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6)
2023(14691)
2022(12330)
2021(11263)
2020(9482)
2019(21474)
2018(21066)
2017(40013)
2016(21396)
2015(23095)
2014(22679)
2013(22305)
2012(20369)
2011(18508)
2010(18666)
2009(17659)
2008(17403)
2007(15226)
2006(13915)
2005(12785)
作者
(60586)
(50745)
(50532)
(48305)
(32473)
(24321)
(22802)
(19566)
(19329)
(18022)
(17695)
(16642)
(16598)
(16188)
(16064)
(15678)
(15028)
(14803)
(14616)
(14527)
(12940)
(12570)
(12265)
(11753)
(11399)
(11379)
(11172)
(10914)
(10275)
(9938)
学科
(98654)
经济(98517)
管理(64991)
(57079)
(48239)
企业(48239)
方法(33529)
(29180)
数学(28921)
数学方法(28654)
中国(24403)
(22567)
(22366)
(22087)
地方(21223)
(21109)
业经(20813)
税收(20621)
(20449)
(16805)
(15582)
财务(15551)
财务管理(15519)
(15274)
贸易(15262)
(15111)
金融(15109)
(15088)
银行(15043)
(14795)
机构
大学(303551)
学院(300244)
(134392)
经济(131943)
管理(111740)
研究(107322)
理学(95827)
理学院(94746)
管理学(93332)
管理学院(92750)
中国(80615)
(68809)
(62780)
科学(62163)
(54091)
财经(52455)
(50727)
研究所(48360)
(47497)
中心(47192)
(46447)
业大(43215)
经济学(43143)
北京(39499)
农业(39446)
财经大学(38719)
经济学院(38531)
(38148)
(38025)
师范(37570)
基金
项目(196717)
科学(155651)
基金(145660)
研究(142190)
(128490)
国家(127416)
科学基金(108660)
社会(95368)
社会科(90462)
社会科学(90445)
基金项目(76373)
(74830)
自然(68348)
自然科(66806)
自然科学(66783)
自然科学基金(65638)
教育(64865)
(63390)
资助(57896)
编号(54679)
成果(45940)
重点(44833)
(44236)
(42286)
(41420)
(41216)
国家社会(41088)
创新(38880)
教育部(38636)
课题(38265)
期刊
(155316)
经济(155316)
研究(100527)
中国(62443)
(54975)
学报(49792)
(45707)
科学(43852)
管理(43487)
大学(37891)
学学(35776)
教育(30576)
农业(29516)
(29136)
金融(29136)
财经(27251)
经济研究(27102)
(23548)
技术(23367)
业经(22389)
问题(19834)
(17608)
(16357)
(16167)
(15484)
技术经济(14937)
国际(14721)
税务(14560)
(14459)
世界(13928)
共检索到469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文  
个体并非标准经济学模型中的自私的理性人,而是具有道德和情感的有限理性人,因此,主观公平感对个体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调查问卷的PA-OV模型和定序Logit模型的分析表明,在当前的中国,收入相对低于他人会导致不公平厌恶,从而降低个人效用,使得个体倾向于支持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的税制改革,而收入相对高于他人则具有相反效应;嫉妒心理强度和同情心理强度受很多主观因素影响,但对二者构成显著影响的变量差异较大,后者更主要受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前者则更多与个人对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成因的主观判断和感受相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文  
个体并非标准经济学模型中的自私的理性人,而是具有道德和情感的有限理性人,因此,主观公平感对个体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调查问卷的PA-OV模型和定序Logit模型的分析表明,在当前的中国,收入相对低于他人会导致不公平厌恶,从而降低个人效用,使得个体倾向于支持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的税制改革,而收入相对高于他人则具有相反效应;嫉妒心理强度和同情心理强度受很多主观因素影响,但对二者构成显著影响的变量差异较大,后者更主要受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前者则更多与个人对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成因的主观判断和感受相关。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勇辉  龙小琴  
基于1995~2011年城镇居民调查数据,通过计算税前税后基尼系数,从整体上评估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发现,除2006年与2011年之外,我国个人所得税都发挥了正向且不断增长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同时,通过分解分析其累进性及平均税率得出,在1995~2005年我国个税改革较缓慢时期,虽然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不断下降,但由于其平均税率的增加导致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仍在不断增强;在2006~2011年个税改革较频繁期间,三次免征额的提高虽然提高了税收的累进性,但同时也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从而弱化了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所以,必须从综合税制体系、税收结构、征缴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贾榕泉  杨爱华  
本文研究目的是评价近十年来我国的个税改革成效。为此,本文首先分阶层计算各年度收入与个税指标,然后通过个税前后基尼系数计算出历年MT指标,从而得出结论:个税具有较弱的累进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收入分配;个税改革增强了其累进性功能,但仍存在进一步改革的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贺霞  韦轲  
文章使用2005年、2006年及2008年三年的CGSS调查数据,运用Order Probit模型,尝试从收入分配及再分配等宏观角度破解我国的幸福收入悖论之谜。结果表明,一方面,收入差距侵蚀了经济增长对幸福的正效应,另一方面,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能显著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尤其是落后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分析结果启示我们,经济发展和相关的政府政策的实施都是为了增强国民的幸福水平,经济的快速增长以降低居民幸福水平为代价显然违背了发展的基本初衷。就发展的终极目的而言,经济增长绝不是发展的唯一路径,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为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基础服务,同样能增强人们的福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晋武  
