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87)
- 2023(16208)
- 2022(14078)
- 2021(13184)
- 2020(10850)
- 2019(25339)
- 2018(25229)
- 2017(47820)
- 2016(26378)
- 2015(29742)
- 2014(29980)
- 2013(29043)
- 2012(26570)
- 2011(23960)
- 2010(24094)
- 2009(21697)
- 2008(20584)
- 2007(17733)
- 2006(15739)
- 2005(13751)
- 学科
- 济(118041)
- 经济(117937)
- 管理(71142)
- 业(65117)
- 企(53177)
- 企业(53177)
- 方法(49697)
- 数学(43918)
- 数学方法(43307)
- 中国(31266)
- 农(27507)
- 地方(27032)
- 财(25319)
- 学(25237)
- 业经(23076)
- 教育(22950)
- 理论(19587)
- 农业(19021)
- 贸(17017)
- 贸易(17008)
- 制(16776)
- 环境(16588)
- 易(16326)
- 和(16219)
- 地方经济(16197)
- 技术(16055)
- 务(15488)
- 财务(15417)
- 财务管理(15387)
- 企业财务(14555)
- 机构
- 大学(370000)
- 学院(365494)
- 济(148851)
- 经济(145649)
- 管理(141639)
- 研究(125733)
- 理学(123522)
- 理学院(122040)
- 管理学(119677)
- 管理学院(118987)
- 中国(86640)
- 京(79149)
- 科学(76043)
- 财(65082)
- 所(61864)
- 研究所(56538)
- 范(56007)
- 中心(55630)
- 师范(55600)
- 农(53266)
- 财经(52911)
- 江(52758)
- 业大(52032)
- 北京(50289)
- 经(48169)
- 院(45892)
- 师范大学(45551)
- 经济学(45441)
- 州(42625)
- 农业(41281)
- 基金
- 项目(251207)
- 科学(199331)
- 研究(187910)
- 基金(181237)
- 家(156853)
- 国家(155515)
- 科学基金(134087)
- 社会(118139)
- 社会科(111803)
- 社会科学(111774)
- 省(97871)
- 基金项目(95765)
- 教育(92035)
- 自然(86206)
- 自然科(84192)
- 自然科学(84175)
- 划(84006)
- 自然科学基金(82623)
- 编号(77794)
- 资助(74771)
- 成果(63877)
- 重点(56957)
- 部(56955)
- 课题(55105)
- 发(54615)
- 创(51812)
- 教育部(49732)
- 创新(48166)
- 国家社会(47940)
- 大学(47835)
- 期刊
- 济(161701)
- 经济(161701)
- 研究(116806)
- 中国(71428)
- 教育(62947)
- 学报(54019)
- 管理(51633)
- 科学(50819)
- 财(49275)
- 农(47364)
- 大学(42513)
- 学学(38958)
- 技术(36645)
- 农业(33023)
- 经济研究(26593)
- 财经(26029)
- 融(25664)
- 金融(25664)
- 业经(24403)
- 经(22375)
- 问题(20702)
- 技术经济(18489)
- 图书(17692)
- 统计(16626)
- 业(16471)
- 理论(16342)
- 科技(16158)
- 职业(15587)
- 发(15529)
- 资源(15520)
共检索到536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启斐 王双徐
作为重要的偏向型区域教育政策,"两基"计划实施至今已有多年,精准评估该计划对西部地区提升人力资本、强化增长绩效的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2003-2018年中国29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ID估计"两基"计划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两基"计划使得西部地区GDP增长率相对提高0.997%,直接经济效益为416.95亿元。另一方面,"两基"计划效果具有较强的时间连续性,会持续促进经济增长。这符合教育政策的特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高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普及义务教育对于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此,现阶段应当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政府转移支付和偏向性区域教育扶持政策,稳步增加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内陆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义务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长效机制,尤其注重政策实施的事后监督和评价体系,保证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持续、稳定和健康增长。
关键词:
“两基”计划 经济增长 义务教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 李宏伟
文章采用合成控制法,基于经济区规划的政策实验,选取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组成城市两个方面评估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经济区政策对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但政策效应存在波动;②经济区各个组成城市的政策效应存在较大差别,经济区政策对经济区核心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③分城市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性表明,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现状和政治背景,经济区中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按照经济区规划中设想的情况,尤其对于非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忽视行政区划所带来的政治壁垒的结果就是经济区政策的负向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任志刚 官升东
针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持续扩大的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问题,本文运用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检验方法,对陕西和浙江两省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与浙江在市场化引导下主要依靠民间投资的利益驱动型增长模式不同,陕西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于政府主导下的投资拉动来实现的。以市场机制代替政府意志才是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有效切入点。
关键词:
增长模式 经济绩效 东西部地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晓阳
经济增长的初期,固定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显著,而到了经济发展的中后期,人力资本的作用逐渐体现出来。我国西部地区在1980-2007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是1996年,转折的一个根本因素是人力资本。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力资本积累阶段是相对应的,人力资本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西部地区必须采取适度超前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步伐,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工业化 西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官升东
本文通过建立一简单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其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所依赖的是资本要素的投入特别是政府投资的增加,而非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这意味着,继续维持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将难以为继,而且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的发育以及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国家意愿 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启明 韦结余 白丽健
利用1978—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的数据,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力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当期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但是,由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太大,因此TFP呈相对平稳下降趋势,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指出:若2010—2020年西部地区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1%,则西部地区能实现以技术进步带来可持续增长。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经济 可持续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星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效主要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而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优劣,在于经济增长是否使西部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来考察西部地区2004-2008年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改善西部地区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西部大开发 主成份分析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宏波 谢加丽
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有:(1)在地理位置上,东部远远优于西部。我国东部地区沿江、沿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交通信息通畅。这些条件不仅有利于手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交通信息事业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少春
文章认为,要想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明确该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做好定位,完善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其增长方式,按照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促进路径的转化。西部地区已经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文章认为,此阶段的重点任务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根据西部地区的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利用核心区域经济增长的示范作用,使西部地区的不同区域能够协同一致,共同建设并完善该地区的发展机制,共同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立群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其自然地理条件和国家的优惠倾斜政策问题,而是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靖学青
采用1996~2011年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的三个不同侧面即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桂、川、贵、云、藏、陕、甘等7个省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宁夏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内蒙古、渝、青、新等4个省市区的影响不显著。产业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内蒙古、贵、藏、陕、甘、宁等6个省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云南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他5个省市区的影响不显著。地域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渝、陕、甘、青、宁、新等6个省市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广西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他5个省区的影...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建春 孙忠艳 杨秀苔
本文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并在此差异的基础上,建立西部地区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得出西部地区国内投资与FDI不存在挤出效应,也不存在最低人力资本存量限制等结论,为加入WTO后,我国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雪敏 董乃斌
本文借鉴FDI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成果,构造了基于1997—2013年西部11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内生增长联立方程组,并引入相关循环累积效应度量指标进行研究。经验研究了FDI和西部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作用机制;发现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在西部发展中显著存在,但涓流效应正逐渐显现;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以及对外开放度显著影响外商投资热情;政策红利在西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十分显著;资本要素对西部经济增长作用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