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4)
- 2023(7883)
- 2022(6396)
- 2021(6126)
- 2020(4569)
- 2019(10464)
- 2018(10119)
- 2017(16766)
- 2016(10000)
- 2015(10985)
- 2014(11244)
- 2013(10222)
- 2012(9579)
- 2011(8914)
- 2010(9430)
- 2009(8435)
- 2008(8087)
- 2007(7530)
- 2006(6984)
- 2005(5904)
- 学科
- 济(37853)
- 经济(37813)
- 农(24785)
- 教育(19178)
- 业(18816)
- 中国(17109)
- 农业(16747)
- 地方(16096)
- 管理(14970)
- 业经(10639)
- 发(10445)
- 学(9797)
- 发展(9109)
- 方法(9009)
- 展(8987)
- 企(8815)
- 企业(8815)
- 地方经济(8364)
- 数学(7962)
- 数学方法(7850)
- 理论(7517)
- 农业经济(7369)
- 制(6950)
- 教学(6150)
- 融(5856)
- 金融(5853)
- 环境(5650)
- 收入(5202)
- 财(5071)
- 技术(5006)
- 机构
- 大学(133754)
- 学院(132508)
- 研究(53761)
- 济(46616)
- 经济(45246)
- 管理(42888)
- 理学(36868)
- 理学院(36194)
- 管理学(35397)
- 管理学院(35109)
- 中国(33302)
- 科学(31878)
- 范(31265)
- 师范(31101)
- 京(30519)
- 教育(29790)
- 江(27833)
- 所(26268)
- 师范大学(25662)
- 农(24887)
- 研究所(24181)
- 中心(24031)
- 财(19643)
- 院(19320)
- 北京(18895)
- 业大(18635)
- 农业(18013)
- 州(17767)
- 技术(17068)
- 职业(16031)
- 基金
- 项目(90216)
- 研究(75613)
- 科学(73618)
- 基金(61715)
- 家(53787)
- 国家(52703)
- 社会(47487)
- 社会科(44268)
- 社会科学(44258)
- 科学基金(43975)
- 教育(40617)
- 省(38782)
- 编号(33848)
- 划(33135)
- 基金项目(32444)
- 成果(29747)
- 课题(26800)
- 自然(24671)
- 自然科(23964)
- 自然科学(23958)
- 自然科学基金(23501)
- 发(23272)
- 年(22463)
- 资助(22431)
- 重点(22151)
- 部(21210)
- 规划(20828)
- 性(19693)
- 发展(19442)
- 展(19071)
共检索到213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智
乌江流域土家族村寨的社区教育发展经历了传统社区教育主导期,传统与现代社区教育交融期以及现代社区教育探索期三个阶段。现代社区教育探索期,村寨社区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传统社区教育生发根基的消解,新型社区教育基础不牢固,社区教育精英力量的缺位与新型社区教育的科学性不够等问题。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研究认为乌江流域土家族村寨社区教育的重建需要重审村寨社区教育的价值,重塑村寨社区教育的基础,重组村寨社区教育的力量,重建村寨社区教育载体与重回村寨居民的生产生活。
关键词:
土家族村寨 社区教育 变迁 重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谢梦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传统的手工织锦,是土家族女性进行自然、社会、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织锦活动包含了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也富有民族审美取向、道德风尚等文化教育内涵。其传承多以家庭教育为单位,由女性长辈口传身授。其审美教育活动有利于求真、求善、求美,以及社会和谐、理想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
土家族 西兰卡普 审美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良品 杨玉兰 王金花
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源于统治阶层和当地民间。统治阶层的社会教育包括颁布规条、乡约宣讲、乡饮酒礼、旌赏善行和优老慈幼等五种措施。当地民间社会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生产知识与技能教育、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生态文化教育等;社会教育形态有族规、乡规民约等类型。清代乌江流域各民族社会教育的特点有四,即政治性、约束性、灵活性、血缘性。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体现了"社会是学校,长者是老师,生活即教育内容"的思想。
关键词:
清代 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社会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良品 杨玉兰
从教育发展和演变的历程看,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规律有四:第一,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是多元一体教育;第二,教育的发展与政治和经济息息相关;第三,本地区的教育是由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条主线组成;第四,要抓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该地区教育发展具有历史悠久、政府重视、整体落后、阶段起伏、区域差距等特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历史留给人们的启示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根本保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引进优秀人才是重要措施;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是基本保障;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办学是必要措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核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忠华 黄芳
伦理文化总是变迁的。从人物同源,经敬畏而善待,到张扬主体性而破坏,再到现代性省思,反映着土家族以"实践—精神"把握自然界这一特殊方式的变迁。变迁并非全是革新、优化,也包括某种脱化与退化。在消费方面,民众由本能性需求不断趋向符号化需求;在环保方面,民众是自发与自觉相并存;在生存方面,民众是对峙与复归相并存;在生活方面,民众有着有限的公共意识;在居住方面,民众有复归"自然全美"的意识。面对种种退化现象,一是要剔除明显悖逆现代需要的内容,二是赋予传统精华以新的时代内涵。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宝华 谭晓静
本文从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四个层面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潘家湾土家族乡学前教育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机构设置不合理、潜在安全隐患、教师数量不够、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农村 学前教育 现状 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桅
