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7)
2023(3311)
2022(2821)
2021(2617)
2020(2234)
2019(4937)
2018(4802)
2017(9168)
2016(4714)
2015(5293)
2014(5022)
2013(4872)
2012(4480)
2011(3930)
2010(4110)
2009(3635)
2008(3917)
2007(3439)
2006(3153)
2005(2806)
作者
(14059)
(11818)
(11764)
(11142)
(7751)
(5825)
(5227)
(4559)
(4545)
(4175)
(4129)
(4095)
(3916)
(3910)
(3814)
(3471)
(3451)
(3413)
(3405)
(3372)
(3018)
(2959)
(2912)
(2734)
(2686)
(2671)
(2670)
(2507)
(2338)
(2338)
学科
(16843)
经济(16813)
(14131)
管理(12410)
(11544)
企业(11544)
方法(6393)
(5695)
数学(5414)
(5359)
数学方法(5355)
中国(5179)
(5036)
(3998)
(3817)
银行(3811)
农业(3737)
(3637)
(3633)
金融(3633)
(3572)
业经(3566)
(3473)
财务(3468)
财务管理(3459)
税收(3391)
(3353)
企业财务(3345)
(2887)
贸易(2884)
机构
大学(67587)
学院(66244)
(26947)
经济(26401)
研究(25884)
管理(24762)
理学(20975)
理学院(20659)
中国(20246)
管理学(20208)
管理学院(20080)
科学(16349)
(14637)
(14445)
(13579)
研究所(12440)
中心(11995)
(11865)
财经(11309)
(10332)
(10226)
业大(9703)
(9542)
(9490)
师范(9444)
北京(9420)
农业(9222)
财经大学(8523)
经济学(8352)
师范大学(7887)
基金
项目(46195)
科学(36900)
基金(34843)
(32654)
研究(32409)
国家(31914)
科学基金(26372)
社会(20902)
社会科(19746)
社会科学(19738)
基金项目(18358)
自然(17693)
自然科(17184)
自然科学(17180)
自然科学基金(16894)
(16636)
(15068)
教育(14408)
资助(13862)
编号(12233)
重点(11167)
成果(10462)
(10457)
(9805)
(9373)
科研(9110)
国家社会(9090)
教育部(8822)
(8760)
创新(8758)
期刊
(29565)
经济(29565)
研究(20768)
中国(13194)
学报(11974)
科学(11891)
(11461)
(10369)
管理(9250)
大学(8981)
学学(8583)
(6932)
金融(6932)
农业(6821)
教育(6279)
财经(5465)
(4683)
经济研究(4625)
(4210)
技术(4189)
业经(4094)
资源(3905)
问题(3892)
(3739)
世界(3657)
林业(3321)
科技(3234)
(3197)
(3175)
国际(3142)
共检索到102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雅玲  于文超  肖忠意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对房产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推动家庭参与房产投资,并增加家庭在房产上的配置;对储蓄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会降低居民参与储蓄的动机,而且会同时降低其持有比重;对股票而言,主观幸福感对居民参与动机影响不显著,但家庭开始股票投资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提高家庭参与股票选择的深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与人格特征形成影响机制,从而影响居民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比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雅玲  于文超  肖忠意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对房产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推动家庭参与房产投资,并增加家庭在房产上的配置;对储蓄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会降低居民参与储蓄的动机,而且会同时降低其持有比重;对股票而言,主观幸福感对居民参与动机影响不显著,但家庭开始股票投资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提高家庭参与股票选择的深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与人格特征形成影响机制,从而影响居民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比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忠意  赵鹏  周雅玲  
笔者运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户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及幸福效应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统计特征和收入是影响农户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此外,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一方面对家庭储蓄参与概率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参与概率的影响为正,但与股票的关系不显著;另一方面对于储蓄持有比重的影响为负,对商业保险持有比重的影响不显著,而与股票的持有比重也显著为负。进一步机制作用检验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能够与风险偏好和创业行为产生交互作用,以此影响农户家庭金融资产参与概率和持有比重。其学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远  毕文泰  滕奎秀  
[目的]通过探究家庭资产和社会互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提高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OLS估计和有序Probit模型考察了家庭资产和社会互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社会互动在家庭资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结果]随着家庭资产中住房资产、非住房资产、无风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社会互动程度的提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是正向显著影响。并且,较高程度的社会互动不仅能显著提高住房资产、非住房资产、无风险金融资产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还能有效缓解风险金融资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向作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除风险金融资产,其他家庭资产的增加和社会互动程度的提升,均能提升农村居民感觉“非常幸福”的概率;社会互动在家庭资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中起到正向显著的调节作用;东部地区或西部地区、家庭年收入中等和老一代农村居民,家庭资产的增加更容易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由此,保障农村居民的住房资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并支持农村居民创业等是提高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永明  张静  
本文利用2014年西部城郊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数据,建立有序概率模型分析了居民的家庭资本、生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家庭资本的三个维度——收入水平、住房条件、家庭关系的融洽程度以及生活方式的两个维度——业余休闲和身体健康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和住房满意度的同时,也应及时了解舆情,尽可能满足居民对业余休闲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并多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融洽家庭关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玲珑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盐城市238名离异家庭高职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支持对于增益其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并作出相应的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志侃  程利娜  
