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2)
2023(5102)
2022(4295)
2021(3841)
2020(3231)
2019(7044)
2018(6856)
2017(13004)
2016(7132)
2015(7852)
2014(7651)
2013(7425)
2012(7161)
2011(6639)
2010(6737)
2009(6009)
2008(6074)
2007(5375)
2006(4885)
2005(4312)
作者
(23272)
(19869)
(19742)
(18936)
(12795)
(9653)
(8613)
(7638)
(7497)
(7188)
(6998)
(6853)
(6533)
(6422)
(6383)
(6013)
(5926)
(5830)
(5746)
(5736)
(5088)
(5065)
(4882)
(4661)
(4525)
(4473)
(4453)
(4085)
(4073)
(4035)
学科
(28903)
经济(28872)
管理(20584)
(17218)
(13634)
企业(13634)
方法(12773)
环境(11236)
数学(10934)
(10828)
数学方法(10779)
(8078)
(7275)
(6756)
中国(6674)
地方(6287)
业经(5953)
农业(5417)
(5174)
贸易(5173)
规划(5042)
(5010)
(4975)
环境规划(4882)
资源(4801)
(4432)
(4427)
生态(4362)
(4282)
金融(4281)
机构
大学(110159)
学院(108794)
研究(42146)
(41874)
经济(41059)
管理(38165)
理学(33644)
理学院(33108)
管理学(32283)
管理学院(32108)
中国(30294)
科学(29920)
(23412)
(23108)
(23073)
研究所(21759)
(19468)
业大(18988)
农业(18622)
中心(18539)
(16639)
(16305)
师范(16099)
财经(16090)
(15555)
(14762)
北京(14236)
经济学(13630)
师范大学(13406)
科学院(13400)
基金
项目(80788)
科学(63910)
基金(60994)
(56307)
国家(55932)
研究(52780)
科学基金(46692)
社会(34520)
基金项目(32817)
社会科(32722)
社会科学(32708)
自然(32346)
自然科(31537)
自然科学(31526)
自然科学基金(30950)
(30581)
(26787)
资助(24210)
教育(23492)
重点(19553)
编号(19139)
(17762)
(17288)
计划(16566)
科研(16229)
(16107)
国家社会(15274)
创新(15231)
成果(14888)
科技(14536)
期刊
(42383)
经济(42383)
研究(29012)
学报(23875)
科学(21457)
(19601)
中国(18501)
大学(17072)
学学(16449)
(13896)
农业(13626)
管理(11955)
资源(9167)
教育(7973)
财经(7707)
(7454)
金融(7454)
(7413)
经济研究(7022)
(6670)
(6590)
业大(6578)
技术(6279)
业经(6181)
科技(5727)
问题(5629)
林业(5512)
农业大学(5275)
统计(5077)
(4765)
共检索到153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敬禄  马龙  曾海鳌  
于2008年对乌伦古湖开展了湖泊水质水量及水生物资源的综合调查,获取了湖泊水量与水质的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湖区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特征,将乌伦古湖的变化归纳为4个时期:1956年以前为第一个时期,湖泊基本处于自然演化状态,湖泊的水位波动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乌伦古河为主要补给河流;第二个时期为1956年至1970年,人类活动强度快速增加期,流域开发耗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持续下降;1970年到1995年为第三个时期,在此期间,人类活动除了流域开发耗水有所增加外,乌伦古湖的水位波动主要与人类在湖区开渠建坝等活动有关;第四个时期为1995年以来,湖泊变化相对稳定,水利工程运行平稳且气候较...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董攸  江敏  刘其根  黄央央  沈建忠  刘军  马徐发  李周永  郝志才  刘宇  
于2006年11月-2007年8月对乌伦古湖(包括吉力湖和布伦托海)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年内的变化规律,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其营养水平现状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乌伦古湖透明度年平均值为(2.53±1.07)m,叶绿素a年平均值为(3.59±18.34)mg/m3,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值为(5.423±1.369)mg/L,总氮年平均值为(0.856±0.205)mg/L,总磷年平均值为(0.028±0.033)mg/L。布伦托海全年处于中营养水平,年平均TLI为38.51;吉力湖夏季已达到中度富营养水平,TLI为60.90,其余季节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乐  于雪峰  窦乾明  赵晨  宋聃  都雪  王慧博  霍堂斌  
为查明乌伦古湖鱼类组成现状、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多网目复合刺网于2019—2021年对乌伦古湖开展鱼类群落调查研究。春、夏、秋3季共采集鱼类22种,隶属于4目6科,以鲤科鱼类最多,为15种,占比68.2%。其中历史土著种7种,占鱼类种数的31.8%;优势种为湖拟鲤(Rutilus rutilus)和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其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别为7355.28和765.65。本次调查的水域中,布伦托海全年优势种为湖拟鲤和东方欧鳊,吉力湖全年优势种为湖拟鲤、河鲈(Percafluviatilis)和东方欧鳊;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和Pielou指数(J')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91~1.76、0.24~0.54和0.23~0.45。春季鱼类的多样性指数H′、D、J′显著低于夏、秋两季。布伦托海的鱼类多样性指数整体略高于吉力湖;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分析结果表明丰度曲线整体均位于生物量曲线上方, W统计值均为负值,介于-0.104~-0.371之间。秋季(W=-0.226)受干扰程度最高,其次是春季(W=–0.2),夏季最低(W=–0.104)。其中,吉力湖(W=–0.307)的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显著高于布伦托海(W=–0.191);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深、硝酸盐氮和水温为影响布伦托海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影响鱼类繁殖、摄食等习性从而调控鱼类群落分布。而吉力湖鱼类群落主要受叶绿素a和总氮的影响,小型杂食性鱼类的分布与叶绿素a浓度、营养物质成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乌伦古湖鱼类群落结构呈现优势种单一化、鱼类小型化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态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鸿  沈建忠  马徐发  刘宇  赵永晶  刘其根  刘军  郝志才  
