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7)
2023(10235)
2022(8428)
2021(7516)
2020(6315)
2019(13918)
2018(13055)
2017(24640)
2016(13311)
2015(14775)
2014(14179)
2013(13889)
2012(12666)
2011(11433)
2010(11613)
2009(10815)
2008(9438)
2007(8380)
2006(7438)
2005(6634)
作者
(40869)
(33698)
(33692)
(31773)
(21177)
(16349)
(15279)
(13219)
(13097)
(11905)
(11566)
(11371)
(10824)
(10695)
(10629)
(10607)
(10364)
(10035)
(9901)
(9709)
(8541)
(8321)
(8216)
(7848)
(7767)
(7483)
(7480)
(7374)
(6868)
(6805)
学科
(49539)
经济(49472)
(37123)
管理(35618)
(29113)
企业(29113)
(25692)
金融(25692)
方法(23109)
(23006)
银行(22954)
(22289)
数学(21011)
数学方法(20840)
中国(20311)
(16057)
(14847)
(12818)
业经(12009)
(11438)
贸易(11429)
中国金融(11149)
(11146)
(11093)
农业(10887)
地方(10760)
(10102)
财务(10088)
财务管理(10071)
企业财务(9702)
机构
学院(186266)
大学(185412)
(77802)
经济(76318)
管理(66766)
研究(65797)
理学(58471)
理学院(57820)
管理学(56682)
管理学院(56405)
中国(54921)
科学(41987)
(41663)
(38238)
(35002)
(34304)
农业(33446)
业大(33383)
研究所(31769)
中心(31614)
财经(28553)
(27174)
(26139)
经济学(25324)
(23702)
北京(23640)
经济学院(23162)
农业大学(21975)
(21933)
(21891)
基金
项目(131879)
科学(102614)
基金(96228)
研究(89194)
(87413)
国家(86665)
科学基金(73064)
社会(57781)
社会科(54993)
社会科学(54977)
(52709)
基金项目(50970)
自然(49186)
自然科(48130)
自然科学(48112)
自然科学基金(47304)
(44533)
教育(41575)
资助(39319)
编号(33863)
重点(30583)
(28839)
(28422)
(28381)
创新(26997)
计划(26458)
科研(26215)
成果(25479)
国家社会(24693)
(24390)
期刊
(77983)
经济(77983)
研究(52834)
学报(38217)
中国(37451)
(36499)
(32035)
金融(32035)
科学(31825)
大学(28134)
学学(27080)
(25584)
农业(23884)
管理(23020)
教育(18791)
经济研究(14559)
财经(14285)
技术(13608)
(12867)
业经(12813)
(12261)
业大(10814)
问题(9826)
(9784)
商业(9302)
农业大学(9271)
科技(8667)
理论(8507)
(8354)
技术经济(8131)
共检索到274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锟  李鸿波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对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消费特征研判,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优化2个维度探讨了居民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对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都显著提升了居民消费性支出,并促进了消费结构优化,客观金融素养比主观金融素养更有助于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素养提高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参与可以解释部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精准化实施消费者金融教育,有效扩大内需,助推消费升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锟  王沈南  李鸿波  
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考察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素养与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优化正相关;当把金融素养分为初级金融素养和高级金融素养时,初级金融素养仅对居民消费总量存在促进作用,而高级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优化均具有显著正面影响;“互联网使用”和“信息交互”是金融素养提升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两条重要渠道。因此,应精准化实施金融教育以全面提高全民金融素养,促进消费扩容。同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理性消费理念的示范与引导,以充分发挥信息影响消费升级的渠道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华  
21世纪初,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金融产品日益复杂且种类繁多。居民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面临的选择增加,但风险也随之增加,而居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却堪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因此各国越来越重视居民的金融素养培育,通过颁布法案,采取行动,提高居民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金融素养是对有关金融的概念、风险、技能、动机的知识和理解,以及运用其作出有效金融决策、改善个人和社会的金融福社、参与经济生活的信心。如此看来,金融素养应被区分为知识和技能两个维度。当前,以金融教育帮助人们掌握金融知识以达到提高金融素养、实现金融安全的目的,正成为越来越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安强身   刘佳利  
从共同富裕的视域出发,阐述数字时代下城乡居民金融素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逻辑和传导路径,并利用CHFS (2019)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居民金融素养的提高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东中部地区、非高等教育群体以及低收入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居民金融素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数字金融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数字时代的共同富裕目标,应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城乡居民金融素养,完善金融体系,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增加居民金融资产投资渠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锟  王沈南  吴卫星  
已有关于金融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多聚焦于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经济特征等近因,但对可干预个体特征的讨论有所不足。本文基于CFPS2018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普通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居民认知能力对其金融素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居民的认知能力能够显著地正向影响其金融素养;(2)认知能力在居民之间存在群体性差异,即学历越高的人认知能力越高,女性的认知能力低于男性,高年龄组人群的认知能力低于低年龄组人群;(3)互联网学习是居民认知能力影响其金融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结论表明,为了提高全社会的金融素养,有必要加强居民认知能力的训练,并且这种训练需要考虑群体的差异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普及有助于社会内生性提高金融素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正平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发布的国民金融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金融素养整体有待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居民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关文献却鲜有关注互联网使用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为此,利用CFPS2014调查数据,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居民金融素养,且对高级金融素养的提升作用更大,部分结论在CFPS2018调查样本中依然成立;(2)互联网使用对初中、高中及大专学历群体的金融素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所有收入群体的金融素养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学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互联网使用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两条途径影响居民的金融素养。上述结论表明,应通过大力提高居民互联网的使用率、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专项教育培训、着力拓展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渠道等方式,推动居民金融素养的有效提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姿  罗荷花  
