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13)
- 2023(18452)
- 2022(16251)
- 2021(15187)
- 2020(12806)
- 2019(29174)
- 2018(29373)
- 2017(56203)
- 2016(31162)
- 2015(35328)
- 2014(35736)
- 2013(35007)
- 2012(32376)
- 2011(29145)
- 2010(29451)
- 2009(27177)
- 2008(26702)
- 2007(24092)
- 2006(20659)
- 2005(18238)
- 学科
- 济(121555)
- 经济(121413)
- 管理(88070)
- 业(81735)
- 企(67401)
- 企业(67401)
- 方法(56419)
- 数学(48823)
- 数学方法(48245)
- 农(33553)
- 财(32567)
- 中国(31764)
- 学(29010)
- 地方(26457)
- 业经(26173)
- 制(24729)
- 贸(22134)
- 贸易(22126)
- 农业(22078)
- 理论(22027)
- 易(21428)
- 务(20627)
- 财务(20534)
- 财务管理(20481)
- 银(19521)
- 和(19482)
- 银行(19454)
- 企业财务(19320)
- 环境(18645)
- 融(18483)
- 机构
- 学院(443565)
- 大学(442310)
- 济(169181)
- 管理(168616)
- 经济(165097)
- 研究(148136)
- 理学(145509)
- 理学院(143800)
- 管理学(140983)
- 管理学院(140197)
- 中国(109499)
- 科学(96224)
- 京(94692)
- 财(79186)
- 农(78451)
- 所(76918)
- 研究所(70109)
- 业大(69686)
- 中心(67815)
- 江(67632)
- 财经(63225)
- 农业(61865)
- 范(60218)
- 师范(59559)
- 北京(59512)
- 经(57188)
- 州(54513)
- 院(53781)
- 经济学(50600)
- 技术(50160)
- 基金
- 项目(299981)
- 科学(232963)
- 研究(217230)
- 基金(213635)
- 家(187511)
- 国家(185928)
- 科学基金(157517)
- 社会(132705)
- 社会科(125431)
- 社会科学(125399)
- 省(119637)
- 基金项目(113407)
- 自然(104032)
- 自然科(101528)
- 自然科学(101496)
- 教育(101468)
- 划(100630)
- 自然科学基金(99657)
- 编号(90518)
- 资助(88596)
- 成果(74020)
- 重点(67883)
- 部(65266)
- 发(64015)
- 课题(63349)
- 创(61707)
- 科研(57791)
- 创新(57617)
- 大学(55622)
- 计划(55127)
- 期刊
- 济(186971)
- 经济(186971)
- 研究(126834)
- 中国(87214)
- 学报(76181)
- 农(70576)
- 科学(67091)
- 财(62099)
- 管理(58838)
- 大学(56034)
- 教育(54990)
- 学学(52623)
- 农业(48187)
- 技术(39428)
- 融(36342)
- 金融(36342)
- 业经(31959)
- 财经(30201)
- 经济研究(29602)
- 经(25828)
- 业(25073)
- 问题(24211)
- 图书(24165)
- 版(22397)
- 科技(21035)
- 技术经济(21008)
- 理论(20458)
- 商业(20295)
- 资源(19217)
- 统计(19214)
共检索到645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文君 张彦通
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具有学术性和精神性两个特点。不同于"主体—客体"主体性思维方式产生的占有性主体人格以及工具性行为,主体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理解以及共生共享。基于主体间性的导师与研究生交往,无论是在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方面还是研究生的精神成长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都会产生相应的德育效应。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导师与研究生交往 德育效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颜炳乾
"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v)最早由20世纪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笛卡尔的沉思》中提出,后经哈贝马斯、海德格尔、赫勒等学者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哲学的主要形态。"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图景,对创新德育思维,拓展德育模式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德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耿光连 王先山
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起着关键作用。但在现阶段,研究生导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通过对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的调查,分析了研究生导师队伍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队伍 创新能力建设 山东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姗 胡仁东
介绍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三种关系:导学说、功利说、放羊说,认为导生之间利益与价值取向的冲突,使两者之间产生一种博弈关系。从博弈论的视角考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发现导生之间存在着双方互相合作、导师合作—研究生不合作、研究生合作—导师不合作、双方互不合作四种策略组合。指出导生关系走出困境的对策在于:导师以非权力性影响力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高校以导师制度完善督促导师履行职责;导生以平等对话机制促进双方互信合作。