根据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采集的1 033尾标本,以微耳石磨片为年龄鉴定和生长退算材料,对乌伦古湖湖拟鲤种群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乌伦古湖湖拟鲤种群雌、雄个体均由7个年龄组(0+~6+龄)组成,相同年龄组雌鱼个体显著大于雄鱼。雌、雄鱼体重与全长表现为异速生长:W♀=0.9×10-6TL3.460 6,W♂=1.0×10-6TL3.396 4。用退算全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雌性TL∞=300.9 mm,k=0.181 9/y,t0=-0.843 2y;雄性TL∞=271.8 mm,k=0.197 4/y,t0=-0.636 6y。体重生长参数为:雌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通铨  刘鸿雁  喻阳华  
红枫湖是贵阳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自2007年集中治理以来,水质不断好转,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对红枫湖流域7个断面及4条入湖支流水质进行监测,研究2003~2012年1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和2013年年内变化趋势,并对引发水质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07年红枫湖水质急剧恶化,从Ⅲ类降到劣Ⅴ类;经过6年的集中治理,水质提升至目前的Ⅲ类、局部Ⅱ类,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但受内源污染和外源生活污染等影响,部分断面仍存在TP、NH3-N、COD等超标现象。湖库水质季节性变化明显,受降雨及气温影响,在6月和7月出现轻度富营养化,其余月份均处于中营养状态。红枫湖4条入湖支流水质受到不同程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广伟  
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太湖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了太湖不同湖区、不同季节水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北部的入湖河口区、几个湖湾、湖心区、西南湖区、东部湖区水体的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氮、磷、叶绿素等富营养化指标差异显著。入湖河口区的高锰酸盐指数和营养盐含量高于南部湖区数倍,也明显高于北部湖湾区,这反映出太湖西北部入湖河道污染对太湖影响显著。不同季节太湖水质指标也差异显著,冬春期(12~次年5月份)水体的氮含量高于夏秋季(6~11月份)近1倍。水质季节性的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了外源输入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太湖水质的时空异质性既受太湖湖泊形态特征本身的影响,也更多受到外源污染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宏飞  何洪鸣  白春昱  张闯娟  
研究目的:基于黄土高原近30余年来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LUCC),分析该地区LUCC及其环境效应,为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地统计和趋势分析等。研究结果:(1)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结构整体上未发生变化,仍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但植被覆盖度提升显著;(2)黄土高原LUCC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影响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其中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主要由人类活动导致;(3)黄土高原LUCC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及碳循环等生态环境过程将产生长期的影响,植被恢复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消极的作用。研究结论:黄土高原植被生产力已接近水资源承载力阈值,提升人工植被稳定性、促进水资源平衡仍为现阶段促进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课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为  都雪  林明利  张超文  张堂林  刘家寿  丁怀宇  张胜宇  李钟杰  
2010年分4个季度对洪泽湖全湖20个样点的水质理化特征进行了定期监测,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m)综合评价了洪泽湖水质的营养状况,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网络)分析了洪泽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除了水深(WD)和透明度(SD),洪泽湖的pH、EC、NH+4-N、TN、TP、和CODMn等水质参数季节差异显著。TSIm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4个季节的水质均呈富营养化状态,夏季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PCA分析表明洪泽湖水质主要受离子和氮盐的控制,磷不是控制洪泽湖水质的最主要因素。SOM网络将全湖20个样点聚为G1、G2和G3三类,G1代表洪泽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原丽格   耿明明   李峰   谢永宏  
