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2)
2023(8767)
2022(7261)
2021(7074)
2020(5741)
2019(13005)
2018(13094)
2017(23943)
2016(13925)
2015(15558)
2014(15913)
2013(15247)
2012(14241)
2011(12752)
2010(13264)
2009(12118)
2008(12532)
2007(11558)
2006(10221)
2005(9396)
作者
(41732)
(34596)
(34094)
(32716)
(22161)
(16450)
(15669)
(13460)
(13117)
(12616)
(11991)
(11828)
(11357)
(11193)
(11067)
(10429)
(10381)
(10362)
(10209)
(9866)
(8797)
(8705)
(8519)
(8079)
(8065)
(7961)
(7668)
(7550)
(7259)
(7204)
学科
管理(46600)
(42524)
经济(42436)
(39048)
(34723)
企业(34723)
方法(17510)
(16163)
(14179)
(13579)
数学(13168)
数学方法(12928)
中国(12727)
(12722)
理论(12252)
业经(11250)
(10824)
财务(10780)
财务管理(10752)
(10722)
银行(10684)
(10367)
企业财务(10260)
(10129)
(9566)
金融(9558)
(8884)
(8709)
(8622)
农业(8154)
机构
大学(192217)
学院(190477)
管理(70197)
研究(67277)
(66071)
经济(64143)
理学(57942)
理学院(57123)
管理学(55994)
管理学院(55579)
中国(53166)
科学(43879)
(42635)
(37399)
(36498)
(35798)
研究所(32583)
(32364)
中心(31180)
业大(30014)
农业(29598)
财经(27219)
(27074)
北京(26668)
师范(26663)
(25772)
(24648)
(24460)
技术(24060)
(23487)
基金
项目(122970)
科学(94916)
研究(88619)
基金(86853)
(77679)
国家(77009)
科学基金(64188)
社会(52463)
社会科(49387)
社会科学(49371)
(48794)
基金项目(45256)
教育(43176)
自然(42881)
(41929)
自然科(41869)
自然科学(41850)
自然科学基金(41123)
编号(36298)
资助(35934)
成果(32166)
重点(28440)
课题(27055)
(27017)
(25475)
(24992)
(24351)
创新(23821)
科研(23494)
计划(23303)
期刊
(80293)
经济(80293)
研究(55581)
中国(47737)
学报(36027)
(34165)
科学(31494)
(31476)
管理(30660)
教育(30002)
大学(26589)
学学(24695)
农业(22745)
(20273)
金融(20273)
技术(18086)
(14083)
财经(13738)
业经(12265)
(11829)
图书(11530)
(11454)
经济研究(11306)
问题(9698)
业大(9573)
职业(9277)
会计(9096)
财会(8916)
(8886)
论坛(8886)
共检索到304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君卿  王鉴忠  
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是能动的主体。人的肉体可以消灭,但人的自由本性即主体性不可剥夺。主体性是一把双刃剑,能否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主要取决于组织制度的公平性和组织结构、性质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反之,主体性就会对组织采取报复行为。管理的历史本质上是一部人的主体性与组织博弈的历史。本文通过主体性与组织博弈的根源、机理、内容、方式和后果的探析,揭示了管理实践的新要求:心理革命、制度公平、组织创新,培育人的"类主体性"。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孔易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芳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目前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则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高职思政课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调研结果,以学生主体性原理为基础,从主题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式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方面的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斌  孔燕  
新冠疫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负效应会引起人们对技术副作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担忧,表现为新冠疫苗技术恐惧。目前较为缺乏对疫苗技术恐惧的实证分析,特别是对技术恐惧中人的主体性特征解析。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技术恐惧的3个主体性担忧出发,对新冠疫苗技术恐惧的主体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评估新冠疫苗技术恐惧的主体性程度,比较性别、婚姻、居住地、职业、疫情暴露程度和接种状态等主体性差异,发现女性、未婚、乡村、教师和学生是技术恐惧高发的主体性特征关键词,并受到是否接种疫苗的影响。最后从内容、对象和方法3个方面讨论技术恐惧实证研究带来的启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魏戈  陈向明  
在一套"投入—产出"的数据逻辑之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成功叙事遮蔽了教师的主体性。教师主体性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决策和行动中,需要借助他们的实践性知识得以表达。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正在于促使教师主体性的浮现,从而唤醒教师发展的潜在本质。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主体性的表达媒介,因其意向性、伦理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能够帮助教师在稀疏平常的工作中创造教育性事件,彰显其教育性意义。基于来自一线教师的案例分析发现,具有教育性意义的实践性知识与教师的主体性一体两面,二者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相互转化、彼此促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洪   吕一雷   陈蕊  
