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9)
2023(8819)
2022(7237)
2021(6686)
2020(5497)
2019(12643)
2018(12424)
2017(23491)
2016(12658)
2015(14639)
2014(14559)
2013(14825)
2012(14461)
2011(13593)
2010(13622)
2009(13036)
2008(12875)
2007(11744)
2006(10857)
2005(10378)
作者
(37682)
(31828)
(31467)
(30542)
(20541)
(15031)
(14331)
(12341)
(12263)
(11450)
(11435)
(10535)
(10463)
(10429)
(10266)
(9916)
(9371)
(9235)
(9108)
(8524)
(8356)
(7627)
(7622)
(7433)
(7297)
(7229)
(6870)
(6441)
(6437)
(6314)
学科
(82436)
经济(82362)
管理(32739)
(30856)
方法(29276)
数学(25303)
数学方法(25162)
中国(22580)
(22143)
企业(22143)
(18000)
地方(17313)
(15773)
(14948)
业经(14443)
(14110)
贸易(14102)
(13703)
农业(12644)
地方经济(12621)
(12566)
(11441)
金融(11439)
(10959)
银行(10950)
(10700)
理论(10352)
环境(10058)
(9996)
收入(9642)
机构
大学(208731)
学院(203648)
(106196)
经济(104582)
研究(79342)
管理(71601)
中国(61006)
理学(60479)
理学院(59761)
管理学(59019)
管理学院(58617)
(47078)
(44645)
科学(42329)
(40404)
财经(37561)
经济学(36828)
研究所(36344)
(34301)
中心(33027)
经济学院(32884)
北京(29460)
(29384)
(28215)
(28124)
师范(27967)
财经大学(27801)
(27286)
科学院(24188)
业大(23248)
基金
项目(122240)
科学(97550)
研究(92481)
基金(92265)
(79744)
国家(79092)
科学基金(66825)
社会(64415)
社会科(61176)
社会科学(61162)
基金项目(46505)
(42498)
教育(41811)
资助(39116)
自然(38095)
自然科(37233)
自然科学(37223)
(37027)
自然科学基金(36623)
编号(34596)
成果(30409)
(29915)
国家社会(28910)
重点(27974)
(27743)
中国(27294)
教育部(26445)
课题(25070)
人文(24923)
(24404)
期刊
(125098)
经济(125098)
研究(73705)
中国(41539)
(34818)
学报(29075)
管理(28781)
科学(28014)
(26401)
大学(22841)
财经(22104)
经济研究(21847)
学学(21327)
(20672)
金融(20672)
教育(19920)
(19391)
农业(17853)
问题(17122)
技术(16229)
(15629)
业经(15072)
世界(14687)
国际(14119)
技术经济(12243)
统计(11069)
经济问题(10554)
(9850)
现代(8992)
经济管理(8949)
共检索到327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朱富强  
近年来国内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滋生了种种社会经济问题。尽管主流经济学家往往基于市场交换的逻辑为这种情形辩护,但实际上,工资并不是由劳动者的贡献而主要是由社会供求关系决定的;而社会制度是影响供求力量的重要因素,因而收入本身是一定分配制度的产物,它不是基于贡献原则而是基于社会原则。正因为收入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分配体制和法律制度,因而收入差距的拉大实际上也反映了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性以及法律制度的明显缺陷。因此,完善社会制度、理顺公共领域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是政府的核心职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陶永谊  
经济的危机其实反映的是经济理论的危机。我们用来指导经济政策的理论很可能出了问题。当"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同时失灵的时候,有必要对我们曾经坚信不疑的理论信条进行一次重新的梳理和审视,本文对几年来主流经济学理论九大缺陷的反思做一个简略的归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秋运  林志帆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推行赶超战略的国家倾向于采用金融抑制政策以扶持工业部门、压制服务业部门,造成经济结构工业化的扭曲,而由于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偏低,这种结构扭曲致使其劳动收入份额不断走低。使用理论模型与基于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针对中国的研究发现,样本期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低于模型预测值,且缺口趋于扩大;中国严重的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扭曲状况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约1/3的下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廷惠  
由于对时间的简单处理,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市场动态过程。不同于主流经济学,洞察到真实时间的主观性和动态性,市场过程理论强调真实时间导致的不确定性以及必然的学习过程之重要意义。时间是理解现实市场运行的核心要素,真实时间决定了无知的不可避免,决定了人类行动的特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志甫  赵全厚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理论庸俗性表现的反思,可得出如下结论:(1)不能割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联系,而过分宣扬“经济人”或“理性人”的假设;(2)不能割裂经济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而孤立地研究经济。对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不能仅仅研究其理论本身,还应研究其产生的思想和文化背景;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和模式,不能过分倚重或迷信经济数量分析。对于中国的经济问题,必须放在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民族心理等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开展研究和寻求解决途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夏业良  
现代劳动经济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新古典经济学中发展最为迅速、涉及或参与研究的经济学家人数较多、并且研究技术和工具不断得到充实和改进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它不仅囊括了就业理论、商业周期理论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微观经济分析,而且还吸收和应用了心理学、社会学、科学哲学、政治学、行为科学、统计学、微观计量经济学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华  
