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1)
2023(6138)
2022(5141)
2021(4638)
2020(3885)
2019(8598)
2018(8568)
2017(15640)
2016(8748)
2015(9669)
2014(9526)
2013(9269)
2012(8621)
2011(7904)
2010(8123)
2009(7827)
2008(7847)
2007(7061)
2006(6289)
2005(5986)
作者
(26090)
(21911)
(21798)
(20887)
(14035)
(10603)
(9712)
(8359)
(8224)
(7828)
(7685)
(7368)
(7348)
(7046)
(7020)
(6800)
(6490)
(6406)
(6312)
(6299)
(5586)
(5539)
(5280)
(5051)
(4897)
(4891)
(4883)
(4806)
(4446)
(4340)
学科
管理(33936)
(30135)
经济(30066)
(25702)
(22408)
企业(22408)
(11918)
(11769)
环境(11232)
方法(10182)
(9258)
(9223)
业经(8433)
中国(8393)
数学(8362)
(8348)
数学方法(8264)
(7935)
体制(7163)
(6958)
财务(6940)
财务管理(6922)
企业财务(6597)
生态(6306)
(6271)
银行(6257)
(6106)
金融(6104)
(5982)
(5956)
机构
大学(126958)
学院(126808)
(50212)
经济(49079)
研究(45739)
管理(45639)
理学(38731)
理学院(38261)
管理学(37579)
管理学院(37344)
中国(34646)
科学(28631)
(27166)
(27016)
(23541)
(22867)
研究所(21190)
财经(20525)
(20449)
中心(20380)
业大(19643)
(18483)
农业(17590)
北京(17091)
(16964)
(16184)
师范(15989)
(15796)
经济学(15692)
(15521)
基金
项目(85871)
科学(67677)
基金(62949)
研究(61606)
(55682)
国家(55275)
科学基金(47023)
社会(40054)
社会科(37957)
社会科学(37951)
(33327)
基金项目(33081)
自然(30400)
自然科(29474)
自然科学(29464)
自然科学基金(28934)
(28235)
教育(27386)
资助(24935)
编号(23428)
(21819)
重点(20059)
成果(19576)
(19057)
(18179)
(17955)
国家社会(17117)
创新(17016)
课题(16985)
科研(16311)
期刊
(60845)
经济(60845)
研究(37665)
中国(28515)
(22666)
学报(22519)
(20995)
科学(20292)
管理(17894)
大学(17014)
学学(16262)
农业(13912)
(11935)
金融(11935)
教育(11683)
财经(10683)
业经(9564)
(9129)
技术(9045)
经济研究(8358)
(7930)
问题(7772)
资源(7113)
(7109)
科技(6515)
业大(5837)
现代(5778)
(5728)
财会(5647)
会计(5527)
共检索到196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瑞  
2010年10月起,国务院决定在全国8个主要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2011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的各项政策措施。乌兰察布市草原总面积为5521.58万亩,其中有四子王旗、察右后旗、察右中旗、察右前旗、兴和县、商都县等6个旗县涉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面积为3584.16万亩,每年涉及资金14023.7万元。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了保证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按时顺利开展,乌兰察布市按照自治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标志着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率先建立。2012年,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河北等5个省区的牧区半牧区县。这是推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项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三年来,各项政策任务进展顺利,实施成效显著,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丹  黄季焜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中国保障生态安全和牧民生计的重大举措,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其对恢复草地生态的影响,对牧户的适应策略和生计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和包头市为例,探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的牧户调研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虽然补奖政策对多数牧户的非农就业和收入起促进的作用,但没有显著改变牧户以畜牧生产为主的生计方式;②补奖政策与牧户非农就业和收入呈现倒U型的关系,补贴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收入增长而导致休闲需求增长的效应。这些发现不但揭示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牧民生计的影响,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春  朱增勇  孙小舒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牧业生产、牧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补奖对象与标准、落实情况及问题、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政策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显示,各地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补奖标准的测算方法在地区间差异明显,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好,牧民参与政策意愿主要受政策实施对生活水平影响、对草原保护的认知、牧业收入占比等因素影响。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天然草原生态恢复,促进了牧业生产转型;多数研究认为,牧民政策转移性收入和占比均增加,也有研究认为,禁牧区牧户收入下降。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分区研究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的实施情况;剥离其他因素的纯政策效应研究有待完善;牧业生产方式转型、牧业总体生产效率等牧业生产效应及牧民就业、消费行为变化等研究有待深入;补奖标准测算、草原监管机制、政策绩效考核评价等需要加强;需要开展融合乡村振兴、牧区扶贫的政策合力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海春  高博  祁晓慧  乔光华  
