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
- 2023(1658)
- 2022(1484)
- 2021(1395)
- 2020(1280)
- 2019(2941)
- 2018(2937)
- 2017(6562)
- 2016(3306)
- 2015(3638)
- 2014(3543)
- 2013(3623)
- 2012(3414)
- 2011(2865)
- 2010(3000)
- 2009(2929)
- 2008(3131)
- 2007(2899)
- 2006(2710)
- 2005(2600)
- 学科
- 济(15800)
- 经济(15790)
- 业(13265)
- 管理(12179)
- 企(11876)
- 企业(11876)
- 财(8363)
- 方法(7874)
- 数学(7260)
- 数学方法(7228)
- 务(6647)
- 财务(6644)
- 财务管理(6635)
- 企业财务(6525)
- 融(3345)
- 金融(3345)
- 券(3192)
- 制(3141)
- 家(2978)
- 银(2913)
- 银行(2913)
- 国家(2893)
- 中国(2881)
- 关系(2791)
- 农(2744)
- 行(2693)
- 债(2679)
- 外债(2488)
- 债券(2453)
- 公债(2453)
- 机构
- 大学(49599)
- 学院(48398)
- 济(24343)
- 经济(23981)
- 管理(19839)
- 理学(16942)
- 理学院(16835)
- 管理学(16680)
- 管理学院(16592)
- 研究(15078)
- 财(14646)
- 中国(13137)
- 财经(11252)
- 经(10235)
- 京(9413)
- 财经大学(8529)
- 经济学(7773)
- 所(7477)
- 经济学院(7031)
- 融(6791)
- 中心(6784)
- 科学(6767)
- 金融(6645)
- 江(6560)
- 研究所(6379)
- 商学(6344)
- 商学院(6315)
- 北京(6230)
- 州(5550)
- 贸(5449)
共检索到75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朋
举借外债与直接投资选择的误区王朋[中南财经大学国际投资系武汉430064]近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发展迅猛,而举借外债则停步不前,有人甚至觉得“为避免债务危机,必须大力压缩外债规模”;“利用外资应以直接投资为主”,总之认为对外举债过时了。其实,利用外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朋
本文就目前占我国利用外资主导地位的举借外债与外商直接投资进行比较,并从问题形成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及低效的投资体制造成的利用外资方式选择上的误区。作者认为,外债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方面的长期效果较直接投资为佳;我们应重视目前利用外资两种形式变化背后所存在的体制问题,在加强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管理的同时,下决心改革国内的体制问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朋
举借外债与直接投资选择王朋一、两种投资方式的比较(一)外资利用方式的理论比较举借外债与直接投资在运行机制上存在很大差别,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1.投资主体和目的不同。外债的举债部门主要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以筹资者与投资者的双重身份出现,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丁振辉
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带动了日本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迅速扩张,目前中国、美国和韩国与美国、英国和中国分别是日本前三大贸易伙伴国和对外直接投资东道国。投资和贸易选择问题是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建立了一个2×2×1模型,分析了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决策选择,并利用日本前20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1995~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面板分析,结果显示,东道国相对工资水平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负相关,而距离和管制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虽然正相关但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长辉
外债是通过三个渠道对宏观经济产生作用的,这三个渠道是:投资渠道、国际收支渠道和财政收支渠道。 首先,外债通过影响社会总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在我国年底社会总投资中包括四个部分:财政预算内投资、银行贷款投资、自筹投资、外资投资。利用外资主要包括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利用国外贷款。可见,利用国外贷款是影响我国总投资的重要因素。 其次,外债既是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重要内容,又是影响经常项目的重要因素。外债直接影响我国进口总额,原因是进口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与外债有关的。例如,买方信贷的取得就直接增加进口;商业贷款一般是通过国际招标投标使用的,如果外方中标,进口就不可避免;政府信贷一般也是以进口债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军建
“隐性借债”——当前举借外债中的新动向需引起重视张军建“隐性举借外债”是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微观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可能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又一新情况。它的重要特征是“上不知,下不晓;风险大,成本高”。“上不知”指国家在外债统计数字中不能显示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叙果 倪志伟 刘军
一、引言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对于解决其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管理低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台了多项吸引FDI的政策,外商直接投资额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截至2009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志勇 高扬
我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对于缓解发展资金短缺、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利用国外贷款的决策基础发生了相应变化。当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李丹
回顾新中国成立的70年,1978年恰恰是前30年和后40年的分水岭。在前30年,中国不仅经历了向苏联举借外债以解资金之渴的阵痛,也遭遇了十年浩劫的洗礼。1978年党中央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不仅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的历史抉择。在后40年,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使中国的双向投资迅速发展。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外资政策的调整,中国在经历了同时起步、引进为主、快速发展、并驾齐驱4个阶段后,在"1+3+7+1"自贸试验区格局的建设中,通过自贸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进一步带动了双向投资的发展。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是新中国70年"引进来"与"走出去"获得巨大发展的重要经验。
关键词:
双向投资 新中国 70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亚斌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投资便利化测度体系,运用均值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一带一路"沿线50个亚欧非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差异非常显著,欧洲发达国家普遍高于亚洲和非洲国家,中亚、南亚、东欧和非洲是投资便利化亟待改善的重点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双边投资协定和投资便利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促进作用;税负水平、距离成本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效应;商业投资环境对促进投资增长贡献最大,东南亚为投资潜力最大的地区,投资便利化的改善对亚洲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投资增长的空间更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培勇
论举借国债的经济作用机制高培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在我国,举借国债一向是被作为控制社会总需求、化消费基金为积累基金的力量加以使用的。其基本的根据,不外乎如下几点:(1)相对于向银行透支来说,以举借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不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相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琪瑛
日本举借国债的实践及启示金琪瑛自6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连年发行国债,积极推行以国债为源泉的财政扩张政策。1992年,日本的国债发行额达46万亿日元,与1982年相比增加了2.6倍;年末国债余额达178万亿日元 ̄①(约1.6万亿美元),为当年GNP的3...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康 徐昕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破千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实现历史性转变,成为对外净投资国。与此同时,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一带一路"等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我们认为,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边际产业扩张论"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对我对外直接投资具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