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6)
- 2023(14249)
- 2022(12169)
- 2021(11540)
- 2020(9224)
- 2019(21667)
- 2018(21852)
- 2017(40514)
- 2016(22804)
- 2015(25816)
- 2014(26267)
- 2013(25330)
- 2012(23672)
- 2011(21617)
- 2010(21960)
- 2009(19664)
- 2008(19211)
- 2007(16976)
- 2006(15224)
- 2005(13726)
- 学科
- 济(91805)
- 经济(91711)
- 管理(59255)
- 业(56482)
- 企(45949)
- 企业(45949)
- 方法(37111)
- 数学(31100)
- 中国(30874)
- 数学方法(30703)
- 农(24683)
- 地方(24096)
- 教育(23300)
- 学(21834)
- 业经(21407)
- 财(19843)
- 理论(19051)
- 农业(16859)
- 贸(15493)
- 贸易(15480)
- 制(15297)
- 技术(15261)
- 发(15123)
- 和(15064)
- 易(14910)
- 环境(14481)
- 银(14436)
- 银行(14395)
- 融(14193)
- 金融(14192)
- 机构
- 大学(322628)
- 学院(318641)
- 管理(121648)
- 济(121157)
- 经济(118197)
- 研究(112657)
- 理学(104550)
- 理学院(103254)
- 管理学(101433)
- 管理学院(100835)
- 中国(79371)
- 京(71805)
- 科学(69599)
- 所(56904)
- 财(55303)
- 范(52151)
- 研究所(51782)
- 师范(51775)
- 中心(49341)
- 农(48831)
- 江(48033)
- 北京(46706)
- 业大(45252)
- 财经(43723)
- 师范大学(42241)
- 院(40766)
- 教育(40028)
- 经(39693)
- 州(39454)
- 农业(37822)
- 基金
- 项目(211997)
- 科学(167166)
- 研究(162366)
- 基金(149383)
- 家(128778)
- 国家(127515)
- 科学基金(108803)
- 社会(99026)
- 社会科(93504)
- 社会科学(93483)
- 省(84266)
- 教育(79607)
- 基金项目(78873)
- 划(72186)
- 自然(68934)
- 编号(68889)
- 自然科(67250)
- 自然科学(67237)
- 自然科学基金(65999)
- 资助(61405)
- 成果(58524)
- 课题(50248)
- 发(49348)
- 重点(48431)
- 部(47474)
- 创(44070)
- 项目编号(42002)
- 教育部(41095)
- 年(40751)
- 创新(40746)
- 期刊
- 济(139426)
- 经济(139426)
- 研究(104912)
- 中国(70329)
- 教育(64520)
- 学报(47705)
- 管理(45092)
- 农(45015)
- 科学(44800)
- 财(39706)
- 大学(36851)
- 学学(33106)
- 农业(31848)
- 技术(30855)
- 融(26944)
- 金融(26944)
- 业经(23509)
- 经济研究(21619)
- 财经(20952)
- 图书(18884)
- 经(17863)
- 问题(17823)
- 业(16054)
- 职业(15651)
- 理论(15394)
- 科技(15149)
- 技术经济(14829)
- 发(14806)
- 坛(14765)
- 论坛(14765)
共检索到485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建军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实现了从权利平等到资源均衡的转变,正在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质均衡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均衡也因此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差异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是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基本质量标准与多元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建军
从教育均衡到优质均衡,已经成为新时期发达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先行追求。优质均衡是在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实现质量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质量既包含国家统一标准的要求,也包含个体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质量标准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因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表现为教育质量的底线均衡与特色均衡的统一,是在质量合格底线基础上的特色均衡、差异均衡。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均衡 优质均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学军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究竟是什么?它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的发展。它始终应是一种大视野的教育发展观,不能局限于一些学校、一个地区、一段时期、一个环节和教育一域。它的核心任务仍然在于要合理配置资源,而非意味着"资源均衡"向"质量均衡"的转变。它不是政策修辞,不是一般性的行政工作,也不是政府对于人们的恩惠,而是一种法律要求,是政府的责任。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一军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重点发展阶段后,正在全面进入基本均衡发展阶段,一些发达地区开始追求优质发展。优质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适应教育生态的转变、对教育现代性的追求以及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一种选择。作为一种现代化质量范型,在教育输入层面,义务教育优质发展以民主与科学思想为指导,用素质教育文化规范学校教育实践,并努力实现公共性与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互补;在教育的过程层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动发展、课程计划落实、教学过程优化、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工作专业、管理制度健全等是观测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就教育结果而言,优质发展的义务教育最终表现为学校整体能力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满意、教师教学绩效优良、社会认同程度较高。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质量范型 均衡发展 优质均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启亮
以"拔高"为重心的义务教育,支持考试竞争和选拔淘汰,造成了教育中的被优质群体和被薄弱群体,也诱导了学生褊狭越界发展和不搭界发展的误区。转向以"兜底"为重心,是指义务教育的发展优先考虑均衡,优先考虑一切学生,优先考虑被薄弱群体,优先考虑国民基础素质目标。这有望直接帮助被薄弱群体走出不搭界发展的误区,也深层关怀被优质群体摆脱褊狭越界发展的困扰,进而推进义务教育可持续的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
“兜底”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星云
江苏是教育大省,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但也存在较严重的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经费分配的地区与校际间不均衡、教学设施建设不均衡、师资力量与水平存在差距等方面。究其原因,既有二元结构的历史根源,也有政府职能不到位和制度缺陷的因素。实现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本在于发展地方经济,保证经费总量足额投入,但眼前亟需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应相对集中义务教育投入与监管责任,完善地方政府的教育责任考核制度,完善省级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保障 制度安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景迅
