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4)
- 2023(15552)
- 2022(13067)
- 2021(11834)
- 2020(9684)
- 2019(21882)
- 2018(21148)
- 2017(39118)
- 2016(20779)
- 2015(23349)
- 2014(22924)
- 2013(22232)
- 2012(20979)
- 2011(18972)
- 2010(19715)
- 2009(18249)
- 2008(17200)
- 2007(15702)
- 2006(14231)
- 2005(13233)
- 学科
- 济(82507)
- 经济(82417)
- 业(66028)
- 管理(61159)
- 企(53071)
- 企业(53071)
- 中国(34211)
- 融(27710)
- 金融(27706)
- 方法(26469)
- 银(26411)
- 银行(26377)
- 行(25667)
- 地方(25614)
- 农(24820)
- 业经(22256)
- 数学(21823)
- 数学方法(21583)
- 技术(20957)
- 财(20618)
- 制(20107)
- 农业(17422)
- 贸(16457)
- 贸易(16438)
- 易(15933)
- 学(15748)
- 理论(14664)
- 技术管理(13847)
- 发(13388)
- 教育(12933)
- 机构
- 大学(288752)
- 学院(287631)
- 济(118913)
- 经济(116096)
- 管理(106958)
- 研究(104657)
- 理学(90122)
- 理学院(89021)
- 管理学(87554)
- 管理学院(87003)
- 中国(83290)
- 京(61929)
- 科学(61840)
- 财(55926)
- 所(52639)
- 中心(48762)
- 农(47824)
- 研究所(47415)
- 江(46506)
- 财经(42928)
- 范(41348)
- 师范(40887)
- 北京(40104)
- 业大(39526)
- 经(38872)
- 州(38232)
- 院(38198)
- 农业(37040)
- 经济学(36409)
- 经济学院(32643)
- 基金
- 项目(188227)
- 科学(148830)
- 研究(141936)
- 基金(133574)
- 家(117293)
- 国家(115890)
- 科学基金(98716)
- 社会(90822)
- 社会科(86151)
- 社会科学(86127)
- 省(76556)
- 基金项目(69575)
- 教育(65437)
- 划(63395)
- 自然(60951)
- 自然科(59598)
- 自然科学(59586)
- 自然科学基金(58573)
- 编号(57526)
- 资助(53091)
- 成果(48637)
- 发(46340)
- 创(44610)
- 重点(43221)
- 课题(41993)
- 创新(40730)
- 部(40480)
- 发展(37433)
- 国家社会(37415)
- 展(36800)
- 期刊
- 济(140902)
- 经济(140902)
- 研究(96023)
- 中国(73363)
- 农(45380)
- 教育(45330)
- 管理(44993)
- 学报(44305)
- 融(42224)
- 金融(42224)
- 财(41877)
- 科学(41364)
- 大学(35013)
- 学学(31350)
- 农业(30692)
- 技术(25632)
- 业经(23972)
- 经济研究(22539)
- 财经(21550)
- 图书(19340)
- 经(18792)
- 问题(17447)
- 业(17416)
- 科技(16247)
- 坛(15083)
- 论坛(15083)
- 贸(14957)
- 书馆(14561)
- 图书馆(14561)
- 技术经济(14360)
共检索到473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泽泉 左军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是云南民族大学近年来的"三大目标"之一,和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并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近三年的创建过程中,云南民族大学高度重视民族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国家发展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鲁雁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意义重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有效载体、有力抓手,建立对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规范、引导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十分必要。必须结合创建活动的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以及民族事务治理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差异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特点来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理论 创建 实践 评价指标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云南民族大学的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6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定位目标、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扎根云南大地办教育,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水平民族大学,培养具有民族地区服务水平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新国 毛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云南省推进民族团结工作成就斐然,形成民族团结"云南现象""云南经验",不仅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而且被明确要求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区。新时代,为进一步促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采取了创新政策举措、创新规划指导、创新示范机制、创新示范工程等独创性的重大政策和举措,不仅增进了民族团结,而且加快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伟 熊国刘 缪志鹏 姜佩琳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之下,民族团结进步由最初的"活动"上升为"工作",标志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升到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地位。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在大规模的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云南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契机,通过区域联动探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路径——以行政接边地区为辐射中心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这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的实践范本。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为研究内容,探讨其成立背景、政策渊源、内在动因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对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工作水平提出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秋生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有25个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6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毗邻而居,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50个民族乡,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跨境而居少数民族最多、实行区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财政厅以实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开放三个新跨越为目标,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主线,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韦铨 田钒平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是新时代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利于将景区塑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阵地和宣介窗口。景区创建的开展不仅在理论上为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思路,也是增进共同性开展实践工作中的新方法,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升级的新成效。云南的具体实践表明,景区创建能够在一定范畴中重释景观文化意象、重塑景区体验空间、激发景区聚集效应,促推景区成为各民族感受祖国山河之美、文化之魅的平台,通过以旅为媒、以文化人,深化各族人民情系山河的情感和“五个认同”的认知,有力推动各族人民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芳
