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8)
2023(10555)
2022(8435)
2021(8265)
2020(6282)
2019(14510)
2018(14401)
2017(24781)
2016(14774)
2015(16090)
2014(16148)
2013(14608)
2012(13160)
2011(11899)
2010(12328)
2009(11219)
2008(11101)
2007(9864)
2006(9031)
2005(8436)
作者
(36018)
(30202)
(29895)
(28900)
(18997)
(14232)
(13690)
(11698)
(11388)
(10802)
(10258)
(10095)
(9680)
(9590)
(9554)
(9506)
(9022)
(8810)
(8750)
(8700)
(7841)
(7456)
(7145)
(6927)
(6915)
(6836)
(6743)
(6712)
(5972)
(5946)
学科
(40597)
经济(40510)
管理(39000)
(32994)
(27755)
企业(27755)
教育(21347)
中国(19396)
(16732)
(15306)
(15102)
业经(12474)
理论(12296)
方法(12183)
(12025)
教学(10491)
体制(10097)
数学(10012)
(9952)
数学方法(9703)
农业(9651)
(9372)
银行(9362)
(8999)
(8824)
金融(8821)
地方(8054)
(8038)
(8017)
财务(8000)
机构
大学(185858)
学院(183852)
研究(66421)
(66000)
经济(64148)
管理(60700)
理学(50944)
理学院(50248)
管理学(49245)
管理学院(48849)
中国(46354)
(40354)
(37186)
科学(36888)
(34618)
师范(34373)
教育(34218)
(31878)
(31054)
中心(29458)
研究所(28278)
师范大学(28090)
财经(27322)
北京(26525)
(24729)
(24659)
(24630)
(24426)
技术(24410)
职业(22967)
基金
项目(116300)
研究(97518)
科学(92638)
基金(79192)
(67257)
国家(66452)
社会(59425)
科学基金(56431)
社会科(55830)
社会科学(55818)
教育(53500)
(47574)
编号(42978)
(41176)
基金项目(39975)
成果(39223)
课题(34360)
自然(31832)
自然科(31012)
自然科学(31006)
资助(30712)
自然科学基金(30450)
(29416)
(28949)
重点(28025)
(27229)
(26834)
(26397)
项目编号(25853)
规划(25800)
期刊
(81420)
经济(81420)
研究(69589)
教育(60625)
中国(54387)
(30520)
管理(25070)
(24540)
学报(24300)
科学(22466)
技术(21147)
大学(21124)
(18731)
金融(18731)
学学(18034)
职业(16810)
农业(15936)
财经(14050)
业经(13539)
经济研究(12571)
(12155)
技术教育(11132)
职业技术(11132)
职业技术教育(11132)
(9989)
论坛(9989)
问题(9814)
(9026)
(8806)
(8057)
共检索到304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魏红梅  黄明东  
学区制是政府促进义务教育区域内优质均衡,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设计与现实选择。有别于英美"学区制"以"自治"为核心的制度变迁逻辑,我国学区制受到行政管控逻辑的支配,呈现出鲜明的"自上而下"的路径依赖特征,不可避免地导致学区自主发展能力弱化,改革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从而使学区制改革陷入低效的"纳什均衡"状态。为此,回归学区制"自治"内核成为优化学区制改革最佳路径,在组织管理模式上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在制度变革方式上由"行政驱动"向"自主变革"转变,最终形成"自治""主动""内生""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新亮  张彦通  
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旨在解决传统校区制模式下资源配置失衡问题,通过构建强弱学校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共同体,促进校际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学区共同体作为学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载体,其核心理念是推进共同体内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资源共享和生源配置的一体化。学区制改革的路径架构,需紧扣共同体有效运行的三对关系展开,即契约关系、纽带关系和互动关系,从而推进学区有效治理、动力机制构建和优质资源共享,全面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会成   彭波丽  
本文阐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概念与优势属性,厘清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逻辑,梳理了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经历的概念萌芽、理论探索、政策实践、正式实行四个发展阶段,分析了个人养老金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存在的五点主要障碍,并结合国际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了打通三支柱间制度衔接与账户转移接续、健全退出机制与提前支出条件、改革税收优惠模式与力度、开发产品与放宽投资渠道、加强宣传和提高居民金融素养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鹏  石伟平  
高考改革是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关键。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高考改革在现实问题、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驱动下,致力于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开放和更加突出实践的类型特色职教高考制度,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与招录机制方面进行创新。但职业教育高考改革也受到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类型独立与横向融通、灵活多样与高效易行、深度变革与成本控制等多重矛盾的交互影响。因此,职业教育高考改革亟需强化政府责任,建构国家统筹的改革治理机制;探索分散试点,贯彻渐进推动的改革实践思路;坚持创新驱动,采取重点突破的改革任务攻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志利  刘晶晶  闫志军  
学校制与学徒制是我国两种主要职业教育制度,二者均存在优势与不足。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和精湛技术的现代工匠,需要融学校制与学徒制为一体,实施完整职业教育。基于默会知识、技能获得等基础理论,完整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完整要素、完整知识、完整教师、完整过程四个方面。实施完整职业教育对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构建完整职业教育制度应完善不同层级技术技能人才标准,实现学校制与学徒制相互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现代工匠成长的外部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永军   袁潇  
职教高考制度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完善职教高考制度。针对当前职教高考制度实践中学位制度及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法律制度尚待完善、统筹实施未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本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录取学生比例有待提升、中职生参加职教高考的影响因素和困难较多等问题,优化职教高考制度应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学位制度及推进立法进程、统筹加强对职教高考制度的类型化实施、扩大相关学校通过职教高考录取学生的比例、协同解决中职生参加职教高考的多重困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先红  
