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7)
- 2023(15232)
- 2022(13244)
- 2021(12580)
- 2020(10565)
- 2019(24393)
- 2018(24686)
- 2017(47312)
- 2016(25576)
- 2015(28849)
- 2014(28623)
- 2013(27693)
- 2012(24976)
- 2011(22416)
- 2010(22758)
- 2009(21225)
- 2008(20716)
- 2007(18024)
- 2006(15890)
- 2005(13823)
- 学科
- 济(99244)
- 经济(99058)
- 管理(73532)
- 业(68060)
- 企(59031)
- 企业(59031)
- 方法(46571)
- 数学(39230)
- 数学方法(38504)
- 中国(27400)
- 农(26732)
- 财(25247)
- 业经(23573)
- 学(21635)
- 理论(20592)
- 制(20495)
- 地方(18673)
- 和(17818)
- 农业(17387)
- 技术(16252)
- 贸(15974)
- 贸易(15967)
- 银(15516)
- 易(15499)
- 务(15489)
- 银行(15482)
- 财务(15405)
- 财务管理(15374)
- 教育(15120)
- 行(14758)
- 机构
- 学院(352298)
- 大学(352016)
- 管理(139992)
- 济(134801)
- 经济(131704)
- 理学(121336)
- 理学院(120029)
- 管理学(117555)
- 管理学院(116923)
- 研究(114888)
- 中国(85023)
- 京(75120)
- 科学(71896)
- 财(64005)
- 所(56870)
- 农(52471)
- 中心(51808)
- 研究所(51693)
- 江(51182)
- 业大(51106)
- 财经(50464)
- 范(48453)
- 师范(48068)
- 北京(47772)
- 经(45724)
- 院(41883)
- 州(41812)
- 农业(40572)
- 经济学(39509)
- 技术(38797)
- 基金
- 项目(239748)
- 科学(188511)
- 研究(178881)
- 基金(171587)
- 家(148272)
- 国家(146964)
- 科学基金(126794)
- 社会(111275)
- 社会科(104656)
- 社会科学(104621)
- 省(94711)
- 基金项目(90321)
- 教育(84377)
- 自然(82069)
- 自然科(80155)
- 自然科学(80139)
- 划(79488)
- 自然科学基金(78653)
- 编号(75216)
- 资助(71343)
- 成果(61804)
- 重点(53494)
- 部(52442)
- 课题(52107)
- 发(50242)
- 创(50106)
- 项目编号(46569)
- 创新(46501)
- 教育部(45490)
- 大学(45273)
- 期刊
- 济(149446)
- 经济(149446)
- 研究(105790)
- 中国(69813)
- 学报(53251)
- 管理(52365)
- 科学(49896)
- 财(49327)
- 教育(49284)
- 农(47975)
- 大学(40974)
- 学学(38125)
- 农业(33014)
- 技术(32734)
- 融(28463)
- 金融(28463)
- 业经(25443)
- 经济研究(24366)
- 财经(24219)
- 经(20683)
- 图书(19612)
- 问题(18639)
- 科技(18273)
- 理论(16933)
- 业(16902)
- 技术经济(16796)
- 版(16260)
- 统计(16198)
- 商业(15514)
- 实践(15497)
共检索到515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玉娟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价值观取向决定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模式。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科技与社会发展形成四种不同模式。通过对模式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价值观 科学技术 和谐社会 模式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牛月翰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新境界。本文就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论述,从中体现出和谐社会的生态价值观。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价值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铁生
我国的市场经济始于流通,流通领域也最早与世界经济接轨,流通造福社会,市场改善民生,流通领域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和社会转型中起到了先导作用。但是,我国流通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流通体制有待深化改革,一些重要商品和服务存在寡头垄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流通的发展水平不均衡,信息技术落后,基础设施问题突出,流通立法滞后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对于流通理论界而言,首先要解决方法论的问题,即正确对待马克思流通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中的流通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探讨流通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行业学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充分合作,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流通问题,共同促进社会的...
关键词:
现代流通 流通理论 流通革命 和谐社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俊和 张金榜 陈建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祥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最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近几年来,经济学界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端计
中国目前剩余城乡贫困问题大量存在的现状特征,既凸显了城乡反贫困政策中"双轨制"模式的局限性,也说明反贫困已到了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时期。应对中国目前的反贫困体制进行反思,对反贫困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应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按照统筹城乡反贫困的政策理念,整合各方面资源,多视角关注贫困问题,推动管理体制、就业、社保政策等方面的综合联动改革,统筹规划和安排城乡反贫困政策,实行农村与城市反贫困并重,并加强城乡反贫困工作的互动。实施"预防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开发性扶贫"三位一体式反贫困创新模式。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反贫困 双轨制 并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鹤进
当下,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生态价值观教育也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原因,并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生态价值观教育存在的教育内容缺失、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学环境贫乏等问题,提出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应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化生命价值意义生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环境,完善意识形态吸引力等措施。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价值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和社会保障滞后等问题是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农民工在就业中存在来自各方面的歧视,严重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落实和制度的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以就业保障为基础,收入保障为核心,社会经济发展为出路。因此,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就要消除就业歧视本身,增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抗干扰性,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就业发展互动机制。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农民工 就业歧视 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申茂向,尹昌斌,邱建军
“科技富民强县”是新时期构建县域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和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科技富民强县”与建立和谐社会的关系,论述了依靠科技实现县“强”民“富”的内涵,指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是一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提出在实施过程中要以上下联动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机制创新作为保障。
关键词:
科技 富民强县 和谐社会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瑛珊
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障统计建设。因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统计体系:建立社会保障统计风险控制机制和预警机制;构建科学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统计标准体系;改革统计调查方法,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社会保障统计分析,等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希 彭一中
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发挥、图书馆的信息共享,图书馆教育功能的拓展和与时俱进的图书馆社会价值观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图书馆应是图书馆服务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发展目标。和谐图书馆将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将实现依法治馆,实现资源共享,与读者和谐相处。参考文献9。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芬 董晋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民本思想,不绝于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民本思想已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民本思想进行深一步探究,旨在挖掘传统民本思想中的积极因素,用以指导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民本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付丽娜 龚志民
本文从循环消费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入手,讨论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循环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循环消费 和谐社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沈立人
构建和谐社会,以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为综合基础,是一个终极目标,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整体和长远要求。其基本点,以公平即公正与平等为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精神。要铺垫全民就业(在当前即零家庭失业)和全民社保、全民教育三条底线。要处理好官与民、贫与富、城与乡、劳与资四方面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公正与平等 全民就业 人际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玲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话题。从法律视角分析要以分配正义为基础构建其秩序体系,要畅通立法等民意表达机制,要构建起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整合机制,最根本的是要经济发展,正确协调各类利益关系。
关键词:
和谐 分配正义 法律视角 制度 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