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9)
2023(5756)
2022(4739)
2021(4335)
2020(3597)
2019(7797)
2018(7360)
2017(13232)
2016(7530)
2015(7932)
2014(7526)
2013(7401)
2012(6832)
2011(5971)
2010(5874)
2009(5322)
2008(5144)
2007(4347)
2006(3698)
2005(3072)
作者
(25867)
(21746)
(21679)
(20227)
(13657)
(10813)
(9468)
(8679)
(8305)
(7564)
(7509)
(7197)
(7084)
(7018)
(6791)
(6778)
(6565)
(6493)
(6323)
(6094)
(5841)
(5357)
(5168)
(4867)
(4773)
(4770)
(4741)
(4603)
(4531)
(4489)
学科
(24778)
经济(24747)
管理(19227)
(19099)
(14520)
企业(14520)
方法(12370)
数学(11356)
数学方法(11254)
(7858)
(7711)
(7309)
贸易(7309)
(7162)
(7104)
中国(6483)
(5823)
业经(5703)
农业(5424)
教育(5176)
技术(4859)
环境(4608)
研究(4578)
(4435)
财务(4433)
财务管理(4427)
企业财务(4232)
(4141)
(4047)
产业(3855)
机构
大学(108472)
学院(105268)
研究(42306)
(39891)
经济(39029)
管理(37823)
理学(33872)
理学院(33438)
管理学(32635)
管理学院(32479)
(31243)
科学(30214)
中国(27802)
业大(25856)
农业(25155)
(23304)
(23113)
研究所(21842)
中心(17484)
农业大学(17219)
(16635)
(15742)
(15523)
(15446)
(14638)
北京(14271)
实验(13482)
财经(13332)
研究院(13189)
实验室(12846)
基金
项目(83072)
科学(63044)
基金(60586)
(58478)
国家(58022)
研究(50192)
科学基金(47031)
自然(34252)
自然科(33466)
自然科学(33447)
(32988)
自然科学基金(32905)
基金项目(32751)
社会(31809)
社会科(30190)
社会科学(30182)
(28658)
资助(23897)
教育(23021)
重点(19447)
计划(19348)
科技(18283)
(17608)
科研(17340)
编号(17261)
(17189)
(17177)
创新(16546)
(16109)
专项(14929)
期刊
(37825)
经济(37825)
学报(30379)
研究(27576)
(26355)
科学(24617)
大学(21577)
学学(21030)
中国(20291)
农业(17638)
管理(11309)
(11061)
(9924)
业大(9853)
林业(9748)
教育(9655)
农业大学(7686)
(7396)
科技(7102)
(6793)
经济研究(6787)
(6630)
金融(6630)
业经(6541)
财经(6185)
技术(5764)
自然(5360)
(5239)
中国农业(5121)
问题(5056)
共检索到144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振邦  戴洪才  李昕  
在培育森林的实践中,早在19世纪就发现有一些树种对于另一些树种具有选择性的影响,这方面大量的工作是通过叶子、树皮或凋落物等浸出液来进行,而我国则研究甚少,尤其树木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更少。但是,这种现象却是常见的。如在东北的阔叶红松林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常与其他伴生的阔叶树混生一起,不仅生长很好,而且还可以在这些阔叶树林冠下更新成长。相反地,在红松纯林下红松幼苗一般很难维持到10年以上。为了了解这些现象,我们选取我国东北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阔叶红松林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思祖  曹光球  俞新妥  陈锡桓  吴淑芳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 2 1种潜在的多用途杉木伴生树种从经济、生态及可行性 3方面出发 ,采用 2 2个因素评价 ,进行选择。结果表明 :在前 7名的适宜多用途伴生树种有 :马尾松、丝栗栲、毛竹、木荷、苦槠、上杭锥、三年桐 ,为筛选多用途伴生树种提供新途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世国  林思祖  林大辉  
合适的伴生树种是杉木混交林营造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应用Apriori算法从杉木混交林野外调查数据中挖掘出杉木与其伴生树种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合适的伴生树种,提供杉木伴生树种选择的新途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光球  林思祖  曹子林  丁咇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对福建省虎头山半天然杉阔混交林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综合聚集强度各指标的结果表明 :不同立木级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基本呈聚集分布 ,随着立木级的增大 ,各种群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杉木、米槠和少叶黄杞聚集强度表现为大→小的趋势 ,拟赤杨和木荷聚集强度表现为大→小→大→小的趋势 ,虎皮楠和丝栗栲聚集强度表现为小→大→小的趋势。低立木级阶段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 ,高立木级阶段引起的树种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或自身聚集性。表 2参 1 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亚琦  官凤英  范少辉  刘广路  夏明鹏  涂年旺  