《二元税制、城乡收入差距与财政再分配改革》一书围绕社会财富的财政再分配问题,以二元税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为研究重点,认为财政调控城乡收入差距还有很大的空间。该书视财政再分配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提出了"双重双轨制分配模式下的财政再分配失灵"假说,在财政再分配理论认知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沫  
本文基于CHIPS2013城镇居民数据,通过建立反事实研究框架对新一轮个税改革的减税与收入再分配调节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税改前后相比,工资薪金所得税减少了52%,经营性收入所得税减少了58%。其中,新一轮个税改革对低收入群体没有影响,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最大,降低了中等收入群体大约89%的工资薪金所得税。不考虑专项附加抵扣的情况下,2019年个税总额较2018年减少大约17.81%。与旧个税相比,新个税体制下城镇居民的工资薪金收入不平等程度改善较小,主要因为平均税率降低导致。新一轮个税改革虽然起到了预期的减税效果,但是其收入再分配调节未充分发挥出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章曦  叶阿忠  
本文在考虑经济均衡和政策均衡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基于世代交替模型的两阶段模型,研究了收入不平等和经济增长之间以及它们和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短期:(1)随着社会平均劳动水平增长率的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提高。(2)当再分配系数增加的时候,国民收入增长率下降,即再分配程度和经济增长率负相关。(3)收入差距越小,国民收入增长率越高。利用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建立SVAR模型,分析长、短期经济变量间相互影响,理论模型的结论基本得到了证实。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任若恩  
1994年税制改革已进入了第十个年头,2003年的税收收入也以全年增收3458亿元、增长20.3%、破2万亿元大关(20461亿元,不含关税和农业税)的高位竖立了新的里程碑。为了全面分析中国税收收入突飞猛进的原因,把握今后税收制度改革走向,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邀请诸领域专家,于2004年1月3日联合举办了“税收形势专家分析会”。会上专家们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期特将专家发言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建斌  刘华  
收入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本文利用CGSS2008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了税负公平、收入差距与再分配的关系。研究证实,居民感知的税负公平与其再分配偏好显著相关,与那些认为税负不公平的居民相比,认为税负公平的居民具有更弱的再分配偏好,即对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更加认同;居民感知的收入差距与其再分配偏好显著相关,居民感知的收入差距越大,其再分配偏好就越强烈,这表明,"抗拒理论假说"在我国居民中得到验证。此外,边际效应估计表明,与其他相关变量相比,税负公平变量和收入差距变量对再分配偏好的边际影响较大,这表明,我国居民所感知的税负公平和收入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文  
当前,仅仅提高直接税比重无法实现优化再分配的目标,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的直接税税种都具有较强的个人收入再分配能力,同时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理论上具有较好再分配效应的直接税税种,其实际再分配能力如何是依赖于税制设计的。间接税也能够在再分配中发挥作用:设计良好的特别消费税具有直接的再分配效应;增值税等一般消费税能够为再分配财政支出政策筹集必要资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直接税税制的选择和直接税比重的提高受到了诸多限制,因此,在致力于优化直接税体系,提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税种收入比重的同时,我国也不能忽视间接税在再分配中的作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文  
由于有限理性所导致的启发式、理性疏忽、证实偏差、框架效应和不公平厌恶等现象,纳税人会在自身实际税负、公共品供给状况、对税务机关的观感、对税收公平的认识等方面产生认知偏差,并进而影响其税收遵从意愿。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纳税人的主观税负感知,改善其对公共品供给的主观评价,消除其对税务机关的认知偏差,优化其对税收公平的感知,以最终提高其税收遵从意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慧  许长新  
本文在经典的Baron-Myerson模型框架下,对新规制经济学中规制者的主观概率分布提出了一种解释,即规制者通过对影响企业成本因素的调查得出企业成本高低的结果,并根据这个结果的准确性形成自己的主观概率,并进一步描述了规制者与企业之间策略性行为的博弈,得出主观概率的均衡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洪东  
经济证据和经验事实支持了存在既能产生更大的经济平等,又能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状态。不平等的分配经常出现无效激励结果、使协调失灵,这样的经济要得以运转,代价巨大。相反,一个更加平等的经济体容易为低成本解决协调失灵所必须的信任和合作的形成。财富的再分配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率,同时又能促进更大的平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鹏  温彬  
在以国家垄断型供给主导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中,国家效用是一个重要变量,产权结构则是改革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用制度经济学的逻辑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国家效用函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发生变迁,由控制偏好转向效率偏好;第二,2003年前国有银行改革之所以成效不明显,是因为改革没有触动产权结构这一关键变量,仅是技术性边界的扩展而没有实现结构性边界的移动;第三,在满足国家效用和制度变迁的逻辑后,通过全面的制度设计,改变单一产权结构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也便成为合乎情理的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