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7)
- 2023(7627)
- 2022(6745)
- 2021(6599)
- 2020(5616)
- 2019(12384)
- 2018(12198)
- 2017(21677)
- 2016(12456)
- 2015(13736)
- 2014(13318)
- 2013(12763)
- 2012(12183)
- 2011(11200)
- 2010(11332)
- 2009(11114)
- 2008(10758)
- 2007(9331)
- 2006(8550)
- 2005(7861)
- 学科
- 济(42633)
- 经济(42574)
- 管理(33458)
- 业(27618)
- 企(21691)
- 企业(21691)
- 农(15770)
- 中国(14416)
- 方法(14352)
- 财(13579)
- 地方(13106)
- 数学(11825)
- 数学方法(11558)
- 制(10659)
- 学(10533)
- 农业(10245)
- 业经(10133)
- 贸(8731)
- 贸易(8720)
- 易(8436)
- 理论(7675)
- 银(7646)
- 银行(7635)
- 教育(7361)
- 融(7351)
- 金融(7350)
- 行(7320)
- 家(7318)
- 体(6990)
- 财政(6984)
- 机构
- 学院(157884)
- 大学(156438)
- 济(59460)
- 经济(57838)
- 研究(56834)
- 管理(56104)
- 理学(46623)
- 理学院(46016)
- 中国(45210)
- 管理学(45004)
- 管理学院(44683)
- 科学(34852)
- 京(33684)
- 财(31868)
- 所(29030)
- 农(28472)
- 中心(28113)
- 江(27834)
- 研究所(25619)
- 范(23993)
- 师范(23787)
- 业大(22878)
- 财经(22871)
- 省(22152)
- 州(22127)
- 农业(22081)
- 北京(20955)
- 经(20555)
- 院(20504)
- 师范大学(18737)
- 基金
- 项目(98915)
- 科学(76571)
- 研究(75625)
- 基金(68647)
- 家(58917)
- 国家(58333)
- 科学基金(49478)
- 社会(46045)
- 社会科(43279)
- 社会科学(43267)
- 省(42551)
- 基金项目(35505)
- 教育(35175)
- 划(33382)
- 编号(32917)
- 自然(30809)
- 自然科(30043)
- 自然科学(30035)
- 自然科学基金(29441)
- 成果(28311)
- 资助(27996)
- 课题(23523)
- 重点(22666)
- 发(21987)
- 部(20952)
- 年(20480)
- 创(20105)
- 性(19864)
- 项目编号(19489)
- 创新(18841)
共检索到268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鹤涛
1920年的北五省大旱是近代中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本次旱灾,研究者一般关注于民间义赈团体在救灾中扮演的角色,对官方的灾害应对则较少提及。事实上,官方在本次旱灾救济过程中起到了不应忽视的作用。官赈虽在效率上不及义赈,但官方有民间团体难以具备的组织行动能力与行政强制力,故在实行大规模救灾行动及采取强制措施等方面,义赈无法完全取代官赈,即使是在国家能力极端衰落的北洋政府时期亦是如此。当然,由于财政体制的混乱低效、粮食备荒体系的衰败、中央政府权威的衰落,此次旱灾期间官方的救灾投入远远不及需求,政府对救灾资源的调动能力尚不如清代。
关键词:
灾荒 北洋政府 官赈 义赈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杨旭宇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自然灾害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导致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自然灾害冲击通过增加家庭农业收入损失、信贷需求与相对贫困感,提高劳动力流动的概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赈灾重建等政策的实施、较强的农村宗族网络为家庭抵御灾害提供了保障机制,降低农村劳动力"因灾外流"的可能性。相比而言,对于复杂自然灾害引发的劳动力外流,家庭抵御灾害能力相对有限,政策的及时干预十分必要并且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从自然灾害角度为解释中国人口流动问题提供经验依据,也为制定人口管理政策、建设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自然灾害 应急管理 家庭策略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郝继伟
本文基于价值观、资源和程序分析框架,探讨乾隆前期会计在灾荒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根据传统儒家价值观的要求,君主对于民众具有家长式救济的义务,而灾荒实际上也是上天对于皇帝的考验。由于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储备系统,具有丰富的储备,所以救济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在赈济过程中,会计制度在赈济的有序进行以及赈济效果提升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回顾和总结了这一时期的灾害治理措施,为深入了解清代的国家治理提供了更多细节。
关键词:
灾荒治理 会计 赈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立霞
自11月10日起,河北省出现了多年未遇的强降雪天气。省内的农副产品和交通运输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全省各级格主管部门及时起动了应急机制,平抑市场价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河北省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应对自然灾害期间的价格异常波动工作,增强价格调控的预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提高价格调控水平,保持灾害期间的价格稳定,谈几点看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冬
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为了稳定能源供给,开始大力发展核能,并使其发电量上升至总发电量的1/3,从而使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世界第三大核能利用国家。2011年3月发生于日本东北的地震、海啸和由此引发的福岛核电事故使日本的核电发展计划就此终止,并将其能源战略的重心从核电转向可再生能源。未来日本将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降低核电依存度,并持续推动能源节约。同时,为应对全球变暖危机,减少CO2排放,日本还将会采取措施,降低化石能源依存度。
关键词:
日本 核电 能源 政策 走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忠强
1876—1879年,华北晋、豫、陕、鲁、直等省发生了特大旱灾,而其中山西省灾情最为严重。救灾过程中,政府的"官赈"、民间的"商赈"以及西方来华教会的"教赈",不但各有表现,而且还遥相呼应,客观上推动了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化。
关键词:
丁戊奇荒 山西救灾 救灾主体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孔祥成 刘芳
