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0)
2023(6852)
2022(5667)
2021(5547)
2020(4272)
2019(10052)
2018(9913)
2017(17338)
2016(10645)
2015(11903)
2014(12097)
2013(10874)
2012(10406)
2011(9576)
2010(10116)
2009(8924)
2008(8837)
2007(8035)
2006(7468)
2005(6818)
作者
(27449)
(22787)
(22588)
(22007)
(14788)
(10963)
(10402)
(8925)
(8725)
(8457)
(7692)
(7691)
(7434)
(7388)
(7337)
(7218)
(6936)
(6806)
(6739)
(6665)
(5998)
(5718)
(5492)
(5247)
(5216)
(5199)
(5138)
(5135)
(4662)
(4646)
学科
(29075)
经济(29046)
管理(23960)
(21694)
教育(19353)
(16975)
企业(16975)
中国(15569)
(10600)
方法(10225)
(10023)
(9718)
数学(8978)
理论(8843)
数学方法(8740)
(8315)
(7361)
(6860)
(6806)
贸易(6803)
教学(6755)
(6647)
农业(6581)
税收(6548)
(6491)
地方(6329)
业经(6279)
及其(6272)
(6182)
(6085)
机构
大学(139511)
学院(137029)
研究(54026)
(49381)
经济(47871)
管理(45452)
理学(38152)
理学院(37609)
管理学(36726)
管理学院(36430)
中国(35928)
科学(31073)
(31061)
教育(30341)
(29103)
师范(28977)
(27107)
(26214)
研究所(24528)
中心(23809)
师范大学(23665)
(23556)
北京(20840)
(19929)
(19834)
财经(19456)
技术(18500)
(18130)
(17700)
业大(16863)
基金
项目(85410)
研究(70570)
科学(69175)
基金(58671)
(50454)
国家(49879)
科学基金(41761)
社会(41482)
教育(40257)
社会科(39055)
社会科学(39049)
(33925)
编号(31603)
(31356)
成果(29435)
基金项目(29113)
课题(25696)
自然(25553)
自然科(24909)
自然科学(24905)
自然科学基金(24441)
资助(24393)
(21515)
重点(21223)
(20870)
(20018)
(19558)
规划(19235)
项目编号(18612)
教育部(18344)
期刊
(56772)
经济(56772)
研究(54824)
教育(50382)
中国(37567)
(18755)
(17529)
学报(17302)
科学(17066)
管理(16272)
技术(15105)
大学(14466)
(14173)
金融(14173)
职业(12958)
农业(12015)
学学(11894)
财经(9257)
经济研究(9146)
业经(8814)
技术教育(8316)
职业技术(8316)
职业技术教育(8316)
(8196)
论坛(8196)
(8009)
(7302)
(7262)
问题(6808)
国际(6499)
共检索到225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振改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从初步均衡到基本均衡、再到优质均衡的有序推进,师资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不断地调适着其目标。作为连接政策目标与结果的桥梁,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工具随着不均衡问题的改变、目标的变化、效果的评估等不断调整着其优势选择,是多种特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上,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工具遵循着“创造性的渐进主义”,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优势组合的工具选择以解决相应的师资不均衡问题。第一个阶段,以命令工具与能力建设工具为主初步确立政策工具体系,解决师资存量不均衡问题;第二个阶段,以命令工具与权威重组工具为主,攻坚师资增量不均衡问题;第三个阶段,以命令工具与报酬工具为主,巩固和提升城乡师资一体化发展的效果。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工具在演进中呈现系列鲜明的特征:政策“工具箱”中的命令工具强势主导;双向促进的工具组合策略;政策工具以权威和财政为支撑,且以能力建设工具贯穿始终;在坚守与创新的渐进式发展中,彰显政策工具选择的中国思路与中国方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赖秀龙  
政策工具是实现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可选择性、动态性和合法性等三个重要特征,包括命令、激励、能力建设、权威重组以及劝告五种不同的类型。在选择政策工具时要使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相适切、与政策环境相适应,并注意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协调一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李廷洲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配置的均衡。我国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经过初步确立之后,逐步形成了政策体系,包括增量配置、存量调整、质量提升三个方面的核心规定。分别选取数量、质量指标,对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进行评估发现,城乡教师数量差距改善微弱、结构差距依然明显,质量差距呈现恶化态势,政策执行失真问题严重。政策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障碍以及由此导致的制度约束。完善政策亟须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教师待遇保障体制,加大特殊地区教师岗位津补贴力度,科学修订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优化制度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雁  
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在当前教育资源总量短缺、结构失衡的大背景下,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有效配置,不仅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实践探索。浙江省湖州市的现状和做法对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海红  李东  
教育政策执行以政府资源投入为基础,政府教育改革以政策工具的选择为基点。本文在对政策工具选择与资源的关系、政策工具分类理论探究的基础上,从冯德尔多兰关于政策工具的两大特性即扩展性与限制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师资均衡政策工具,认为,立足自身资源,寻求基于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扩展性政策工具选择,是实现教育政策优化与效能持续改进的关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艳  刘彦伯  王雪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一即为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对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配置应追求一种动态的均衡,这种动态均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环节,即教师任用时的首次配置、能力再提升的培训环节以及结构调整的流动环节。以辽宁为例,着重从教师的任用、培训与流动三方面分析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动态配置情况,以及在配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动态均衡配置的对策,以期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早日实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松林  
