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7)
- 2023(2691)
- 2022(2098)
- 2021(2014)
- 2020(1345)
- 2019(3160)
- 2018(3178)
- 2017(4702)
- 2016(3058)
- 2015(3375)
- 2014(3290)
- 2013(3005)
- 2012(2951)
- 2011(2368)
- 2010(2664)
- 2009(2165)
- 2008(2186)
- 2007(1924)
- 2006(1601)
- 2005(1495)
- 学科
- 济(5478)
- 经济(5465)
- 管理(5414)
- 业(4117)
- 教学(3278)
- 企(2968)
- 企业(2968)
- 理论(2903)
- 中国(2847)
- 农(2841)
- 学(2700)
- 教育(2640)
- 学法(2384)
- 教学法(2384)
- 农业(1964)
- 学理(1963)
- 学理论(1963)
- 业经(1945)
- 贸(1840)
- 贸易(1836)
- 易(1809)
- 地方(1687)
- 制(1642)
- 银(1425)
- 财(1417)
- 银行(1400)
- 研究(1371)
- 行(1332)
- 工作(1324)
- 方法(1280)
- 机构
- 学院(35213)
- 大学(33792)
- 研究(15835)
- 科学(12181)
- 中国(11574)
- 农(11544)
- 所(9306)
- 农业(9099)
- 济(8655)
- 研究所(8646)
- 管理(8415)
- 经济(8231)
- 京(8197)
- 业大(8055)
- 技术(7577)
- 江(7383)
- 省(7357)
- 中心(6995)
- 院(6573)
- 理学(6522)
- 理学院(6400)
- 管理学(6138)
- 管理学院(6080)
- 州(6054)
- 室(5499)
- 范(5476)
- 北京(5442)
- 业(5419)
- 农业大学(5412)
- 职业(5387)
共检索到61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学森 郭文武 徐娟 丛佩华 王力荣 刘崇怀 李秀根 吴树敬 姚玉新 陈晓流
全面总结分析国内外果树果实品质改良现状、中国果树品质改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成因,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柑橘、苹果、梨、桃及葡萄等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的目标、技术途径与成果、品质性状遗传倾向、芽变机理,并举例阐述柑橘原生质体融合与无核品种创制、功能型苹果及其育种技术体系创建、早熟核果类果树品种和无核葡萄胚培育种、野生樱桃李资源品种化及转基因缩短童期新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最后针对中国果实品质改良提出几条建议:进一步加强野生果树资源评价及亲本利用研究,努力拓宽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协同提升果实品质;进一步开展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芽变机理和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杂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主持人张志宏(1968-),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方向带头人,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理事长,第一届国际果树生物技术大会和第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孙鸿有 傅秋华 程育民 王宇熙 丰晓阳
对杉木优良种源、1代种子园、1.5代种子园、2代种子园和优良家系的种子千粒重、涩粒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品质的遗传改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估算了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表明,约有60%以上良种的种子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涩粒率和千粒重改良程度较大。良种种子品质的差异和遗传增益的变化,在选育层次之间,没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并不随选育层次的提高而提高。不同种子园之间同一家系的种子品质差异极显著。种子性状遗传力大小次序是:千粒重>涩粒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对杉木良种种子品质评价,不应以选育层次的高低论“优良”,而应以遗传改良实际进展为依据。对优良家系选择,要考虑其所在的不同种子园之...
关键词:
杉木 优良品种 种子品质 遗传改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白嘉雨 陆钊华
从华南地区发展桉树工业纤维用材林对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需求的迫切性出发 ,分析了桉树引种成功之后遗传改良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要实现华南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必须建立和完善桉树长期可持续遗传改良体系 ,坚持以多世代群体遗传改良为基础 ,种间杂交无性转化利用为突破 ,加快育种增益转化为生产力的育种思路 ;强调新世纪桉树育种要重视常规育种与分子遗传研究相衔接 ,通过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多层次多育种方式的相互交叉 ,充分利用各层次的遗传变异 ,提高育种效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续九如 宋婉 邹受益 张卫东
该文对榆属树种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主要包括 :国内外榆树育种材料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现状 ;国内外榆树改良和育种目标 ;选择、杂交及其它非常规育种手段在榆树改良项目中的应用 .文中还对中国榆树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途径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榆树 种质资源 遗传育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华平 卢迈新 黄樟翰 高风英 杨丽萍
本文对全世界范围内鱼类遗传改良研究的概况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述,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性别控制、多倍体诱导、细胞核移植和细胞融合、低温保存技术、DNA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了鱼类遗传改良的方法、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已取得的成就,并对鱼类遗传改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鱼类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杨凯
AFLP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高效的分子标记新技术 .该文对AFLP标记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 ,并综述了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构建无性系指纹图谱及遗传图谱、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 .
