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6)
2023(8861)
2022(7691)
2021(7471)
2020(6480)
2019(15494)
2018(15191)
2017(28147)
2016(15332)
2015(17890)
2014(17770)
2013(17858)
2012(17137)
2011(15661)
2010(15529)
2009(14645)
2008(14765)
2007(12948)
2006(11123)
2005(10331)
作者
(44447)
(37472)
(37443)
(35918)
(23741)
(17914)
(17133)
(14747)
(14211)
(13194)
(12856)
(12597)
(11979)
(11894)
(11892)
(11727)
(11284)
(11059)
(10846)
(10757)
(9322)
(9170)
(9066)
(8616)
(8510)
(8483)
(8346)
(8122)
(7599)
(7491)
学科
(69699)
经济(69630)
管理(40384)
(38765)
方法(33708)
数学(30453)
数学方法(30258)
(29586)
企业(29586)
中国(21592)
(18902)
(16832)
(16599)
贸易(16591)
(16240)
(13616)
(12917)
业经(12416)
农业(12270)
地方(11454)
(11139)
银行(11115)
(10678)
(10672)
金融(10670)
(10051)
环境(9574)
(9461)
财务(9444)
财务管理(9413)
机构
大学(229230)
学院(223539)
(103984)
经济(102217)
管理(85237)
研究(83954)
理学(73297)
理学院(72419)
管理学(71365)
管理学院(70930)
中国(65330)
(49541)
科学(48678)
(45595)
(42829)
(39126)
研究所(39031)
中心(37907)
财经(36406)
经济学(33546)
(33383)
业大(32265)
北京(32030)
(31920)
农业(30886)
经济学院(30332)
(29406)
(29390)
师范(29133)
财经大学(27108)
基金
项目(146478)
科学(116037)
基金(109968)
研究(106160)
(96525)
国家(95799)
科学基金(80996)
社会(69572)
社会科(65966)
社会科学(65946)
基金项目(57794)
(52674)
自然(51319)
自然科(50171)
自然科学(50154)
自然科学基金(49353)
教育(48566)
(46395)
资助(45677)
编号(41574)
(34977)
成果(34661)
重点(33310)
(31494)
国家社会(30165)
教育部(30092)
(29838)
中国(29642)
科研(28553)
人文(28324)
期刊
(110241)
经济(110241)
研究(69334)
中国(45243)
学报(36024)
(35445)
(34868)
科学(33665)
管理(29731)
大学(27230)
学学(25314)
农业(23654)
教育(21350)
(21239)
金融(21239)
经济研究(19073)
财经(18855)
技术(17961)
(16295)
(15947)
业经(15463)
问题(15303)
国际(14282)
(14182)
世界(13632)
技术经济(11948)
图书(11275)
统计(11002)
理论(10769)
(10683)
共检索到341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黎兵  
本文认为中国加入WTO十年来的行为可以从主动调适与全面参与两个角度来考察。中国在贸易法律制度、应对模式、市场开放、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主动调适使得自身逐步跨越与WTO之间存在的体制与观念鸿沟,为中国全面参与WTO的各项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中国也在努力学习和适应WTO规则及其内部组织运作,全面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多哈回合谈判和贸易政策审议,充分利用WTO这个多边舞台维护企业权益和国家利益。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海闻  李清亮  
自2001年加入WTO十年来,中国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对外实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将对十年来我国对外反倾销的实践做出总结分析。我国的反倾销实践在调查时间、调查的结果、反倾销税率、反倾销的国别与产品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既有共通之处,也有自己的特点。而在政策效果方面,我国的反倾销措施对于国内产业的救济和涉案产品的进口限制收效显著;同时,反倾销带来的进口转移、直接投资规避现象等也比较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升起  郑玉琳  兰珍先  
加入WTO十年以来,中国ODI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在全球的地位迅速提高。在发展方式上,中国ODI具有明显的"政府推动型"特征,在投资动机上,中国ODI则具有"效率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特点。快速增长下的中国ODI,仍然受到歧视性并购审查、海外投资企业经营业绩不佳以及国际投资环境趋紧等问题的困扰。摆脱上述困扰,应提高非国有企业ODI积极性,建立适应海外市场环境的企业运营机制,健全对外投资风险管理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陆燕  
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服务贸易也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进出口增长迅速,贸易规模稳步扩大,贸易结构渐趋优化,国际竞争力在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未来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哲  
WTO框架下,与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相关的协议有《与贸易相联系的知识产权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等6项。入世以来,国外对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关注集中在技术标准、产品认定、政府采购等领域。面向未来发展,科技创新政策的制订实施需要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积极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充分发挥对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支撑作用。本文建议,针对WTO框架下的经济技术规则开展情景分析和跟踪比对;用好国际科技合作形成的技术基础,提高国际贸易影响力;理性认识WTO规则,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岳平  
十年来我国工业部门结构变动分析王岳平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必然伴随产业结构的演变。库兹涅茨的研究则进一步表明,人均国民收入在50~130美元(1958年美元,下同)时是产值结构变动频率最高的第一个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小平,段晓晨,于熙凤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本文通过对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税制运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分税制改革所释放出的制度活力和税收的严格征管是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我国税制结构目前乃至今后10年仍属于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税收收入的经济体来源呈现多样化,分散了税收来源单一的风险;在全国范围内各地区间税负差距进一步扩大,在中西部地区内部税负差距有缩小趋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庄玉良  贺超  张岩  
物流既是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反映,同时也是国民经济顺利运行的必要保障之一。近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完善,我国的理论界和企业界对物流理论及其应用展开了较为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检索十年来物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物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类和分析,并结合国外的研究现状,对我国的物流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翟小铭  郭玉英  
借助Bib Excel、Pajek、Hist Cite等软件对国际物理教育研究领域740篇文献进行了信息可视化分析,找出2005-2014年10年间的10个热点共词及其相关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概括出8个热点主题,并结合其关键文献进行了分析介绍。同时,对国内硕博论文库及《课程·教材·教法》等相关期刊中5007篇物理教育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国内外热点研究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邱均平  李星星  
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统计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1-2010年间刊载在期刊上的有关知识管理的研究论文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合作及关键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揭示知识管理论文的变化规律,推动我国知识管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康宁  苏慧斌  
经济全球化环境与走向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至关重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十五年为做大做强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期间中国高等教育最丰厚的收益有三条:一是为中国参与下一步全球化转型竞争、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储备了宏大的高端生力军;二是参与角逐全球一流大学竞争为国家实施对外全球战略服务;三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正在朝着有利于政府、市场、学术三种力量互为制衡的资源配置转型。加入WTO作为"第二次改革开放"的本质是面对全球市场经济的一次制度改革红利,其成果是习得全球制度规则与建立共识规则。站在逆全球化压力与共建全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炳伟  雒占福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各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本文基于2003-2012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和城乡一体化四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评价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并结合ESDA-Arc GIS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差异明显,城镇化均值表现为东部>全国>中部>西部,增长幅度表现为西部>全国>东部>中部;(2)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表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变化规律;(3)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β收敛,在增加空间因素后,城镇化水平的绝对收敛速度明显加快,稳健性也大大提高,从条件β收敛分析来看,人均GDP和非农人口比重2个因素是促进我国各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经济增长与市民化的空间联动是实现中国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