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29)
2023(5614)
2022(4202)
2021(4042)
2020(2733)
2019(6270)
2018(5877)
2017(8822)
2016(6178)
2015(6845)
2014(7015)
2013(5915)
2012(5373)
2011(4900)
2010(5056)
2009(4173)
2008(3904)
2007(3792)
2006(3414)
2005(3085)
作者
(13873)
(11462)
(11243)
(11124)
(7149)
(5450)
(5323)
(4495)
(4312)
(4176)
(3839)
(3828)
(3751)
(3672)
(3632)
(3510)
(3464)
(3394)
(3360)
(3315)
(3046)
(2925)
(2794)
(2712)
(2635)
(2622)
(2551)
(2548)
(2377)
(2339)
学科
教育(19325)
(12147)
经济(12046)
中国(11956)
管理(11396)
(8302)
理论(6634)
教学(6589)
(6265)
(5839)
企业(5839)
(5161)
(4777)
发展(4708)
(4586)
业经(4032)
农业(3999)
(3895)
研究(3717)
思想(3460)
(3450)
技术(3441)
地方(3401)
政治(3378)
学校(3350)
改革(3325)
高等(3295)
学法(3275)
教学法(3275)
思想政治(3196)
机构
大学(74942)
学院(72234)
研究(28063)
教育(27723)
(21690)
师范(21618)
管理(19788)
(19186)
经济(18398)
师范大学(17918)
(17409)
理学(16881)
理学院(16559)
管理学(16068)
管理学院(15906)
科学(15765)
职业(13858)
中国(13687)
(13137)
技术(13027)
(12673)
北京(11957)
研究所(11912)
中心(11578)
教育学(10798)
(10630)
(10186)
(9928)
职业技术(9452)
研究院(8625)
基金
项目(46151)
研究(43963)
科学(37816)
教育(28985)
基金(28219)
社会(25142)
社会科(23347)
社会科学(23342)
(23220)
国家(22815)
编号(21362)
(20490)
成果(20349)
(19053)
课题(18942)
科学基金(18863)
(16629)
规划(13743)
基金项目(13574)
项目编号(12694)
(12258)
重点(12207)
(12163)
(12148)
(11561)
研究成果(11032)
教育部(10639)
(10595)
年度(10587)
(10547)
期刊
教育(48613)
研究(32545)
中国(26741)
(22716)
经济(22716)
职业(12157)
技术(10579)
学报(8485)
(8481)
大学(8085)
技术教育(7929)
职业技术(7929)
职业技术教育(7929)
(7403)
科学(7326)
管理(6304)
农业(6237)
高等(5871)
学学(5655)
(5423)
论坛(5423)
成人(5252)
成人教育(5252)
高等教育(5068)
(4813)
业经(4525)
发展(4141)
(4141)
职教(4037)
图书(3630)
共检索到120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崧  郭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干达高等教育在快速扩充中面临着质量保障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全球化时代的变化,乌干达在国家层面、学校层面着手制定质量保障政策,建立较完整的质量保障框架,同时还以东非大学理事会为平台,通过地区合作,提升本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运超  
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与保障直接关乎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本研究提出,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特征主要包括生成过程的非连续性、生成要素的主体间性、生成规格的不确定性、生成结果的难检测性。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机制包括价值、链接、评价三方面。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须防止工业化生产模式对高等教育质量生成系统的过度影响,应更加突出人员素质及其培育的特殊重要性,充分发挥基层的自主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小波  王志芳  
政府、社会和高校分别代表着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三大基本主体。相对于政府和高校的质量保障,社会的质量保障主要通过市场经济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社会中介组织评价等途径来实现。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政府的放权与高校的自治是前提,市场的完善与文化的先进是关键,社会力量的整合与引导是手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丹凤  
2009年3月30日至4月2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国际网络组织(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INQAAHE)在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宇宁  
高校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工程质量,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是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校质量现状出发,努力把握历史方位,认真履行教育使命,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教育制度供给、提升服务社会能力、集思广益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路径和举措。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彼得·J.威尔斯  张建新  
本文探讨了非洲、阿拉伯国家、亚太与欧洲四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演变过程,试图描绘质量保障机构的多元性、网络组织的复杂性、指南和手册的多种文本、规范以及标准的成功经验等,探究这些要素是否同属于21世纪一个共享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基因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爱民  
然而经过十多年不懈的努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乌干达学校系统是如何通过课程建设以及积极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开展艾滋病教育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崧  孙侃  
教育分权是最近几十年世界教育改革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它在世界各国的实践成效不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成效不理想,因而备受争议。乌干达的教育分权改革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个案。从实践来看,乌干达的教育分权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又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尽管如此,教育分权仍是乌干达改进教育服务交付的希望所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永建  
在现代高等教育系统中,以问责为基础的质量保障和以发展为基础的质量提高之间存在着持续的冲突乃至对立的关系。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质量保障和质量提高并非截然对立,两者各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只有在基于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发挥质量保障和质量提高的优势,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佳策略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小波  刘潇华  张亮亮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指政府、社会和高校等相关主体运用质量监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审计、质量认证和质量评估等手段持续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历了质量保障初始时期、质量失控时期、质量保障恢复重建时期、质量保障制度建立时期、质量保障体系发展时期五个阶段。总体而言,如今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研究的理论深度有限;政府的质量保障作用突出,但社会和高校的作用发挥不够;本科质量保障的重点地位已经确立,但实施成效不容乐观;高度重视评估评价的作用,但缺乏多种质量保障手段的综合运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乔刚  李芬  
监测评估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而出现的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类型。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收集和深入分析有关信息,直观呈现高等教育状态,为多元主体价值判断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过程。全面实施高等教育监测评估,必须深刻理解高等教育监测评估的内涵,准确把握其四大特征:常态监测教育教学过程;用数据说话呈现教育质量;及时反馈与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多元主体对质量状况进行价值判断。同时从制度建设、遵循原则、制定指标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明确实施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伟  
博洛尼亚进程有力推动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英国积极参与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在质量保障方面与其保持高度一致,促进了欧洲高等教育的趋同发展。本文通过历史分析发现,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包含科研评估、教学评估和机构审核,兼具质量改进与问责的双重功能,且表现出竞争导向、风险为本的市场问责发展趋势。在脱欧背景下,英格兰新成立的学生办公室也是高等教育国家干预与市场问责的进一步结合,并非英国的"求异"发展。英国乃至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质量保障机制面临着机构多样性与标准相似性的张力,并将受到消费者"众口难调"质量观的挑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苏永建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带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型特征。行政动员和项目制是政府应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经过长期实践,政府的行政动员和项目制互为表里,相互作用,逐渐定型为一种以政府行政权力为核心,以频繁的指令性要求为驱动力量,以繁杂的质量保障项目为载体,以评估作为合法化路径的一元化的技术治理格局。这种质量保障方式内生于中国独特的政治和行政体制,是为"体制化的技术治理"。社会转型期的大学制度是体制化的技术治理得以产生和运作的制度根源。从大学制度入手进行深层次和整体性变革是持续提高高等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水云  
斯普林格出版社2016年出版本书描述了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对大学变革的影响。它首先描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分别详细讨论了在机构和学科层面进行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QAUE)和学科评估这两个最有影响力的外部质量评估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