伴随政策出发点和实践落脚点由“理论思政”向“实践思政”的转变,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备受关注和重视,承载着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基于此,文章从实践育人蕴含的主体性出发,厘清主体性转化机制的参与要素,并将其作为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参照系形成理论依据。借助获取的一手调研数据,探讨了高校实践育人中大学生主体性建设的阻滞因素,最后围绕主体协同机制、资源匹配机制、结构嵌套机制三方面,提出构建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设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应飚  吕春凤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主体性教育的目的;高校主体性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主体性观念树立、大学生个性教育、高校主体性教学、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交往、高校主体性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笔者系统地论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成有信  褚洪启  黄崴  田慧生  陈建翔  
从本期起,本刊开辟“博士论坛”专栏,作为中青年博士和在读博士生进行教育问题研讨的学术园地。本专栏将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依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学术讨论,重点研讨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深层次的教育理论问题。本期发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孙喜亭教授和成有信教授所主持的“教育学博士论坛”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摘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广其  
农户合作:农业组织化的主体性选择朱广其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手段和农艺技术体系的现代化过程,同时也是支撑农业生产运行的组织载体的创新、补充过程,相对于土地、资本、劳动要素,组织是一个补充物而不是替代物,组织的原始与落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迟滞的重要原因。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胡立耘  
在传统的信息组织中,从理论到实践都十分强调信息组织者的主体观念,其信息产品往往体现信息组织者的某种意旨。现代信息组织者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中,由于工具理性、商业理性的盛行而逐步丧失了主体性。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组织者与信息生产者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对于信息用户构建知识系统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认识与重构信息组织者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昌瑞  
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一段精采的论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依据哲学发展的历史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为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农村社区是新时期深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抓手和重要阵地。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变迁属于政府主导的规划型变迁,村庄集聚提升和农民集中居住导致文化空间“脱嵌”,传统村落文化模式及其再生产机制难以为继;生活方式市民化转型引发多元化、个性化文化诉求,与供给侧“文化输血”单一模式形成结构性矛盾;长期处于文化供需结构失衡将诱发社区文化主体性阙如并导致文化秩序重建困境。采用文化主体性理论视角,构建“空间-主体-要素-机制”四位一体分析框架,并基于J省N市的实证经验,阐释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新时期深入实施文化强国和文化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主体性重建,一方面,要聚焦“农转居”后不同文化主体的多元化诉求,有效激活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孝道文化、睦邻文化等内生要素禀赋,尤其要充分挖掘传统优秀文化要素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价值;另一方面,要创新市场化、社会化、自治化等机制协同重建模式,实现经济回报、精神褒奖、情感慰藉、价值追求等多重文化秩序重建效用最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为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农村社区是新时期深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抓手和重要阵地。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变迁属于政府主导的规划型变迁,村庄集聚提升和农民集中居住导致文化空间“脱嵌”,传统村落文化模式及其再生产机制难以为继;生活方式市民化转型引发多元化、个性化文化诉求,与供给侧“文化输血”单一模式形成结构性矛盾;长期处于文化供需结构失衡将诱发社区文化主体性阙如并导致文化秩序重建困境。采用文化主体性理论视角,构建“空间-主体-要素-机制”四位一体分析框架,并基于J省N市的实证经验,阐释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新时期深入实施文化强国和文化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主体性重建,一方面,要聚焦“农转居”后不同文化主体的多元化诉求,有效激活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孝道文化、睦邻文化等内生要素禀赋,尤其要充分挖掘传统优秀文化要素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价值;另一方面,要创新市场化、社会化、自治化等机制协同重建模式,实现经济回报、精神褒奖、情感慰藉、价值追求等多重文化秩序重建效用最优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蕾  桑雷  
美国教师"赋权增能"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强调的是教师"权"与"能"的相互统一。作为校本管理的一种积极回应,教师"赋权增能"有助于进一步理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的权力关系,优化学校治理环境和结构,唤醒教师参与管理决策的责任和义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最终指向学校和教师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和学新  
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与教学设计●和学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建构具有主体性的人。近几年主体教育在我国的勃兴是对当前社会巨大转折的呼应。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和重心,因此,应根据人的主体的生成机制来设计和规范教学,促进学生主体的构建和完善。一、活动是人的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