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0)
- 2023(3265)
- 2022(2550)
- 2021(2274)
- 2020(1908)
- 2019(4193)
- 2018(3759)
- 2017(7486)
- 2016(3559)
- 2015(3938)
- 2014(3771)
- 2013(3718)
- 2012(3369)
- 2011(2992)
- 2010(3267)
- 2009(3565)
- 2008(2342)
- 2007(2136)
- 2006(1992)
- 2005(1921)
- 学科
- 融(24179)
- 金融(24179)
- 银(20932)
- 银行(20932)
- 行(20453)
- 济(13175)
- 经济(13165)
- 中国(12617)
- 业(11869)
- 中国金融(10819)
- 企(10324)
- 企业(10324)
- 管理(9449)
- 制(6978)
- 财(6559)
- 地方(5566)
- 务(5333)
- 财务(5320)
- 财务管理(5315)
- 企业财务(5165)
- 方法(4477)
- 事业(4262)
- 业经(4216)
- 数学(4143)
- 数学方法(4124)
- 体(3971)
- 体制(3650)
- 农(3621)
- 业务(3597)
- 制度(3353)
- 机构
- 学院(45654)
- 大学(44391)
- 济(22020)
- 经济(21514)
- 中国(19670)
- 管理(15752)
- 研究(14488)
- 银(13787)
- 银行(13355)
- 理学(13036)
- 理学院(12931)
- 融(12904)
- 管理学(12776)
- 管理学院(12701)
- 金融(12667)
- 行(12523)
- 财(12178)
- 人民(9887)
- 财经(9594)
- 中心(9567)
- 国人(9050)
- 中国人(9015)
- 中国人民(8974)
- 经(8694)
- 京(8473)
- 经济学(8253)
- 人民银行(7689)
- 经济学院(7577)
- 财经大学(7368)
- 中国人民银行(7026)
共检索到78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汤志贤
<正>横亘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接连绵巍峨的扎格罗斯山脉,南临广阔的波斯湾海域,北面为地势稍高的山区丘陵;这里水源充沛,土壤肥沃适合垦荒拓耕,自古就农业发达,曾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两河文明。令人惊奇的是,考古学者在两河文明遗址上,不仅发现了楔形文字、宗教建筑、宫殿、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设备,还发现了早期金融业的痕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允彬
鲍利斯·采扎列维奇·乌尔拉尼斯Борис Це заревич УрДанис是著名的苏联人口学家,生于1906年8月28日,卒于1981年7月14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闲 余安琪
中国保险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使得保险学术研究在注重中国特色的同时,运用国际上最新的保险理论指导我国保险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甚至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经验和保险学界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帮助国际保险业发展和推动国际保险学科进步。新国十条的发布、国家与监管部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我国保险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改革等等为保险学界的国际化提供了土壤和舞台,新形势下保险学科的研究面临着多样化、跨学科和综合性等特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复旦大学召开第二届复旦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盼 邢冬梅
乌尔里希·贝克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技术风险思想。他认为现代技术风险具有高度隐蔽、不可感知;不可计算、难以预测;后果不可逆、无法补偿;跨越时空界限等特征。其成因并非确定性的知识,而是无知与"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他进一步指出,"亚政治"与跨界治理是现代技术风险规避的主要路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秀丽
世界金融巨头美国美林集团成立于1914年,至2008年被美国银行收购前已有94年历史。美林集团因实施多元化和全球化战略而盛极一时,最终又在拓展抵押贷款业务时遭遇滑铁卢。美林的兴衰再次证明,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并存。树立"风险为本"的理念,努力提高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乃我国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立场
大国经济决定大国金融,大国金融彰显大国影响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迁,大国主导的全球金融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位于大西洋东岸的西欧主要国家尤其是英国在全球金融格局中处于中心地位,引领着国际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潮流。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银行家"。伴随世界经济版图的演变,特别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战场在欧洲,对西欧金融市场及全球金融既有格局影响巨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全球金融中心开始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遂 张宏彦
中国近代的金融业开放,使传统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市场环境被根本改变了,走向开放的金融市场,新的金融需求的产生,以及新式金融机构———银行的出现,都对中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挑战。最终的结果是在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中,中外银行成为金融市场翘楚,而传统金融机构逐步走向了衰落。在中国现代金融业开放30年之后,探究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与传统金融机构兴衰的内在联系,以史为鉴,有着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近代 金融业开放 传统金融机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胜洲
本文通过提出产业相对兴衰的概念,探索性地对产业经济学中经常出现的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以及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等进行了定量描述。首先,本文提出应该将产业兴衰区分为自然兴衰和相对兴衰两个方面,然后分别采用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和产业相对兴衰曲线来对其进行描述。最后,将上述两条曲线结合在一起,比较了产业自然兴衰与相对兴衰的不同特征和相互关系。
