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7)
- 2023(13331)
- 2022(11635)
- 2021(10798)
- 2020(8753)
- 2019(20347)
- 2018(20480)
- 2017(39003)
- 2016(21194)
- 2015(23797)
- 2014(23970)
- 2013(23883)
- 2012(22294)
- 2011(20253)
- 2010(20269)
- 2009(18335)
- 2008(17763)
- 2007(15569)
- 2006(13787)
- 2005(12381)
- 学科
- 济(89694)
- 经济(89605)
- 管理(58801)
- 业(56383)
- 企(45133)
- 企业(45133)
- 方法(36109)
- 数学(30725)
- 数学方法(30371)
- 中国(26592)
- 农(24913)
- 地方(24176)
- 业经(20775)
- 学(19539)
- 财(19140)
- 农业(17132)
- 贸(16746)
- 贸易(16733)
- 易(16175)
- 环境(15431)
- 制(14826)
- 和(14654)
- 理论(14455)
- 银(14203)
- 银行(14159)
- 技术(14132)
- 融(14015)
- 金融(14014)
- 行(13644)
- 发(13441)
- 机构
- 大学(300154)
- 学院(299018)
- 管理(118362)
- 济(118113)
- 经济(115419)
- 研究(106247)
- 理学(101714)
- 理学院(100538)
- 管理学(98860)
- 管理学院(98333)
- 中国(78496)
- 科学(66402)
- 京(65991)
- 所(54173)
- 财(52749)
- 农(49898)
- 研究所(49259)
- 中心(47295)
- 业大(45046)
- 江(44250)
- 北京(42657)
- 范(41947)
- 财经(41740)
- 师范(41541)
- 农业(38852)
- 院(38737)
- 经(37910)
- 州(36642)
- 经济学(33891)
- 师范大学(33652)
- 基金
- 项目(203351)
- 科学(158782)
- 研究(150176)
- 基金(144864)
- 家(126250)
- 国家(125116)
- 科学基金(106703)
- 社会(92412)
- 社会科(87473)
- 社会科学(87452)
- 省(80416)
- 基金项目(77304)
- 自然(69298)
- 教育(68160)
- 划(67737)
- 自然科(67634)
- 自然科学(67621)
- 自然科学基金(66357)
- 编号(62175)
- 资助(59601)
- 成果(50497)
- 发(47545)
- 重点(45531)
- 部(44083)
- 课题(43351)
- 创(42122)
- 创新(39213)
- 科研(38496)
- 发展(37865)
- 项目编号(37860)
- 期刊
- 济(136630)
- 经济(136630)
- 研究(92535)
- 中国(61509)
- 学报(47296)
- 农(46188)
- 管理(44635)
- 科学(44422)
- 教育(37846)
- 财(37525)
- 大学(35374)
- 学学(32933)
- 农业(32696)
- 技术(26948)
- 融(26704)
- 金融(26704)
- 业经(23696)
- 经济研究(21448)
- 财经(19212)
- 图书(18130)
- 问题(17231)
- 业(16777)
- 经(16287)
- 科技(15250)
- 理论(15121)
- 技术经济(14688)
- 实践(13875)
- 践(13875)
- 现代(13867)
- 资源(13799)
共检索到452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牟初夫 王礼茂 屈秋实 方叶兵 张宏
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对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新能源发电替代减排是碳减排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新能源发电替代减排的研究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从新能源资源潜力评估、发电替代减排量测算、产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和减排的成本效益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整理。综述发现已有的新能源发电减排量测算方法各有利弊,新能源产业自身碳排放核算缺乏统一的界定范围,而且新能源的开发成本和效益也缺乏明确的核算标准。最后,本文从如何对新能源的技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替代减排 成本效益分析 综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小虎 邹毅 綦玖竑 王阳 何博 黄瀚
新能源并网发电现已成为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力量,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转变用能方式具有突出意义。文章分析新能源并网发电减排效益创造机理,依据发电侧和电网侧的有效投入提出新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减排贡献分析方法,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试算分析。案例研究表明,电网通过新建送电线路、改扩建变电设施、配套通讯装置等工程,有效促进新能源并网发电,减排贡献率约为1%,随着减排量计入期增加,电网的减排贡献将更为显著。
关键词:
电网 新能源并网 碳排放 减排贡献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章玲 方建鑫 周鹏
基于多指标决策方法在新能源发电绩效评价领域应用的广泛性,本文分别从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现有新能源发电绩效评价相关文献作了回顾与总结。在评价指标上,分别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总结了常用的新能源发电绩效评价指标;在指标权重上,分别从主观权重、客观权重和混合权重三个方面对权重设置进行了分析;在评价方法上,分别对AHP、TOPSIS和PROMETHEE等方法在新能源发电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本文还指出了现有新能源发电绩效评价研究的不足及可进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新能源 能源效率 发电绩效 能源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新刚 刘平阔 刘璐 王婕妤