在抗战相持阶段最艰苦的1942-1943年,河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饥荒。河南省启动了勘灾和报灾机制,向中央请求赈济并减免军粮征实征购任务。中央政府始出于对地方报灾请赈的不信任和抗战全局的考量,对河南灾荒的介入较慢。围绕军粮减免,地方与中央以及各部委之间讨价还价、纵横捭阖,凸现了抗战与赈灾、征粮与拨款、中央调控与地方自筹、灾区与邻省以及党、政、军、民多维之间异趋共振的复杂利益格局。媒体尤其是外媒的干预,加速了中央赈灾体制的运作。国民政府最终采取了救灾和正面宣传交叉运用的两手策略化解了其统治合法性危机。究其原因,从赈灾社会化到政治化体现了近代国家统一和集权的进程。窥其利弊,大政府救灾体制的形成具有一体两面辩证的双重性特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孔祥成 刘芳
在抗战相持阶段最艰苦的1942-1943年,河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饥荒。河南省启动了勘灾和报灾机制,向中央请求赈济并减免军粮征实征购任务。中央政府始出于对地方报灾请赈的不信任和抗战全局的考量,对河南灾荒的介入较慢。围绕军粮减免,地方与中央以及各部委之间讨价还价、纵横捭阖,凸现了抗战与赈灾、征粮与拨款、中央调控与地方自筹、灾区与邻省以及党、政、军、民多维之间异趋共振的复杂利益格局。媒体尤其是外媒的干预,加速了中央赈灾体制的运作。国民政府最终采取了救灾和正面宣传交叉运用的两手策略化解了其统治合法性危机。究其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吉定 张金香 王振亮 顾新庆 毛向红
1996年8月河北省太行山区发生严重洪涝、泥石流灾害.该文对当时暴雨特征、典型泥石流等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分析了泥石流成因.该文指出,森林植被对“96·8”特大暴雨形成的洪水、泥石流灾害起到了抗御和消减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太行山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控制泥石流的发生
关键词:
暴雨,洪水,泥石流,森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祥稳 余林媛
乾隆朝是我国古代赈济灾民政策措施的集大成者。乾隆即位后,用了近5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赈济类型的确定这一灾赈的关键问题,在清代首次实现了有例可循和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了将历史继承与适时创新相结合。针对灾后不同时段内灾民的不同窘况和需求,在中国荒政史上第一次确定了抚恤口米、抚恤、急赈、大赈和展赈等多种灾赈名目,使灾赈类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拯灾民于困厄,也为后世灾赈相关事宜提供了有益范式。
关键词:
灾赈类型 政策规定 荒政 乾隆朝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俞青 牛春华
在特大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县级政府作为灾害应对的第一道关口,其基础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县级政府灾害应急的表现却并不理想。以舟曲县政府在"8.8泥石流灾害"中的应急处置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挖掘并分析作为应急工作第一线的县级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显在或潜在的"短板",并探讨将其修复的途径,为县级政府今后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切实的依据和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
应急管理 县级政府 对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业键 黄莹珏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明显的在于农业生产与粮食供应。气候的冷暖变化和雨量多寡,影响农作物生长期的长短及产量,和自然植被区域的界线。本文考察清代气候的冷暖变迁、自然灾害、粮食生产与粮价变动的关系,我们发现,第一,华东、华北地区,气候的冷暖周期与旱涝的多寡有关。冷期自然灾害较多,正常年相对地较少;暖期自然灾害较少,正常年相对地较多。第二,清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价高峰大都出现在自然灾害多的年份。第三,1641—1720年,1741—1830年粮价与当时旱灾的变动大体一致,1831—1880年的粮价与当时涝灾的变动一致。第四,长期气候变迁与粮价并无明显关系。冷期粮价未见上升,暖期未见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钟蔚
NGO利用自身在救助目标和内容的公益性、组织性质的社会性、人才资源的专业性等方面优势,弥补政府机制因种种原因导致灾害救助的低效。明确灾害社会救助中NGO的角色,厘清NGO与政府支持与协作、监督与保障的合作关系,发挥合力将灾难损害程度降至最低。
关键词:
NGO 灾害社会救助 角色定位 政府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昕 王晓婷
信息扩散方法可以将一个分明值的样本点变成一个模糊集,把单值点变成集值样本点。这种方法对于海洋灾害呈现的非连续、样本点个数少的情况尤其适用,可以最大程度挖掘数据本身携带的信息。本文以市级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扩散原理建立政府承灾力脆弱性评价模型,通过对政府承灾系数的超越概率分析来评价海洋灾害中政府承灾力的脆弱性。进而对海洋灾害政府承灾力的脆弱度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到山东省沿海各市风暴潮灾害政府承灾力脆弱度的风险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威海、烟台、东营、日照的政府承灾力脆弱度较重,青岛、滨州次之,而潍坊的政府脆弱度最小。究其差异原因,各市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各市灾...
关键词:
政府承灾力 脆弱性 信息扩散 模糊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2004~2009年湖北省强对流天气灾害统计特征分析
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在地质灾害应急决策中的支持作用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灾害评估组赴四川、甘肃、陕西三省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湖北省近50年旱涝灾害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灾害救助中的日常合作机制探析
在民主和市场“双轮”驱动下的政府“两管理一改革”——2012年河北省赴美国政府性债务、公共资产管理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培训团考察报告
自然灾害影响市场整合的政府路径——基于1776—1840年华北小麦市场的实证分析
气候灾害、农产品价格策略和农户生计脆弱性——来自生态搬迁安置区的考察
政府采购“物有所值”制度目标的含义及实现——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银行不良债权的产生:政府行为之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