关键词:
博弈论 师生关系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绪本 向玉凡
研究生作为非正式或正式的科学共同体成员,应严格遵守包括法律法规、学校相关条例和科学研究等不同层次的学术道德规范。默顿提出的科学研究基本规范适用于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其中,"普遍主义"体现在研究成果评判中;"公有性"要求研究生对已有研究成果优先权的尊重;"无私利性"强调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拓展;"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注重研究生批判精神的培养。将失范行为原因分为两类,并提出加强科学精神培养、学术水平评价标准多元化和导师进一步规范自身学术行为等建议。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研究生 学术道德规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爱旭 刘兴顺 魏建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21世纪人类的交往实践格局 ,呼唤类主体的出现。类主体是 2 1世纪教育所要培养的目标。类主体不同于个人主体 ,个人主体的主体性表现为一种以占有为目的的单子式主体性 ,类主体表现为以存在为目的的主体间性。前者的产生诉诸于主—客二分模式 ,后者的产生诉诸于主—主交往模式。当今研究主体教育 ,必须明确培养学生的主体间性 ,同时用交往的精神审视和改造现代教育
关键词:
主体 主体间性 交往 教育交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国宏 冯阳
提出研究生导师的"四位一体"式指导能力发展路径:一是"明方向"——认识层面以明确指导目标与指导职责为起点;二是"重设计"——规划层面以加强对指导工作系统设计为基础;三是"晓重点"——实践层面以做好研究生指导重点工作为关键;四是"勤反思"——效果层面以强化评价改进与终身学习为助力。基于此发展路径,研究生导师有望更为有效地设计出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并实施相应的指导行为,能够有意识地反思指导效果、改进指导策略、积极投入终身学习,着力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以促进研究生指导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四位一体 指导质量 路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卫荣
分析了导师的德育职责,通过调查了解了导师德育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导师德育工作的重点及德育工作的路径与方法,提出了完善导师德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德育 “首要责任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欣兰 刘鸿 肖云龙
认为防止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偏离和培养质量问题的出现,需要构建新型的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关系,实现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的四大转变,即在工具性交往、组织性交往、师徒性交往和传承性交往的基础上实现目的性交往、心灵性交往、研究性交往和团队性交往。
关键词:
导师 研究生 交往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志刚
传统德育教学话语体系对于话语描述的忽视消解了教师的话语力量,使其陷于悖论性的话语困境。现代生命哲学重心在于促使德育话语在批判性、反思性和引导性方面转变,通过哲学属性话语范畴的描述性挖掘,不断完善德育教学话语逻辑架构意义生成与路径创新。
关键词:
德育教学 话语范畴 路径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运峰 徐明伟 张屹
基于对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风险的识别与预估,分析了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风险的几方面原因,并从这些原因入手,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及控制策略。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研究生导师 风险管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谭源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高校是创新的重要基地,研究生导师则是高校创新型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研究生导师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推动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而目前影响研究生导师创新能力的因素不仅与个人的创新意识等主观因素有关,而且还与学术管理机制等客观因素关系密切。笔者就这些影响因素做一简要探析。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子辰 沈满洪
研究生德育导师制度是浙江大学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一个创新。本文阐述了研究生德育导师制度的创设背景和基本规则,总结了研究生德育导师制度实施以来的主要成效,提出了继续完善研究生德育导师制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方裕 唐书怡
文章分析了高校网络德育的现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从公民教育的视角来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在工作中促进公民教育和高校网络德育的有机"融合",在"融合"中增强实效性。
关键词:
公民教育 网络德育 高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