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83)
- 2023(6690)
- 2022(5604)
- 2021(5481)
- 2020(4372)
- 2019(10408)
- 2018(10210)
- 2017(18297)
- 2016(10886)
- 2015(12016)
- 2014(11997)
- 2013(11020)
- 2012(10600)
- 2011(9696)
- 2010(10356)
- 2009(9202)
- 2008(9121)
- 2007(8359)
- 2006(7854)
- 2005(7313)
- 学科
- 济(33467)
- 经济(33433)
- 管理(25563)
- 业(22659)
- 教育(19886)
- 企(18008)
- 企业(18008)
- 中国(16544)
- 农(11471)
- 方法(10466)
- 财(10331)
- 理论(9778)
- 策(9154)
- 数学(8842)
- 学(8646)
- 数学方法(8559)
- 制(8040)
- 地方(7543)
- 教学(7275)
- 贸(7191)
- 贸易(7185)
- 农业(7085)
- 业经(7047)
- 易(7000)
- 及其(6431)
- 发(6255)
- 政策(6125)
- 技术(5940)
- 税(5907)
- 银(5880)
- 机构
- 大学(142313)
- 学院(138317)
- 研究(54576)
- 济(52825)
- 经济(51329)
- 管理(47159)
- 理学(39300)
- 理学院(38770)
- 管理学(37938)
- 管理学院(37611)
- 中国(36430)
- 京(32208)
- 教育(30581)
- 科学(29125)
- 范(29033)
- 师范(28928)
- 财(28084)
- 所(26873)
- 江(24467)
- 研究所(23847)
- 中心(23632)
- 师范大学(23600)
- 北京(21803)
- 财经(20447)
- 院(19803)
- 农(18711)
- 经(18560)
- 州(18548)
- 技术(18174)
- 职业(17289)
- 基金
- 项目(82252)
- 研究(70804)
- 科学(66776)
- 基金(56325)
- 家(47367)
- 国家(46792)
- 社会(42176)
- 教育(40434)
- 社会科(39695)
- 社会科学(39687)
- 科学基金(39527)
- 省(32452)
- 编号(31859)
- 成果(30203)
- 划(29665)
- 基金项目(27284)
- 课题(25905)
- 资助(23709)
- 自然(22718)
- 自然科(22186)
- 自然科学(22180)
- 年(21898)
- 自然科学基金(21775)
- 部(20441)
- 重点(20100)
- 性(19626)
- 规划(19403)
- 发(19370)
- 项目编号(18900)
- 教育部(18423)
共检索到239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帅锋 杜晓利
本文以义务教育均衡政策为案例,从政策调适的视角解析义务教育均衡政策在目标、权限、内容、程序等方面进行的调整与变化,总结出政策调适的核心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基于证据进行政策调适是保障政策生命力的关键、评价主体的专业与多元有助于提升政策调适的科学性等基本结论,并结合义务教育均衡政策如何更好推进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基本均衡 优质均衡 政策调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泽
基层变通执行是政策实践中常见的政策行为,也是教育政策领域需要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对案例县政策执行中上下级组织间的互动过程进行观察,发现教育政策的基层变通执行并不是基层政府或教育政策执行组织的单方面行为,而是以基层政府为主导、教育政策执行组织为主体的特定任务情境下的互动行为,是基层组织为快速达成共同政策目标而结合地方性知识和自身实际不断调适的结果。这一政策行为内嵌于正式的组织运作过程之中,其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组织条件和遵循特定的行动逻辑。在组织条件上,它不仅要满足组织运作的一般条件,更要触发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权责关系的灵活配置等特定条件。在行动逻辑上,它同时兼顾了效率性逻辑和合法性逻辑,这不仅表现在追求更高的政策执行效率上,还表现在谋求变通行为的制度化、合法化上。从组织学的视角阐释这一政策行为有助于丰富对教育政策基层执行中上下级关系联结的认识,反思教育政策的属性问题,并为化解变通执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初步的策略预判。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海民 满莹
我国义务教育历经扩容增量、重点建设的教育普及,达成固本增速、公平导向的均衡发展,进而要转向改革创新、质量导向的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优质均衡是一种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状态和结构上的优化与升级,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表征。优质均衡的实质是追求优质的学校教育,其学校实践框架是:实现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文化、德育工作、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队伍建设、学校治理和学生评价等要素的协同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操作策略包括:明确优质均衡导向,落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创新多维协同模式,以学校变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坚实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建军
从教育均衡到优质均衡,已经成为新时期发达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先行追求。优质均衡是在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实现质量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质量既包含国家统一标准的要求,也包含个体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质量标准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因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表现为教育质量的底线均衡与特色均衡的统一,是在质量合格底线基础上的特色均衡、差异均衡。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均衡 优质均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阮成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历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过渡和均衡发展三个政策阶段。在这一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动力机制、价值取向、过程保障和文化规则有着自身的演进逻辑。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将以新型非均衡发展为动力机制,以"发展平衡"促进"机会均等"为价值取向,以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均等享有良好教育为过程保障,以尊重和引导教育民意为文化规则,从而将形成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新的政策框架。
