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5)
2023(6478)
2022(5510)
2021(4988)
2020(4101)
2019(9460)
2018(8846)
2017(17798)
2016(9412)
2015(10898)
2014(10846)
2013(10898)
2012(10045)
2011(8931)
2010(8938)
2009(8503)
2008(8753)
2007(7693)
2006(6850)
2005(6154)
作者
(26178)
(21816)
(21780)
(20688)
(14301)
(10448)
(10128)
(8499)
(8365)
(8030)
(7473)
(7303)
(6920)
(6814)
(6756)
(6592)
(6494)
(6483)
(6457)
(6390)
(5407)
(5393)
(5277)
(5033)
(4979)
(4870)
(4830)
(4790)
(4352)
(4172)
学科
(46016)
经济(45970)
管理(40899)
(40797)
(36240)
企业(36240)
方法(27147)
数学(24553)
数学方法(24445)
(18634)
(14787)
财务(14770)
财务管理(14739)
企业财务(14215)
(10179)
业经(10164)
中国(10156)
(9918)
贸易(9909)
(9680)
(8789)
农业(7221)
地方(7111)
(6371)
(6353)
金融(6353)
理论(6308)
技术(6230)
供销(6181)
(6181)
机构
大学(144142)
学院(142549)
管理(62888)
(62227)
经济(61188)
理学(54494)
理学院(54111)
管理学(53626)
管理学院(53364)
研究(38403)
(32805)
中国(32574)
(28760)
财经(26584)
(24263)
(20324)
财经大学(19940)
经济学(19785)
科学(19397)
中心(19362)
商学(18803)
商学院(18667)
经济学院(18183)
北京(17862)
(17553)
业大(16929)
(16713)
(16542)
经济管理(16082)
(15534)
基金
项目(92196)
科学(74803)
基金(70666)
研究(68920)
(59268)
国家(58801)
科学基金(53249)
社会(46708)
社会科(44644)
社会科学(44632)
基金项目(37025)
(34090)
自然(33823)
自然科(33113)
自然科学(33109)
教育(32631)
自然科学基金(32612)
资助(30101)
(28202)
编号(28020)
成果(23260)
(22091)
教育部(20161)
国家社会(19850)
人文(19847)
重点(19662)
(18780)
项目编号(18643)
(18273)
大学(18222)
期刊
(62950)
经济(62950)
研究(40298)
(28904)
中国(24743)
管理(22913)
学报(17795)
科学(15447)
(15031)
金融(15031)
大学(14089)
财经(14061)
(13723)
学学(13053)
(11838)
经济研究(11224)
教育(11203)
技术(11199)
业经(10483)
图书(9456)
会计(9368)
农业(9291)
财会(9144)
理论(8109)
问题(8079)
商业(8060)
(7892)
实践(7301)
(7301)
统计(7236)
共检索到208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艳  
一般来说,独立董事能够对管理层起到监督作用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效果究竟如何,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引入"独立董事声誉"这一长期被忽视的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核心理念,构建了引入声誉机制的独立董事激励模型,并采用2004年至2005年沪市A股独立董事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追踪,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所受到的声誉激励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独立董事的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性,声誉激励只能够促使独立董事避开公开违规事件,却不能激励独立董事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这很可能是影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祥有  
本文以2005—2008年度处于持续督导期间的在我国深交所上市的535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保荐机构声誉与IPO公司持续督导期间的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前十大保荐机构是否可以提高其持续督导的IPO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保荐机构声誉与IPO公司持续督导期间的信息披露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由我国前十大保荐机构持续督导的IPO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并不高于由其它保荐机构持续督导的IPO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本文认为当前有关监管部门的政策措施应包括建立持续督导费用支付制度;加强对保荐机构持续督导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加大对保荐机构持续督导违规行为的惩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镜秀  何亮  
信息披露质量与信用利差显著负相关,较低的信息披露质量加剧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二级市场公司债信用利差;与低杠杆率公司相比,较低的信息披露质量对高杠杆率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大;此外,信息披露质量对短期限债券的信用利差影响更显著。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利于降低公司债券的融资成本,完善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信用债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会计信息相关性是财务会计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以2008—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的非ST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总资产周转率和费用率作为代理成本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其代理成本越低。信息披露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文章为完善我国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和相关监管部门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斌  梁欣欣  
本文从公司治理、经营状况角度分析、讨论了它们与信息披露质量间的内在关系。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1-2004年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报告结果及188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及4年的分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1)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财务收益能力、资产规模等因素正相关;(2)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3)与股权结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4)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一型公司,其信息披露质量较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施  
会计信息相关性是财务会计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以2008—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的非ST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总资产周转率和费用率作为代理成本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其代理成本越低。信息披露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文章为完善我国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和相关监管部门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毕金玲  成艳丽  许男男  
