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4)
2023(7998)
2022(6733)
2021(6260)
2020(5234)
2019(12228)
2018(11988)
2017(22061)
2016(12880)
2015(14951)
2014(14677)
2013(13912)
2012(13086)
2011(12064)
2010(11986)
2009(10597)
2008(10362)
2007(9494)
2006(8284)
2005(7466)
作者
(34563)
(28787)
(28520)
(27175)
(18814)
(14214)
(13139)
(11439)
(11002)
(10464)
(10048)
(9799)
(9328)
(9294)
(9246)
(9194)
(8601)
(8548)
(8462)
(8450)
(7267)
(7232)
(7108)
(6735)
(6515)
(6476)
(6452)
(6347)
(5855)
(5795)
学科
(50357)
经济(50288)
(28773)
管理(28188)
方法(27211)
数学(25277)
数学方法(25089)
(22466)
企业(22466)
中国(20169)
教育(19337)
(14419)
(14239)
贸易(14236)
(13985)
(12955)
(11898)
(11220)
理论(9423)
地方(9170)
(8867)
农业(8454)
(8261)
出口(8254)
出口贸易(8254)
业经(8087)
技术(8066)
发展(7693)
(7579)
(7571)
机构
大学(180385)
学院(172178)
(70832)
经济(69405)
研究(64734)
管理(59412)
理学(51662)
理学院(51010)
管理学(50057)
管理学院(49738)
中国(42148)
(39123)
科学(36838)
(33372)
(32028)
(31524)
师范(31226)
教育(30638)
研究所(29033)
(28328)
中心(28130)
(27532)
财经(26686)
师范大学(25990)
北京(25227)
(24642)
经济学(24075)
业大(24056)
(23576)
农业(22352)
基金
项目(115666)
科学(93385)
研究(88349)
基金(84309)
(74462)
国家(73423)
科学基金(61667)
社会(56706)
社会科(53663)
社会科学(53649)
教育(49124)
(44454)
基金项目(42951)
(40284)
自然(38290)
自然科(37434)
自然科学(37420)
自然科学基金(36809)
资助(35731)
编号(35444)
成果(31541)
(29172)
课题(28262)
重点(27832)
教育部(26010)
(25810)
(24185)
国家社会(23592)
人文(23405)
大学(23394)
期刊
(72134)
经济(72134)
研究(63216)
教育(48960)
中国(43050)
学报(28240)
(24777)
(24757)
科学(24559)
大学(22944)
管理(21410)
学学(20119)
农业(16843)
技术(16641)
(14601)
金融(14601)
财经(14349)
经济研究(12753)
(12343)
职业(11721)
(11158)
问题(10159)
业经(9696)
(9580)
国际(9255)
世界(8757)
(8222)
论坛(8222)
统计(7949)
技术教育(7812)
共检索到269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钱晓烨  迟巍  史瑶  
采用2007和2011年国家统计局的教育支出专项调查数据,本文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结构和不平等进行分析,通过两年数据的比较,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大幅增加的同时,家庭教育支出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校内教育支出得到了严格控制,低收入家庭支出的学杂费、书本费占收入比重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各收入分位家庭的校外教育支出大幅增加,并体现出"刚性"特点。校内教育支出下降带来的"减负"无法弥补校外教育支出的"增负";家庭收入越低,教育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越大,低收入家庭承受的负担日益加重。此外,我们还发现外地农业户口的家庭并没有平等地从义务教育政策受益,相比其他户口类型的家庭,他们需要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湘萍  
比较我国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对应性的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不择校家庭,择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择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子女就读学校水平的正向影响更强。说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一致性增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之间的对应性,从而进一步引发教育机会分布的不公平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楚红丽  
城市和县乡村地区不同收入/支出组的家庭,其义务教育阶段的静态或动态收入弹性均小于1,这一缺乏弹性的表现可能说明义务教育属于"必需品",是无法替代或者替代品较少的"正常商品"。动态收入弹性的整体变化趋势则是随家庭年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随教育价格的增加而增加。至于价格弹性方面,静态价格弹性无论城乡均为正数且大于1,而动态价格弹性均为正数,不过受不同家庭收入、教育价格及教育阶段的影响,发生了或富有弹性或缺乏弹性的变化。静态或动态价格弹性均为正数,表明教育需求者对教育价格变动的反应为同方向变动,意味着教育商品不符合需求法则,教育的价格提高并没有使人们的教育需求降低反而使其升高。结合相关研究,考虑是教...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楚红丽  
家庭内外影响因素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教育支出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动。家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家庭总人口数、子女数、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支出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家长对子女成绩的满意度;外部因素主要有:教育阶段、所处地域(家庭所在地区)。比较城市和县乡村支出的影响因素,城市家庭"支出总额"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结构、子女数等变量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大多受其影响;城市家庭"校外支出"不受子女性别、单亲家庭、家庭总人口数、上半年支出的影响,而县乡村家庭受其影响。这可能说明非城市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受到更多内外环境的制约和约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谭细龙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 ,并从教育投入、师资配置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靳振忠  李子联  严斌剑  
家庭在中小学阶段展开的“教育军备竞赛”是我国教育乃至经济社会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的中小学阶段微观家庭校外教育支出数据,并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估算的省级代际流动指标,考察了地区代际流动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区代际流动会影响中小学阶段家庭校外教育支出,二者存在倒U型关系,且这一结论不因子辈的性别、所处教育阶段、户籍、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校外教育支出类型而改变。(2)教育回报是地区代际流动影响中小学阶段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重要渠道,其会随着地区代际流动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合理引导家庭校外教育支出、规范“影子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新华  杭斌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相对收入假说理论为基础,从地位关注的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义务教育具有地位商品属性,地位外部性是影响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强化了家庭的地位关注动机,并进一步推高了家庭教育支出的整体水平。