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75)
- 2023(20608)
- 2022(17234)
- 2021(16180)
- 2020(13103)
- 2019(29820)
- 2018(29446)
- 2017(55575)
- 2016(30770)
- 2015(34368)
- 2014(34212)
- 2013(32824)
- 2012(30496)
- 2011(27548)
- 2010(27995)
- 2009(25524)
- 2008(25119)
- 2007(22540)
- 2006(19966)
- 2005(18210)
- 学科
- 济(116854)
- 经济(116699)
- 管理(89032)
- 业(83516)
- 企(68771)
- 企业(68771)
- 方法(45106)
- 中国(38600)
- 数学(38577)
- 数学方法(37974)
- 农(35224)
- 财(33705)
- 业经(28478)
- 制(28263)
- 地方(27779)
- 学(24561)
- 教育(23807)
- 农业(23105)
- 银(22097)
- 银行(22065)
- 理论(21901)
- 行(21231)
- 贸(21151)
- 贸易(21135)
- 融(20925)
- 金融(20918)
- 易(20507)
- 务(20097)
- 财务(20019)
- 财务管理(19971)
- 机构
- 学院(422408)
- 大学(421724)
- 济(168343)
- 经济(164501)
- 管理(156707)
- 研究(147395)
- 理学(133421)
- 理学院(131907)
- 管理学(129498)
- 管理学院(128674)
- 中国(109535)
- 京(90190)
- 科学(86519)
- 财(83813)
- 所(73120)
- 中心(67478)
- 农(67054)
- 江(66704)
- 研究所(65731)
- 财经(64511)
- 范(62419)
- 师范(61839)
- 经(58532)
- 业大(58366)
- 北京(57202)
- 院(53930)
- 州(52759)
- 农业(51979)
- 经济学(51223)
- 师范大学(49622)
- 基金
- 项目(276521)
- 科学(219521)
- 研究(210288)
- 基金(197772)
- 家(171097)
- 国家(169511)
- 科学基金(145729)
- 社会(132642)
- 社会科(125505)
- 社会科学(125478)
- 省(109761)
- 基金项目(102662)
- 教育(101864)
- 划(93058)
- 自然(91262)
- 自然科(89127)
- 自然科学(89103)
- 自然科学基金(87499)
- 编号(87051)
- 资助(80213)
- 成果(73861)
- 课题(63567)
- 重点(63476)
- 发(62816)
- 部(62454)
- 创(58217)
- 制(54520)
- 性(54432)
- 教育部(54295)
- 创新(54194)
- 期刊
- 济(194009)
- 经济(194009)
- 研究(134917)
- 中国(96907)
- 教育(72854)
- 财(66065)
- 农(62980)
- 学报(61914)
- 管理(61263)
- 科学(57859)
- 大学(49256)
- 学学(45216)
- 融(44038)
- 金融(44038)
- 农业(42613)
- 技术(39986)
- 业经(33045)
- 财经(32259)
- 经济研究(30524)
- 经(27852)
- 问题(24833)
- 业(21779)
- 贸(20130)
- 职业(20085)
- 版(19631)
- 坛(19362)
- 论坛(19362)
- 技术经济(18675)
- 科技(18661)
- 图书(18655)
共检索到656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汪基德 韩雪婧 汪滢
优质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参与主体、资源配置、监测评估等碎片化治理问题凸显,严重制约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整体性治理理论对于化解此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从整体性治理视角整合目标理念、支撑手段、发展思路、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等核心要素,构建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机制;通过提升整体性治理水平、优化教育数据服务供给、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整体性区域合作、建立兼容匹配的制度保障体系等策略,推动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全新格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费蔚
随着教育改革走向"深水区"和"攻坚段",我国东部地区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若干体制机制上的挑战,杭州江干区也正经历着从单一到多元、从强势推进到合作共存、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顺应区域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需求,在反思"名校集团化"实践成效与局限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治理为理念,协同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在四大新区和薄弱区块形成"教育研训共同体"、"区域联盟共同体"等五种"新教育共同体"类型,形成了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组织网络,构建了"特色联建、资源联享;教师联聘、学生联招;活动联合,中小联动"等运行机制,持续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晓宏 马娟 杨建东 李策
“互联网+支教”是2019年甘肃省率先在全国发起的教育精准扶贫项目,项目的持续深入实施促进了甘肃师范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有效衔接,助推了甘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文章以一所高等师范院校(L校)及结对的两个县区(Z县和W区)的“互联网+支教”行动为样本,以“互联网+支教”机构及个体实践层面的多元主体为研究对象,以构建学习共同体为行动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协同起点,开展了行动研究。通过长周期追踪的实证研究,构建了以“互联网+支教”为载体,促进以“师范生—乡村学生—乡村教师”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体系,分析了“互联网+支教”助推甘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具体成效。文章详细描述了四年四轮行动研究中“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各个环节的循环迭代过程,全面刻画了立足行动研究不断深化实践的发展脉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建军
从教育均衡到优质均衡,已经成为新时期发达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先行追求。优质均衡是在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实现质量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质量既包含国家统一标准的要求,也包含个体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质量标准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因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表现为教育质量的底线均衡与特色均衡的统一,是在质量合格底线基础上的特色均衡、差异均衡。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均衡 优质均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景迅
