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03)
- 2023(16013)
- 2022(13885)
- 2021(12957)
- 2020(11163)
- 2019(25507)
- 2018(25204)
- 2017(47925)
- 2016(26708)
- 2015(29928)
- 2014(29751)
- 2013(29438)
- 2012(26592)
- 2011(23903)
- 2010(23822)
- 2009(22322)
- 2008(22100)
- 2007(19469)
- 2006(17203)
- 2005(15279)
- 学科
- 济(99835)
- 经济(99687)
- 管理(87794)
- 业(78568)
- 企(68245)
- 企业(68245)
- 方法(49001)
- 数学(42178)
- 数学方法(41595)
- 财(31085)
- 农(25693)
- 中国(25072)
- 制(23683)
- 业经(23184)
- 学(22697)
- 务(20443)
- 财务(20358)
- 财务管理(20315)
- 企业财务(19240)
- 贸(17951)
- 贸易(17942)
- 地方(17866)
- 理论(17864)
- 易(17437)
- 银(17218)
- 银行(17152)
- 农业(16957)
- 和(16560)
- 划(16449)
- 技术(16351)
- 机构
- 大学(376780)
- 学院(374064)
- 管理(150307)
- 济(143198)
- 经济(139885)
- 理学(129425)
- 理学院(127951)
- 管理学(125450)
- 管理学院(124758)
- 研究(122045)
- 中国(92480)
- 京(80412)
- 科学(78752)
- 财(69901)
- 农(66022)
- 所(62164)
- 业大(60344)
- 研究所(56689)
- 中心(55921)
- 江(55687)
- 财经(54818)
- 农业(52076)
- 北京(50351)
- 经(49727)
- 范(47463)
- 师范(46872)
- 州(44783)
- 院(44067)
- 经济学(42264)
- 财经大学(40841)
- 基金
- 项目(257704)
- 科学(201064)
- 基金(186750)
- 研究(182257)
- 家(164962)
- 国家(163648)
- 科学基金(139744)
- 社会(113908)
- 社会科(107960)
- 社会科学(107931)
- 省(101363)
- 基金项目(99325)
- 自然(93768)
- 自然科(91568)
- 自然科学(91544)
- 自然科学基金(89855)
- 划(85639)
- 教育(84249)
- 资助(77582)
- 编号(73432)
- 成果(59104)
- 重点(57683)
- 部(56053)
- 创(53651)
- 发(53012)
- 课题(50660)
- 创新(50084)
- 科研(49825)
- 计划(48232)
- 教育部(47680)
- 期刊
- 济(155916)
- 经济(155916)
- 研究(106265)
- 中国(73155)
- 学报(66295)
- 农(58739)
- 科学(57744)
- 管理(57289)
- 财(55937)
- 大学(49489)
- 学学(46818)
- 农业(39729)
- 教育(39335)
- 融(32483)
- 金融(32483)
- 技术(31888)
- 财经(26863)
- 业经(25142)
- 经济研究(24121)
- 经(22818)
- 业(22058)
- 问题(19920)
- 科技(19349)
- 版(19206)
- 图书(18794)
- 理论(18051)
- 技术经济(17921)
- 业大(17481)
- 现代(16641)
- 实践(16515)
共检索到547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斌 韩玉英 刘燕权
基于基本心理需要理论,探讨主观规范对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的影响机制。基于515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对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具有倒U型影响;(2)基本心理需要在主观规范对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具体为指令性规范通过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影响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示范性规范通过自主需要和胜任需要影响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3)组织自尊具有调节作用,组织自尊越高,指令性规范与自主需要、关系需要的倒U型关系就越明显,示范性规范与自主需要、胜任需要的倒U型关系就越明显。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斌 周倩倩 刘桂霞 宇卫昕
以往对员工创新行为动机的研究多基于组织行为学个体激励视角,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展开。本研究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挖掘了印象管理动机这一核心概念,并探究了印象管理动机的前置因素——主观规范通过印象管理动机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来自654名员工的数据分析表明:(1)指令性规范正向影响创新构想执行,示范性规范正向影响创新构想产生与创新构想执行;(2)示范性规范通过印象管理动机促进员工创新构想产生与创新构想执行;(3)自我构念在示范性规范与印象管理动机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成果丰富与拓展了中国情境下个体创新行为的理论体系,为组织在创新管理实践中激发员工创新行为寻求更多的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斌 赵艳梅
以往对于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大多基于组织行为学个体激励视角,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展开。从社会心理学印象管理动机出发,将其分为获得型和防御型,分别探究其对创新行为的不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对创新行为具有促进作用,防御型印象管理动机对创新行为具有阻碍作用;②获得型/防御型印象管理动机对创新行为的促进/阻碍作用通过角色认同的中介机制形成;③领导积极/消极反馈增强了获得型/防御型印象管理动机对角色认同的促进/阻碍作用。研究成果不仅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探索了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新路径,丰富与拓展了中国情境下个体创新行为理论体系,同时还拓展了印象管理动机在组织管理领域的应用,诠释了已有研究存在的分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严丹 吴江秋
