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65)
- 2023(17415)
- 2022(14819)
- 2021(13922)
- 2020(11530)
- 2019(26813)
- 2018(26691)
- 2017(50788)
- 2016(28005)
- 2015(31276)
- 2014(31433)
- 2013(30280)
- 2012(27705)
- 2011(24820)
- 2010(24769)
- 2009(22252)
- 2008(21494)
- 2007(18912)
- 2006(16615)
- 2005(14114)
- 学科
- 济(110690)
- 经济(110567)
- 业(76595)
- 管理(72213)
- 企(54667)
- 企业(54667)
- 方法(52009)
- 农(51442)
- 数学(46453)
- 数学方法(45856)
- 农业(34192)
- 中国(31640)
- 财(28658)
- 业经(27860)
- 学(23516)
- 教育(23345)
- 地方(21225)
- 制(19247)
- 理论(19203)
- 贸(17954)
- 贸易(17948)
- 技术(17659)
- 易(17443)
- 发(16688)
- 务(16129)
- 财务(16059)
- 财务管理(16021)
- 环境(15542)
- 企业财务(15205)
- 银(14883)
- 机构
- 大学(384408)
- 学院(383361)
- 管理(150595)
- 济(150345)
- 经济(147118)
- 理学(132283)
- 理学院(130870)
- 管理学(128379)
- 管理学院(127665)
- 研究(124959)
- 中国(89549)
- 京(80744)
- 科学(76771)
- 农(72991)
- 财(66570)
- 业大(60520)
- 所(60478)
- 中心(58365)
- 范(57475)
- 师范(57041)
- 农业(55789)
- 研究所(55371)
- 江(55294)
- 财经(54224)
- 北京(50630)
- 经(49809)
- 师范大学(46210)
- 经济学(45222)
- 院(44746)
- 州(44450)
- 基金
- 项目(268266)
- 科学(213029)
- 研究(201735)
- 基金(194021)
- 家(167574)
- 国家(166025)
- 科学基金(143667)
- 社会(127210)
- 社会科(120144)
- 社会科学(120113)
- 省(105467)
- 基金项目(102598)
- 教育(97284)
- 自然(91777)
- 自然科(89660)
- 自然科学(89638)
- 划(89086)
- 自然科学基金(88005)
- 编号(84811)
- 资助(79429)
- 成果(69115)
- 部(60650)
- 重点(60123)
- 课题(58754)
- 发(57606)
- 创(55482)
- 教育部(52666)
- 国家社会(51909)
- 创新(51534)
- 人文(51131)
- 期刊
- 济(159063)
- 经济(159063)
- 研究(114998)
- 中国(74624)
- 农(73149)
- 教育(63787)
- 学报(59138)
- 科学(54314)
- 农业(50092)
- 管理(49466)
- 财(48663)
- 大学(47304)
- 学学(43649)
- 技术(35832)
- 融(31819)
- 金融(31819)
- 业经(31568)
- 财经(25624)
- 经济研究(24204)
- 业(22970)
- 问题(21976)
- 经(21753)
- 版(19309)
- 图书(18864)
- 理论(17607)
- 科技(17466)
- 统计(17428)
- 技术经济(17387)
- 实践(16139)
- 践(16139)
共检索到549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为民
从教育支出与质量两个方面考察农村义务教育供给对收入再分配的具体影响。教育供给通过两种机制影响个体收入:一是通过调节学历水平对收入的促进作用,间接增加个体收入;二是作为独立的因素直接增加个体收入。基于影响机制对农村义务教育供给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研究表明,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水平仍然未实现均等化。以教育支出视角考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累进性,农村家庭从小学、初中教育的获益使得当期基尼系数分别降低了7.3%、2.5%;以教育质量视角考察,其对农村收入差距起到了扩大作用,如果教育供给质量实现均等化,则基尼系数最高可降低5.8%。此外,小学教育供给水平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大于初中教育供给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教育供给 教育质量 受益归宿 收入再分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凌 卢洪友
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的研究首先需要确定"均等化"目标的含义。义务教育均等化不应仅仅是财政经费占用量的均等,而应是产出或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生均经费支出总水平不能有太大的差异。在此目标下,我们以全国省级2000-2004年数据为样本,利用双固定效应回归技术,寻找义务教育需要的决定机制。并在回归模型确定的决定机制基础上,根据变量性质与农村人口学统计特征、农村物价水平等特征,具体计算了合意的均等化目标下农村所需的义务教育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实证研究表明,均等化转移支付需求较大,而且,地区间的差异较为明显。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等化 财政需要 转移支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侠 刘小川
义务教育是社会公平和社会流动的基本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生师比和文盲比三方面对我国省际间义务教育均等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考察,进而深入分析造成省际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促进省际间义务教育均等化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等化 实证考察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苏华山 王志伟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居民教育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较小。此外,还提出了农村教育中存在高学历人才非农化的困境,测算出长期内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空间。最后提出化解农村教育瓶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潘春阳 何立新
本文从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较高这一现状出发,致力于从"个人利益"和"分配公平"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根据Roemer的理论,本文从"成功可控性"的角度构造了反映居民分配公平观念的变量,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数据和有序选择模型进行实证,我们发现: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不但存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显著的追求分配公平的动机,越认为"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才智"、"社会关系"、"认识有权的人"或"命运"对事业成功重要的居民,再分配偏好越高,而越认为"努力工作"和"政治表现"对事业成功重要的居民再分配偏好越低。本文还对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总之,保障社会机...