为了分析2015~2020年(即湖南省政府开展了《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前后)洞庭湖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关键驱动因子,选取总氮(total nitrogen, TN)、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高锰酸盐指数(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Mn)和氨氮(NH3-N)4项水质指标,分析了洞庭湖水质年际变化趋势及行动计划前后的水质特征;并通过水体污染指数w和综合污染指数γ评估了洞庭湖水质污染水平;最后结合水位、入湖径流等水文指标和污水处理率、畜禽排泄量等人为指标,深入揭示不同时期影响湖泊水质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TN、TP和NH3-N浓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显著性水平p<0.05),且在行动计划后期间3个水质指标浓度均显著降低。洞庭湖水质污染程度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南和西洞庭湖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86、0.78、0.78。(2)水位、入湖流量、入湖泥沙量呈年际波动趋势;泥沙沉积量显著增加,由-1 528.2×10~4 t/a增至1 211.7×10~4 t/a。(3)畜禽排泄量、施肥量、污水处理率、水位和泥沙沉积量是影响洞庭湖水质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建议后续湖泊管理中继续加强外源污染物管控,同时合理改善洞庭湖水文条件,加强水文连通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文斌  王国祥  张利民  曹昀  潘国权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近年来昆承湖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该湖2005年水质进行评价,用等级聚类法进一步分析了其水质的空间差异,用TSIM方法分析了昆承湖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1998—2004年间,昆承湖污染总体上呈加重趋势,2003年污染最严重,在各污染因子中,氮污染负荷最大;昆承湖为Ⅴ类水或劣Ⅴ类水体;由于陆源污染差异和围网养殖的影响,湖区污染程度北湖>湖西区>南湖区;昆承湖TSIM>70,呈现较严重富营养化。并分析了昆承湖所承受的巨大环境压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海辉  
水位作为鄱阳湖重要的水文因子,对鄱阳湖水动力过程和水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2014~2015年鄱阳湖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位、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位及主要水质指标的年内变化特征,阐述了主湖区和碟形湖水质对水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丰水期碟形湖与主湖区联通,碟形湖水位与主湖区水位呈直线型相关,枯水期碟形湖水位高于主湖区,主湖区年内月平均水位变异系数为0.13,而碟形湖年内月平均水位变异系数为0.08;(2)丰水期,主湖区和碟形湖的氮磷比分别为19.29和46.27,枯水期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体的氮磷比分别为17.88和40.39;(3)鄱阳湖主湖区水质主要指标与水位的相关性显著强于碟形湖,主湖区总氮、氨氮、总磷和溶解氧均与水位呈负相关性,而碟形湖中只有p H与水位有相关性;(4)枯水季节,碟形湖水体具有较高的总氮,而鄱阳湖主湖区则具有较高的总磷和氨氮。总之,枯水期进行合理的水位调控能够有效降低富营养化风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军  汪永丰  郑佳佳  曹立国  
融合卫星雷达测高(T/P、RA-2和Hydroweb)与光学遥感数据分析了一个长时间序列的阿牙克库木湖水位及面积变化趋势,并基于NDSI和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了湖泊补给冰川的面积。结果表明:阿牙克库木湖在监测期内逐年扩大,面积由1995年的624 km~2逐年扩张到2015年的995 km~2,在此期间水位总共上升了5 m。气温升高导致补给冰川持续消融,冰川面积由1994年的361.27 km~2退缩到2016年的345.26 km~2。区域气候的暖湿化是1995-2015年阿牙克库木湖水量增加的主要背景,流域降水量的增加对湖泊水位上升产生直接驱动,持续升高的气温导致的补给冰川消融对湖泊扩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最大可能蒸散、高海拔降水(雪)、冻土融化等因素也对湖泊的扩张产生重要影响。总之,准确掌握阿牙克库木湖的水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深刻理解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水资源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瑞民  王学军  郑一  王翠红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造成了太湖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太湖的水质污染目前已严重影响了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治理太湖、保护太湖已成为人们刻不容缓的任务。了解湖泊水质参数空间结构特征是进行太湖环境评价的重要前提 ,也是合理治理太湖的重要基础。地统计学的出现为精确描述湖泊水质参数空间结构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应用地统计学技术对太湖 3种水质参数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 ,结果显示 ,污染物集中在湖岸线附近不易向湖中央扩散 ,各水质参数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 ,且空间结构特征极为相似 ,不同尺度之间有差异性。同时 ,由于采样密度和范围的限制 ,更细微和更大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凤霞  伏洋  杨琼  颜亮东  肖建设  
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近44年平均气温、降水、蒸发量、风速及大风日数等气候要素的定量化统计分析,以及环青海湖地区草地、青海湖变迁、沙漠化等具指示性意义的生态要素指标进行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近44年中,年、季的平均气温均表现出显著增温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262℃/10年;年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偏少3.8%和5.2%,80年代以1.37mm/10年趋势增加,90年代与21世纪初接近平均值;春、夏和冬季及年蒸发量呈减小趋势,年蒸发量以66.53mm/10年倾向率减小;月平均风速以0.01(m/s)/10年倾向率减小,大风日数以4.5d/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旭音  王禹  孙成  许乃政  陈骏  
分析了太湖底泥中6种PCB同系物(PCB28、52、101、138、153、180),其中含量最高的为PCB52,平均为0.983ng/g,最低为PCB138,平均为0.104ng/g。表层底泥中,检出率最高的为PCB101,达100%,最低为PCB180,只有58.3%。太湖底泥的多氯联苯含量与底泥中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几乎不相关,表明大气沉降可能是多氯联苯的重要来源。根据沉积物有关风险评价标准,太湖底泥测定的PCB总量尚未达到毒性评价的低值。尽管底泥中PCBs含量不高,但在底栖生物中可以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因而其潜在的危害性仍不容忽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