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2)
2023(9268)
2022(7631)
2021(7132)
2020(5859)
2019(13433)
2018(12819)
2017(23972)
2016(12574)
2015(14222)
2014(13392)
2013(13521)
2012(12582)
2011(11628)
2010(11151)
2009(10339)
2008(10114)
2007(8379)
2006(7304)
2005(6611)
作者
(37885)
(31910)
(31701)
(29759)
(20025)
(15368)
(14119)
(12631)
(12025)
(10959)
(10797)
(10307)
(10037)
(9975)
(9883)
(9691)
(9521)
(9447)
(9137)
(8954)
(7996)
(7657)
(7609)
(7194)
(7183)
(7035)
(6795)
(6632)
(6378)
(6356)
学科
(55291)
经济(55231)
管理(31916)
(30450)
方法(26188)
(23800)
贸易(23790)
数学(23543)
数学方法(23444)
(23221)
(22000)
企业(22000)
中国(17160)
(14772)
(12389)
(10682)
关系(10245)
业经(10222)
(9800)
金融(9800)
(9621)
农业(9490)
(9339)
(9094)
银行(9062)
(8771)
环境(8602)
(8498)
出口(8491)
出口贸易(8491)
机构
大学(187964)
学院(184386)
(91453)
经济(90423)
研究(72553)
管理(68027)
理学(59712)
理学院(59025)
管理学(58314)
管理学院(57993)
中国(55394)
科学(42257)
(39712)
(39380)
(37261)
(36413)
研究所(34519)
农业(31673)
中心(30866)
业大(30656)
财经(30334)
经济学(30245)
(28237)
经济学院(27631)
(25379)
北京(25179)
科学院(23726)
(23174)
财经大学(23049)
(21029)
基金
项目(129057)
科学(101806)
基金(98726)
(90055)
国家(89425)
研究(88102)
科学基金(74358)
社会(60720)
社会科(57984)
社会科学(57972)
基金项目(51722)
自然(48112)
自然科(47079)
自然科学(47061)
自然科学基金(46318)
(45128)
(40534)
资助(40211)
教育(38544)
编号(31076)
(30455)
重点(29708)
(28051)
国家社会(27736)
中国(27392)
(27136)
教育部(25850)
创新(25655)
科研(25530)
计划(24333)
期刊
(88872)
经济(88872)
研究(54759)
学报(35282)
(34683)
中国(32329)
科学(30754)
大学(25693)
(24782)
学学(24746)
农业(24182)
管理(22870)
(19724)
国际(19221)
经济研究(17857)
(17015)
金融(17015)
财经(15041)
(14963)
问题(13866)
世界(13802)
(13095)
业经(12912)
技术(11108)
教育(10086)
(9713)
贸易(9713)
业大(8886)
(8848)
商业(8787)
共检索到269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隆国强  
基本格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还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一员。在多数年份,中国是粮食的净进口国,1977年到1996年中国进口粮食24453.5万吨,出口10194万吨,净进口量达到14258.5万吨。中国参与国际粮食贸易不仅是为了调整供需总量,而且通过国际市场进行粮食品种的调剂,主要出口大米、大豆和玉米,进口小麦。 中国粮食出口以大米、大豆和玉米为主,常年出口量占我国粮食出口总量的75%左右。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大米和大豆的重要出口国,但80年代以来,大米与大豆出口量逐渐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吕克俭  
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中,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占有重要位置,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不断发展,推动双边经贸关系不断迈向新台阶。近年来,双边贸易迅速扩大,双方已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去年,双方还续签了长期贸易协议,除无偿援助外,经贸关系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形成了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格局。但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也亟待解决。 双连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冯雷  
欧盟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同时又构成我国出口贸易三个主要区域性市场之一欧洲市场的主体。世纪之交,美国经济的减缓,日本经济的下滑,使得与欧盟贸易成为关系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树全  高旻  
在综述国内外粮价与粮食贸易关系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为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构建VAR模型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国内外大豆、玉米、小麦、大米这4种粮食作物的进出口量和月度价格数据进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粮食作物的国内外现货价格对其贸易量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国内大豆的进口与大米的出口对其国际价格具有较为显著的"大国效应",小麦的进口与玉米的出口对其国际价格的反馈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尹靖华  顾国达  
近十年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逐渐增加,粮食安全对贸易途径的倚重程度不断加大,但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危机引发的多个国家贸易隔离程度加剧,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一个重大挑战。文章在Kym Anderson等(2013)模型的基础上剖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贸易政策的影响机理,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及其主要粮食贸易伙伴国贸易政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992~2011年间,国际小麦、稻米和玉米价格波动程度增大1%,分别引起贸易隔离程度增大1.64%、1.60%及0.45%;与饲料粮相比口粮的国际价格波动引起更大的贸易隔离。因此,应从国内、区域和全球层面采取相应措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郑旭芸  隋博文  庄丽娟  