现阶段,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不均衡,主要源于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内城市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缺乏科学性。应制定标准、完善制度,明确资金投入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重要前提,标准化学校建设是加快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关键环节,定向培养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有效途径,资源共享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长效机制,特殊政策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保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佛朝晖  
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近百位县市教育局长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的基础上,指出: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执行效果一般;县域师资配置不均衡;存在增量流动、城乡交流和组织内部流动三种师资均衡配置模式。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执行受到教育行政部门人事管理权限有限、政策工具使用单一和非正式制度规约等方面阻碍,建议从目标、运行和保障三个方面建立系统化的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和山  
在全面完成"普九"任务的基础上,追求教育公平,实现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施高水平义务教育的必由之路。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决定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秦玉友  
从师生比考察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可以发现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从师班比和校均班级数量不难看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水平仍然不高。师生比均等在师资配置政策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停留在师生比均等就会误入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陷阱。师资配置政策取向直接影响师资分配状况,师班比重点校取向、师班比向城取向、师生比向城取向、师生比城乡统一取向的师资配置政策无疑对城乡师资配置产生了不同影响,从师资配置政策并结合城乡学龄人口变动情况可以对城乡师生比变化与差异进行解释。为跨越陷阱,需要探索体现积极差异原则的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莉红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辞海》中对"均衡"一词的解释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一般分为动态的平衡和静态的平衡,两种形态均与运动相联系,在绝对的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暂时的、相对的静止和平衡。在经济学中对均衡的概念通常也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均衡即产品或要素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均等或者说变量均衡;另一种认为均衡是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曾满超  丁延庆  
本研究利用1997年到2000年的全国县级数据对中国义务教育的资源利用和配置不均衡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不同地区之间资源利用模式相近,但地区之间的生均支出水平差异很大,特别是农村与城市之间、沿海省份与其它地区之间的支出差异非常明显。虽然非民族地区的支出水平高于民族地区,但差距相对较小。本研究计算的生均教育支出的不平等指数一致反映,2000年小学和初中阶段生均支出不均衡程度非常高。塞尔系数分解发现,省内不平等占到总不平等指数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之间,省间不平等占到总不平等指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城乡不平等占省内不平等的比重全国平均为三分之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因地区间差距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阮成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历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过渡和均衡发展三个政策阶段。在这一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动力机制、价值取向、过程保障和文化规则有着自身的演进逻辑。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将以新型非均衡发展为动力机制,以"发展平衡"促进"机会均等"为价值取向,以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均等享有良好教育为过程保障,以尊重和引导教育民意为文化规则,从而将形成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新的政策框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路路   毛菊   桑国元  
师资配置是动态的空间活动,也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通过分析2011—2020年新疆城乡、地州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数据,发现新疆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水平在不断提升,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学历与职称都得到显著提高,各地州初中生师比历年波动较小,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负相关态势;小学生师比有一定起伏,呈现南高北低的正相关态势。从空间理论看,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在外因空间上受到地区的政策、人口、经济影响,在交互空间中受到传统城镇化的城市虹吸效应、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影响,在内因空间里受到师资再生产的空间秩序与内源发展导向的空间修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师资配置应以空间外生为契机形成更加精准的师资支持机制,以空间共生为理念推动地区间优质师资有序流动,以空间内生为指向持续赋能师资洼地的空间生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郝文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理想目标是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是义务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均等与优质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及其水平持续不断提高的发展,是区域内和区域间义务教育公平水平平衡协调和持续提高的发展,是促进每个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平等、有效、均等、优质的发展。量化测评义务教育公平和均衡水平是准确评价和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和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量化测评不同学校间、不同区域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平等程度与办学效果的效率水平及其相互促进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