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4)
2023(7543)
2022(6024)
2021(5330)
2020(4182)
2019(9335)
2018(8773)
2017(16589)
2016(8282)
2015(9096)
2014(8800)
2013(8790)
2012(8278)
2011(7859)
2010(8034)
2009(7780)
2008(7431)
2007(6698)
2006(6351)
2005(5940)
作者
(24060)
(20308)
(19975)
(19491)
(13033)
(9386)
(9113)
(7728)
(7696)
(7181)
(7160)
(6535)
(6531)
(6526)
(6257)
(6225)
(5921)
(5896)
(5832)
(5347)
(5313)
(4921)
(4824)
(4707)
(4657)
(4633)
(4279)
(4135)
(4081)
(3913)
学科
(61229)
经济(61199)
管理(22587)
(17763)
地方(16636)
方法(15720)
(14846)
企业(14846)
数学(13313)
数学方法(13183)
(12897)
中国(12698)
地方经济(12373)
业经(11284)
(9782)
(8078)
环境(7367)
理论(7173)
经济学(7138)
(7104)
农业(6927)
(6817)
(6728)
金融(6727)
(6668)
关系(6492)
(6377)
(6288)
贸易(6281)
产业(6248)
机构
大学(128084)
学院(128031)
(63456)
经济(62359)
研究(48682)
管理(44272)
理学(37246)
理学院(36792)
管理学(36209)
管理学院(35933)
中国(35479)
(27466)
科学(26586)
(26521)
(24092)
财经(21562)
研究所(21540)
经济学(21295)
中心(20368)
(19899)
(19402)
经济学院(18749)
(18356)
师范(18239)
(17380)
北京(17102)
(15964)
财经大学(15699)
(15583)
师范大学(14793)
基金
项目(78354)
科学(62141)
研究(60972)
基金(56535)
(48259)
国家(47849)
社会(41619)
科学基金(40698)
社会科(39401)
社会科学(39390)
(30306)
基金项目(28252)
教育(27628)
(24718)
编号(23963)
资助(22501)
自然(22480)
自然科(21905)
自然科学(21899)
自然科学基金(21489)
成果(20413)
(19175)
重点(18162)
国家社会(18004)
课题(17642)
(17125)
发展(16408)
(16182)
(16059)
(15607)
期刊
(81043)
经济(81043)
研究(45442)
中国(26240)
(21506)
管理(18994)
学报(17673)
科学(16479)
(15480)
教育(15247)
经济研究(14795)
大学(13972)
学学(12921)
财经(12046)
技术(11964)
(11539)
金融(11539)
业经(11238)
(10623)
农业(10331)
问题(9892)
(8311)
技术经济(7923)
世界(7248)
统计(7114)
国际(6972)
商业(6361)
经济问题(6323)
(6206)
改革(6053)
共检索到208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增国  罗嘉  陈彪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是供需双方价值的统一,也是主客观价值的统一。商品的客观价值是劳动过程中价值生成和转移与劳动对象禀赋度的统一。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是历史上的人而不是商品本身。一定的劳动量不一定等于一定的价值量,而一定的价值量不等于一定的商品的客观价值量,它还取决于劳动对象禀赋度。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同一过程不同阶段表现形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海燕  
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的走私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从经济人假设、成本—收益和市场经济、外贸政策、海关监管等层面进行了系统性理论分析 ,并简要提出防范和打击走私的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晓言  
环境“持续性”危机与“非持续性”危机相对应。“非持续性”危机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无关的,纯粹由自然因子造成的环境恶化;“持续性”危机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有关的,在现实社会经济体系下,经济运行所伴生的环境恶化结果。环境“非持续性”危机是由人们不可控力造成的,而“持续性”危机则产生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本文从经济学原理出发,探讨造成环境“持续性”危机的主要因子,并提出通过实现资源资产化管理等途径消除环境“持续性”危机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占国  孙久文  
按照传统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随着要素价格上升及发展空间缩小,传统产业在我国东部地区已逐渐失去发展优势,需要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跨区域转移,并且中西部大多数地区也把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作为本区域发展的战略之一。但是这种大规模的产业区域转移现象并未出现。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产业区域转移滞缓的原因,并从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必要的软硬件条件方面提出加速产业区域转移的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远伟  
尽管虚拟经济在当今经济中的比重以及发挥的作用令人瞩目,但是反映在税收实践中,税收中性在发挥理论支撑作用上却力度不强。一方面,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税收中性已经不能在两大经济类型之间就局部产生的税收失衡作出解释;另一方面,税收中性自身所依托的经济理论基础也存在一定问题。结合当前经济中虚拟经济比重越来越大的现状,要理解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税收中性问题,须对税收中性所依托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并从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税收中性进行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斯彬  卫龙宝  