新时代对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战略地位定位、对民族团结现实格局与理论基础的阐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确立、对通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设计,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创新提出了全新的战略要求。同时,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要求对"如何建立常态化机制""如何实现全面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如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行教育政策创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创新应致力于紧扣新时代新要求,加强教育政策规划意识,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范围、全思维、全方位"育人政策体系;准确定位,坚持整体、系统、长远思维及价值理性等价值取向;合理整合,以教育规律为指引构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有力保障,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协同创新工作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士会 张钰与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以主体交互性、内容生活性、手段创造性和评价过程性为特征的生成性过程。运用怀特海过程哲学理论建构的“主体性-相关性-创造性-过程性”模型,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四个维度关照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成性过程。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基于过程逻辑,即对话性师生关系、生活性知识世界、创造性技术手段以及过程性评价标尺的逻辑层次。然而,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低质量发展呈现出学生本位的“主体建构”仍需强化、知识世界的“生活关联”相对薄弱、数字化手段推送的“共情体验”亟待深化以及质量评价的“过程生成”有待彰显的现实样态。鉴于此,提出强化主体交互、优化知识谱系、赋能数字技术平台和实化动态评价的路径重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态跃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士会 张钰与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以主体交互性、内容生活性、手段创造性和评价过程性为特征的生成性过程。运用怀特海过程哲学理论建构而成的“主体性—相关性—创造性—过程性”模型,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四个维度关照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成性过程。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基于过程逻辑,即对话性师生关系、生活性知识世界、创造性技术手段以及过程性评价标尺的逻辑层次。然而,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低质量发展呈现出学生本位的“主体建构”仍需强化、知识世界的“生活关联”相对薄弱、数字化手段推送的“共情体验”亟待深化以及质量评价的“过程生成”有待彰显的现实样态。鉴于此,提出强化主体交互、优化知识谱系、赋能数字技术平台和实化动态评价的路径重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态跃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性事业,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文章围绕新疆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再认识,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持续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民族团结创建 成效 创新举措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攀 赵健杉
民族问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习近平同志长期、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和民族工作,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建设一支有使命、敢担当、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云南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从云南跨越式发展全局来思考和筹划,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发力,为云南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完成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任务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严庆 梅丽 李志刚
经历了从美学到心理学的理论化进程之后,共情理论逐步被运用于包括人际关系交往在内的多个领域。共情由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构成。立足于族际关系的定位,共情理论能为促进民族团结提供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支持。认知共情可以使不同民族成员了解对方以形成共识,情感共情可以使不同民族成员形成情感上的联通共振。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分为教育引导与悟得生成两条路径,教育引导路径侧重于教育主体的作用,需要强化认知共情;悟得生成侧重于主客体互动,符合情感共情的作用规律。创设共情、激发共情是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在要求,因而需要通过"想象接触"创设认知共情场域,需要通过教育的日常化、通常化、平常化引生情感共情。认知共情讲求"知"的深,情感共情讲求"情"的深,教育成效在"知"深、"情"深的基础上才会化为民族团结行动的自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桂芝
60后与90后相差30岁,难以跨越的年龄鸿沟;黑土地上的世居民族与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不同,风俗迥异……但秦桂芝却跨越了空间的距离、年龄的代沟、文化的差异,成为一群90后新疆孩子们心里最喜欢、最爱戴和最尊敬的"秦妈妈"。学生祖勒胡马说将来也要当一个"秦妈妈"一样的好老师。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涵
加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需要遵循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力的目标逻辑、"三全育人"的教育逻辑、因时而新的创新逻辑三者相统一的原则。河南省C大学结合自身生源特点与高校教育要求,以"凝"与"适"为核心理念,以网络思政、榜样引领、团结小家、课外趣拓、结伴成长、国语桥梁"六大计划"为主线,创设出"石榴树"工程这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综合实践模式。本研究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我国的民族政策持支持态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高校教育者仍需进一步开拓新的教育模式、扩展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同时,"石榴树"工程的品牌性、项目化建设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