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1)
2023(10655)
2022(8677)
2021(8330)
2020(6648)
2019(14900)
2018(14714)
2017(26669)
2016(15807)
2015(17012)
2014(16946)
2013(15964)
2012(14603)
2011(13412)
2010(13426)
2009(11886)
2008(11730)
2007(10617)
2006(9382)
2005(8170)
作者
(44190)
(37555)
(36862)
(35067)
(23199)
(18302)
(16638)
(14569)
(14290)
(13063)
(12830)
(12265)
(11888)
(11776)
(11596)
(11538)
(11302)
(10841)
(10680)
(10563)
(9708)
(9213)
(9115)
(8665)
(8476)
(8459)
(8290)
(8246)
(7601)
(7593)
学科
(54209)
经济(54144)
(45033)
(44936)
管理(32564)
农业(29850)
(23383)
企业(23383)
方法(21457)
中国(19758)
教育(19695)
数学(19566)
数学方法(19371)
业经(16394)
(13819)
(13056)
(11740)
(11581)
(10928)
贸易(10927)
技术(10892)
(10729)
发展(10096)
地方(9985)
农业经济(9982)
(9974)
理论(9730)
(9065)
(8934)
农村(8927)
机构
学院(212094)
大学(211598)
(80727)
经济(79067)
研究(77147)
管理(73863)
理学(65494)
理学院(64683)
(63444)
管理学(63408)
管理学院(63014)
中国(51777)
科学(49628)
农业(49299)
(44317)
业大(42971)
(40098)
研究所(37044)
(36039)
师范(35645)
中心(34863)
(33491)
(32277)
教育(32012)
农业大学(31172)
师范大学(28767)
北京(27478)
财经(27361)
(26373)
(25272)
基金
项目(148393)
科学(117391)
研究(108882)
基金(105765)
(94925)
国家(93900)
科学基金(78292)
社会(68711)
社会科(64565)
社会科学(64547)
(60755)
基金项目(56375)
教育(55899)
(52432)
自然(50630)
自然科(49503)
自然科学(49484)
自然科学基金(48652)
编号(45373)
资助(41074)
成果(36888)
(35728)
重点(34729)
(34455)
(33916)
课题(33466)
(31612)
(29551)
(29379)
创新(29266)
期刊
(87823)
经济(87823)
(66810)
研究(64605)
中国(49732)
教育(49067)
农业(45193)
学报(41530)
科学(35309)
大学(31971)
学学(29548)
(23180)
业经(21797)
(21464)
管理(20121)
(19254)
金融(19254)
技术(18080)
(13384)
农业经济(13288)
农村(13257)
(13257)
问题(13181)
业大(12942)
财经(12877)
经济研究(12364)
职业(11609)
农业大学(11539)
(10970)
世界(10684)
共检索到309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卓   李天成  
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地级及以上城市特征数据,以义务教育阶段子女随迁作为义务教育可及性的代理变量,研究了义务教育可及性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可及性显著促进了农民工的居留意愿;社会融入是义务教育可及性影响农民工居留意愿的一个重要机制;义务教育可及性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在有小学阶段子女、低学历和跨省流动农民工群体中更大;相对于超大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义务教育可及性对在大城市居留的农民工影响更明显。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春超  林芊芊  
农民工群体的留城意愿及其决定因素是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个基础问题。农民工的留城决策不仅取决于其个人的收益,还取决于整个家庭特别是其后代的收益。从农民工的行为决策出发,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274个城市衡量义务教育资源的相关指标,采用Probit和IV Probit模型,研究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对农民工留城意愿有正向影响。对于有子女义务教育需求的农民工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影响更大。在控制了户籍制度的影响后,估计结果仍然稳健。尽管部分农民工子女可能难以平等享受到城市的教育资源,但是这无法全部抵消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正向吸引作用。随着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要求提高,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将对农民工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城市政府更大程度地向农民工开放义务教育资源是社会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恩立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升就业能力可为改善农民工的城市生存发展处境提供基础性条件,进而影响其城市居留意愿。本文基于对上海市1026份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这一群体就业能力因素对于其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能力的五个核心指标中教育程度、就业服务享有、社会网络以及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而工会参与因素影响不显著;传统变量中只有婚姻状况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显示,适恰的就业能力支持政策将既有助于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职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其留城意愿、促进我国持续稳定的城市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观富  高天天  
利用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全国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会显著提高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城市内农民工的就业,增加农民工的小时工资,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来增强农民工的长期居留意愿。进一步对农民工个体异质性分析发现:低受教育水平农民工的居留意愿更容易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的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男性和女性农民工的居留意愿的影响并没有明显区别。分析地区异质性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影响了东部地区的农民工居留意愿,但对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的居留意愿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云虹  刘津铭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考察了住房类型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以及长期居留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民工拥有稳定性住房可以显著提升其家庭消费,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工具变量法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显著;(2)长期居留意愿在农民工稳定性住房影响家庭消费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3)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群体,拥有保障性住房、子女随迁、从事数字化水平较高行业的农民工的消费水平较高。因此,政府应通过降低农民工进城购房成本、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推动家庭式迁移以及提升其互联网技能应用能力等途径,提升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释放其消费潜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佟大建   张湖沿   应瑞瑶  
