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77)
2023(16435)
2022(13655)
2021(12523)
2020(10413)
2019(23938)
2018(23875)
2017(45729)
2016(25320)
2015(28388)
2014(28403)
2013(28013)
2012(25702)
2011(23123)
2010(23259)
2009(21209)
2008(20710)
2007(18167)
2006(16061)
2005(14052)
作者
(75063)
(62777)
(62324)
(59431)
(40187)
(30013)
(28161)
(24558)
(23894)
(22407)
(21522)
(21289)
(20047)
(19991)
(19452)
(19274)
(18595)
(18585)
(18155)
(17873)
(15546)
(15516)
(15367)
(14281)
(13988)
(13931)
(13913)
(13561)
(12633)
(12400)
学科
(108118)
经济(108006)
管理(70498)
(66415)
(53959)
企业(53959)
方法(48632)
数学(42325)
数学方法(41696)
中国(28959)
(28017)
(24989)
地方(24566)
业经(24413)
(22416)
农业(19245)
理论(17672)
环境(17062)
(16993)
(16644)
贸易(16635)
(16603)
技术(16296)
(16008)
产业(15315)
(14185)
(14028)
(13884)
银行(13834)
(13808)
机构
大学(366187)
学院(364084)
管理(143123)
(142155)
经济(139009)
研究(125490)
理学(124890)
理学院(123379)
管理学(120754)
管理学院(120108)
中国(89741)
科学(81956)
(78952)
(64066)
(61952)
(61580)
研究所(59184)
业大(56670)
中心(55666)
(52838)
财经(50843)
(50396)
师范(49900)
北京(49515)
农业(48455)
(46257)
(45821)
(43173)
经济学(42870)
师范大学(40506)
基金
项目(257900)
科学(203234)
基金(187640)
研究(183753)
(165500)
国家(164219)
科学基金(140508)
社会(115886)
社会科(109882)
社会科学(109853)
(100487)
基金项目(99826)
自然(93149)
自然科(90932)
自然科学(90912)
自然科学基金(89217)
(85446)
教育(83696)
资助(76999)
编号(73841)
成果(59249)
重点(58439)
(55974)
(55907)
(52860)
课题(51194)
创新(49333)
科研(49279)
国家社会(48000)
教育部(47329)
期刊
(151695)
经济(151695)
研究(104027)
中国(65307)
学报(61983)
科学(57318)
(55378)
管理(50940)
大学(45675)
(43585)
学学(42973)
农业(38665)
教育(38657)
技术(30503)
(26073)
金融(26073)
业经(25179)
经济研究(24223)
财经(23794)
问题(21510)
图书(20423)
(20405)
(20379)
资源(19204)
科技(18428)
技术经济(17650)
(17249)
统计(16980)
现代(16768)
理论(16389)
共检索到518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雯  杜宏茹  周艳时  
以能矿资源为基础原料的资源型产业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资源型产业正处于兴盛期的城市发展更是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论文将资源型产业作为单个影响因素,采用产业结构变动值、产业结构变动系数、产业结构熵数和区位熵等方法,选择典型干旱区城镇发展区域乌昌地区,对该区域资源型产业的时空演化和集聚特征及其对绿洲城镇发展的作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型产业对乌昌地区产业集聚的地域、类型、工业内部结构以及城市的扩展方式和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受绿洲城镇分散性的影响,资源型产业对乌昌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为轴向扩展和圈层扩展并进;资源型产业选择就近城市转移,对于较远的县市集聚大于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荆立群  薛耀文  
解决资源型地区面临的"资源诅咒"、破解其出现的资源型经济问题的有效路径是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文化产业等高端产业。基于国内最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山西省地市相关数据,使用绝对集中度、区位熵、泰尔指数等衡量产业集聚水平的指标,从空间分布和演进格局两个维度对其文化产业空间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发现,山西文化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均衡程度较大,呈现出明显的单中心等级差异;中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差异是全省总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就分行业而言,文化制造业的集聚差异较大。最后提出应发挥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合理均衡布局文化产业空间等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俏俏  孙慧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系统广义矩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资源型产业集聚对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动态的,当期资源型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滞后一期的资源型产业集聚会抑制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资源型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和"拥塞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2)资源型产业集聚与人均GDP的交叉相乘项阻碍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表明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验证了资源型产业"威廉姆森假说"在中国的存在性。(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莉萍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体系,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和互动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耦合效应。文章基于中原城市群产业及城市化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程度与城市化程度的区位商指数,对中原城市群第二产业集聚指数、第三产业集聚指数与城市化指数的耦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耦合优势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原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进一步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瑛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提出了促使城市兴起、发展与转型的动力机制,即循环累积因果机制与乘数-加速数效应。进而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外源外向型"城市化模式的特征、动力机制及当前面临的向"消费型城市"转型问题,并着重分析"珠三角地区"城市消费集聚度不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维祥  郑金辉  周建平  陈希琳  刘程军  
基于中国资源型城市2003—2018年面板数据综合测度城市转型绩效,采用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计量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特征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逐渐提升,与此对应的是区域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四种类型资源型城市之间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成熟型城市贡献最大;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发展格局由以跨越区为核心的“多点式”零星分布向先行区为核心的“组团式”聚集形态演变。(2)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在不同时期存在状态转移的可能性,具有滞后区、起步区、跨越区和先行区4个趋同俱乐部特征,空间马尔科夫链表明转移趋势存在明显空间关联性,状态转移通常出现在相邻等级之间,较少有“跳跃式”转移现象,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特征。(3)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存在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空间区位的异质性特征,经济产业转型、社会生活转型和生态环境转型是发挥碳减排效应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政策冲击分析表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设立对城市碳减排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曾龙  李燕凌  刘远风  