关键词:
产业兴衰 自然兴衰 相对兴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秦乐琦
迈克尔·乌尔诺斯教授及其团队宣扬的非肯定教育理论超越了教育适应社会和教育改造社会这两种立场,认为知识并非固定不变的,教师要对现有的知识持批判态度,在充分理解、重组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以非肯定的态度将其传递给学生。非肯定教育理论用非层级视角看待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既不凌驾于社会之上,也不从属于社会之下,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之间承担中介者的角色。在谈及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时,除了芬兰的历史以及优质的教师教育外,芬兰的教育领导也是关键原因之一,非肯定教育理论认为"课程制定即教育领导",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各级教育机构之间承担了中介者的角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晓鸽 危起伟 杜浩 梁志强 谢晓 吴金明
2011年9月底至2012年5月,采用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E)和编码金属标(CWT)标志全长为(28.06±1.79)cm的达乌尔鳇(Huso dauricus),检验了VIE和CWT的标志保持率及其对达乌尔鳇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210 d实验,VIE标志达乌尔鳇吻部腹面,CWT标志达乌尔鳇背部前(第1~2块背骨板间下方肌肉)、中(第6~7块后背骨板间下方肌肉)、后(第11~12块背骨板间下方肌肉)的标志保持率分别为:95.83%、92.00%、92.59%、92.59%。实验中VIE出现破碎、脱落或迁移致使标志可识别性下降;CWT背部中这一标志部位操作最为简便。标志30 d,V...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云杉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日,在诸多现实问题中,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显得特别突出。就业率是一个方便统计的表述,对个人而言,应该是就业能力,即个人的工作能力。这一现实关切后的理论假设是:高等教育作为投资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能促进经济效率的增长;高等教育作为达成社会民主的利器,能促进不利群体的向上流动。在现代化刚起步的国家(即工业社会),对个体而言,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分层中有效的上升通道,文凭成为人才选拔与人才配置中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波 孙圣民 张博 周建涛
中古时期的寺院金融通过传播佛教信仰来建立商业信用,依靠宗教信仰聚集社会财富并约束借款人,有效节约了组织运作的交易成本。这是寺院金融超越本土金融之处,并使得寺院金融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依靠社会财富而不是自有财富放贷的金融组织。之后寺院金融在唐中叶后随佛教热降温而迅速衰落。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佛教信仰作为非正式制度,如何影响交易成本并导致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揭示中古时期佛教信仰的兴衰影响寺院金融发展的具体机制,并得到了模型分析的支持。研究发现,佛教信仰可以有效节约交易成本,但长期看单靠宗教信仰建立商业信用是不够的,还要实现非正式制度和法律等正式制度的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提高商业信用的能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曙光 杜浩然
近来温州民间金融风暴及温州政府民间金融治理事件引发全国震动。论文基于大量第一手的文献,对以温州钱庄为代表的民间金融部门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中央治国者-民间金融部门"的互动关系和博弈框架进行了深入研究。温州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支持政策是温州民间金融部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温州地方政府在对钱庄的管理过程中,采取分类引导、区别对待的策略,保护和鼓励合法的民间金融发展,打击和抑制非法的投机性的地下金融蔓延,较好地控制了地方金融风险,对当前全国民间金融的规范发展有重要借鉴价值。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柏
本文重点分析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对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美元关键货币地位与美国为国际经济提供流动性而导致的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导致了国际金融秩序中流动性创造机制的铸币税问题和国际贸易秩序中国际收支调整机制的"善意忽略"(benign neglect)问题。这些制度性缺陷在三个方面影响了美国:首先,联邦政府把政策自主权放在首位,通过发行大量债务同时为多重政策目标融资,由此产生的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和联邦债务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来源;其次,美国金融业强调信用创造方面的竞争力,把社会上的各种资产债券化,进行高杠杆放贷,逃避政府监管,这些做法直接造成的变化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最后,受到美元关键货币地位的影响,再加之美国制造业引领全球生产体系的发展,这就造成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和欧佩克成员国为核心的全球储蓄过剩,随着跨国企业大举在海外投资,美国制造业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被严重削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延 杨永春 张理茜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资本和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地点。一些城市在区域协议影响下迅速崛起,一些城市却在同样的协议机制影响下逐渐衰败,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异质地带在区域协议的影响下趋于相对均质化,异质资源得到有效的流通与整合,并发生吸引偏移。以美国厄尔巴索(ELPSO)市和墨西哥托雷翁(TORREON)市为例,着重分析其兴盛与衰落的原因,并构造出一个异质地带转化模型来模拟边界城市的兴衰,试图找出边界城市兴衰的本质原因。
关键词:
全球化 区域一体化 边界城市 异质地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