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18)
2023(3606)
2022(2844)
2021(2540)
2020(2115)
2019(4581)
2018(4188)
2017(8378)
2016(4064)
2015(4449)
2014(4345)
2013(4296)
2012(3916)
2011(3544)
2010(3836)
2009(4073)
2008(2901)
2007(2665)
2006(2498)
2005(2439)
作者
(10617)
(8361)
(8305)
(8056)
(5249)
(4003)
(3906)
(3538)
(3040)
(3022)
(2888)
(2837)
(2774)
(2703)
(2637)
(2509)
(2507)
(2425)
(2322)
(2164)
(2139)
(2076)
(2007)
(1961)
(1927)
(1871)
(1840)
(1814)
(1795)
(1782)
学科
(24810)
金融(24810)
(22016)
银行(22016)
(21479)
(14351)
经济(14341)
(13549)
中国(12836)
管理(12473)
(11522)
企业(11522)
中国金融(10931)
(7807)
(7093)
(5742)
财务(5729)
财务管理(5723)
企业财务(5562)
地方(5535)
方法(5495)
数学(5038)
数学方法(5020)
业经(4526)
(4405)
业务(4370)
事业(4289)
(4163)
制度(4045)
(4045)
机构
学院(52483)
大学(50812)
(25500)
经济(24924)
中国(23033)
管理(19371)
研究(16299)
(16054)
理学(15948)
理学院(15848)
管理学(15657)
管理学院(15577)
银行(15526)
(14577)
(14025)
(13809)
金融(13765)
人民(11790)
中心(11435)
财经(10867)
国人(10766)
中国人(10724)
中国人民(10670)
(9908)
(9846)
经济学(9120)
人民银行(9109)
经济学院(8372)
财经大学(8336)
中国人民银行(8269)
基金
项目(32567)
科学(25724)
研究(25652)
基金(24097)
(19825)
国家(19645)
社会(17481)
科学基金(17386)
社会科(16815)
社会科学(16813)
(12848)
基金项目(12451)
教育(10868)
编号(10367)
(10093)
资助(10060)
(10054)
自然(9681)
自然科(9479)
自然科学(9478)
自然科学基金(9331)
成果(8537)
国家社会(7558)
(7494)
(7440)
(7382)
重点(7357)
金融(7259)
(7166)
(7010)
期刊
(27709)
金融(27709)
(25422)
经济(25422)
研究(17738)
(10718)
中国(10305)
(7343)
管理(7144)
财经(5763)
学报(5195)
科学(4996)
(4800)
中国金融(4726)
大学(4510)
学学(4466)
理论(4300)
经济研究(4215)
实践(3955)
(3955)
农业(3831)
业经(3738)
技术(3712)
国际(3255)
农村(3187)
(3187)
问题(3037)
(2918)
上海(2763)
财会(2757)
共检索到90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余送  黄光磊  
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主权信用评级波动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和传递机制,探讨了主权信用评级、国际投资银行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加强对外资机构在华信用评级业务范围和评级流程的监督管理、推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建设、理顺评级过程中所涉各方利益、探索投资者的法律保障等5个方面,就促进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公正和稳定提出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若杨  
主权信用评级本是解决信息不对称,进行主权信用风险监测和衡量一国信誉和实力的重要工具,但是近年来却频频被西方国家当作干预他国内政和经济的手段。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背后都有评级机构的身影,而三大评级机构长期以来压低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行为更是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信用评级关系一国金融安全和稳定,评级等级的骤然下调会引发市场恐慌甚至金融震荡。因此,加强对民族评级机构的扶持,建立我国自主主权信用评级体系,是我国未来金融建设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亦军  
本文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批评为背景,首先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自主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深入分析了国际评级机构高度渗入对我国金融及经济安全的威胁,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自主信用评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林源  
信用评级关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探究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充当了幕后"推手",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揭示了信用评级话语权与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在关系。本文拟研究信用评级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加强信用评级监管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俊文  
信用评级业通过对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进行评级,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和决策,直接关系到金融产品定价权,并直接影响一国信贷市场利率和汇率形成,与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为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园园  
美国次贷危机证明了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一旦信用评级出现问题,将给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冲击。信用评级是金融行业标准制定者,是整个行业的战略制高点,更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立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我国亟需完善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大力扶持本土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熊园  
维护金融安全,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也要坚持全局思维,即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改革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央政治局近日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金融安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殷孟波  邱泉  仲崇岗  
近年来,在宏观调控初见成效的同时,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为危害金融安全的隐患,主要表现在银行资本金不足、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金严重财政化。针对上述问题,应把防范出现系统性、地区性金融风险作为“九五”期间金融监管的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熊园  
维护金融安全,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也要坚持全局思维,即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改革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央政治局近日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金融安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史瑞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金融安全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关系到一国的政治安全与社会安全,金融工作者不仅要把金融安全提到国家安全的高度认真看待,而且还有义务宣传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民的金融安全意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劲松  
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穆迪公司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评级机构地位突出、表现活跃,客观上对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备受瞩目。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评级机构的地位金融评级机构是信用中介机构的一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背景下,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爱国  
信用衍生产品是重要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本文通过分析信用衍生产品对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的影响,研究信用衍生产品发展规律,认为信用衍生产品转移的信用风险在市场容纳能力限度内,市场能够分散吸收,提高金融效率;反之,超出市场限度,就会放大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晶妹  王涛  闵素芹  
信用扩张对金融安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迫使理论界和实务界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信用扩张自身的演变机理及其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作用。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运行体系安全出发,以信用及信用扩张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信用扩张与金融安全相关理论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可以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军  
当前,社会信用问题已愈来愈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创建金融安全区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基于此,应该正确处理好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把借助政府力量和搞好与其它监管机关的协调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功能,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以实现金融安全和信用建设的良性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