以往研究较多关注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情景中人际互动行为的影响,尤其是探究员工与实施辱虐的领导互动行为时,更是把研究重点放在疏离行为等消极追随和趋避行为上,而对指向领导的职场内外应对行为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印象管理动机视角,整合社会心理学的印象管理理论和印象形成模型,探讨辱虐管理对职场内外逢迎行为激发效果、内部机理和边界条件,对来自282名本土企业一线员工的纵向追踪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员工职场内逢迎和职场外逢迎行为均存在正向影响,防御型印象管理动机在这一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且防御型印象管理动机的中介作用受领导权力感知调节;具体而言,员工领导权力感知越高,防御型印象管理动机对职场内外逢迎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强。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应加强领导者辱虐行为治理,营造良好职场风气;关注员工心理状态,健全员工反馈机制;强化正式规章制度,防范领导滥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丁晨 陈嘉茜 瞿皎姣 赵曙明
基于压力交互理论,探讨年长员工感知到未来地位威胁时所采取的印象管理策略。267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1)未来地位威胁对自我推销策略、恐吓威胁策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挑战性和阻碍性评价共同在未来地位威胁与自我推销策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阻碍性评价在未来地位威胁与恐吓威胁策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领导支持会弱化未来地位威胁与阻碍性评价之间的正向关系,进而调节未来地位威胁通过阻碍性评价影响恐吓威胁策略的间接效应;在未来地位威胁与挑战性评价的关系中,领导支持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启涛 李辉
分析了印象管理对中层管理者上下级关系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同印象管理策略的实施对中层管理者上下级关系具有差异化的影响;组织内部信任对中层管理者印象管理与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传统性、企业性质对两者关系则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中层管理者 印象管理 上下级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盛华根
科研规范控制功能的缺失是现阶段科研越轨行为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科研越轨行为产生的根源,联系科学的社会控制探讨了科研规范获得控制功能的途径———规范整合,通过整合,科研规范增强了对科学活动中各种失范现象的解释功能,实现了对科研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关键词:
科研规范 控制功能 整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明 李聪
文章将政治技能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到印象管理与主观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研究中,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以印象管理的五种策略为前因变量,探讨在个人变量—政治技能的调节作用下,印象管理策略对员工主观职业生涯的影响。研究发现印象管理对主观职业生涯成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政治技能对此影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个人高的政治技能水平下,印象管理策略的有效使用推动了个人主观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成功。研究还指出了企业今后有必要对员工进行政治技能方面的培训。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日光 李胜兰
员工实施组织公民行为既可能是好士兵的真心表现,也可能是好演员的虚伪行为。通过对302名企业员工及同事的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亲社会动机与印象管理动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亲社会动机对指向同事的组织公民行为和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均有显著的影响;印象管理动机仅对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印象管理动机在亲社会动机与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即当员工有较高的印象管理动机时,亲社会动机与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更弱。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攸立 张洁
本文探究了组织中的员工当责感对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的影响,并从积极印象管理动机视角探究了其中的影响机制。以中国情境下的组织中251名员工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当责感对两种建言行为均有积极影响;积极印象管理动机对员工当责感与两种建言行为的之间关系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重点分析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管理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梦雅 李江