选取1994—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火力发电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并利用参数灰色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火力发电技术之间的替代关系。结果显示:火力发电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具有互相促进作用,体现为两类发电技术的装机容量同向变动,两者间的长期作用表现为产生互惠效果;从现有技术水平的角度分析,当火力发电技术占主导地位时,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并不会取而代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树军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日趋恶劣,与能源问题相关联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低碳型替代能源的开发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环境保护成为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新疆低碳型替代能源发展的相关问题,并分析了新疆常规能源和低碳型替代能源发展的现状,以及影响新疆低碳型替代能源发展的因素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节能减排这一概念,进而预测低碳型替代能源发展的趋势,并据此提出了新疆低碳型替代能源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低碳型替代能源 节能减排 新疆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赫永达 刘智超 孙巍
用资本替代能源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提升减排功效,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从资本与能源的要素替代视角,对资本替代能源对我国各省际区域的能源使用效率与节能减排的影响进行必要探讨:在双产出生产函数和投入方向距离函数的框架下,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形式建立双情景数理模型、参数随机前沿SFA方法、静态与动态比较式分析了各地区资本替代能源的区域能效与减排潜力;然后将资本能源比、能源结构因素纳入联合回归模型,考察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探讨资本替代能源对提高能源效率及减排效果的显著性和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资本替代能源对提高能源效率及减排效果作用显著,并且这种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异质特征,即能源效率偏低的地区用资本替代能源以提高能源环境绩效空间显著,效率值较高的地区替代效应相对较弱。实证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本能源比重,调整能源结构,尤其是降低能源中的煤炭比例对中国能源及环境绩效意义重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赫永达 刘智超 孙巍
用资本替代能源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提升减排功效,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从资本与能源的要素替代视角,对资本替代能源对我国各省际区域的能源使用效率与节能减排的影响进行必要探讨:在双产出生产函数和投入方向距离函数的框架下,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形式建立双情景数理模型、参数随机前沿SFA方法、静态与动态比较式分析了各地区资本替代能源的区域能效与减排潜力;然后将资本能源比、能源结构因素纳入联合回归模型,考察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探讨资本替代能源对提高能源效率及减排效果的显著性和地区异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国兴 郭菊娥 席酉民 薛冬
秸秆发电是利用秸秆作为电厂燃料替代煤资源发电的能源替代发电模式,目前我国由于秸秆发电技术尚未完全自主以及秸秆收集成本的制约,导致秸秆发电成本普遍较高影响其发展。为了鼓励秸秆发电项目的发展,我国政府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引导投资商投资秸秆发电项目。本文应用机制设计理论构建了政府和投资商的委托-代理模型,探讨了在政府财政补贴条件下投资商秸秆替代煤发电的最优投资策略,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秸秆项目社会效益的政府补贴策略和基于发电成本变动的政府补贴策略,并对影响政府补贴策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应用实例进行了诠释,为政府制定秸秆替代煤发电的补贴策略提供了一种分析思路。
关键词:
委托-代理 财政补贴 秸秆发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永学
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产生结算大于预算,预算大于概算,概算大于估算的情况,这既增加了项目投资,还导致工程经济效益受到极大影响,在该种情况下,对项目造价进行管理显得特别关键。文章基于项目造价的理论,分析了关于项目造价的组成和相关管理理论,根据工程建设各过程的造价管理特征,提出了项目造价要遵守的原则,从多角度阐述了项目造价管理措施。
关键词:
新能源项目 工程造价 措施 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建华 郭菊娥 席酉民 侯军虎
秸秆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表现出显著的正外部性特征,用秸秆发电替代燃煤发电是解决当前我国化石能源供应紧张、缓解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举措,因此开发生物质能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不同发电方式外部性的差异性,以及目前研究集中于环境维度、缺少发电方式外部性的综合分析和计量研究这一现实,本文从产业关联、就业、资源和环境四个维度对秸秆替代燃煤发电的外部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对秸秆替代煤炭发电产生的产业关联外部性和就业外部性进行计量分析,采用全生命周期理论对秸秆替代煤炭发电的各个环节资源的占用和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的环境成...
