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0)
- 2023(5110)
- 2022(4098)
- 2021(4346)
- 2020(3454)
- 2019(8408)
- 2018(8578)
- 2017(14422)
- 2016(9314)
- 2015(10282)
- 2014(10634)
- 2013(9776)
- 2012(8991)
- 2011(7726)
- 2010(8066)
- 2009(7276)
- 2008(7424)
- 2007(6412)
- 2006(5960)
- 2005(5392)
- 学科
- 济(25672)
- 经济(25635)
- 财(23612)
- 管理(21174)
- 教育(19425)
- 业(17354)
- 中国(15209)
- 企(14565)
- 企业(14565)
- 财政(12825)
- 方法(10553)
- 政(10377)
- 制(10099)
- 数学(9814)
- 数学方法(9694)
- 务(8879)
- 财务(8871)
- 财务管理(8829)
- 企业财务(8408)
- 理论(8135)
- 体(7740)
- 学(7397)
- 农(7368)
- 教学(7178)
- 地方(6970)
- 税(6844)
- 体制(6792)
- 税收(6653)
- 收(6599)
- 收入(5826)
- 机构
- 大学(110481)
- 学院(106394)
- 研究(43847)
- 济(39270)
- 经济(38317)
- 管理(30281)
- 财(30253)
- 教育(28038)
- 中国(27901)
- 京(25142)
- 理学(25064)
- 理学院(24714)
- 科学(24222)
- 管理学(24156)
- 管理学院(23936)
- 范(23495)
- 师范(23369)
- 所(22613)
- 研究所(19889)
- 师范大学(19318)
- 江(18910)
- 财经(18739)
- 中心(17624)
- 北京(17222)
- 经(16964)
- 院(15747)
- 技术(15299)
- 农(15254)
- 职业(14735)
- 州(13779)
- 基金
- 项目(61777)
- 研究(53125)
- 科学(48400)
- 基金(40194)
- 家(34475)
- 国家(34016)
- 教育(33380)
- 社会(30850)
- 社会科(28900)
- 社会科学(28896)
- 科学基金(27324)
- 省(25221)
- 编号(23919)
- 成果(23583)
- 划(23017)
- 课题(20711)
- 基金项目(19692)
- 年(17599)
- 资助(16907)
- 性(16158)
- 部(15972)
- 重点(15964)
- 规划(14760)
- 自然(14745)
- 项目编号(14572)
- 教育部(14485)
- 自然科(14359)
- 发(14358)
- 自然科学(14353)
- 自然科学基金(14083)
共检索到190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孙志军 杜育红 李婷婷
在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历史上,2005年的改革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基于三个省的学校和县级层面的数据,采用"准实验"设计和双重差分的方法,对这一改革的增量效果和分配效果进行了系统而严格的经济计量分析。研究分四个方面展开:(1)改革对以三种指标衡量的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产生了何种影响;(2)改革是否缩小了学校间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异;(3)改革过程中,那些原来支出水平低的学校以及农村学校是否获得了更多的经费;(4)改革在什么样的县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发现,改革提高了义务教育经费中来自财政拨款部分资金的水平和分配的公平程度,那些改革前获得财政拨款资金较少的学校,在改革后财政拨款明显增...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双重差分 增量效果 分配效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栗玉香
义务教育财政均衡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非均衡状况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走向均衡是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不可逆转的取向。论文实证分析了义务教育财政均衡政策效果,剖析了影响推进义务教育财政均衡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选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孟婷 王嘉仪 甘立平
本文以山西省尧都区34所农村中小学校为样本,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评价财政农村义务教育支出新政运行的成效,找出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尧都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财政支出 尧都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燕 李光龙
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现行财政分权体制下,两次集权性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国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效应"不利于地方政府增加非刚性的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集权改革效应"则分情况而论:以县为主体制改革产生了挤出效应,地方政府更"重预算内人员经费支出,轻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而省级统筹新机制改革产生了激励效应,即对地方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预算内人员经费支出则不具有显著性。为改善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偏向,一方面应适度集权,提高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经费统筹分配权;另一方面应建立更为明确的激励考核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静雅 王修华 杨刚
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起类型、地区分布、注册资本、可持续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发现新一轮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偏差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创新力度不足、监管部门之间政策措施不协调、政策目标与作为主发起行的商业银行利益长期不相容、监管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为此,从放宽准入限制、下放监管权、构建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祥云
一、费税改革后义务教育投入及其平衡效应实证分析 (一)费税改革前后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对比分析。 在原有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安排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基本格局是:财政投入基本保工资(部分靠收费),收费和附加保运转(包括偿还“普九”债务),危房改造和教育发展靠集资。无疑,在原有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三如 肖绪才