基于黑龙江省调研微观截面数据,在制度保障功能层面,运用PSM方法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对农民主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宅基地制度的保障功能可以在居住需求、养老需求、社会资本及经济资本积累的需求方面提升农民的主观获得感;对“社会公平感知需求”及“未来生活预期需求”因素的影响为负,降低了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对“农民自主返乡需求”因素有正向影响,提升了农民的主观安全感;但对“农民风险分担需求”因素的影响为负,降低了农民的主观安全感。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内涵与功能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拓展与提升。制度改革要让农村宅基地从弱化的保障功能中“脱嵌”,实现向财产性功能的让渡,同时要注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生活保障制度。可以尝试开放使用权货币化的方式,提升宅基地的资产价值,通过改革助力农民主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土坤
文章基于全国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问卷数据,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社会政策对困难家庭经济获得感的影响机制。发现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扶贫政策对经济获得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具有托底性的社会救助制度由于其救助标准偏低,致使其对经济获得感的影响较为有限。另一方面,具有预防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困难家庭相对获得感和总体获得感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预期获得感的影响不显著;而具有生产性的扶贫政策对困难家庭总体获得感、相对获得感、预期获得感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保险和扶贫政策的可及性较低,限制了其促进困难家庭获得感提升的作用发挥。这使得社会政策对困难家庭经济获得感的影响形成三维制约的格局。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的具体影响机制和主要特性,制定相应措施以有效提升困难家庭经济获得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银花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及高校的不断扩建,校内门面增建速度越来越快。高校门面营业业务范围广、数量多,但部分高校门面出租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出现风险漏洞。作为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从审计角度规范门面管理,使国有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正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对某高校门面招租的审计调查实际案例,介绍内部审计对高校门面招租管理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规范管理 创新思路 审计调查 门面招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自强 叶伟娇 梁晶璇 陈佑成
[目的]为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号召,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有效提升家庭农场的资源利用率、创业绩效与创业获得感,从家庭农场资源拼凑角度出发研究创业获得感的影响机制。[方法]基于资源拼凑理论和破坏性创新理论,构建包含资源拼凑、创业绩效、创业韧性和创业获得感4个变量在内的研究体系,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421份家庭农场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资源拼凑的3个子维度中投入拼凑、顾客拼凑、制度拼凑均对创业获得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绩效在资源拼凑对创业获得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创业韧性在创业绩效对创业获得感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按照影响创业获得感的总效应排序为:顾客拼凑>投入拼凑>制度拼凑。据此,从提升顾客拼凑能力,积极拓展新兴小众边缘化市场;培养投入拼凑能力,实现既有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转化;改善制度拼凑能力,降低家庭农场市场准入门槛;增强创业韧性机能,发挥其在创业绩效与创业获得感间的杠杆效应,这4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自强 樊俊颖
降低农户的信贷约束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基于农户信贷需求的角度,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分析我国农户正规信贷获得与金融素养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户正规信贷约束在需求层面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样本中有53.1%的农户受到需求层面的信贷约束,且在农业生产、工商业经营、房屋购建和汽车购置用途上潜在正规信贷需求向有效正规信贷需求的转化较低,分别为47.3%、56.0%、36.1%和52.6%,而有效正规信贷需求向正规信贷获得的转化较高,分别为70.0%、78.6%、74.2%和90.0%。农户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其获得正规信贷的可能性,并且可以降低农户因不知道如何申请贷款或对贷款存在认知偏差而产生潜在正规信贷需求的概率,同时可以促进农户将潜在正规信贷需求转化为有效正规信贷需求,进而降低农户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据此,提出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发挥农户社会资本对信息不对称的缓解作用,切实完善和实施土地流转政策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