关键词:
秸秆发电 燃煤发电 外部性 测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曹玉书 尤卓雅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基于增长模型的角度对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所得到的结论都较为悲观。近年来,经济学者开始考虑通过政府管制、技术进步和能源替代来纠正污染问题和资源过度消费带来的经济扭曲。本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从三个方面(不同环境管制工具的政策效果及其对经济体和能源系统的影响,能源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源替代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国内外涉及能源、环境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进行梳理。
关键词:
污染管制 环境保护 能源替代 经济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水平 王枫 邱国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正成为国际社会各国的新目标。在发电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中,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改变以煤炭为主的火力发电结构。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把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文章主要用生命周期法分析清洁能源发电的CO2排放强度(g/Kwh),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能源发电结构评估清洁能源的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我国要完成上述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这需要我国对低碳能源发电大力投入,其中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风电、光伏和生物质能)分别要以每年6%、20%和50%年均增长。为此,我国应当充分利用金融资本的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耿爱欣 潘文琦 杨红强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源转型方案中,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是重要的选项,中国资源丰富的林木生物质在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转型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木质颗粒燃料及传统的化石燃料(煤炭)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思想梳理不同能源系统的温室效应排放指标与经济评价指标边界,从传统的生命周期分析与经济指标分析两方面,探讨中国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的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①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供热或供电时,单位能量的供应能耗降低0.01~0.176 MJ,在碳中性假设下,木质颗粒燃料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②平均市场价格下,木质颗粒的单位热能成本高于煤炭,即用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供能时,单位热能或电能的使用需要付出较高的燃料成本,约为16.06~34.16元;③敏感性分析表明,能量转换率、燃料热值和燃料的价格对替代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燃料价格等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燃料替代使用成本,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在未来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碳中性下的净减排、生物质原料问题、提高减排效率和财政补贴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查冬兰 周德群
经济学中的替代关系根源于微观经济生产理论,能源作为投入要素能否被其他要素替代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替代,直接关系到节能减排政策的选择。然而基于不同的样本和方法,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之间的关系及其大小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基于能源与非能源替代关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总结主流的弹性计算方法,梳理了国际相关经验研究,并剖析差异性结论的原因,以推进我国同类领域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能源 替代弹性 生产函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振中 代宁 齐丹舒
在世界各地,农业食品领域的工业化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大量碳排放、食品安全危机、小农边缘化和小农生计的难以维系。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多个国家的不同群体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替代性食物体系,如社区支持农业、农夫市集、共同购买、社区菜园等。替代性食物体系自2009年进入中国至今已有十年,获得了较大发展。然而,国内研究较少关注国际替代性食物体系产生的背景及理念。文章从替代食物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特征、国内外差异以及学术界的批判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全面介绍相关的关键问题和概念,为推动国内替代性食物体系研究的发展助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