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各地在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域的实践中进展迅速更是有力推动了这一战略的实现。我国现有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本质是一种强调县域内教育资源基本配置的均衡,随着优质均衡理念的提升,这种均衡面临着从强调某一地理区域内的教育均衡转向强调不同群体学生之间的均衡,优质均衡尤其强调要对弱势群体学生进行资源倾斜和帮扶。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义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学生类别,使对其帮扶更有针对性;要建立对弱势群体学生系统的教育资源倾斜和帮扶体系;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茂聪 刘信阳
内发发展理论以其凸显发展的相对独立性、自发性,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地域特性以及突显发展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如何走向优质均衡的实践探索以深刻启迪。以内发发展理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质量提升及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以县级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利益相关者等内发发展力量构成发展单元,科学利用本土资源,合理借鉴外来经验,注重特色发展,是实现县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内发发展理论 县域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袁世明 易小红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公共财政的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学无择校,教无择生"的教育理念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莲花 司晓宏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认定已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完成。该项工作的开展,极大地牵引和推动了全国各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明显缩小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距,显著提高了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的评估认定框架体系。展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应在总结和审视基本均衡认定经验与不足基础上,进一步倡导主体多元,增强评估认定的专业性;兼顾国家统一标准和地方特色,凸显质量指标要素;构建动态数据采集机制,以科技赋能督导评估;强化评估结果使用方式,注重多元问责与持续改进;更新评估理念,科学校正评估价值取向;深化学术研究,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估认定理论体系。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基本均衡县 督导评估认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宜江 朱家存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义务教育普及化、均衡化发展实践的总结与提升。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不仅是价值引领式发展和学校优质特色化发展,也是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实践价值:关注县域推进同时,更加突出省级统筹;在采取保护型、补偿型政策举措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发展型举措;兼顾义务教育发展外延式评价,更加注重内涵式评价;持续促进义务教育内部均衡,更加注重调适义务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教育质量 教育政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星云
江苏省义务教育的发展在近1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均衡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城乡差距较大的问题,要在2020前完成全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必须加强省级宏观规划与指导体系;完善财政和师资两大动力支持体系;健全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体系,建立起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有效机制,以保证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的稳步进行,以及优质均衡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江苏省 城乡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有效机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建涛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包括基本均衡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两方面,国家也针对二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较基本均衡与优质均衡政策的异同,发现在指标数量和标准设定上,优质均衡都严格于基本均衡。利用2017年A市10个区县教育事业数据,测算并比较分析各区县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结果,发现即使是符合基本均衡评估标准的区县,也难以达到优质均衡评估标准要求;区县在推进优质均衡发展中还面临着硬件条件和教育质量均衡这两大困难。应该对优质均衡政策文件进行反思,需要重新评估优质均衡政策文件的适用性,反思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路径与评估工作的目的,基层政府应以教育资源配置和提高政府保障程度为主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
县域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中国教科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课题组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标准,对科学衡量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在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000多个区县及县级行政区划单位、30多万所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发展数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线调研、小样本试测、全样本模拟,提出了衡量县域内校际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8项核心指标,确定了以差异系数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测算方法,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标准,形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国家标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双 姜岩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试图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适应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以高层政府为主体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系、"全民性"义务教育监督管理体系和城乡教师双向流动体系,以期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 政策体系 城乡统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