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77)
- 2023(5780)
- 2022(4532)
- 2021(4586)
- 2020(3642)
- 2019(8356)
- 2018(8301)
- 2017(14135)
- 2016(8927)
- 2015(9771)
- 2014(10106)
- 2013(9352)
- 2012(8609)
- 2011(7985)
- 2010(8045)
- 2009(6956)
- 2008(6886)
- 2007(6223)
- 2006(5478)
- 2005(5048)
- 学科
- 济(24292)
- 经济(24262)
- 管理(19824)
- 业(18754)
- 教育(18739)
- 中国(14102)
- 企(13187)
- 企业(13187)
- 方法(11831)
- 财(10902)
- 数学(10565)
- 数学方法(10420)
- 学(8842)
- 农(8256)
- 理论(8243)
- 收入(7978)
- 技术(6381)
- 教学(6318)
- 农业(6310)
- 发(6071)
- 资源(5047)
- 制(4783)
- 和(4602)
- 业经(4545)
- 发展(4459)
- 国民(4457)
- 展(4337)
- 地方(4301)
- 务(4297)
- 财务(4287)
- 机构
- 大学(120710)
- 学院(114896)
- 研究(45037)
- 济(39791)
- 经济(38689)
- 管理(36893)
- 理学(32035)
- 理学院(31512)
- 管理学(30778)
- 管理学院(30506)
- 教育(28512)
- 科学(27658)
- 京(27433)
- 中国(26362)
- 范(26335)
- 师范(26183)
- 所(23102)
- 师范大学(21742)
- 研究所(21327)
- 财(19489)
- 中心(18813)
- 农(18372)
- 江(18244)
- 北京(18095)
- 院(16099)
- 业大(15874)
- 技术(15632)
- 财经(15606)
- 州(14479)
- 经(14383)
- 基金
- 项目(77998)
- 科学(63062)
- 研究(61647)
- 基金(54565)
- 家(48051)
- 国家(47516)
- 科学基金(39521)
- 社会(37529)
- 教育(36638)
- 社会科(35353)
- 社会科学(35342)
- 省(30627)
- 划(28490)
- 基金项目(27712)
- 编号(26468)
- 自然(24545)
- 成果(24171)
- 自然科(23889)
- 自然科学(23879)
- 自然科学基金(23464)
- 资助(22368)
- 课题(21474)
- 部(19593)
- 重点(19373)
- 性(18277)
- 发(17799)
- 年(17711)
- 教育部(17285)
- 规划(16767)
- 创(16124)
共检索到177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青青 刘泽云 吴合文
教育是促进代际流动、减小社会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对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对代际收入流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小学教育资源投入的影响大于初中教育资源投入的影响;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对农业户口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非农业户口群体没有影响;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对“80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正向影响大于“90后”;义务教育资源投入通过减弱父代收入对子代受教育年限和子代非农就业机会的影响来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继续增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育资源投入,将有助于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改善教育机会公平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旭光 何宗樾
本文将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作为教育政策变量纳入实证模型进行评估,着重分析了财政教育支出通过改善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缩小不同家庭背景的子代在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上的差异,进而改善代际流动性。基准分析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层面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进而削弱了子代初始禀赋不均等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程度,提高了代际流动性。进一步分析表明,相对贫困的家庭能够从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中获益更多,这意味着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有助于改善收入的不均等状况。此外,本文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
关键词:
财政教育支出 代际收入流动性 义务教育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斌开 张淑娟 申广军
提高代际流动、促进机会均等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在省份间的实施时间差异作为外生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方法探究义务教育政策对代际流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义务教育显著提高了代际之间的教育流动性,原因在于父母教育水平、职业层次、收入水平较低的孩子,受教育年限提升得更多。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应当进一步发挥公共政策在提高代际流动性方面的作用,通过教育机会均等化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词:
代际流动性 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波 苏佳
代际收入流动性理论认为,政府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关于教育的财政支出可能改善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缩小来自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子代的人力资本差异,从而对代际收入流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半参数可变系数部分线性模型来估计该影响,避免了线性模型所导致的模型误设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县级教育事业费支出的增加能降低代际收入弹性,有助于机会均等的实现,而文教科卫支出和全口径财政支出的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怡 钟楚楚
构建了财政教育支出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看,财政教育支出有助于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且该作用呈现增长趋势,然而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来说影响程度不同,对于较低收入家庭的促进作用最大,但对于最低收入家庭,财政教育支出难以起到显著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作用;(2)随着子代教育阶段的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呈递减趋势,即高中阶段从财政教育支出中的获益小于义务教育阶段,细分较低收入家庭也呈现同样趋势;(3)财政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其对沿海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较内陆地区更强,同时,高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相对低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财政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以上结论,应完善财政教育支出政策与社会系统性政策的配合;疫情之下,更应重视保证财政教育支出规模,提升其使用效率;合理划分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等,有助于发挥财政教育支出缓解代际收入阶层固化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洲洲 冯剑锋