关键词:
AFLP 分子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改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健 王建新 龚永生
用单养和混养法 ,对建鲤 (Cyprinuscarpiovar .jian)后代选育群体和未选育群体 ;建鲤和黄河鲤 (C .carpio)、建鲤和荷包红鲤 (C .carpiovar .wuyuanensis)的杂交种 ;亲本黄河鲤和荷包红鲤自繁后代 6个试验组进行生长对比。结果表明 ,建鲤选育效果明显 ,品质提高 ;建鲤与黄河鲤杂交具有杂种优势 ,生长快且生长性能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建鲤 选育 杂交 生长性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向阳
该文针对国内外社会和经济环境变化对杨树需求的影响,在分析毛白杨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毛白杨良种选育工作思考和实践结果,提出新一轮毛白杨遗传改良策略。即针对不同的栽培区和不同的生产应用需求制定育种目标,重点选育速生、优质、高抗的用材林和绿化雄株品种,以及抗寒抗旱、耐高温水湿品种。针对毛白杨分布区气候区划以及自然群体遗传分化特点,在不断充实位于分布区南部的冠县基因库的同时,增设北部基因资源保存库,实现毛白杨基因资源分区域有效保存和利用。针对毛白杨良种选育中一直未能充分利用母本效应的问题,通过基因库半同胞子代群体分析筛选育性好、一般配合力高的毛白杨母本,采用分子标记鉴定半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金剑 王光华 刘晓冰 徐艳霞 米亮 王程 Stephen J Herbert
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过去50年推广的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推广年代与产量之间表现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提高1.27%。产量的提高与荚数、荚粒数、粒数及收获指数密切相关,而与百粒重关系不大。经过50年的遗传改良,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变化不大,且品种间变异幅度较小。R2期(盛花期)叶氮含量、单株叶氮量、比叶氮及LAI(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及品质关系不大,但此时期干物质重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不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俊飞 高利芬 汪伟航 陈利红 方治伟 李论 李甜甜 彭海
为了获得经济价值更高的香稻品种,利用成熟的CRISPR/Cas9技术,在水稻Badh2基因上设计sgRNA-E2和sgRNA-E3 2个靶位点,对超级稻品种龙粳31的香味品质进行改良,其中靶位点sgRNA-E2跨第2个内含子和第2个外显子,靶位点sgRNA-E3位于第3外显子区。经检测共获得有碱基突变的转基因植株6株,其中2个单株为纯合突变,4个单株为双等位突变。突变类型包括碱基缺失、插入及碱基变异,其中突变单株Badh2-E2-13有大片段缺失,为双等位突变,分别缺失64,108 bp。在转录水平上发现6个突变株系的Badh2基因表达量均比野生型显著降低(P<0.05)。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T_0突变体种子的香味物质2AP含量,发现5个突变单株的2AP含量相对野生型显著提高(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豁然
东亚地区单维管束亚属松树遗传资源丰富 ,5针松组 11种 2变种 ,白皮松组 2种。在生态植物地理上 ,单维管束亚属松树从远东地区、西伯利亚、朝鲜、韩国、日本、中国东北向南延伸 ,直至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具有明显的地理间断、种群隔离和种间替代现象。在单维管束亚属松树中 ,红松、华山松和白皮松资源丰富 ,在木材生产、人工林营建和环境建设方面尤其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在遗传变异、育种和林木改良与基因资源保存方面研究较多 ,而对于其他树种的研究目前还仅限于分类学和生态学描述。迄今为止 ,中国在 2 0世纪 80年代做过红松、华山松全分布区多点地理种源试验和子代测定 ,建立多处红松种子园 ,期望遗传增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学森 王楠 张宗营 毛志泉 尹成苗
综述了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主要结果如下:1.中国虽然是柑橘、苹果、梨、桃、龙眼、枇杷、香蕉、猕猴桃、李、杏、枣和柿等多种果树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果树资源国,但野生种质和名特优地方品种的发掘、创新与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2.按照遗传变异的来源,果树常规育种主要有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两个途径;果树杂种一代广泛分离,每一次育种都选择杂种优势最强的基因型,通过无性繁殖成为新的营养系品种,并在生产上长期利用,而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3大假说是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遗传基础;对‘富士’和‘鲁丽’苹果、‘玫瑰香’葡萄及‘山农酥’梨等新品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分析发现,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品种作为杂交亲本,并选择遗传背景复杂的品种作为杂交母本,是果树杂种优势高效利用及其亲本选择选配的重要结论;杂交育种是根据产业的品种需求确定育种目标,进行亲本选择与选配,培育双亲性状互补、杂种优势明显的新品种,而芽变选种是利用体细胞自然突变及其表观遗传对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个别性状进行修缮和改良;因此,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有机结合是解决果树产业品种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3.面对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及关于“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度解读了农业科技人员必须坚持“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的科研思路及其经典案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发松 段院生
本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建立丰产、抗赤霉病轮回选择群体。针对同一基础群体C_0,分别按四种轮回选择方案在各自隔离区内进行了两年轮选。以随机交配群体作对照,对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遗传改良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选择法对农艺性状和抗赤霉病性的综合改良效果最好;其次为阶梯式选择法。混合选择法和半同胞交配选择法的综合改良效果相对较差;但对株高,主穗结实小穗数等单个性状的改良效果十分显著。文中对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轮回选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群策 赵帅鹏
在利用离子束介导技术对水稻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领域内仍然存在着5大研究难题值得注意,即离子束介导试验的机理问题、供体与受体的亲缘关系、对介导试验的后效性研究、寻找介导试验证据时的片面性和离子束介导技术的超前性研究.明确提出了离子束介导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技术思路,即立足于离子束介导技术这一物理学技术平台、注重研究2个关键性问题、在研究中完成3个有效转变、寻找4个方面的试验证据、研究5大生物学特性.
关键词:
离子束介导技术 水稻 遗传改良 技术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