在我国目前行政性瀵泉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担负这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拨款,导致了地区间教育财政资金的投入差异的悬殊;教育投入的财政体制不合理,监管不到位。本文作者提出了继续保持教育支出总量增长;真正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全民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进一步改革义务教育支出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的财政管理和审计,提高支出效率等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财政收入 资金保障 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伶
当前我国地方教育财政管理依然存在着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够匹配、地方财政负担较重、转移支付尚需完善、财政管理层级过多、教育支出效用有待提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提高地方政府教育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度,做到权责统一;科学衡量地方教育财政需求与供给能力,提高转移支付的效用;继续进行"省直管县"的实践探索,完善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加强对教育支出效果的评价,提高支出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财政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旭东
本文认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为界定和落实义务教育财政责任提供了政策依据。文章提出,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政府应承担义务教育完全的财政责任;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在政府间的分工应是分权与集权的有效统一,既要考虑效率,又要保证公平和整体利益。就北京市而言,落实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关键在于明确市、区两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共同责任,加大北京市本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财政责任 财政体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丁延庆 薛海平 王莉红
本研究通过对实地调研数据、资料以及基于第一手资料的调查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新机制"改革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程度、降低农村家庭的义务教育经济负担有重要的作用,对实现公用经费的保障有突出的作用;"新机制"改革也强化了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提高了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化程度。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新机制 经费保障 效果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包金玲
近年来,伴随地方分权化,日本开始改革义务教育经费国库负担制度。通过财政制度的集权化和财政调整制度相结合的财政运行系统改革,日本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实行由国库负担制向削减国库负担比例,义务教育经费实行定额化、补助金化以及一般财源化。日本开始重新构建教育财政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日本 国库负担制 三位一体改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晓华
运用博弈论对农村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对义务教育经费造成的“挤出效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激励不相容$#的现象进行博弈分析后,得出结论:为了使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真正达到均等化的目的,中央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把地方义务教育投资的努力程度作为确定转移支付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 努力程度 博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丽
本文采用一般函数形式,使用还原性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新机制"改革中不同地区的财政行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这次改革在某些地区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但在各地也普遍产生了挤出效应。另外,这种挤出效应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改革成效还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经济落后地区反而更加倾向于增加教育财政投入。由此,本文使用县级财政收支数据,通过DDD方法来剥离经济增长以及其它政策和非政策因素的影响,从经验事实上进一步验证了这次改革的地区成效差别。
关键词:
农村 义务教育 改革成效 地方财政行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
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并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九”和“两基”取得显著成效。至2002年,“两基”目标已经在全国91.2%的人口居住地区得到实现,全国共12个省通过了“两基”验收,实现“两基”的县占全国总数的86.6%。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戴罗仙
税费改革极大地影响着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收入规模及其投资规模和结构,使义务教育投资更依赖于县(市)级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而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级财政收入非常有限,县级财政无法承担义务教育投资与财政收支、经济同步增长的重大责任。因此,伴随着税费改革和农村经济政策改革措施的实施与落实,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措施应该是改革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将义务教育发展责任上移,实行建立以中央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新机制。
关键词:
税费改革 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