关键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 教育政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宏超 胡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正在全国积极推行,分析已实现基本均衡的地区还面临哪些发展困境对后续的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广东省100个县(市、区)样本数据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考察了不同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性、教育质量与均衡水平的关系以及均衡水平与经济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学校用地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短板;义务教育质量与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不一致;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学校师资均衡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未来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设与督导工作应及时作出调整,保障教育用地需求弥补教育资源短板;完善省域内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推进县域内部师资管理制度变革。
关键词:
县域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景迅
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各地在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域的实践中进展迅速更是有力推动了这一战略的实现。我国现有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本质是一种强调县域内教育资源基本配置的均衡,随着优质均衡理念的提升,这种均衡面临着从强调某一地理区域内的教育均衡转向强调不同群体学生之间的均衡,优质均衡尤其强调要对弱势群体学生进行资源倾斜和帮扶。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义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学生类别,使对其帮扶更有针对性;要建立对弱势群体学生系统的教育资源倾斜和帮扶体系;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李廷洲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配置的均衡。我国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经过初步确立之后,逐步形成了政策体系,包括增量配置、存量调整、质量提升三个方面的核心规定。分别选取数量、质量指标,对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进行评估发现,城乡教师数量差距改善微弱、结构差距依然明显,质量差距呈现恶化态势,政策执行失真问题严重。政策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障碍以及由此导致的制度约束。完善政策亟须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教师待遇保障体制,加大特殊地区教师岗位津补贴力度,科学修订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优化制度环境。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师资城乡均衡配置 政策评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赖秀龙
政策工具是实现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可选择性、动态性和合法性等三个重要特征,包括命令、激励、能力建设、权威重组以及劝告五种不同的类型。在选择政策工具时要使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相适切、与政策环境相适应,并注意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协调一致。
关键词:
义务教育师资 均衡配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栗玉香
义务教育财政均衡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非均衡状况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走向均衡是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不可逆转的取向。论文实证分析了义务教育财政均衡政策效果,剖析了影响推进义务教育财政均衡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学军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究竟是什么?它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的发展。它始终应是一种大视野的教育发展观,不能局限于一些学校、一个地区、一段时期、一个环节和教育一域。它的核心任务仍然在于要合理配置资源,而非意味着"资源均衡"向"质量均衡"的转变。它不是政策修辞,不是一般性的行政工作,也不是政府对于人们的恩惠,而是一种法律要求,是政府的责任。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建军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实现了从权利平等到资源均衡的转变,正在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质均衡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均衡也因此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差异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是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基本质量标准与多元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一军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重点发展阶段后,正在全面进入基本均衡发展阶段,一些发达地区开始追求优质发展。优质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适应教育生态的转变、对教育现代性的追求以及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一种选择。作为一种现代化质量范型,在教育输入层面,义务教育优质发展以民主与科学思想为指导,用素质教育文化规范学校教育实践,并努力实现公共性与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互补;在教育的过程层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动发展、课程计划落实、教学过程优化、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工作专业、管理制度健全等是观测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就教育结果而言,优质发展的义务教育最终表现为学校整体能力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满意、教师教学绩效优良、社会认同程度较高。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质量范型 均衡发展 优质均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启亮
以"拔高"为重心的义务教育,支持考试竞争和选拔淘汰,造成了教育中的被优质群体和被薄弱群体,也诱导了学生褊狭越界发展和不搭界发展的误区。转向以"兜底"为重心,是指义务教育的发展优先考虑均衡,优先考虑一切学生,优先考虑被薄弱群体,优先考虑国民基础素质目标。这有望直接帮助被薄弱群体走出不搭界发展的误区,也深层关怀被优质群体摆脱褊狭越界发展的困扰,进而推进义务教育可持续的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
“兜底”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喻小琴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国家政策要求,政策文本分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示范区政策文本的分析,明晰江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力求为进一步推进江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
江苏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示范区 政策文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