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6)
- 2023(14140)
- 2022(11866)
- 2021(11368)
- 2020(9437)
- 2019(22114)
- 2018(21904)
- 2017(39794)
- 2016(22754)
- 2015(26354)
- 2014(26543)
- 2013(25312)
- 2012(23410)
- 2011(20792)
- 2010(21034)
- 2009(18663)
- 2008(18350)
- 2007(16396)
- 2006(13724)
- 2005(12196)
- 学科
- 济(81878)
- 经济(81792)
- 管理(58963)
- 业(54079)
- 企(43958)
- 企业(43958)
- 方法(41052)
- 数学(36733)
- 数学方法(36157)
- 中国(26072)
- 教育(22934)
- 农(22437)
- 财(22418)
- 学(19345)
- 地方(18602)
- 理论(17280)
- 业经(17109)
- 制(15993)
- 贸(15141)
- 贸易(15128)
- 农业(14971)
- 易(14686)
- 务(14441)
- 财务(14393)
- 财务管理(14348)
- 企业财务(13627)
- 技术(13611)
- 银(13423)
- 银行(13394)
- 融(12845)
- 机构
- 大学(309773)
- 学院(306656)
- 济(113527)
- 管理(112662)
- 经济(110762)
- 研究(102717)
- 理学(97485)
- 理学院(96229)
- 管理学(94038)
- 管理学院(93451)
- 中国(72985)
- 京(66795)
- 科学(64606)
- 财(52560)
- 农(51124)
- 所(50872)
- 范(49825)
- 中心(49427)
- 师范(49350)
- 江(47999)
- 业大(46695)
- 研究所(46491)
- 北京(42293)
- 财经(42191)
- 教育(40348)
- 农业(40328)
- 师范大学(40213)
- 技术(38535)
- 经(38287)
- 州(38117)
- 基金
- 项目(210110)
- 科学(165760)
- 研究(156735)
- 基金(148252)
- 家(129153)
- 国家(127979)
- 科学基金(109475)
- 社会(94925)
- 社会科(89693)
- 社会科学(89669)
- 省(84406)
- 教育(81232)
- 基金项目(78279)
- 划(73418)
- 自然(71720)
- 自然科(69996)
- 自然科学(69977)
- 自然科学基金(68681)
- 编号(66107)
- 资助(60651)
- 成果(55000)
- 课题(48993)
- 重点(48993)
- 部(47727)
- 发(45577)
- 创(44114)
- 教育部(41244)
- 大学(41107)
- 创新(40964)
- 科研(40703)
- 期刊
- 济(116467)
- 经济(116467)
- 研究(92141)
- 中国(70122)
- 教育(67493)
- 学报(48752)
- 农(44212)
- 科学(43315)
- 财(42723)
- 管理(38839)
- 大学(37902)
- 学学(34235)
- 技术(32968)
- 农业(30310)
- 融(25096)
- 金融(25096)
- 财经(20459)
- 业经(18925)
- 职业(18524)
- 经济研究(18128)
- 经(17578)
- 业(17137)
- 问题(15660)
- 版(14968)
- 统计(14724)
- 图书(14634)
- 技术经济(13874)
- 理论(13736)
- 资源(13501)
- 策(13261)
共检索到453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元祥 夏玉环 李新
实践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认识世界、利用工具在特定情景中作用于客观世界,并参与社会交往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和和心理特征,包括认知性实践能力、工具性实践能力和交往性实践能力三大维度,每个维度都有其关键指标及行为表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深圳市L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存在诸多不足。构建实践能力监测系统,促进实践能力发展,关照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重视实践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性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社会性投入,是当前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要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惠闵 柯政
"核心素养与课程发展"丛书新成果作业多不多,负担重不重?作业负担从何而来?"双减"政策出台,学校如何应对?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双减"政策,"减负"问题再次引发热议。华东师大课程所胡惠闵、柯政教授出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研究》,为影响亿万学生的"双减"政策落地提供专业智慧的支持。本书是华东师大课程所胡惠闵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二五"重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研究"结题成果,也是"核心素养与课程发展"丛书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
监测研究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彦玲
一、调查的缘起和主要内容 深圳特区建立之初,就提出了“教育要与经济同步发展”。在“八五”期间,改为“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到第二次创业的“九五”,又制定了“科教兴市”的社会发展战略,提出到2010年,把深圳建成教育强市的教育发展目标。特区建立十六年(1980—1995年)间,市财政教育用于教育的投资共达人民币62.06亿元(不包括住宅区配套建校投资、教师住房投资和医疗保险)。1995年全市教育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6.50%(罗湖区为32.44%),超过了国家15%的规定。但是,由于深圳市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7岁,正面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新高峰,又有大量暂住户口学生(小学40%,中学3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尚伟伟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趋势的增强,使得流动人口家庭面临着其子女教育选择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对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地域选择和学校类型选择进行分析发现,有99.21%的流动儿童在公立学校就读,但仍有0.79%未能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在小学阶段流入地公办学校就学比重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居留意愿、家庭子女数呈正相关,但与子女排行数呈负相关,在初中阶段则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父母就业组合、流动方式、户籍性质与流入地就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流入地就学的比例随子女年龄大小与就学学段的增加而减少;在小学阶段,父母就业组合、流动方式、户籍性质、子女性别及...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义务教育 教育选择 多层次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光辉 彭伟辉
家庭对教育的需求是择校行为的根本原因,从外在表现看主要是超额需求和差异化需求。择校是一个双向选择行为,即生择校和校择生。适度允许择校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但要合理设计制度,避免优质教育资源主要被社会少数群体占有。
关键词:
择校 教育需求 社会福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何颖