文章借助福柯的"知识—权力"哲学观,既对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有关权力与经济学理论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了系统梳理,也为观察、理解和批判性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和视角。通过对西方经济思想史有关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1)经济学理论难以摆脱权力的深刻影响;(2)那些受到权力青睐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可以通过掌握的资源构造一个有利于本流派发展的"真理制度(truth regime)";(3)主流经济学理论一旦形成了"真理制度",容易束缚经济学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文章认为,在中国进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知识—权力"哲学框架对于中国经济学理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晓星  
当前 ,中国大量下岗职工能不能、要不要进出“再就业中心” (简称“中心”) ,成为十分棘手的现实问题。进出“中心”只是形式问题 ,其本质在于 ,要不要继续保留劳动和社保关系“两分离”。中国的下岗人员 (其中有许多“协保”和“内部退休”)最大的特点是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在市场用工单位 )和社保关系 (在原国有单位或政府手中 )两分离。从经济规律来说 ,“两分离”形式降低了劳动价格 ,增加了劳动需求 ,使许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 ,从而促进了社会稳定 ;同时 ,由于降低劳动成本 ,使许多新兴行业、企业迅速发展。由于我国的公有制传统、较低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东方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两分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王智莉  
本文首先概述了经济学哲学名篇中穆勒、凯恩斯、罗宾斯和弗里德曼等经济学方法论"大家"关于经济学理论及其假定、规则、规律等和现实的关系,指出两者虽然有相符合的地方,但是毕竟也有不相符合之处。理论是我们理解现实的桥梁,如果没有理论,我们就不能理解现实。经济学家要尽力修正理论,使之逼近现实。进而论述了经济学家在将经济学理论应用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问题,有时甚至会以失败告终。经济学家要公正地批判自己的理论,对得出的结论需保持一种适当怀疑的态度。最后得出:经济学家的作用主要在于认识世界(或解释世界、预测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也只有在经济学理论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经济学理论改造世界的积极作用才能逐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潮镇  李平  
近年来,我国西藏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全国内地各省区市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面向"十三五"时期,西藏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文章以新市场财政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当前西藏经济发展进行嵌入思考分析,认为其存在增长动力单一、产业结构薄弱、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不足、缺少高素质人才以及财政资本薄弱等五方面的问题。西藏应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将自己作为市场平台众多参与者中的成员,才能实现公共价值最大化以及市场规则的合理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富强  
马克思经济学从根本上是代表弱势群体的利益,反映弱势者对社会正义的要求,从而不承认现实的合理性。相反,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为既得利益服务的,它用伦理实证主义价值观来为现实进行解释和辩护,以供求均衡来合理化社会制度,从而具有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刘磊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现代货币理论(MMT)在今天的兴起,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现实困境和政策应对有较大关系。现代货币理论的三大支柱是货币国定论、财政赤字货币化和最后雇佣者计划。尽管现代货币理论有关政府发债无约束、央行与财政合二为一、零利率政策以及充分就业的扩张政策不会引起通胀等主张与现实有距离,且理论逻辑自洽方面存在不足,但它对于认识货币的本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以及应对现实经济问题方面均能有所启示。此外,现代货币理论作为非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其生存勃兴之道,对于中国(学派)经济学的发展亦有重要启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小亮  
从利益关系角度看,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任务与理论宗旨是论证说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的有效性、合理性与永恒性,所以其主线必然是致力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利益关系和谐与统一的说明。为此,主流经济学着力分析、论证私有制市场经济既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又可以协调或兼容利益关系,并极力维护、崇尚私有制市场经济体制,倡导市场万能或市场神话。如果从本质上看,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完全符合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与基本精神,所以,它本质上是自由主义经济学。从理论演进分析角度,可以看出主流经济学关于市场体制如何协调利益关系,并结合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基本原则与基本政策主张,得出西方经济理论在本质上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菁  周宁  
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劳动报酬和生产率的决定因素,而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率会随之上升。当前我国实施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一方面有利于各个经济主体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扩大。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状况,认识我国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罗玉辉   张志  
长期以来,经济“混合物”现实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纯净物”思维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者借鉴自然科学中的实验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广泛采用自然实验并推动了所谓可信性革命。从表面上来看,这使西方主流经济学取得了堪称经济学革命的长足发展,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次经济学革命不但未能有效缓和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脱节问题,反而使其背离得更加严重,存在着自然实验不自然、可信性革命不可信、可操作性陷阱和外部有效性难题等根本缺陷。本文将本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尝试从经济“混合物”现实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纯净物”思维的矛盾出发,深入分析自然实验和可信性革命所存在的缺陷,希冀能够进一步多元化经济学研究方法,植根中国实践,提炼中国经验,创新中国话语,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添砖加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