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6)
- 2023(1626)
- 2022(1319)
- 2021(1184)
- 2020(998)
- 2019(2080)
- 2018(2266)
- 2017(3758)
- 2016(1838)
- 2015(1871)
- 2014(1744)
- 2013(1585)
- 2012(1435)
- 2011(1168)
- 2010(1252)
- 2009(1163)
- 2008(1101)
- 2007(974)
- 2006(733)
- 2005(664)
- 学科
- 业(7603)
- 管理(7464)
- 企(6607)
- 企业(6607)
- 济(6156)
- 经济(6153)
- 技术(4419)
- 技术管理(3439)
- 方法(2390)
- 中国(2161)
- 数学(2104)
- 数学方法(2095)
- 业经(1904)
- 产业(1335)
- 制(1287)
- 划(1239)
- 农(1187)
- 财(1186)
- 贸(1151)
- 贸易(1150)
- 地方(1141)
- 易(1135)
- 环境(1123)
- 理论(1108)
- 信息(1106)
- 总论(1083)
- 信息产业(1071)
- 体(1048)
- 融(1048)
- 金融(1048)
- 机构
- 学院(24018)
- 大学(23658)
- 济(11911)
- 经济(11748)
- 管理(10991)
- 理学(9697)
- 理学院(9643)
- 管理学(9565)
- 管理学院(9521)
- 研究(6975)
- 中国(4980)
- 京(4467)
- 财(4397)
- 经济学(3794)
- 江(3695)
- 科学(3643)
- 财经(3513)
- 经济学院(3426)
- 经(3179)
- 商学(3168)
- 商学院(3141)
- 中心(3122)
- 经济管理(2995)
- 州(2818)
- 院(2816)
- 所(2814)
- 业大(2798)
- 技术(2667)
- 研究所(2590)
- 财经大学(2587)
共检索到34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延觉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战略性思考、系统性布局、创造性操作"的要求,全国高校要主动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为:深入实施"2011计划";扎实推进高校科技评价改革;全面落实科技项目、经费、科研成果管理改革政策;加速国际化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集中资源提高重大项目的谋划能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支持和社会氛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安国 牛建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新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没有“三农”问题的解决,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从根本上讲,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解决农民过多的问题。就是通过城市化,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二是提高农业耕作的效率。除了一些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之外,要提高农业耕作的效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主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健
当今世界,科技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以大规模耗用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要国家都更寄希望于科技创新,增加创新投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抢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先机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吕岩威 李平
中国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源于创新效率的推动,而技术进步与创新效率变化趋势呈显著负相关。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远高于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方面的差距较大,以及东北与东部地区在技术进步和纯创新效率方面的差距较大。在科研机构转制改革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阶段,全国及区域层面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改革初期均略有下降,但创新效率增速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东部地区创新效率的增速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阶段,全国及区域层面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改革初期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驱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6月17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参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大力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贡献。会议就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4项主要任务。一是紧紧抓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重点研究解决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一步释放创...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东旻 苏代钰 蒋婉蓉 张容瑜
“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的要求需要深入分析影响货币创造、货币供应的不同渠道,充分发挥各渠道的调控作用。通过研究我国财政部门在货币创造中“被动参与”与“主动影响”的二元特征,我们发现:第一,在我国财政金融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由财政部门履行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制度安排,赋予了财政部门对货币创造产生实质影响的能力。第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具有的“集中”与“隔离”功能,决定了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政府债务等渠道从货币流通市场抽取或注入的货币规模是巨大的,并通过货币循环的作用引起商业银行信贷收缩或扩张。但因为我国财政部门不具有通过控制预算执行影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货币创造渠道的法理基础,所以财政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只能被动影响货币创造。第三,由财政部门履行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制度安排,调节了国有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能力和方向,并且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主动指导和约束影响其信贷规模和结构。
关键词:
财政 货币创造 国有金融资本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建漳 任颋
2015年我国开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这种实验主义创新治理能否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其对中国特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效果如何,目前鲜有文献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基于2011-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分组分析法考察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体制改革对知识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相互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高校、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提升的拉动作用;高校和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主体供给侧投入增加,未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促进作用;高校、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边际产出低于企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社军 只海平 郭少卿
科技园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科技园建设中存在着诸如功能定位不准确、利益与激励机制不健全、成果转化低等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科技园建设的功能地位入手,提出了全面推进高职科技园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科技园 功能定位 问题 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占元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开端下,2014年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的召开,非常及时和重要。深入分析高校科技面临的世情、国情,准确把握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中心任务,有助于更好地根据重点工作部署,努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天骄
以资源配置和创新效率的新视角研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并得出新的观点:改革第一阶段,科技资金配置和创新效率未有效改善;外部技术产业化和内部研发成本高企,导致技术交易市场、企业内部科技机构的收效甚微;企业主要依赖技术改造积累创新能力。第二阶段,强制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同时降低了技术产业化、内部研发和技术市场交易的成本,明显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和科技资金份额;科研机构的效率虽提高,但低于企业,原因是其人员和设备的效率都较低。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资源配置 创新 效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胜 景枫
从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导入正文,并提出"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框架下的协同机制是关键"两个论断,从河北省的实际出发,在区域科技合作、创新组织、构筑平台、完善管理方式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促进河北省科研协同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蒋同明
当前,科技体制中的科技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须加快改革科技资源分配和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龚旭
1995年以来日本的科技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其深远影响不仅限于科技界,而且波及日本的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本文试图深入考察日本科技体制改革的动因、契机与政策措施,为我国在新世纪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日本 体制改革 科技政策 科技评价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若勇 刘光建 刘新梅
员工超越工作角色要求的主动变革行为对于组织成功越来越重要,如何激发员工的主动变革行为已成为组织管理中的关键议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本文对员工创造力效能感影响主动变革行为的情境条件展开研究,探讨并证实了创新奖赏感知和心理所有权对于创造力效能感与主动变革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采用来自238位员工两期的调研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创造力效能感对员工的主动变革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创新奖赏感知和心理所有权均正向调节创造力效能感和主动变革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深化理解主动变革行为的边界条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视角,并且为组织管理者有效激发员工的主动变革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