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2)
- 2023(15224)
- 2022(13098)
- 2021(12266)
- 2020(10164)
- 2019(23402)
- 2018(23141)
- 2017(44375)
- 2016(23870)
- 2015(26815)
- 2014(26715)
- 2013(26303)
- 2012(24333)
- 2011(21678)
- 2010(21530)
- 2009(19649)
- 2008(18868)
- 2007(16404)
- 2006(14244)
- 2005(11868)
- 学科
- 济(94476)
- 经济(94370)
- 管理(63551)
- 业(62928)
- 企(48983)
- 企业(48983)
- 方法(41581)
- 农(35839)
- 数学(35302)
- 数学方法(34916)
- 中国(25182)
- 业经(24084)
- 农业(23882)
- 地方(22612)
- 财(21938)
- 学(20313)
- 制(16462)
- 理论(16261)
- 贸(15752)
- 贸易(15745)
- 易(15197)
- 和(15136)
- 环境(14542)
- 教育(14069)
- 技术(13719)
- 务(12964)
- 财务(12902)
- 财务管理(12877)
- 银(12844)
- 银行(12799)
- 机构
- 学院(330740)
- 大学(330283)
- 管理(131651)
- 济(126651)
- 经济(123686)
- 理学(114884)
- 理学院(113520)
- 管理学(111560)
- 管理学院(110952)
- 研究(108866)
- 中国(79303)
- 京(71499)
- 科学(69198)
- 农(58654)
- 财(55434)
- 所(53315)
- 业大(52536)
- 中心(50669)
- 研究所(48951)
- 江(48082)
- 范(47180)
- 师范(46813)
- 财经(44999)
- 农业(44867)
- 北京(44850)
- 经(40977)
- 院(39543)
- 州(39228)
- 师范大学(37936)
- 经济学(37037)
- 基金
- 项目(234828)
- 科学(184476)
- 研究(173841)
- 基金(168866)
- 家(146341)
- 国家(144998)
- 科学基金(125027)
- 社会(109512)
- 社会科(103348)
- 社会科学(103323)
- 省(92657)
- 基金项目(91276)
- 自然(80496)
- 教育(79416)
- 自然科(78583)
- 自然科学(78562)
- 划(77465)
- 自然科学基金(77138)
- 编号(72741)
- 资助(67410)
- 成果(58441)
- 重点(52104)
- 部(50919)
- 发(50624)
- 课题(49347)
- 创(48586)
- 创新(45088)
- 科研(44360)
- 国家社会(44275)
- 教育部(43693)
- 期刊
- 济(141150)
- 经济(141150)
- 研究(94985)
- 中国(63120)
- 农(57578)
- 学报(54301)
- 科学(49985)
- 管理(44462)
- 大学(41710)
- 教育(40631)
- 财(40293)
- 农业(39199)
- 学学(38962)
- 技术(27350)
- 业经(26614)
- 融(26242)
- 金融(26242)
- 经济研究(21208)
- 财经(20603)
- 图书(19604)
- 问题(18814)
- 业(17892)
- 经(17610)
- 版(17254)
- 科技(16616)
- 资源(15833)
- 理论(15652)
- 技术经济(14764)
- 现代(14740)
- 业大(14732)
共检索到474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晓颖 陈佳樱
乡村文化景观代表着农业文明的精粹,保留了人类不断积累的传统农耕智慧,对增强村落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被看作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和更新。文章运用IPA-KANO模型,以南京市黄龙岘茶文化村文化景观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分别探究在村民和游客不同视角下文化景观要素与主观感知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出现的差异性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及原因解析,并依据象限图得到文化景观要素的优先级类型,为该村文化景观要素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乡村内生性文化景观和外来文化景观的共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车焱森 许建康 方书婷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建设的重要性,突出文化建设成了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以南京市浦口区的永宁街道为例,从三个方面——农产品、红色文化、自然旅游资源,浅谈乡村文化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永宁社区作为南京周边的乡镇社区之一,带头把乡村文化上升为经济产业,通过对农产品的广告宣传、设计包装、建设特色乡镇的手法来吸引游客,目前基本做到了乡村文化产业化。同时,也探讨了如何加大乡村文化宣传,提取特色乡村文化元素并把其融入乡村建设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艺惠 陈田 王云才
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既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随着对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由局部点状斑块向区域性文脉整体保护认识的转变,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更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概念与内涵阐释入手,对近20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认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的特征、景观的变化、景观的保护三大方面,其中,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的变化及相应的保护调控措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学者们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形成了多学科参与研究的良好局面,但是在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乡村 文化景观 景观变化 景观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忠兴 苏雪晨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乡村作为地域空间的多元价值。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空间的表征—空间的实践—表征的空间”三个分析维度,构建乡村价值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深入解析南京市浦口区“珍珠村”的建设案例,凝练乡村价值实现的有效经验。即从“空间的表征”看,要科学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强化整体设计,创新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路径;从“空间的实践”看,要从乡村资源禀赋出发,促进三产融合,有效落实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手段;从“表征的空间”看,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确保乡村多元价值的可持续实现。因此,乡村建设行动应该遵循“科学设计乡村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实现乡村各主体利益共享”的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忠兴 苏雪晨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乡村作为地域空间的多元价值。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空间的表征—空间的实践—表征的空间”三个分析维度,构建乡村价值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深入解析南京市浦口区“珍珠村”的建设案例,凝练乡村价值实现的有效经验。即从“空间的表征”看,要科学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强化整体设计,创新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路径;从“空间的实践”看,要从乡村资源禀赋出发,促进三产融合,有效落实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手段;从“表征的空间”看,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确保乡村多元价值的可持续实现。因此,乡村建设行动应该遵循“科学设计乡村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实现乡村各主体利益共享”的实施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崇刚 孙伟 曹玉红 陈晨