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各地在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域的实践中进展迅速更是有力推动了这一战略的实现。我国现有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本质是一种强调县域内教育资源基本配置的均衡,随着优质均衡理念的提升,这种均衡面临着从强调某一地理区域内的教育均衡转向强调不同群体学生之间的均衡,优质均衡尤其强调要对弱势群体学生进行资源倾斜和帮扶。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义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学生类别,使对其帮扶更有针对性;要建立对弱势群体学生系统的教育资源倾斜和帮扶体系;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晋宽 缪舒敏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需优先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并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适切路径。实际上,学校标准化建设具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的双重目标,它在指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优质学校建设的前提和特色学校发展的路径。因此,唯有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工具,才能发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政策手段的作用,指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政策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浩楠 郭绍青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部署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聚焦城乡义务教育在课程教学、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方面均衡发展的困境,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化服务的优势,从平台赋能城乡学校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厘清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并构建面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求的实践路径,为城乡义务教育教学、学习、教研的发展提供平台应用导向,在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与有效供给的同时,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绍荣 朱德全
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既取决于"自上而下"政策的顶层设计,又依赖于"自下而上"实践操作的路径选择。在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背景下,应当从宏观、中观、微观政策的三个层级来分层推动,并通过"省域统筹、市域推进、县域实施"的三域联动路径选择,共同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唐彪
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现实的客观要求,是基本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后的现实回应,也是国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提高后的理性需要。各级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及学校应当转变思想,采取统筹兼顾、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与教育等措施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县域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实效性 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学军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究竟是什么?它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的发展。它始终应是一种大视野的教育发展观,不能局限于一些学校、一个地区、一段时期、一个环节和教育一域。它的核心任务仍然在于要合理配置资源,而非意味着"资源均衡"向"质量均衡"的转变。它不是政策修辞,不是一般性的行政工作,也不是政府对于人们的恩惠,而是一种法律要求,是政府的责任。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建军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实现了从权利平等到资源均衡的转变,正在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质均衡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均衡也因此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差异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是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基本质量标准与多元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启亮
以"拔高"为重心的义务教育,支持考试竞争和选拔淘汰,造成了教育中的被优质群体和被薄弱群体,也诱导了学生褊狭越界发展和不搭界发展的误区。转向以"兜底"为重心,是指义务教育的发展优先考虑均衡,优先考虑一切学生,优先考虑被薄弱群体,优先考虑国民基础素质目标。这有望直接帮助被薄弱群体走出不搭界发展的误区,也深层关怀被优质群体摆脱褊狭越界发展的困扰,进而推进义务教育可持续的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
“兜底”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一军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重点发展阶段后,正在全面进入基本均衡发展阶段,一些发达地区开始追求优质发展。优质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适应教育生态的转变、对教育现代性的追求以及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一种选择。作为一种现代化质量范型,在教育输入层面,义务教育优质发展以民主与科学思想为指导,用素质教育文化规范学校教育实践,并努力实现公共性与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互补;在教育的过程层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动发展、课程计划落实、教学过程优化、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工作专业、管理制度健全等是观测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就教育结果而言,优质发展的义务教育最终表现为学校整体能力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满意、教师教学绩效优良、社会认同程度较高。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质量范型 均衡发展 优质均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一、时代新要求——上海地区义务教育必须走优质均衡之路当今社会,人们更加重视社会的公平正义。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教育公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星云
江苏省义务教育的发展在近1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均衡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城乡差距较大的问题,要在2020前完成全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必须加强省级宏观规划与指导体系;完善财政和师资两大动力支持体系;健全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体系,建立起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有效机制,以保证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的稳步进行,以及优质均衡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江苏省 城乡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有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