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8)
- 2023(14733)
- 2022(12607)
- 2021(11768)
- 2020(9917)
- 2019(22503)
- 2018(21974)
- 2017(42349)
- 2016(22747)
- 2015(25321)
- 2014(24838)
- 2013(24548)
- 2012(22417)
- 2011(20039)
- 2010(20041)
- 2009(18570)
- 2008(17058)
- 2007(14776)
- 2006(12943)
- 2005(11188)
- 学科
- 济(83947)
- 经济(83847)
- 管理(64229)
- 业(63661)
- 企(52881)
- 企业(52881)
- 方法(39849)
- 数学(34767)
- 数学方法(34435)
- 融(27847)
- 金融(27846)
- 中国(27836)
- 银(26185)
- 银行(26121)
- 行(25187)
- 农(23623)
- 财(23521)
- 业经(19679)
- 学(19080)
- 地方(18422)
- 制(18337)
- 贸(17202)
- 贸易(17189)
- 易(16718)
- 农业(16268)
- 务(15817)
- 财务(15754)
- 财务管理(15729)
- 企业财务(15004)
- 理论(14467)
- 机构
- 大学(315643)
- 学院(313595)
- 管理(125369)
- 济(123401)
- 经济(120742)
- 理学(109446)
- 理学院(108251)
- 管理学(106362)
- 管理学院(105841)
- 研究(105346)
- 中国(83810)
- 科学(67400)
- 京(66679)
- 农(57972)
- 财(55373)
- 所(52948)
- 业大(52013)
- 中心(50178)
- 研究所(49015)
- 农业(45782)
- 财经(45401)
- 江(43695)
- 北京(41824)
- 经(41433)
- 范(39323)
- 师范(38809)
- 院(37883)
- 经济学(37065)
- 州(36362)
- 财经大学(34189)
- 基金
- 项目(224381)
- 科学(174664)
- 基金(162965)
- 研究(158741)
- 家(144858)
- 国家(143384)
- 科学基金(121785)
- 社会(99810)
- 社会科(94682)
- 社会科学(94653)
- 省(87696)
- 基金项目(87636)
- 自然(81306)
- 自然科(79389)
- 自然科学(79365)
- 自然科学基金(77950)
- 划(74304)
- 教育(71626)
- 资助(66509)
- 编号(63782)
- 重点(50209)
- 成果(50207)
- 部(48546)
- 发(47424)
- 创(47190)
- 创新(44035)
- 科研(43568)
- 课题(43230)
- 计划(42065)
- 大学(41236)
- 期刊
- 济(126515)
- 经济(126515)
- 研究(88682)
- 学报(56794)
- 中国(55979)
- 农(52085)
- 科学(49373)
- 管理(43454)
- 大学(41908)
- 融(40568)
- 金融(40568)
- 财(40252)
- 学学(39941)
- 农业(35294)
- 教育(29688)
- 技术(24056)
- 财经(21550)
- 业经(21108)
- 经济研究(20573)
- 经(18252)
- 业(18233)
- 科技(16705)
- 问题(16424)
- 理论(16091)
- 版(15556)
- 图书(15342)
- 业大(15241)
- 实践(14903)
- 践(14903)
- 技术经济(14004)
共检索到449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若杨
主权信用评级本是解决信息不对称,进行主权信用风险监测和衡量一国信誉和实力的重要工具,但是近年来却频频被西方国家当作干预他国内政和经济的手段。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背后都有评级机构的身影,而三大评级机构长期以来压低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行为更是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信用评级关系一国金融安全和稳定,评级等级的骤然下调会引发市场恐慌甚至金融震荡。因此,加强对民族评级机构的扶持,建立我国自主主权信用评级体系,是我国未来金融建设的重要任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余送 黄光磊
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主权信用评级波动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和传递机制,探讨了主权信用评级、国际投资银行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加强对外资机构在华信用评级业务范围和评级流程的监督管理、推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建设、理顺评级过程中所涉各方利益、探索投资者的法律保障等5个方面,就促进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公正和稳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开放 主权信用评级 金融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俊文
信用评级业通过对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进行评级,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和决策,直接关系到金融产品定价权,并直接影响一国信贷市场利率和汇率形成,与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为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金融安全 对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林源
信用评级关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探究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充当了幕后"推手",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揭示了信用评级话语权与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在关系。本文拟研究信用评级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加强信用评级监管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金融安全 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监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亦军
本文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批评为背景,首先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自主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深入分析了国际评级机构高度渗入对我国金融及经济安全的威胁,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自主信用评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信用评级 金融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那明