运用2014年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资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会显著提升居民家庭房产、无风险金融资产、风险性金融资产、家庭总资产及净资产。通过比较估计系数我们发现,金融素养对房产、净资产和总资产的影响较金融资产的影响更大,同时我们还发现房产在家庭总资产和净资产中的占比极高。通过基于样本分类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素养对家庭资产的影响在区域、家庭总资产规模、户口以及年龄方面都具有差异性。而通过对金融素养的构成分类分析,发现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对家庭资产的影响具有差异。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锟  吴卫星  
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信贷业务被认为是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我国使用信用卡家庭的占比并不高。使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11年中国城镇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金融素养与居民信用卡使用之间的关系。运用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是影响居民家庭信用卡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金融素养水平高的居民家庭使用信用卡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在选择信用卡时会进行对比的可能性也更大。此外,户主学历、家庭净财富和收入与居民信用卡使用显著正相关,而户主年龄与信用卡使用显著负相关。分地区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信用卡使用和选择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推广信用卡使用,进而推动消费,应该加强普惠金融教育,以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艳  方舒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变革创新,作为未来社会最具消费潜力和创造能力的群体,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未来信心是衡量其当下心理状况和未来发展预期的重要维度,然而大学生群体当下由金融素养不足导致的个人心理危机和极端社会事件时有发生,亟须加强关注和研究。以北京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从其具有的金融态度、知识和技能等多角度综合考察金融素养水平,采取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与其当前的主观幸福感及未来信心有着显著相关性,并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此应当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提升其金融知识与技能,转变其金融态度,进而通过金融社会工作等专业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及未来信心,最终促进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宁伟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析金融素养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居民金融素养能提高家庭消费总量,并优化家庭消费结构。机制检验发现,财务决策优化是金融素养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途径,具体表现为金融素养通过提高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以及增强家庭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家庭消费并优化家庭消费结构。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素养对家庭消费总量的影响在低教育水平、低收入家庭与农村家庭中更显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志伟  殷明  吴宜真  
数字金融素养是数字经济时代体现金融素养的新维度和新领域,也是在微观层面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Lyons和Kass-Hanna对数字金融素养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利用1 506位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问卷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构成维度,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个体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由金融知识、数字知识、数字金融可得性意识、数字金融参与性意识、数字金融使用技能和数字金融维权意识等六个维度构成;性别、教育水平、经管课程学习、个人收入、身体健康水平、家庭财商培养和家庭金融氛围等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水平存在正向影响,年龄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存在负向影响。本研究拓展了数字金融素养理论的应用边界,丰富了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可以为提升我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瑾瑜  罗荷花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能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产生正向影响。从数字金融的不同维度展开分析,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均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有积极作用,其中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影响最大。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够影响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但其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城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深度的正向影响较大,而对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广度的积极效应更强,并且对于青年户主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大。从中介机制分析的结果来看,数字金融可通过提升投资者的金融素养水平来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产生正向影响。最后,本文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创新数字金融产品服务、加强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培育正确投资理财意识、努力提升数字金融素养等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单德朋  
城市贫困是2020年后反贫困政策的重点盯住问题,本文引入金融素养视角,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金融素养对中国城市的影响。考虑到反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父母金融素养和同社区平均金融素养作为工具变量,还使用联立方程模型约束了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并对金融素养减贫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扩展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城市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积极影响,该种影响有其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但中国城镇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通过金融教育改善金融素养是实现城市减贫的重要政策选择。比较金融素养对收入贫困、资产贫困和贫困脆弱性的不同影响发现,金融素养不仅能够体现贫困人口的收入"开源",而且可以通过影响资产配置行为,实现财富积累,并提升收入稳健性,金融素养不足是城市贫困主体增收但不减贫现象的重要原因。基于异质样本的研究表明,贫困深度更浅的贫困主体,从金融素养提升中获得的相对收益更高,金融素养对城市减贫体现为收入加成作用,是收入提升政策的有效补充。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城市贫困的致贫原因提供了新视角,对城市贫困政策制定有参考价值。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阳  张雨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遭遇诈骗产生损失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家庭因诈骗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即家庭具备的金融素养越多,越不会在诈骗中受损。(2)家庭收入在居民金融素养和家庭诈骗受损概率关系中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当家庭收入越高时,其在诈骗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受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影响越小。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金融素养对不同教育水平家庭诈骗受损概率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廖理  初众  张伟强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性别差异的存在性和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方法:构建居民金融素养的测量指标,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无论是客观金融素养或是主观金融素养,女性的金融素养都显著低于男性,在控制了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等因素后差异仍然显著;二是认知能力中的数学能力和风险态度对金融素养性别差异有显著的解释能力,但是认知能力中的语文能力和婚姻中的性别分工对金融素养性别差异缺乏显著的解释能力。研究创新:基于中国居民家庭调研数据的金融素养的性别差异研究。研究价值:有助于我国消费者金融教育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高金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