坡面植被,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及误差矩阵得到VDVI植被指数提取结果平均识别精度在93.4%,表明VDVI植被指数更加适用于乌海市矿山排土场坡面植被提取,优于其他常见可见光植被指数,利用该方法估算可得研究区坡面植被盖度约20.4%。【结论】可见光植被指数作为一种非监督分类方法,无需人工选择参考地物即可提取植被,可以作为矿山排土场坡面植被盖度调查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研究表明VDVI植被指数在提取乌海市矿山排土场坡面植被盖度时具有较高提取精度,对指导当地矿山排土场植被恢复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屈冉  聂忆黄  熊文成  娄启佳  张雅琼  
乌海市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乌海市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而生态承载力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利用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监测乌海市工矿企业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其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04年相比,2014年乌海市新增加工矿企业41个,增幅达49.4%.由于乌海市人口增加以及新增加的工矿企业占用草地、水体等生态型用地,致使乌海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309公顷/人下降到0.265公顷/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