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9)
2023(1804)
2022(1425)
2021(1081)
2020(814)
2019(1770)
2018(1697)
2017(3207)
2016(1609)
2015(1760)
2014(1808)
2013(1803)
2012(1911)
2011(1894)
2010(1926)
2009(1770)
2008(1638)
2007(1552)
2006(1498)
2005(1323)
作者
(4980)
(4380)
(4215)
(3955)
(2619)
(1996)
(1902)
(1637)
(1621)
(1555)
(1433)
(1409)
(1342)
(1316)
(1277)
(1271)
(1263)
(1191)
(1183)
(1125)
(1062)
(980)
(973)
(964)
(952)
(952)
(902)
(870)
(849)
(834)
学科
(17115)
经济(17097)
地方(8495)
地方经济(6531)
中国(3925)
管理(3797)
(3610)
业经(3225)
(2874)
(2835)
环境(2621)
方法(2568)
数学(2248)
数学方法(2246)
(2173)
资源(2139)
(2095)
金融(2095)
发展(2075)
(2073)
农业(2070)
(1966)
产业(1944)
服务(1868)
总论(1770)
服务业(1665)
信息(1646)
经济学(1639)
信息产业(1549)
(1533)
机构
学院(26759)
大学(25367)
(14879)
经济(14638)
研究(11037)
管理(9220)
中国(7823)
理学(7711)
理学院(7602)
管理学(7502)
管理学院(7443)
科学(6071)
(5608)
(5437)
(5224)
经济学(4862)
研究所(4859)
中心(4661)
财经(4359)
(4327)
经济学院(4219)
(3966)
(3897)
师范(3887)
(3874)
科学院(3787)
社会(3676)
(3657)
(3650)
(3499)
基金
项目(16338)
科学(13180)
研究(13144)
基金(11304)
社会(9510)
(9421)
国家(9327)
社会科(8912)
社会科学(8910)
科学基金(8094)
(6957)
(5950)
基金项目(5786)
发展(5367)
(5318)
(5274)
编号(5147)
教育(5134)
(4267)
经济(4243)
资助(4204)
成果(4163)
国家社会(3973)
自然(3852)
课题(3829)
重点(3765)
自然科(3749)
自然科学(3749)
自然科学基金(3662)
(3356)
期刊
(20526)
经济(20526)
研究(9852)
中国(5340)
管理(3997)
经济研究(3709)
(3610)
(3545)
业经(3391)
科学(3009)
学报(2705)
(2616)
金融(2616)
问题(2523)
农业(2476)
技术(2337)
财经(2289)
大学(2216)
学学(2135)
改革(2080)
(2080)
(2043)
教育(1948)
经济问题(1870)
商业(1831)
经济管理(1750)
技术经济(1701)
(1554)
(1515)
统计(1513)
共检索到45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建忠  
走特色发展道路,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地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的必然结果。由于各地区发展的基础不同,资源状况不同,对教育的需求方式、层次、规模和侧重点存在差异性,所以地方高校为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对象、方式、层次及途径也会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地方高校主动地为区域社会服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与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成为直接拉动区域社会发展的动力,实现高校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合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怀礼  王志刚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种基本职能。在知识经济社会,大学的组织文化特征和发展状况已表明,现代大学已由社会边缘逐步走向社会中心,逐渐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重视大学的服务社会职能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最为主流的话语之一,也成为高等院校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中奇  
新形势下,新一轮县域经济之间的竞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昭平经济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又如千帆竞发,慢进也是退。如何实现山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跨越发展?昭平县在近些年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极具自身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尤逸萍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许多特殊困难。因此,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企业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产、低碳排放的战略目标,应该完善相关法律与政策,严格执行行业排放标准和产品环保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合理的准入机制与优惠政策;改革创新银行金融政策,向低碳经济技术投资倾斜;利用信托合同解决众多乡镇小企业节能减排难的问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魏革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改革发展提出许多新理论、新战略和新论断,为新时期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区域发展和履职实际,走中国特色金融之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细,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长林  周鸿  
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是区域社会精神的时代表征,区域社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形成的基础和前提;二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引领、示范作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形成有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继平  
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其严重性远远大于经济危机。出路在于选择一种新的更加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经济,同时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这就是生态经济理论;选择一种新的更加科学的经济发展道路,使生态和经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这就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三条主要依据。需要立即着手以下关系全局的事情:加强生态经济的理论研究;制定生态经济的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变革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实施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举措。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智勇  张金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士群  张林龙  
纺织业一直是苏北地区的支柱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以盐城市为例:该市的纺织工业形成了从材料、纺织、印染、服装、纺机、贸易的产业链,并不断接受来自上海、苏南的纺织产业转移,经济总量和效益位居苏北之首。作为苏北地区以纺织类为主的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同心  
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之初,部分行业特色型大学曾在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上一度出现迷茫。为探寻新形势下"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科学定位与创新发展",全国37所具有行业背景的特色型大学的代表于2009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颖  
文章在阐述土地资源配置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土地资源供给约束、资源禀赋和利用结构方面探讨了土地资源配置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并对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从土地资源配置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殷久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对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发展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复杂变化。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孕育形成的,并在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实践中得以完善,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坚实的实践基础,是新时代做好经济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丰  
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高等教育是区域发展的动力之源,二者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区域和高校的共同发展。高校要认真分析区域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努力探索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区域与高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建林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高校视察,对高等教育作出批示指示,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从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合作、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高等教育体系。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是科学创新的主要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旺军  
社会经济网络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俱乐部,将区域空间内企业的知识传递、创新活动、企业采购和销售等外部问题内部化,其存在减少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组织之外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科斯制度的形式。这一理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