就法律文本而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上学"的合法性问题的核心是对"入学"这一义务教育法定形式的解释。根据扩大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入学"可理解为"进入义务教育内容的学习过程",从而"在家上学"的法律性质可界定为"法益"。从权利关系来看,儿童的教育利益最大化是教育活动的应然目标,父母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的分配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在家上学"是家长以个性化方式积极履行父母教育权并保障子女受教育权利的活动,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形式而存在,并在家庭和政府的合作间不断成熟。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公民"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中。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谭细龙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 ,并从教育投入、师资配置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权利 平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泖 刘辉 郑东辉
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以钟启泉教育为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和崔允漷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在该领域特别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现将该项目组的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此,除了分享,更重要的是"增值",希望引起更多的同仁关注评价,研究评价,开展新的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惠闵 陈国明
对课业负担的测量与调查有助于了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真相。本研究以文献分析为基础,结合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从客观负荷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建构了课业负担并形成了课业负担的预测问卷。以448名初中生为被试,运用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表述的适切性,项目的区分度和通俗度以及问卷结构的合理性,形成了正式问卷。以1629名初中生为被试对正式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表明课业负担正式问卷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与信、效度水平,是研究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在此基础上,对课业负担的问卷结构与调查方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课业负担 调查问卷 问卷编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杰 张韵琪 詹鹏
实现发展机会的均等化是缓解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着力点。文章从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两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公共教育支出、父代收入对子代教育水平影响的分析框架,并进一步探讨市场化教育对公共教育支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支出对子代教育水平的影响包含直接和间接机制:一方面,能够直接促进子代教育水平的提升(直接效应);另一方面,有助于削弱父代收入与子代教育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间接效应)。研究还发现,市场化教育具有调节效应,会减弱公共教育支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文章建议,充分利用公共教育支出在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化的作用,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公共教育资源投入,规范市场化教育,提升低收入家庭的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姜荣华 董玉琦
本文通过对一个市区的调查研究,回顾了自新课改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状况并做了分析。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研的背景和实施过程,介绍了研究策略与研究过程;第二部分为研究的结果,根据调研数据从五个方面阐述和分析了该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东娇
择校行为的意义体系由本体层面、主体层面和政策层面构成。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力量异常重要。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由三个不同层面的主体执行,各主体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力量。家庭和学校社会资本通过"马太圈"模式介入择校过程,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再分配。治理择校问题必须依靠政府,通过实施教育均衡政策、提高家庭选择能力、增加备择学校类型和提高备择学校质量才能取得成效。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择校行为 社会资本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孟凡丽 艾尼·外力
从民族文化、各国文化、时代文化的角度对新疆义务教育阶段维吾尔文《语文》教科书进行文化构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其总体框架突出了民族性、地方性特色,但在各类文化的构成、内容的选择和比例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少数民族语文教科书的文化构成,在不同理论基础、学科背景、方法论指导下发现其更深层次的问题,并运用新的学科理念和认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维吾尔文《语文》教科书 文化构成 分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敏 Murray Print
现代公民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参与能力的下一代合格公民。当前,世界各国的公民教育主要有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价值观学习三种学习模式,侧重关心民主法则及其实现过程、公民的价值观、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十大议题。通过分析品德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和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三类课程的政策文本,可知公民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已有广泛而深入的发展,虽然在有些方面还需要平衡和衔接,但难能可贵的是我国已形成立体的课程依存与支撑结构。这种在正式课程间建立关联是我国实践公民教育的一次课程创新,它顺应了现代公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谢锡美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在校生数从全国范围来看所占比例都很低,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实施后,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相反,近年来我国民办中小学却呈弱化态势。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面临的困境,需要办学者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内涵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同时需要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扶持的力度。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 民办中小学 特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