乡村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腹地价值,乡村地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对生态服务功能有重要的影响。以南京市为例,在乡村实体地域范围基础上进行乡村地域生态服务功能演化测度研究,利用遥感定量测量和CASA模型测算分析南京市1985—2016年乡村地域生态服务功能演化。研究表明:(1)1985—2000年,乡村各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都存在降低的趋势;2000—2016年,除水源涵养功能外,其他各种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仍存在降低的趋势。(2)第一阶段乡村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南偏西和南偏东方向;第二阶段,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北部和北偏西方向有了提升,其他方向均有不同程度减少。(3)乡镇工业化阶段,生态服务功能受乡村内部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在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阶段,城市扩展对乡村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更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飞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同时,也使两者矛盾空前地尖锐化。为解决两者矛盾,从地格理论出发,探索适合我国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开发与保护的模式体系。基于乡村文化景观具有的二元属性———乡村性和遗产性,提出了3种以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保护发展的模式。研究认为:生态博物馆、乡村大舞台和景观嘉年华模式不仅有利于乡村社区和本土文化的结合,而且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文化景观保护。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化景观 保护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琦 姚江春 朱竑 姜浩 步兵
乡村性是乡村生态、生产、生活景观的综合呈现,是构建乡村地方文化特质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面。乡村文化景观作为特定乡村地域的文化景观类型成为乡村性的重要体现,其中的农民画作为极具乡村文化特质的地方性文化产品,是体现乡村性的地方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图形解构法、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实地调研广东惠州龙门农民画,分析其作为乡村文化景观的缘起与生产历程,如何成为承载地方集体记忆的载体和文化标志,从自然环境、聚落环境、生活方式三个方面表现了乡村面貌;但在过去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作为乡村文化景观的农民画正在从乡村地区逐渐退出,乡村性建构面临挑战。未来,要充分挖掘农民画的文化景观价值,加强对农民画的要素提炼、政策扶持和场景再造,促进乡村景观风貌的保护、乡村特色生活方式的延续和乡村文化空间的保护,推动乡村性的重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旭 徐逸伦 钟宜根
信息化浪潮的侵袭以及文化战略的实施使南京市面临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从新信息技术应用对象、使用主体、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说明南京市新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从城市文化传播、新信息技术产业与城市文化产业的融合、新信息技术对文化空间的重构三个层次来分析新信息技术对南京城市文化空间的影响,从而使南京城市特色文化得到推广,文化产业衍生出新的产业,文化设施产生扩散,文化产业形成集聚。最后给出了南京市文化空间的发展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
新信息技术 文化空间 文化产业 南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滨谊 刘琴
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即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城市景观的规划建设,城市景观的优化有助于提高城市旅游形象;提出服务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景观规划理念和原则。规划理念为体现城市旅游形象,显现城市三脉,提供城市旅游活动空间,创造城市旅游生态环境;规划原则以理念形象为核心,人地协调性、主题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特色性与风格统一性相结合。并对服务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景观规划结构要素和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结构要素分为城市景观整体结构、特色城市景观带(区)和城市景观视觉识别系统;组成要素可分为硬质景观要素和软质景观要素。最后以南京市为例进行案例研究。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城市旅游形象 景观规划 南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涛 陶飞宇 刘思源
文章在“新旧共生”理念的大背景下,对乡村民宿游客感知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乡村民宿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文章以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为例,在梳理乡村民宿空间基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究空间基因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把“新旧共生”理念下的文化内涵融入乡村民宿,形象地研究问题,阐述了乡村民宿在融合文化后的发展策略和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在乡村民宿中融入乡土文化不仅能够拓宽文化传播范围,还能够有效地带动乡村民宿产业发展。
关键词:
“新旧共生” 乡村民宿 文化表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左迪 孔翔 文英姿
20世纪中后期,在"文化转向"和"空间转向"的带动下,文化消费空间建构成为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热点。而在以符号和审美为表征的后现代消费时代,文化逐渐成为酒吧、主题餐厅、咖啡馆和书店等消费空间建构的重要手段。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基于对南京市先锋书店的实地调研,解析了其空间的生产与建构,并探讨了消费者的感知与认同。结果显示,经营者运用各种地方景观与文化符号,将先锋书店塑造成了地方性与全球性融合于一体的文化消费空间;消费者通过感知实体空间的环境设计及其营造的理念、特色氛围,达成了对实体空间的功能认同,通过商品体现的地方特色等实现了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使书店经营者、服务者和其他消费者达成了对具有共同情感和心理的群体的认同。
关键词:
消费空间 建构 感知与认同 先锋书店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蓉 施国庆
通过对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Z村6名乡村经济精英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行为进行深描,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经济精英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伴随乡村旅游的发展,Z村乡村经济精英历经了生计危机下的自主创业、政府介入下的积极成长和创业成功后的护村守业等阶段,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经济精英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呈现出以下要点:第一,产业、民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正式性规范具有政策导向作用;第二,村内熟人信任机制与"面子观"约束机制等非正式性规范具有行动保障作用;第三,相关社会现象和村内价值理念等表意性符码具有价值感召作用;第四,精英自身及村庄所拥有的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具有行动基础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杰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关乎农村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课题,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无疑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文化景观是乡村振兴的一张特色牌。如何让乡土文化为农村的振兴提供动力,让优秀、传统的乡村文化为农村文明的构建添加底色,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
乡村文化景观 二元属性 发展之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钟甫宁 吕开宇
本文在考察南京市农村工业行业结构现状及变动规律基础上,从劳动生产率、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消费结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市农村工业行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并根据变动规律对几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作出预测,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本文对农村工业行业结构的研究,为其它城市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农村工业 行业结构 变动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