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将常规信访工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整合官僚体制内部资源,推动基层信访问题尤其是信访疑难案件的解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际运行受官僚体制内部各种复杂交错关系的影响,使该项制度的实践逻辑呈现出与制度文本规定的偏差,主要存在权力推动与权力依赖、权力与责任倒置、首问负责制与专业分工矛盾、选择性治理与接访绩效的消解、政治与专业的冲突等问题。大接访制度的运行必须嵌入于官僚体制之中,官僚体制将大接访制度吸纳进入了其自身的运转逻辑,并按照官僚体制的内部运作规则对该项制度进行改造。近期应加大对领导干部实质性解决信访问题的考核,而不是过于注重对领导接访台帐、文案等形式程序的考核;可以在接访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保持适当平衡,避免大接访制度过多冲击领导干部的常规业务工作;长期应在形成信访问题的根源上着力,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构建干部与群众良性对话、协商的平台。切实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只有这样大接访制度才可能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生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先红  
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将常规信访工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整合官僚体制内部资源,推动基层信访问题尤其是信访疑难案件的解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际运行受官僚体制内部各种复杂交错关系的影响,使该项制度的实践逻辑呈现出与制度文本规定的偏差,主要存在权力推动与权力依赖、权力与责任倒置、首问负责制与专业分工矛盾、选择性治理与接访绩效的消解、政治与专业的冲突等问题。大接访制度的运行必须嵌入于官僚体制之中,官僚体制将大接访制度吸纳进入了其自身的运转逻辑,并按照官僚体制的内部运作规则对该项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先红  
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将常规信访工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整合官僚体制内部资源,推动基层信访问题尤其是信访疑难案件的解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际运行受官僚体制内部各种复杂交错关系的影响,使该项制度的实践逻辑呈现出与制度文本规定的偏差,主要存在权力推动与权力依赖、权力与责任倒置、首问负责制与专业分工矛盾、选择性治理与接访绩效的消解、政治与专业的冲突等问题。大接访制度的运行必须嵌入于官僚体制之中,官僚体制将大接访制度吸纳进入了其自身的运转逻辑,并按照官僚体制的内部运作规则对该项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石丹淅  
农村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变量。由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政策系统碎片化、供需结构失衡等主要诱因,使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明显不足。新时代,以农为本积极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联合体;以生为本着力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筑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闭合系统;以人为本稳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性治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倪坤晓  
深化农村改革是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的内在逻辑,解析了新质生产力给生产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以及农村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创新,深化农村改革能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推动农村改革手段创新,新产业推动农村改革任务聚焦,新要素推动农村改革深度拓展。然而,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进程中仍面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存在短板,城乡融合发展存在制度性障碍的现实困境。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强化服务理念、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数字引领、推动农村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聚焦县域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三个方面优化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芙  王海蕴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职能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公平正义。充分发挥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法治保障作用是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本文结合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现状,探讨了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从建立疑难问题反馈机制、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评价制度、优化人才政策、推广线上普法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制度优质高效的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凤英   张岩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与运行嵌入多元化制度场域中,在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不同逻辑相互交织与作用下,产生了国家制度供需失衡与制度运行低效、地方政府在政绩追求下的“选择性执行”和尝试探索下的“多样形态”、学习者在发展逻辑与学历至上逻辑下对学分银行的低认可度等困境。在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下,加强国家制度设计、强化地方政策执行、精准配套支持跟进、提升学分的效用度能够有效化解学分银行建设困境,从而发挥学分银行制度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恬  邱小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集权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资助政策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源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和职业院校行动者的支持;资助政策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内部供需矛盾和外部示范效应。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要加强政策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中国特色"探索、合理借鉴国外经验、强化资助育人导向,带动突破路径依赖束缚,推动资助政策创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彬  杨挺  
教师资源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价值追求。在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面临着一些内隐困境,包括制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聘任制可行性的逻辑困境、法理困境及宏观发展困境,其实质是义务教育系统特殊性与现行教师聘任制有关政策法规之间冲突与融合的矛盾组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