本文利用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实施前后内蒙古自治区5个盟市260个牧户的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对牧户减畜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对牧户的减畜行为总体上产生了显著正效应,但对不同牧户减畜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牧户家庭人均收入、非畜牧业收入占比与牧户的减畜行为显著正相关,牧户人均草场面积、距旗(县)政府所在地距离、草原年均降雨量与牧户的减畜行为显著负相关。建设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应根据牧户的家庭特征推行差异化补奖机制并实施严格监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丽华  冯利盈  罗秀婷  杨发林  杨国涛  马红彬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加快草原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以宁夏7个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主要县区为调查对象,对首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补奖标准不能满足牧民需求、禁牧政策缺乏灵活性、草原监管执法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建立补奖标准增长机制,实施差别化补奖标准,探索草原禁、休、轮制度,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建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海英   安莉娟   代海燕   李瑞青   李多   李亿平   皇彦  
为全面了解草原地区旅游气象环境和气候资源状况。本文利用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常规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基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基础上构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逐年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分析草原景区旅游气候适宜性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5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表现为舒适等级,着衣指数6-8月为舒适等级;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舒适期主要分布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而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舒适期仅在6-8月期间,舒适期最短;夏季旅游舒适度高,为舒适期,冬季舒适度低,为不舒适期。全年旅游气候舒适度呈现倒“U”型,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北部比南部气候舒适度更加舒适,更适宜避暑旅游。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颜昭  
2010年起,我国提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安排资金134亿元用于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及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等。截至目前,内蒙古、新疆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笔者在调研中看到,在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的鼓励下,内蒙古许多牧民借助牧业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通 孔德帅 靳乐山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周期(2011 - 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评述“草畜平衡奖励”对于后续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内蒙甘肃两省(区)的实地调研.对草畜平衡奖励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研究结果显示: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标准偏低的问题.也有标准差别化的问题。草畜平衡的实现包含了两种活动类型一种是原本超载的地区和牧户通过减畜来实现草畜平衡;另一种是原本不超载的地区和牧户继续维持草畜平衡.避免出现超载的情形.两种活动类型需要区别对待.前者的补偿是必须的.在一定的政策设计下.后者的补偿不一定是必须的。无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产生了错误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诗峰  杨改河  李奔  侯刚  
乌兰察布盟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对该地区水资源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出其草地和林地面积,并分别采用水量平衡法、定额法求出草地和林地植被需水量为120.63亿m3,生态缺水10.83亿~11.37亿m3;据此提出了该地区基于生态需水的林草植被建设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祚恬  
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后山旱作区保护性耕作的监测与分析,重点探索适合后山旱作区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技术工艺处理及机具配套系统,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前景及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冰  张志涛  谭淑豪  王建浩  张欣晔  张宁  
国家机构改革成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草原保护与利用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从全国层面梳理了目前草原相关法律、政策和机构现状,总结草原改革和保护体制机制存在的五大主要问题: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地方基层草原监管能力薄弱,草原科研与推广力量薄弱,草原改革试点推进缓慢,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明显不足。进一步详细分析草原确权和生态补奖两大政策在地方的执行情况,最后从林草融合的视角提出草原保护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晓斌  
文章针对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状况,明晰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需求。在总结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角,辨识当前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草原生态补偿责权认定、范围界定、标准确定、方式选择和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进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并提出新时期完善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琦  侯向阳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具有长期挑战性的课题,关系着补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的关键问题。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保存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和食物安全的接续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投资规模和覆盖面均较大,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形势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探讨和建立公平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协调草原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赢”、确保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