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6)
- 2023(3143)
- 2022(2769)
- 2021(2352)
- 2020(2013)
- 2019(4505)
- 2018(4382)
- 2017(8100)
- 2016(4483)
- 2015(4908)
- 2014(4717)
- 2013(4615)
- 2012(4171)
- 2011(3799)
- 2010(3656)
- 2009(3265)
- 2008(3011)
- 2007(2465)
- 2006(2207)
- 2005(1814)
- 学科
- 济(18944)
- 经济(18938)
- 方法(9863)
- 业(9768)
- 管理(9329)
- 数学(8952)
- 数学方法(8882)
- 企(6896)
- 企业(6896)
- 农(5756)
- 学(5488)
- 土地(4334)
- 农业(4017)
- 地方(4014)
- 中国(3820)
- 环境(3778)
- 业经(3735)
- 资源(3344)
- 贸(3135)
- 贸易(3135)
- 易(3017)
- 发(2734)
- 划(2634)
- 技术(2578)
- 财(2520)
- 理论(2434)
- 问题(2378)
- 和(2244)
- 产业(2078)
- 地方经济(2075)
- 机构
- 大学(64636)
- 学院(64199)
- 济(25598)
- 管理(25518)
- 经济(25152)
- 研究(23065)
- 理学(22846)
- 理学院(22518)
- 管理学(22098)
- 管理学院(21993)
- 科学(16918)
- 农(16328)
- 中国(15848)
- 业大(13922)
- 京(13382)
- 农业(13186)
- 所(11972)
- 研究所(11414)
- 中心(10395)
- 江(9479)
- 农业大学(9387)
- 范(9363)
- 师范(9245)
- 财(9117)
- 院(8311)
- 财经(7845)
- 经济学(7709)
- 师范大学(7691)
- 北京(7655)
- 科学院(7652)
- 基金
- 项目(51073)
- 科学(41092)
- 基金(38856)
- 家(35929)
- 国家(35690)
- 研究(33007)
- 科学基金(30479)
- 社会(22092)
- 基金项目(21845)
- 自然(21531)
- 社会科(21103)
- 社会科学(21097)
- 自然科(21027)
- 自然科学(21023)
- 自然科学基金(20665)
- 省(20241)
- 划(17527)
- 教育(15057)
- 资助(14856)
- 重点(11957)
- 编号(11918)
- 部(11141)
- 发(11009)
- 计划(10958)
- 创(10757)
- 科研(10147)
- 创新(10108)
- 国家社会(9663)
- 科技(9469)
- 教育部(9146)
共检索到84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杨 尚士友 杨景荣 吴利斌 刘海亮 栾奎峰
以半荒漠地区乌梁素海湿地为研究区域,利用GIS、R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1986-2008年不同时间、空间粒度的多源遥感影像进行信息提取,描述不同类型区景观斑块指数动态变化,进行湿地生态资源时空异质性分析,对乌梁素海湿地类型区之间的演化关系和演化方向进行研究,定量分析湿地各类型区景观动态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明水区丧失,水下水草丛生,以芦苇为主的大型挺水植物平均面积约占湿地的49%以上,是湖泊湿地类型区演化的主导类型。湿地时空格局演变和气候、水文条件及人为影响相关,再现了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的干扰过程和干扰强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段晓男 王效科 欧阳志云
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区域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大量详实的基础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方法对内蒙古乌梁素海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价的框架和方法。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生产产品功能和具有间接使用价值的生命支持系统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直接使用价值(包括提供生态系统产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约为0 45×108元,主要是芦苇资源的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包括水资源调节功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功能、水质净化功能、大气调节功能、文化科学功能)为6 68×108元,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其中大气调节功能是价值量最高的服务功能。水量...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富营养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韦玮 崔丽娟 李胜男 郭嘉
采用乌梁素海地区2003—2011年的TM/ETM+遥感数据,利用比值指数和波段组合的方法提取了乌梁素海水域、水草、芦苇和农田等信息,并分析了9年间乌梁素海地区各类型面积的增减情况及其变化规律,采用数据点绝对偏差的平均值方法,概算出各类型面积的变化率,根据变化率的值估算出各类型面积变化的趋势和大小,预测乌梁素海未来各类型面积的转化情况。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研究及统计运算,预测乌梁素海地区明水面积变化率为26.56%,水草面积变化率为-20.66%,芦苇面积变化率为-1.94%,即:明水区域的面积将增加33.57 km2,而水草和芦苇的面积将分别减少21.02 km2和4.92 km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段晓男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王若愚
灌溉农业是世界上常见的生产活动之一,但失衡的农业生产会造成周边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本文通过建立农田生产和湿地保护综合模型,模拟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价值的变化规律,以寻求实现农业和湿地生态系统价值最大化的措施。以2002年的数据作为基准,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模型分析得到当施肥量为252.3 kg N/hm2时,系统的总价值量达到最大,为24.40×108元。此外,湿地子系统价值和河套灌区的引水量成正比,和农田灌溉配额成反比。将农田灌溉配额减少60%,系统总价值将增加70%。因此,在目前灌区可供水量有限的情况下,控制农田施肥量和降低灌溉配额是保持河套灌区农业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建丽 葛翔宇 王敬哲