关键词:
再分配偏好 个人利益 分配公平 内生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春淑 闫殊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一个最基本目标,也是实现教育脱贫的底线,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能否起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作用?利用2004-2015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构建义务教育均等化与农村贫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用系统广义距面板数据估计方法,考察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减贫效果显著,但是东、中、西部差异较大,这对于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与反贫困政策的配合,实现政策联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 农村贫困 动态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春淑 闫殊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一个最基本目标,也是实现教育脱贫的底线,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能否起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作用?利用2004-2015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构建义务教育均等化与农村贫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用系统广义距面板数据估计方法,考察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减贫效果显著,但是东、中、西部差异较大,这对于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与反贫困政策的配合,实现政策联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 农村贫困 动态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杰 张广胜
为深入研究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均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2个指标值测度了辽宁省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总体状况,并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进行了要素分解(收入来源分解)和地区分组分解,通过这2种分解以揭示收入不均等的微观状况,和收入不均等问题的实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阐述本研究的政策涵义。
关键词:
农民 收入不均等 泰尔指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茜萌 倪红福
随着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和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整体税收负担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引起理论研究的关注。本文利用引入增值税抵扣机制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间接税税收负担,并结合直接税税负,分析整体税收负担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增值税的累退性显著高于营业税,因此与征收营业税相比,征收增值税的模式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我国整体税制呈累退性,并且总税收(间接税和直接税)整体而言加重了社会收入不平等现象,税后不平等程度逐年上升。与城市相比,间接税在整体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会愈发加重该地区内部的贫富差距;虽然在农村地区税收仍然不可避免地具有加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特性,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特性有所缓解。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税收负担 收入分配 增值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宏 毛明海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微观调查数据,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村领导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村领导可以显著增加所在村庄村民的非农收入,而这一增收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村领导对村民在本县参与非农就业的工作时间和每小时工资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村领导对村民非农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增加村民在外县打工的工作时间以及非农收入。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干部队伍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雷 白军飞 张彩萍
我国农村居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其膳食健康状况仍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分析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家庭生产理论,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和健康膳食指数(HEI),运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回归、门槛回归模型和工具变量回归方法,评估我国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分析收入对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对比分析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之间的影响差异,从膳食健康视角评估当前贫困线标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非贫困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明显优于贫困居民;收入对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贫困居民膳食健康的收入效应明显高于非贫困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存在内生性,不考虑内生性会低估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收入效应;从膳食健康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贫困线标准应提升至3 159元,高于当前的贫困线标准(2011年为2 300元)。因此,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仍是改善农村贫困人口膳食健康的重要途径。如果计划对贫困人口的营养状况进行政策干预,现有的贫困线有必要进行上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含明
本文运用2002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为了克服内生性,选用了样本中各个城市市委书记上任时距离退休年限作为要素市场扭曲的工具变量。回归结果表明:(1)要素市场扭曲对于城镇居民的劳动性报酬具有稳健的负向影响;(2)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提高了我国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报酬水平,但对城镇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机会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总体而言,中国渐进性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收入分配 财产性报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匡浩宇
分税制改革以来,个人所得税制经过了一系列调整,目前已经建立起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体系。基于MT指数,测算2003~2019年征收个人所得税前后的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及差值,结果显示,个人所得税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运用2003~2019年面板数据验证了个人所得税再分配调节功能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和个人所得税差距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居民收入结构影响了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在不平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应健全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收入分配体系,运用数字经济技术提高征管水平,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调节作用。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收入分配 收入结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宋乃庆 马恋
基于2008—2013年重庆市41个区县的义务教育经费数据,运用双变量泰尔指数层级分解和水平分解法,从区域差异与城乡差异两个维度对重庆市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均等化程度及其内部结构予以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2008年以来重庆市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总体差异呈缩小态势;(2)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城乡间的不均等持续下降,到2013年城乡间的相对差异已基本得以消弭;(3)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区域间的不均等始终占总体不均等的30%左右,区域间差异稳固存在且难以根除;(4)经济圈城乡内部的不均等是造成区域城乡内部差异持续拉大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前制约该市义务教育全面均衡的主要矛盾,相对于经济圈的严重不均等,渝东南和渝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龙 陈燕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安徽省城乡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师资水平明显提升,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对安徽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并不强,一些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