当前国内关于中国的农业经营制度创新问题讨论的很激烈,不少学者极力倡导在中国发展像西方国家那样农业规模经营,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经营效率,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实力。从历史的实践中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规模经营在本国的农业发展中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伟根  陈林  
通过分析产业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原理,为产业生态学、产业共生系统两个学科基本概念提出崭新的释义。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论证了生态工业园如何通过运用产业生态学理论实现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耦合,为产业生态学提供了经济学理论支撑。从这种角度,我们可以把产业生态学理解为研究地区产业关联的经济学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倩倩  薛求知  
消费行为的意义正超越产品和品牌价值,而更多折射出社会文化和群体价值观,其内在机理值得一探。本文介绍了变革消费者研究(transformative consumer research,TCR),在价值、理性和意义的理论基础上,以iPhone消费为典型,采用意义建构和意义诠释的理论观点,运用经典扎根理论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收集的网络数据完成质性研究的三级诠释,得出了iPhone消费行为的意义建构模型,并比较了主客观诠释的异同。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iPhone消费受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两类价值考量的影响,而外部影响和个人因素则影响到价值的意义建构。同时,除"群体导向"外,对其他因素的意义建构存在主客观诠释差异。研究还对理论和实践启示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做了讨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生钰  屠海良  朱宪辰  
制定物权法的目的是要定份止争、发挥物的效用,《物权法(草案)》却对物权之“物”缺乏明确界定,法学的“一物一权”原则涉及到该问题,但是对于“一物”的认识并不统一。其实,法学的物权与经济学的产权概念相对应,从经济学的角度,如果交易双方信息完全,物权的设置不会引起矛盾和纠纷、影响物的效用发挥,物理形态上多个物的物权可以合一、也可以分立;如果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物品的替代和互补程度以及所处市场结构不同,物权的设置将影响物的效用发挥,并易引起矛盾和纠纷,必须视具体情况进行物权设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峰  刘强安  
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对公允价值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解释。并对历史成本、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以及有效资本市场、非对称信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国光  宋海洲  
针对一种在属性权重和决策者权重完全未知且属性值为定值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文章基于离差最大化思想提出了一种可对多种主观和多种客观权重信息进行集成的最优化组合赋权方法求解属性的集成权重,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属性值,以求属性的集成权重的方法去求解决策者的集成权重。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成长之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理论假设的局限性,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核心的正统经济学缺乏解释企业成长之谜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借鉴演化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试图通过一个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企业主导逻辑的演进框架对企业之谜作出理论解释。我们强调,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经营环境,持续创新及其创新性竞争战略的实施是企业获得持续成长的根本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立龙  朱方明  
瞄准机制与施策成本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命题。精准扶贫不仅是一种战略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学思想,可理解为通过制度供给、政策帮扶与物质支援,推动穷人主动"脱贫",跳出"异质性贫困陷阱"。精准扶贫作为一场扶贫模式革命,不是预算限制下的被动选择,而是为了摆脱僵化低效、政绩导向、救济性质的扶贫模式窠臼,追求发展脱贫、精准脱贫、高效扶贫的主动创新。只有瞄准不同贫困人口的"致贫机理及脱贫需求",进行长效施策与赋能,才能"拔除穷根"。精准扶贫效率,取决于"瞄准精度""政策效力"与"执行成本"。现实中的"瞄而不准"或施策低效,往往是因为"外在扶贫"与"内生脱贫"未能实现功能耦合。在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应提升扶贫供给与脱贫需求契合度,做到精准;弱化救济、强化赋能,规避扶贫"福利陷阱";激发贫困人口的市场活力与自生能力,使之融入地区现代化、市场化进程,最终实现内生发展脱贫和生计可持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良悦  刘东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事实上的“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股权分割现象。股权分置是由中国股份制改造中产权界定的制度约束造成的。“国有控股且不流通”导致了股东权利在事实上的不可履行。随着股票的交易和公司的发展,为公司所占有的股东的公共产权的利益越来越突出,并最终演化成股东之间的冲突,导致了股权分置改革。然而,股权分置改革是上市公司产权的再次界定,为界定产权而界定产权是毫无意义的,如何通过界定更清晰的产权去构造有效的上市公司治理,才是股权改革的根本所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超英  朱建明  闫艾丽  
行为经济学摆脱了传统理论抽象的完全理性人假设的束缚,利用实验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出基于"有限理性"的行为人的假设,在此基础上,从人们的不耐心递减、有限意志力、估测偏见、参照点依赖四个方面的特性来说明行为经济学对人们时间偏好不一致的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