土地资源配置是地方政府引导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利用中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以低地价、协议出让方式为主的粗放型土地资源配置行为对产业集聚特征的影响,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协议出让方式的建设用地出让比重越高,其产业集聚发展的多样化程度越低,且土地资源错配对产业集聚多样化发展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化、时间段以及行政层级的差异性;同时,土地资源错配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土地出让政策和优化土地出让结构以促进中国产业集聚的多样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娜  赵康杰  景普秋  
基于人口集聚的研究视角,利用2006—2020年我国113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品质对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并结合地理区位、发展阶段、发展类型等城市属性和生活、安全、社会、人文、创意等品质属性,多维度全方位考察其异质效应。结果显示:相较于自然地方品质,人造地方品质的提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效果更强,良好的社会品质和创意品质是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分城市类型来看,人造地方品质对东部和南部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成熟型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效果更强,对煤炭、森工和综合类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作用机制方面,人造地方品质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主要通过人才集聚效应和生产率增长效应两条路径进行有效传导,本地市场放大效应目前尚未显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张骞   李晶   殷守强   苏怡婷  
为探讨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异质性,文章使用2004—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采用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时序数据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115个资源型城市GDP的空间格局特征、时序演变、空间集聚和时序轨迹类型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资源型城市GDP整体呈现“东部和中部高、西部和东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高水平和低水平之间相对差异呈缩减趋势。(2)GDP的时序演变呈现向中等和中低水平类型转移的趋同趋势,空间上GDP发展水平表现出集聚特点,热点区一直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冷点区由西部向东北地区转移。(3)通过资源型城市GDP时序轨迹聚类发现,“稳定上升且增长率高”的类型主要位于我国东中部地区,“稳定上升但增长率低”或波动增长的类型在西部地区比较普遍,“上升—下降—平稳”的类型主要在东北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玮  王韬  李德功  
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地位重要,但发展相对滞后,与资源、区位、基础等优势形成较大反差,面临着塌陷之挑战,症结在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发达。作者认为,要实现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中部地区就必须借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探寻其成功之路径,研究和把握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互动规律,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以城市群为主导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而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扬长避短,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鹏  李文秀  方文超  
已有对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从集聚的角度来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或扩大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造了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就业比重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较显著,但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的影响还取决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服务业的类型等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维祥  徐志雄  郑金辉  李露  刘程军  
通过重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测度了2007-2016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城市化质量的综合水平及其空间特征,基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视角构建了面板门槛模型,以检验环境规制对城市化质量的门槛效应。研究显示:我国各省市城市化质量总体上逐步提高,但省域差异呈现出"四降四升"的双W型波动变化趋势。城市化质量省际间存在空间集聚分布格局,但异质性有所增强。冷热点空间格局表现出"东热西冷"的分布规律,环境规制对城市化质量具有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质量具有驱动作用,而能源消耗和收入差距则抑制城市化质量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昕  
基于"城市化均衡理论",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经济供求状态分析模型,借助于Panel Data分析方法,研究我国46座地级以上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经济运行状态。依据城市化经济供求关系的横比,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城市化经济供给大于或小于城市化经济需求的城市化经济运行"非均衡态"与供求相等的城市化经济运行"均衡态"两种类型。通过剖析两种运行态势下城市化经济供求双方的影响因素,提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雪芹  
为了更好应对全球化经济所带来的挑战,我国提出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对于资源型地区来说,这一战略的提出有利于推动其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抢占新的经济制高点。因此,各省市纷纷加入到这一战略的实施中。本文首先分析了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资源型地区进行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并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挑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帅  周明生  钟顺昌  
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资源型地区绿色可持续增长面临的关键问题,而产业活动的空间布局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有效的路径选择。文章基于产业空间布局的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式研究山西省制造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可有效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但会制约产业合理化发展进程;制造业集聚中的政府干预程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均呈现出促进作用,表明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政府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于经济增长,资源型地区依靠矿产资源和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不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因此,以山西省为代表的资源型地区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制造业集聚的推动作用,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引领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