鄂西土家族地区在清代,尤其是改土归流之后,官学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突出表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教学内容的儒家化、严格的教学管理以及多元化的办学渠道。该地官学教育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该地区科举制的日兴,出现了培养科举人才的儒生,还培养了一批土家族士人,留下了许多著作,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深刻改变了该地区土家族的整体面貌。而官学教育的兴盛,与清廷和官员的倡导、外来移民的涌入以及改土归流的彻底等因素密不可分。
关键词:
鄂西土家族地区 官学教育 科举 影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覃美洲 谭志松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就有必要通过教育传承立法来提供制度保障。而土家族非物质文化教育传承立法至少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传承人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原则;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原则;教育传承内容的可选择性与濒危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优先教育传承相结合原则;原真性与可解读性相结合原则。
关键词:
土家族 非物质文化 教育传承 立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祥贵 毛婧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立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保障。土家族民族自治地方已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初步奠定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地方立法保障的基础。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地方立法在立法价值、权利主体、权利内容、权利保障等方面仍有不足,需从理论基础和制度建构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自治权 制度建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彭寿清
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良品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资助项目"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研究"的最终成果《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一书,于2010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李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良品 崔莉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肇始于民国时期。在近10年的研究中,其成果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专(编)著、史志资料、学术论文等三类上。该地区教育的历史研究是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官学教育、社学教育、义学教育等方面。而在该流域民族教育的现实研究方面,学者们不仅注重教育现状及问题的研究,而且更加重视寻找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笔者以为,乌江流域民族教育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对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研究不够、不关注教育生态环境研究等。
关键词:
近期 乌江流域 民族 教育 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德生
不论从世界社区教育发展的特点还是从民族村寨发展的需要来看,民族村寨需要带有本土性的社区教育。文化是民族村寨社区教育的立足点,建立文化中心是民族文化与村寨双向滋养的社区教育的可行模式。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村寨 社区教育 文化中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红茶 陈新 陈辞 王涛 王静 师岱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场域,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沿阵地。文章选取三批次长江流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长江流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长江流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异质性显著,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分布格局,区位上为“上散中聚下疏”的特点,空间密度呈“一核心、两次核心”的分布形态。(2)分批次看,三批次的空间密度特征差异显著,从第一批到第三批,长江上游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不断增多。(3)空间族际特征,长江流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上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多民族共生格局。(4)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长江流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空间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交互影响,其时空分异是“自然生态—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人地系统下的一种和谐共生状态,表征着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长期形成的人地协调观。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全功 李忠斌
完整强大的支持体系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报告总结了长阳县乡村教育中重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乡村道德,认为该县已经初步构建起多维度教育在内的较完整乡村教育体系。调查发现,该县政府在财政投入、教学质量保证、加强助学资金管理等方面,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单位在捐资助学、提供后勤服务等方面,积极支持着乡村教育;在乡村教育支持体系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明显。该县构筑乡村教育支持体系的做法对其他贫困地区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支持体系 政府 社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志满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鄂西南来凤县百福司民族小学土家语汉语双语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目前土家族双语教育存在的不足并引发了一些思考。认为双语教育是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双语教育的实施必须有开放的语言观念、科学的教育模式、高质量的师资结构等作为保证。
关键词:
土家族 双语教育 土家语传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