本文利用27个OECD国家1999~2012年378个面板数据,对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均GDP、GDP增长率和经常账户余额的增加会令国际评级机构调高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政府债务负担的累积、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令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而政府出现的财政盈余或是赤字并不会显著地令评级机构上调或是下调评级结果。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行为能够体现一定的公允性和公信力,在对欧债危机爆发最严重的5个国家进行评级时并不存在恶意下调的举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近期,美国大选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预期波动带来巨大冲击,也使我们进一步看到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的风险传染变得更加频繁。对于我国来说,考虑到金融对于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加大,亟需在开放视角下构建高效的金融安全保障机制,其中涉外金融安全管理即为核心内容之一。现有涉外金融领域的安全隐患在金融要素全球流动更加频繁的现在,各国都对涉外金融安全高度重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红力
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利益,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共同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要义。国家利益博弈的结果取决于金融安全战略的高下,而制定国家金融安全战略,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正本清源,正确看待三个问题:首先,金融安全不是一个纯粹技术问题,也不是被动防御的过程,不能仅用指标来进行衡量,而需要从整体的、长期的、全盘的、深远的、主动的战略角度来进行考虑、设计和实施;其次,最大化国家利益是阳谋,不是阴谋;最后,安分守己并不安全,"对外乱中有为,对内底线思维"共同构成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核心战略思想。
关键词:
金融安全 国家利益 利益博弈 金融霸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洪 焦津强
在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已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威胁。对中国而言,如何早日着手建立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充分细致的比较分析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国对外经济平衡状况的指标(如负债率、债务率、外汇储备可供进口月数等)在预测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家政权是否会受到冲击方面,所起作用并不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真正对国家金融安全能直接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外债与国际储备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最需要重视的是以下指标:(1)国际储备与外债总额的比率;(2)当年还本付息额与国际储备的比率;(3)短期外债与国际储备的比率。上述三大指标是一个有机的整...
关键词:
金融安全 金融危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正>国家金融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9年10月获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和中央财经大学建设与运行管理委员会共同指导建设,2023年教育部组织了专家验收。中心以“国家金融安全”为核心主题,建立一个开放、协同合作、跨学科的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国家金融不安全的根源、机制和应对策略,从国际和国内两大视角探索建立国家金融安全理论框架,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并以工程化手段解决国家金融安全运行中的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沈凤武 沈跃峰 杜明艳 罗奕钢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对当今国际经济和金融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但是,与其地位不相符的是,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事后多次被证明准确性和前瞻性较差。事先缺乏预警而事后大幅降级,甚至对加剧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从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质量的检验方法入手,系统分析了违约率和迁移率等传统方法在检验评级结果起到的作用及其不足,给出了检验评级质量的一般方法,并验证了该评级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信用风险 主权信用评级 国债 CDS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劲松
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穆迪公司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评级机构地位突出、表现活跃,客观上对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备受瞩目。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评级机构的地位金融评级机构是信用中介机构的一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背景下,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金融机构为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实行积极稳健货币政策”和“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等多处阐述了金融安全相关问题,其中,“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安全涉及的风险因素不仅存在于金融体系内部,而且存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毅亭
(一)纵观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一败再败,旧王朝的破落受辱是国家机器长期腐坏的命运归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一胜再胜,共产党的攻无不克是理想信念星火燎原的力量使然;从国家新生到改革开放的一进再进,新中国的不断强大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结果。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物质层面的建设和积累已然达到一个高度,精神层面的建设和积累也需要达到一个与物质层面相适应的高度。尤其是中华民族百年苦难所积淀的自强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延平 张方群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一个国家,一旦实行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进程,就会立即卷入国外的金融漩涡。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金融安全问题。尤其是当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