为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文章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69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并且领悟社会支持维度中的家庭支持的中介效应与其他支持的中介效应没有显著差异,朋友支持不起中介作用。因此,为了消除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短时期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琴  曹斌  李玉婷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问卷(CFPS)数据,研究"大五"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及其内在因果。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户主个体特征及家庭特征后,外向性人格特征对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水平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严谨性人格特征对家庭持有储蓄资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神经质得分高的户主家庭持有较低的储蓄和风险金融资产;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得分较高的家庭倾向于持有储蓄和风险资产。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开放性人格特征为例进行因果推断,利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在控制选择性偏差后,进一步发现,高开放性人格特征的户主家庭仍持有较多风险金融资产和储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萍  郭桂梅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家庭冲突和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考察了社会支持对农民工幸福感的调节作用。通过层次回归以及调节效度检验发现:(1)工作-家庭冲突中WIF时间冲突、FIW压力冲突以及WIF行为冲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影响;(2)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影响;(3)通过回归分析也证明了社会支持可以调节工作-家庭冲突三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指出通过企业帮助、政府支持及农民工自身调解可以缓解工作-家庭冲突矛盾。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艳  薛雨康  连帅磊  谷传华  戴红波  
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观幸福感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手机依赖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对2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和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显著负相关;(2)主观幸福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笑莲  
为了解普通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究其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文章对某高校16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7个维度高于一般水平,2个维度为一般水平,1个维度低于一般水平。(2)性别、学历学位、每周平均工作时长、婚姻状况及已育者家中是否有人帮忙,这5个变量上不同的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10个维度无显著差异。年龄、教龄、职称职务、睡眠时长、子女数量、最小子女年龄,这6个变量上不同的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及其部分维度上差异显著。(3)工作家庭冲突及其部分方向和形式与主观幸福感及其6个维度显著负相关,与其他4个维度相关不显著。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韩昭蒙   马玥   庞天慧  
在生育政策调整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背景下,图书馆员的家庭抚养压力和赡养压力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以图书馆员子女数量和赡养老人数量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以工作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探索抚养和赡养情况对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二孩的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最强;无赡养压力的多子女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较低;同时承担较大抚养压力和赡养压力的图书馆员成长发展体验更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雪松  
工作-家庭支持是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既有文献认为工作-家庭冲突应与工作-家庭支持相匹配,但对"如何匹配"研究较少。分析组织支持、领导支持、情感支持和工具性支持等工作-家庭支持要素对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提出若干研究命题并构建出概念模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江一  李涵  甘犁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面板数据考察了家庭资产与负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对"幸福-收入"之谜进行了再讨论。结果表明,家庭资产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负债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幸福感。不同资产或负债对幸福感的影响大小与显著性不同。在资产中,以房产、汽车、耐用品的影响为主;在负债中,以住房负债、工商业负债的影响为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其它因素不变,幸福感会随着社区平均资产规模的上升而提高,会随着社区平均收入的上升而降低,即相对资产对幸福感具有正的"示范效应",而相对收入对幸福感具有负的"攀比效应",负债则不具上述影响机制,负债更有可能通过影响健康而间接影响幸福感。研究还发现,一旦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云峰  徐书林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了"大五"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仅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的增强会推动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并提高家庭风险金融资产尤其是股票资产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进一步发现,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缺乏会制约高收入家庭参与金融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高收入家庭"有限参与"之谜;同时,已婚家庭户主配偶会影响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进而影响家庭资产选择。本文的政策含义有:相关部门及个体应重视开放性人格特征的影响力并加强引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