本文将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专题数据与区(县、市)数据进行匹配,以城市居民为参照系,从就业、健康医疗、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四个维度测度农民工个体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探究其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水平为0.815,健康医疗和社会保障两个维度与城市居民还存在较大差距,子女受教育问题依然存在,就业维度均等化水平较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上升显著提高了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其中健康医疗和社会保障维度均等化的提高作用显著,就业和子女受教育维度的提高作用不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提升农民工在当前城市的主观融入与行为融入提高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个体异质性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高收入、家中有土地资源、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提高作用更强;群体异质性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有居住证、有劳动合同、已婚农民工群体城市居留意愿的提高作用更强。本研究认为,应切实提升农民工个体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吸引更多农民工在城市居留,从而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祝仲坤  
住房是农民工进入城市、融入城市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建设保障性住房(简称"保障房")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之一。在此背景下,结合最新的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居住在保障房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仍然偏低,意味着针对农民工的保障房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第二,相比于租房,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加入其他解释变量后,结论保持一致。考虑到模型中潜在的选择性偏误,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加以纠正,并通过逆向概率加权法、逆向概率加权回归调整法、调整变量衡量方式等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第三,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相比于90后农民工,保障房对80后农民工的影响更明显。由此,提出要发挥保障房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作用,应当突出保障房建设的多样性与差异化、优先考虑就业居住超五年和80后农民工等方面实施更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制度改革举措。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明娟  张建武  
文章利用《广东省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数据和区间回归模型,考察了农民工汇款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汇款动机。研究表明,迁移目标是农民工汇款量的核心决定因素,有回流意愿农民工的汇款要明显高于无回流意愿农民工;有回流意愿农民工和无回流意愿农民工的汇款动机有较大差异,有回流意愿农民工汇款的利己动机更强,而无回流意愿农民工汇款更多的表现为利他主义动机以及部分偿贷动机。文章从消除制度隔离、建立工资增长长效机制、营造创业环境三个层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俊杰  陈一飞  钱文豪  王洪卫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城市特征数据,分析房租负担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以及公共服务可及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房租负担会显著降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城市长期居留意愿,而公共服务可及性的提高能有效削弱房租负担对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负向影响,且削弱的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有着显著差异。据此,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平抑住房租金,因地制宜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公共服务可及性,将是推动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提高城市劳动力市场稳定性的重要课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建勇  陈海燕  
农民工子女理应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流入地政府理应承担起农民工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重任,但受现实条件的制约,难以到位。为此,本文基于影响农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水红  徐芳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农民工进城步伐加快,其子女教育的公平问题也日益突出。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性问题的因素有:户籍的门槛;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地位,城市边缘化;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接受机制尚不完善;农民工子女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可通过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差别化对待农民工子女教育,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等对策来解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文彬  
要求流入地政府负责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从总体看是可行的。但由于地方各级财政能力分布不均衡,省和地市本级财政较好、县级财政较差,因而影响到这一政策的落实。本文认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资金供给应该由中央、财政状况较好的省和地市级财政为主,同时,可从中央对各省税收返还中提取专项经费,通过转移支付的方法将款项下拨到地方,由县(区、市)教育局负责将专款用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  
文章分析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执行现状,并就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认为应加强制度体制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职能配置,明确政策执行主体的权责利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鸿渊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变革滞后于社会变迁而被迫形成的特殊群体,其子女难以享受到同龄人应有的义务教育服务伴生于农民工的形成过程,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存在的规模巨大的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两个独特的社会亚群体。为保证农民工子女享受到应有的、平等的义务教育机会和权利,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政策的实施却在基层政府出现了执行不力的现实困境。目前,急需在农民工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本着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教育经费合理转移的渠道及长效机制。首先,应将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的政府层级上移到中央政府,明确中央在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中的主体作用;其次,要完善相应的财税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兵慧  李薇  马慧强  
探究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对推进国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高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支撑。利用2021年太原市六区调查数据,从教育机会、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教育管理及教育效果5个维度构建教育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将长期居住意愿、户籍迁入意愿及本地购房打算3个指标等权加总测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究教育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及不同衡量维度下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变化显著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中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班师资源配比及教师教学能力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正向作用更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