在资料稀缺的背景下,遥感数据是提供湿地系统长时间序列的理想方案。然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复杂下垫面,国家级湿地缺乏系统的长时序梳理。利用Landsat系列数据,基于随机森林分类模型,研究近30年中国典型尾闾湖湿地的时空分布模式、空间转换规律和景观连通性。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在艾比湖湿地分类应用中取得较高精度(Kappa系数大于0.9)。1991—2017年艾比湖湿地总面积增加425.06 km~2,河流增加47.97 km~2,湖泊增加233.95 km~2,人工湿地增加48.74 km~2,盐沼增加109.41 km~2,沼泽减少15.01 km~2。艾比湖湿地年内时空变化显著,年内季节间盐沼转化率最大,湖泊年内逐渐缩小,主要转化为沼泽。此外,艾比湖湿地空间连通性理想度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湿地景观连通性取决于较大面积的湿地斑块,连通效率东移。相关结果可弥补稀缺资料区基础湿地资料,为"一带一路"地区生态补水长效机制提供典型示范。
关键词:
湿地提取 随机森林 时间序列 生态效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巍斌 何东进 林立 王韧 蔡金标 王鹏 张中瑞 肖石红 郑晓燕
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定量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2个时期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和2010年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数(V)分别为0.5384和0.5374,均处中度脆弱水平;景观结构还算完整,但自然状态活力衰退,功能水平有一定退化,对外界干扰的恢复力减弱;尽管1993-2001年和1993-2010年期间各单因子指标变化方向和程度各异,但总体而言这2个时期湿地综合生态脆弱性变化程度较小.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脆弱性 动态评价 闽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述芹
中国拥有漫长的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丹东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东兴的北仑河口,长达1.8万千米。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的自然岸线大幅减少,从最初的占比74%,降至2016年的33%。取而代之的是围垦、填海筑起的人工"海上长城",大量滨海湿地在此70年间消失殆尽。然而,不管是海岸线人工化,还是规模庞大的围填海造陆,目前都还没有减速的趋势。滨海湿地的消失,对生物多样性维持、海洋生态环境循环是严重的灾难。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滨海湿地保护制度建设,以遏制当前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的局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景双 孙志高 秦胜金
2005年5月—2006年9月,利用三江平原典型碟形洼地的自然水分梯度作为水分变化研究的替代系统,结合分解袋法,模拟研究了湿地水分变化对典型草甸小叶章(TMC)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MMC)根系分解及氮动态的影响。试验沿水分梯度设漂筏苔草群落(PF)、毛果苔草群落(MG)、乌拉苔草群落(WL)、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XII)、典型草甸小叶章群落(XI)和岛状林群落(DZL)6个分解小区。研究表明:水分条件对根系分解具有重要影响,当未来降水格局变化导致小叶章湿地形成积水环境后,TMC和MMC的根系失重率分别将降低29.12%~48.54%和21.81%~42.22%,分解速率将降低36.36%~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雨田 石军南 张怀清 吴炳伦
【目的】探究洞庭湖湿地植被覆盖变化的长期时空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FSDAF(时空融合数据分析框架)算法融合Landsat和MODIS影像,获取洞庭湖湿地2000—2019年月尺度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采用改进的STL时序分解方法分离洞庭湖湿地植被NDVI季节和趋势分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量化湿地植被覆盖对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响应。基于线性回归方法与高时空分辨率的NDVI季节和趋势分量数据对洞庭湖湿地植被进行时空动态分析,识别湿地植被在不同尺度的时空动态格局。应用基于偏相关的分析方法定量评估2000—2019年3个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量和太阳辐射)和人为因素对趋势和季节性植被变化的贡献。【结果】1) 2000—2019年,洞庭湖湿地植被NDVI季节和趋势分量变化呈现出空间分异格局,但总体呈“绿化”趋势,变化率分别为4.8×10-3 a-1和0.4×10-3 a-1。2)温度和太阳辐射与植被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植被变化的季节相关性大于趋势相关性。降水量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相对较低,且与水稻的NDVI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趋势分量偏相关系数R=-0.27;季节分量偏相关系数R=-0.42)。3) 2000—2019年,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对洞庭湖湿地植被变化的平均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8%和42%,其中人为因素对长期和季节性湿地植被生长与恢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5%和62%,气候变化对长期和季节性湿地植被退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3%和56%。【结论】人为因素促进植被生长是洞庭湖湿地植被增绿的主要动因;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采取合适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仍是未来实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津 洪宇 林志玮 阙翔 刘金福 连海峰