基于玉米和大豆等粮食国际、国内价格历史数据,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揭示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作用及影响路径。理论分析表明,国际粮价通过进口直接路径、进口产品成本路径和进口替代路径等三个子路径传导至国内粮价。实证检验发现,国际大豆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均比较充分,即国际大豆价格会影响大豆进口价格,进而影响国内大豆价格,最终影响国内豆油价格;国际玉米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则不充分,国际玉米价格会影响玉米进口价格,但是对国内玉米价格和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影响程度较低;而在进口替代路径中,玉米和大豆的国际价格传导均不充分。我国应继续推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投入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集中力量提高粮食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粮食进口仅为调剂国内供求余缺的方针,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的价格调控体系及风险防控体系,规避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郑少华  
从中国粮食贸易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国际粮食贸易格局,并与主要粮食生产国进行比较,从效益、市场和购买力角度分析影响中国粮食贸易的因素,为制定相应的粮食贸易策略提供依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士跃  
粮价乃百价之基,国际贸易是国际粮价影响我国粮价最重要的传导路径之一。选取大豆、玉米、小麦、大米等粮食品种的国际与国内月度价格为研究对象,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发现国际粮价向国内粮价传导方面存在品种结构差异,这与不同粮食品种的对外依存度息息相关。随着粮食市场化、全球化、能源化、金融化深入推进,国际粮价对我国粮食安全的现实影响与潜在威胁并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洁蓉  何蒲明  
从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现状及粮食进口贸易的现状出发,在理论上定性分析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和渠道,再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分析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玉娟  孙浩然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立平  邹士年  
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部地区将长期进入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阶段,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会减缓,西部生态环境脆弱,中部地区的持续崛起有助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增强我国经济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水平,缓解东西部人口和环境压力。新规划对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的定位,进一步提升了中部地区的位势。中部地区应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加强自贸试验区和生态环境建设。中部省区之间应重视人才战略,加强改革与创新,实施省区联动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共同加速中部崛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立平  邹士年  
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部地区将长期进入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阶段,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会减缓,西部生态环境脆弱,中部地区的持续崛起有助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增强我国经济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水平,缓解东西部人口和环境压力。新规划对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的定位,进一步提升了中部地区的位势。中部地区应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加强自贸试验区和生态环境建设。中部省区之间应重视人才战略,加强改革与创新,实施省区联动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共同加速中部崛起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法稳  
在构建粮食灌溉用水对区域水资源影响的压力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匡算了粮食国际贸易带来的水资源要素流动量,并分析了粮食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水资源要素流动对区域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99~2007年中国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平均值为0.2767,有23个省(区、市)的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8个省(区、市)的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同期,中国水资源要素累计出口量为420.35亿立方米,水资源要素累计进口量为2039.31亿立方米,19个省(区、市)表现为水资源要素的净进口,其余12个省(区、市)表现为水资源的净出口。粮食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水资源要素流动对中国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具有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尤利群  
粮食国际贸易是一个各国政府敏感的和容易引起贸易争端的问题。从WTO粮食国际贸易争端案例上看,引发争端的直接原因是一国粮食贸易政策或行为不符合其在国际贸易协定或协议下应履行的义务给另一国造成利益损害,深层原因是贸易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国际贸易规则不完善。作为世界粮食贸易大国的中国,应学会合理地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借鉴别国的经验,保护国家利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静  张红旗  李慧娴  张秝湲  
为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粮食贸易成为弥补我国粮食缺口,缓解水土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在数量和结构上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此本文定量计算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粮食贸易为载体进口的虚拟水量及耕地使用量。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我国以粮食为载体的虚拟水净进口量及土地替代使用量持续上升,2004年达到峰值,分别为1 244×108m3和1 580×104hm2,在进口虚拟水中径流性水资源为498×108m3,是当年全国总用水量的9%,农业总用水量的13.9%;从区域看,东南、华南、华北是粮食贸易的受益地区,粮食贸易有效的缓解了这些地区水土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