文章分时期研究代际收入流动的变化,从家庭原因和公共教育的视角来解释我国收入分配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代际收入弹性呈现直线下降的总体趋势,城镇的收入弹性大于农村,教育程度越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越大,体制内代际收入弹性在改革开放不全面阶段明显大于体制外,职业地位越高代际收入弹性越大。社区有幼托、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代际收入弹性比其他社区代际弹性显著降低,而大学的回归系数为正,并没有发挥出促进代际收入流动加速的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牟欣欣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的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代际收入转换矩阵法及MLM模型研究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所有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所有制部门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国有部门工作的父代对其子代收入的影响更大。(2)不同所有制部门处于收入阶层两端的代际收入流动情况差异较大,国有部门最高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达60%;而非国有部门最低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达44%。(3)人力资本是影响不同所有制部门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主要因素,而家庭背景在不同所有制部门发挥的作用不同。
关键词:
不同所有制部门 代际收入流动性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斌剑 王琪瑶
文章基于1988~2007年中国住户收入项目的四次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拓展的对数收入模型,研究中国城乡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倒"U"形变化,近年来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农村;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收入有较大影响;父代从事第二产业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大,父代从事第三产业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小;近年来东部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大,中部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欣欣
基于CFPS2012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LS、IV和代际收入流动矩阵分析法,从差异化家庭规模的视角,对家庭规模与代际收入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家庭规模对代际收入的流动性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家庭规模下,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鲜明的差异,亦即随家庭规模的扩大代际收入流动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较小的家庭规模会引起代际收入传递的"富者愈富"现象,较大的家庭规模会引起代际收入传递的"穷者愈穷"现象,而适度的家庭规模更有利于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书华 刘晶
本文利用中国2012-2020年宏微观匹配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代际间的收入流动性,特别是能够促进低收入家庭子代代际收入向上流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子代性别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促进代际收入流动,但同时增加了家庭债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又抑制了代际收入流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青青 刘泽云
本文运用2002年、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在考虑收入测量偏误和同住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1970—1995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代际收入秩回归系数从“70后”的0.397上升至“80后”的0.435,进而上升至“90后”的0.493。(2)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具有性别和户口差异。其中,男性和农业户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而女性没有显著变化,非农业户口则在“70后”至“80后”有显著下降。(3)不同类型收入的代际流动性趋势略有不同,“90后”工资性收入和主要工作收入的代际流动性与“80后”没有显著差异,但劳动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均呈下降趋势。(4)同住样本选择偏差对分性别和工资性收入、主要工作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敏感度较大,但也没有改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的结论。本文为提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和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欣欣
基于CFPS2012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LS、IV和代际收入流动矩阵分析法,从差异化家庭规模的视角,对家庭规模与代际收入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家庭规模对代际收入的流动性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家庭规模下,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鲜明的差异,亦即随家庭规模的扩大代际收入流动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较小的家庭规模会引起代际收入传递的"富者愈富"现象,较大的家庭规模会引起代际收入传递的"穷者愈穷"现象,而适度的家庭规模更有利于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娟 张绘
本文通过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库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在控制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和同住性样本选择偏差后,我们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递增的趋势。1981~1987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流动性明显高于1974~1980年和1967~1973年出生组。父辈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此外,代际收入流动性在不同收入组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也不同。低收入组的代际流动性递增趋势非常明显;而在高收入组代际流动性较低,子辈可以凭借父辈的优势继续获得较高的收入。建议采取征收级差遗产税等措施调节代际收入差距,同时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尽可能保障低收入子女有机会流动到高收入组。
关键词:
代际收入 收入不平等 代际流动性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琳 袁志刚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88~2005年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和内在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从大幅下降到逐步稳定的基本特征,且前期的大幅改善主要来源于低收入子代相对收入的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对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力达到60%以上,其中以财富资本为主。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分布,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性 趋势 内在传递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丽华 张卫国 于连超
迁移具有促进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作用。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数据,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迁移效应以及传递机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迁移效应,随着迁移距离增加,代际收入流动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其中迁移区位为本乡镇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最低,迁移区位为市外省内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最高。同时,农民工代际收入传递机制作用效果存在迁移异质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农村劳动力自由、合理流动,提升劳动力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以阻断农村流动劳动力群体代际低收入传递。
关键词:
农民 代际收入流动性 迁移效应 传递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