研究竹阔混交林中毛竹与伴生树种间生态关系,寻找适宜混交比例,从生态位角度为竹阔混交林优化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样方法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竹阔混交林进行群落调查,以不同混交比的竹阔混交林作为不同资源位,运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分别测定并分析竹阔混交林乔木层与更新层各树种间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反映情况一致;栲树、米锥、拟赤杨作为毛竹优势伴生树种,其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的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伟程  高露双  赵冰倩  
【目的】探究不同间伐措施下树木的竞争环境差异是否影响树木生长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策略,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蛟河林业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红松、水曲柳、色木槭和紫椴为研究对象,选取4块面积为1 hm~2的间伐处理固定样地,间伐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5%(轻度间伐LT)、35%(中度间伐MT)、50%(重度间伐HT)。采用Hegyi竞争指数量化竞争并进行竞争压力组划分,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和竞争作用下各树种生长差异,构建不同竞争压力组树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探讨间伐强度和竞争差异是否影响树木对干旱事件的响应策略。【结果】(1)不同间伐强度下低竞争组树木生长量显著高于高竞争组生长量(P <0.05)。(3)间伐增强了树木对干旱的适应能力,高竞争压力的红松和紫椴的恢复力,低竞争色木槭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均得到增强。红松、色木槭和紫椴恢复力均在重度间伐后呈现最大值。【结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保留木竞争环境是影响树木生长的关键要素,并改变了树木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轻度和中度间伐能够有效提高保留木低竞争株数比例,促进保留木的生长,重度间伐增强保留木对干旱事件的恢复力。因此,间伐能够缓解气候暖干化带来的生长下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海龙  张群  范少辉  赵克尊  杨文化  
本研究以红松幼树及其周围最近4株相邻木组成的小环境结构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相邻木、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6个环境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其中的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3个群落结构特征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顶部透光对红松幼树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东、西北、东南及中部等方向的直射光;(2)上层树种为叶片小或枝叶稀疏的树种时对红松幼树生长有利。(3)草本和灌木的盖度会影响红松幼树的生长,且在红松幼树的不同生长阶段,其影响作用不同。当红松幼树仍处于下木层时,草本和灌木会抑制红松幼树的生长,当红松幼树离开草灌丛后,草本、灌木影响作用将逐渐减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群  范少辉  沈海龙  杨文化  赵克尊  亓丽岩  
本项研究以红松幼树及其周围最近4株相邻木组成的小环境结构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相邻木、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6个环境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其中的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和相邻木等3个林木空间结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可以用开敞度表达红松幼树对光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随着林木的生长,开敞度将不断减小。(2)深厚的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约20cm)有利于红松幼树的生长。(3)用混交度和角尺度分别代表相邻木种类及相对于红松幼树的方位,当M=0 5(中度混交),W=0 5(随机),即同种红松伴生且周围相邻木为随机分布时,对红松幼树生长有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代力民  孙伟中  邓红兵  肖以华  
通过对长白山林区椴树阔叶红松林伐根的大量调查 ,认为红松种群是由不同年龄阶段的群团状斑块组成 ,以多世代群居 ,优势世代之间没有一定的严格间隔期 ,在年龄结构图上往往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峰。阔叶树在天然红松林中的分布呈群团状或散生 ,阔叶树的年龄也为异龄性 ,也为多世代共居。红松与阔叶树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消长关系 ,同龄伴生 ,异龄混生 ,形成复层异龄的针阔混交林 ,年龄结构与年生长关系的数学模型表明年生长量与年龄有正相关趋势 ,但林木年龄达到老龄时 ,生长有所减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振良  于贵瑞  王秋凤  赵士洞  延晓冬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实际林隙面积小于 2 5 0m2 的林隙数量占被调查林隙的 70 %以上 ,扩展林隙面积大部分分布在 1 0 0m2 ~ 5 0 0m2 之间 (70 %左右 ) ,林隙最大面积大部分分布在 3 0 0m2 ~ 90 0m2 之间 ,林隙模型所模拟的面积应在 5 0 0m2 ~ 90 0m2 之间。 4 0 %的阔叶红松林林隙是风干扰形成的。每个林隙的平均林隙形成木的数量是 2 .65株。最大林隙形成木集中分布在 5 0cm~ 60cm和 60cm~ 70cm两个径级内 ,占总数的5 0 %以上 ,红松、紫椴、蒙古栎和春榆在最大林隙形成木中占 95 %以上 ,其中紫椴 (4 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同彦  纪媛  蒋春晓  邵鹏  李海英  贾黎明  