【目的】为探究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环境破坏及景观结构变化的原因,【方法】以泉州湾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提取地物信息,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建立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确定土地类型间数量转移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结果】(1)1990-2018年天然湿地面积占比呈减少趋势,人工湿地呈增加趋势;从景观水平看,湿地斑块分布呈规则化,聚拢程度减少,景观类型丰富。(2)红树林、互花米草群落动态度波动大,红树林面积比例以2000年为分界点,呈先减后增趋势;1990-2000年红树林主要向水域、养殖池转出,2010-2018年滩涂和互花米草群落转出为红树林。(3)2000年来,红树林面积大小与其他土地类型面积变化关联性强,尤其受到国内生产总值、园林绿地面积影响较大。【结论】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呈恢复趋势,互花米草群落蔓延速率减缓,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该研究为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提供科学实践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勇 贺丹晨 陈丽娟
以西昌邛海湿地公园为例,探讨湿地环境中鸟类栖息地环境景观保护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分析邛海湿地鸟类类型、数量、分布特点、生态习性以及对栖息环境的需求入手,对各种组成湿地环境的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掘出影响及适合鸟类栖息的环境因素,巧于因借水域景观、植物配置、湿地动物栖息地等各方面成因,强化对湿地环境中鸟类栖息地保护与设计方法。
关键词:
湿地鸟类 鸟类栖息地 景观营造 西昌邛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慧 崔静艺 张金涛
近年来随着油气开采、港口建设、填海造陆等活动的开展,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面临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碳汇功能受损等问题。为改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及有效利用其碳储功能,研究突破了碳储生态补偿价值静态核算的局限性,充分考虑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时空异质性影响,运用ArcGIS及InVEST模型计算并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变化,探究如何对碳储量损失区域进行生态补偿,并提升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功能。研究表明:(1)2013—2020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碳储量呈现下降趋势,8年间累计总损失6.36×10~(6)吨碳;(2)碳储总值的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2013—2020年8年间碳储经济损失价值为164.92×10~(6)美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慧 崔静艺 张金涛
近年来随着油气开采、港口建设、填海造陆等活动的开展,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面临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碳汇功能受损等问题。为改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及有效利用其碳储功能,研究突破了碳储生态补偿价值静态核算的局限性,充分考虑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时空异质性影响,运用ArcGIS及InVEST模型计算并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变化,探究如何对碳储量损失区域进行生态补偿,并提升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功能。研究表明:(1)2013—2020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碳储量呈现下降趋势,8年间累计总损失6.36×10~(6)吨碳;(2)碳储总值的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2013—2020年8年间碳储经济损失价值为164.92×10~(6)美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明华 黄冠燚 陈翊平 倪德志 胡红青
以武汉动物园内人工湿地为例,采样测定了塘-湿地组合系统中土壤氮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一阶湿地中土壤全氮随剖面层次向下而降低,碱解氮在0~40 cm层次变化不大,40 cm以下迅速降低;二阶湿地中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在0~30 cm随剖面向下而下降,30 cm以下变化缓慢。一阶湿地中土壤碱解氮从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的变化为0~20 cm土层降低,20~40 cm土层呈倒“U”变化,40~60 cm土层变化缓和;二阶湿地中土壤碱解氮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的变化为0~10 cm土层递减,20~30 cm土层先降低后升高,其他土层先升后降,而2006年1月至4月含量变化不大。湿地土...
关键词:
人工湿地系统 土壤氮素 时空分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江增光
文章以社会互动与社区互动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江苏省无锡市梁鸿国家湿地公园社区居民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半结构访谈和数据分析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湿地居民权能感知、态度与政府管理间的影响关系,并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发现,居民权能感知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差异;政府管理与居民权能感知互为因果且显著正相关;居民权能感知在政府管理与态度间的正向影响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结论显示,经济利益仍是湿地居民的重要关切。居民有效增权有益于提高地方政府与社区居民间的互动质量,改善居民的支持态度、提高政府湿地旅游开发管理水平。
关键词:
湿地 社区居民 权能感知 态度 政府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