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在教育支出的竞赛中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更重的负担。研究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正由学校教育向影子教育拓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新华  杭斌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相对收入假说理论为基础,从地位关注的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义务教育具有地位商品属性,地位外部性是影响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强化了家庭的地位关注动机,并进一步推高了家庭教育支出的整体水平。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在教育支出的竞赛中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更重的负担。研究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正由学校教育向影子教育拓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迟巍  钱晓烨  吴斌珍  
针对日益受到关注的家庭教育支出不平等这一议题,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1个城市发放的城镇居民教育专项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分教育阶段、分收入水平的家庭教育支出分布情况。本文发现:1、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的校内教育支出明显高于义务教育阶段,校外教育支出则表现出相反的模式;2、校外教育支出的不平等性远高于校内教育支出,是造成家庭教育总支出不平等的主要原因;3、高中阶段是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主要阶段,小学阶段则是家庭校外教育支出不平等现象最为严重的阶段。根据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楚红丽  
在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集中研究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家庭教育消费支出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家庭为子女教育而自主选择的消费项目,更是得到学术研究者和市场调查公司的关注。面对新的家庭教育消费的现实情况,讨论家庭教育消费支出的概念、内容及其结构,可以为市场了解居民教育消费的结构与热点提供信息和帮助,为国家制定家庭福利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楚红丽  赵树贤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看,在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的选取上,多以家庭收入状况或家庭基本情况作为考虑的主要内容,这些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收入或支出情况、家庭类型(如,双亲家庭或单亲家庭)、家庭的社会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所在地区及宗教信仰、孩子的数量、在读的年级(教育等级)、孩子的性别等等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实际上,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偏好也是需要考察的影响因素。在选取可操作性的定义描述社会制度、文化和个人偏好时可能需要依据各国国情展开具体的探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玲萍  徐超  曹阳  
教育是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阶梯。在收入不均衡情况下,低收入家庭有强烈的动机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来实现收入阶层的改善。文章采用CFPS2014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差距对家庭教育消费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家庭教育消费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一作用在不同组别呈现异质性:(1)收入差距对教育消费的影响在低收入家庭组显著,在高收入家庭组则不显著;(2)在有成员就读高中及以下教育层级的家庭组显著,在其他家庭组则不显著。在排除了消费的示范效应、克服了因忽视政府质量而导致的内生性偏误以及更换收入差距测度指标后,结果依旧稳健。研究表明,在教育机会平等化前提下,家庭会通过教育消费决策来实现收入阶层的改善。此外,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规避居民"因教致贫"和"因教返贫"风险的重要手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永伟  顾佳峰  史宇鹏  
本文利用CFPS2010数据考察了住房价值对城镇家庭教育开支的作用。通过使用工具变量法我们发现,住房财富的增加不仅会显著缓解家庭的信贷约束,增加家庭教育开支,并且其效果要远大于非住房财富所产生的影响。借助"半线性回归",我们还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住房财富和家庭教育开支之间呈现出一种S型的关系,即只有当住房价值处于中间区间时,才会显著影响家庭教育开支,而位于较高和较低两个区间的住房价值都不会对家庭教育开支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黄斌   廖彬  
面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实施精准资助是防范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利用随机分班形成因果识别设计,就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家庭学生“一补”(即发放生活补助金)资助政策的外溢效应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班级中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受“一补”资助对于同班其他同学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外溢效应。经济困难家庭的精准识别对于“一补”资助形成外溢效应具有重要影响。“一补”精准资助之所以产生外溢效应,与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动和人际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接受资助能显著提升班级同学的学习努力水平,改善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的融合度与凝聚力。面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实施精准资助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与有效手段。建议教育资助政策未来应进一步降低资助门槛,提升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精准识别度,并依据学生家庭的困难程度实行有差别资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本文利用2000-2009年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详细度量了城镇家庭各种消费不平等的大小,采用出生组分解和回归分解方法,探讨了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总消费不平等和服务消费不平等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2000-2009年,收入基尼系数维持在0.326~0.366之间,而消费基尼系数由0.320增长至0.384,2005年开始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除食物消费不平等外,文化娱乐、汽车和住房消费不平等显著大于总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更年轻的出生组(1970年代和1980年代)存在更高的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可支配收入对总消费差距和文化娱乐消费差距的贡献度均达到了40%以上。降低收入不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