【目的】比较树木叶片和塑料叶片单位面积滞纳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总悬浮颗粒物(TSP)等大气颗粒物的量,从而区分出受树木叶片结构影响的滞尘量(DRLS)和不受叶片结构影响的滞尘量(DULS),为探索城市树木缓解大气颗粒物污染的贡献及优化树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常用的6个绿化树种为对象,持续测定4个季度的叶片滞尘动态,以没有降雨影响的10天为1个试验周期,进行本底采样和颗粒物积累采样,并设置光滑塑料叶片(由自摩擦系数为0.04的聚四氟乙烯塑料制成)对照试验模拟DULS,对采集到的供试样本叶片(含树木叶片和塑料叶片)采用洗脱称量粒度分析法(EW...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嘉楠  夏媛倩  赵德先  储显  胡马  胡隽  刘慧  
【目的】树冠的大小直接影响树木的生态价值,探明树种合理的生长空间需求对城市森林的规划建设与经营维护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合肥环城公园内优势度靠前的10个城市森林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选取公园6个景区57块固定样地,在对冠幅、胸径及树高等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回归法、异速生长法,利用箱型图检验离群值,比较构建冠幅、树高与胸径的最优模型,并对树木最适宜生长空间大小进行预测。【结果】不同树种冠幅与胸径、树高与胸径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对两种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除侧柏和栾树外,异速生长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潇   秦立厚   刘琪璟  
【目的】阐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凋落叶分解之间的差异,探讨光合参数与植物凋落叶分解速率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叶片经济学谱的普适性提供依据。【方法】以19个乔木树种和11个灌木树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法做分解试验,2019年10月26日布设分解袋,2020年4月26日、6月26日、8月26日、10月26日回收分解袋;通过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拟合分解系数,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原位活体叶片的光响应曲线,拟合光合参数,分析相关性,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乔木树种中,红松分解系数最小(0.24),黄檗最大(1.05);灌木树种中,毛榛分解系数最小(0.52),瘤枝卫矛最大(1.63);灌木树种分解系数总体高于乔木树种(P=0.003)。(2)光合参数表现为光饱和点处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叶片羧化速率(CE)、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补偿点(LCP)、蒸腾速率(T_r)、气孔限制值(L_s)、暗呼吸速率(R_d)这9个光合参数的均值乔木树种高于灌木树种(P <0.05),胞间CO_2浓度(C_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乔灌木树种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3)乔灌木树种分解系数(k)与P_n、LSP、P_(max)、G_s、CE、LC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Rd无明显相关性;P_n和P_(max)存在多重共线性,逐步回归结果表明P_n对k的解释和指示作用最强。【结论】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叶片形态以及养分含量进而影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使得乔木树种虽然有更高的光合参数,但分解系数比灌木树种更低,即分解速率更慢,存在光照强度—叶片形态、养分含量—凋落叶分解速率的连通关系;P_n、G_s、CE、LSP、P_(max)、LCP基本符合叶经济学谱理论,P_n可以解释和预测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露双  王晓明  赵秀海  
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通过研究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建群树种红松和先锋树种山杨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以期揭示不同物种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红松和山杨对气候因子响应关系存在差异。红松主要受上年冬季温度和降水的负作用,山杨主要受到生长季末降水的限制作用。在极端情况下,上一年冬季的高温和较多降水以及当年生长季高温是导致红松形成窄轮的主要原因,而上一年生长季的较多降水和当年春季高温是影响山杨生长的主要原因。因此,树木生长—气候因子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物种特性。此外,还发现随着温度上升和降水格局的改变,春季降水对红松生长的正效应以及月最低温度对红松和山杨的负效应将逐渐突显,这可能是导致红松适宜区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臧润国  徐化成  高文韬  
本文通过对长白山脉西部蛟河林场32hm2原始红松阔叶林中77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红松阔叶林中13个主要乔木树种对林隙大小和发育阶段的更新反应规律。结果表明:树种更新密度随林隙大小的变化呈现出单峰型的反应,除沙松、紫椴和花楷槭在林隙面积为40~60m2时更新密度最大外,其它10个树种的更新密度都在林隙面积为20~40m2时最大。树种更新密度对林隙发育阶段有单峰型、双峰型和变化不明显3种反应类型。所有树种在林隙内的更新密度都大于其在非林隙林分下的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