本文构建了承销商声誉、定增折价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承销商声誉与定增折价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并且大股东参与定增能够强化二者之间的反向关系;同时承销商的鉴证效应进一步表现在定增后公司业绩表现上,承销商声誉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克服自选择之后承销商声誉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正向关系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从承销商声誉的视角更深入的理解定向增发问题,也为新兴市场中定向增发的监管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万青  
笔者以深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考评结果作为公司治理水平的替代变量,分析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质量、审计风险、审计定价间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好,审计定价越低,且这一现象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中表现更为突出。上述发现说明公司治理影响了审计定价,且大型事务所对源于公司治理的风险更加敏感,原因可能在于大型事务所较早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其识别、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更强。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陆正飞  韩非池  
从垄断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1994-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发行公司IPO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地域垄断性的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其股票抑价程度显著高于非地域垄断性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2)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最为显著;(3)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不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4)民营企业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不显著;(5)在发行制度由行政审批改为自由定价制度后,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IPO抑价的影响有所减弱。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朱君  吴国萍  
内部审计信息作为衡量内部审计受托责任履行的载体,对降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日趋规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设立隶属于董事会的内部审计机构。披露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信息的上市公司在资产规模、股权集中度、财务状况、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方面与披露未设置内部审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存在显著差异;财务状况好的上市公司更趋向于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自愿披露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情况的上市公司普遍以国有性质居多、股权集中度较高、财务状况良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英允  杨朝  高敬忠  
以2010~2018年我国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利用"互动易"这一交易所网络互动平台进行互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作用。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通过"互动易"平台进行的互动程度提高有助于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网络平台互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作用会受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当产品市场竞争较强的时候提升作用较显著。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替换变量度量方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研究从信息披露质量的角度丰富了对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治理功能的研究,并为深交所探索市场化监管转型与监管创新路径提供了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远勤  
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代表企业声誉,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正相关,但不显著,低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扣除项后的每股收益以及独立董事人数,均与自愿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需要尽快建立信息披露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长期稳步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增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冯旭南  李心愉  
以2004-2009年的A股IPO公司为样本,我们探讨主承销商分析师买入推荐的可信性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市场表现较差时,主承销商分析师倾向于给出买入推荐。此外,相对于主承销商,市场更相信其他券商分析师给出的买入推荐。我们还发现,其他券商分析师也能够识别主承销商买入推荐所包含的乐观性偏差。我们的这一结论为主承销商分析师所面临的利益冲突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不仅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也有利于监管当局对证券分析师行业对症下药,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平  李瑞鹏  吴边  
在中国当前的询价制下主承销商没有对新股进行自主配售的权利,所以在询价过程中,参与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将缺少激励去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使得主承销商对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价值不确定性大的公司的定价将更依赖于自身的定价能力。由于声誉排名高的主承销商的执业质量和定价能力更强,能够更准确的定价,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并证明声誉排名高的承销商更能帮助不确定性高的公司降低IPO抑价程度,而对于不确定性低的公司,承销商的声誉降低IPO抑价程度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开刚   秦玉龙   杨庆  
针对注册制下新股发行中机构投资者“抱团压价”现象,监管机构通过加强网下询价监管,以规范询价机构的报价行为。文章以2019—2022年48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询价监管新规前后承销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询价监管新规后承销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报价的影响力显著下降。横截面结果显示,当承销商声誉较低、上市公司信息环境更差时,承销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报价的影响力在询价监管新规后下降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询价监管新规发布后,承销商分析师预测价格更加乐观,机构投资者报价的离散程度更大。文章拓展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影响的文献,为进一步完善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