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2)
2023(11715)
2022(9810)
2021(9288)
2020(7594)
2019(16777)
2018(17046)
2017(31109)
2016(17103)
2015(19152)
2014(18752)
2013(18030)
2012(16236)
2011(14758)
2010(15033)
2009(13927)
2008(13383)
2007(12335)
2006(11033)
2005(9731)
作者
(46292)
(38910)
(38679)
(37121)
(24218)
(18746)
(17501)
(15177)
(14715)
(14028)
(13429)
(12927)
(12399)
(12225)
(12140)
(12016)
(11706)
(11370)
(11121)
(10987)
(9790)
(9647)
(9416)
(9248)
(9038)
(8798)
(8661)
(8486)
(8026)
(7849)
学科
(57552)
经济(57471)
(51465)
(46214)
管理(44265)
(31254)
企业(31254)
农业(30749)
(21745)
税收(20301)
(20136)
(19548)
业经(19381)
中国(18292)
方法(16775)
(16027)
数学(13371)
数学方法(13191)
地方(12861)
(12714)
(12569)
理论(11536)
(11266)
贸易(11258)
(10965)
(10946)
银行(10923)
(10787)
农业经济(10576)
(10515)
机构
学院(230573)
大学(220420)
(87812)
经济(85723)
管理(82822)
研究(75300)
理学(70574)
理学院(69805)
管理学(68484)
管理学院(68072)
中国(60203)
(57146)
(47245)
科学(46404)
(45884)
农业(43756)
业大(39254)
(38437)
(38411)
中心(36066)
财经(34745)
研究所(33942)
(31357)
(30596)
师范(30268)
(30149)
(28723)
北京(28025)
农业大学(27189)
技术(26967)
基金
项目(146769)
研究(115013)
科学(114064)
基金(102148)
(88333)
国家(87417)
科学基金(74226)
社会(70709)
社会科(66227)
社会科学(66212)
(60785)
基金项目(53566)
教育(52468)
编号(51880)
(48992)
自然(45137)
自然科(44052)
自然科学(44040)
自然科学基金(43222)
成果(42655)
资助(39819)
课题(35151)
(33104)
重点(32846)
(32150)
(31577)
(31395)
(31247)
(29884)
(29632)
期刊
(110530)
经济(110530)
研究(71325)
(61135)
中国(54084)
农业(40971)
(37125)
学报(36884)
教育(32441)
科学(31753)
大学(28291)
管理(27153)
学学(26689)
业经(25441)
(23458)
金融(23458)
技术(20341)
(19342)
(16753)
财经(15704)
(15645)
经济研究(15434)
问题(14920)
农村(14399)
(14399)
农业经济(14189)
(13951)
税务(13889)
(13520)
世界(11488)
共检索到363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邹勇文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如何认清农民本质特征和作用等方面,当前学界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也成为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理论界和实践中对农民认识偏见的基础上,提出农民主体是一个多元化的组合体,并结合对农民及农民主体的新内涵与表现形式,试图重新审视农民及其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涛  严加银  
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是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前提,也是乡镇政府在"后税费时代"职能转变过程中的导航标。乡镇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应明确自身定位,以还原农民话语权、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农村法治建设,为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丽芹  杨萱  
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尽管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相应有所增长,但并没有表现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没有消除。因此,必须从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着手,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建军  
取消农业税以后,乡村两级组织由于制度性权力的弱化以及财政的困难,乡村关系在形式上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但是由于"压力型体制"的存在,乡镇政权仍然能够通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手段直接或间接支配村级组织,税费改革前形成的事实上的乡村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更讲策略,更加隐蔽、间接而已。村民自治任重道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铁军  
本文认为,农村税费改革的政治意义大于其经济作用,是有利于农民休养生息和基层稳定的关键性措施,但各地方在贯彻中央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期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有的地方出台“过头”政策,有些乡村累积债务包袱沉重,有些地方出现“组织空白”和“制度空白”等。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农村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需要采取与税费改革相配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财税、金融和社保方面的改革等。本文秉承作者一贯的观点——“三农”问题是宏观问题,提出了若干有见地、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永波  和文超  李霞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时期下,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矛盾日趋显性化和复杂化。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基于主体视角,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进行系统梳理和探究,分析其运作特点和劣势所在。最后进行总结与展望,点明新常态下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和协调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树春  马元  
本文在以往农地制度变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重新归纳了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领导与农户的效用目标及约束条件,对于更高效用目标的追求导致二者在农地市场中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代理人的村领导在体现农户集体意愿的决策集合中进行农地制度选择,最终形成的农地制度安排实现了农户集体意愿与村领导的动态利益均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智强  
以"汲取"为中心的行政内容造成了乡镇政府角色的扭曲,"后税费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以"汲取"为中心的行政内容已经逐步失去了原有的合法依据,"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成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服务型"乡镇政府应该是惠农政府、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宽裕政府和法治政府,围绕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完成是当前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的重点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宇  
本文阐述了后税费时代林业部门的资金困境与现实选择,认为行政体制改革滞后、财政体制不完善与政府公共支出缺位是林业部门资金困境的瓶颈,提出应从公共财政改革角度出发,完善公共财政对林业部门的支出体系,转变林业部门的运行经费安排和林业管理方式,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化解林业部门机构臃肿和人员超编的压力等进一步改革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邵祥东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基层民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文章探讨了"后税费时代"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涛  
目前,各地推行的乡镇机构改革,主要是基于财政压力,以"减人减事减支"为主要目的。这种以"减负"为主要导向的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人员精简不合理、财政继续恶化、职能没有根本转变、配套改革没有跟上等问题。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应该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导向,根据对乡镇机构功能的实际需要合理分流人员;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推行"省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机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浩杰  王征兵  李嘉晓  
通过对海阳市留格镇的调查,发现农业免税后村干部职能重点较免税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村民还是村干部都对免税后村干部职能有了新的要求和认识。对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增收致富职能是村民和村干部都希望的,但是该职能不宜再作为对村干部的硬性要求及其职能重点,"后税费时代"村干部的职能重点应当转向公共事业服务职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云婷  
后税费时代的国家体制从汲取型向给予型转变,表现为对乡村公共资源输入的政策调整,资源输入后的乡村基层治理有效性引发学界广泛关注。主流研究从乡村精英这一主体分析视角来探究后税费时代乡村基层治理困境,经历了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再复归单一中心的主体拓展格局,存在治理主体分析的去道德化、治理主体研究叙事的宏观化、治理主体研究场域的“国家回嵌”的三维变化。随着“治理规则”研究议题的引入与扩张,以治理规则为切入点来把握乡村基层治理样态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嬗变由此凸显:从“主体分析”到“规则研究”。后税费时代乡村基层治理研究从“主体分析”演变历程切入,进而探讨“规则研究”的兴起及其与“主体分析”存在的逻辑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吕德文  
《南方周末》2007年9月20日以"中国基层政权面临历史性变革"为题深入报道了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生存状况。从这篇报道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学界还是政策部门,以及实际工作者,都对当前农村基层政权的生存状况持谨慎的态度,农村基层政权的职能并没有如改革初衷,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有力组织者和推动者。各方面,甚至曾经观点迥异的各方,竟然持如此高度一致的看法,似乎与多年前关于基层政权何去何从的争论大相径庭。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东宁  侯军岐  
随着全部减免农业税试点范围的扩大,欠发达地区迎来“后税费时代”已成必然,但“后税费时代”孕育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和产生一系列问题。而对于问题的解决,本文认为,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行事,追求质量、进度和成本的有机统一,以保证“后税费时代”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