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90)
- 2023(16994)
- 2022(14300)
- 2021(13291)
- 2020(11155)
- 2019(25926)
- 2018(25252)
- 2017(48173)
- 2016(26049)
- 2015(29739)
- 2014(29747)
- 2013(29625)
- 2012(28249)
- 2011(25748)
- 2010(26071)
- 2009(24188)
- 2008(24253)
- 2007(21763)
- 2006(19222)
- 2005(17803)
- 学科
- 济(119862)
- 经济(119735)
- 管理(71152)
- 业(67820)
- 企(53150)
- 企业(53150)
- 方法(49510)
- 数学(43385)
- 数学方法(42995)
- 中国(36803)
- 农(32457)
- 财(28246)
- 地方(27090)
- 业经(24652)
- 制(23938)
- 贸(23851)
- 贸易(23830)
- 学(23640)
- 易(23072)
- 农业(21302)
- 银(21187)
- 融(21179)
- 金融(21171)
- 银行(21147)
- 行(20441)
- 理论(17032)
- 和(16905)
- 环境(16799)
- 体(16793)
- 务(16190)
- 机构
- 大学(381776)
- 学院(379286)
- 济(165416)
- 经济(162113)
- 管理(139992)
- 研究(139126)
- 理学(118626)
- 理学院(117236)
- 管理学(115223)
- 管理学院(114507)
- 中国(108664)
- 京(82890)
- 科学(81291)
- 财(77987)
- 所(71317)
- 农(65441)
- 研究所(63970)
- 中心(63115)
- 财经(60928)
- 江(58543)
- 经(55402)
- 业大(53526)
- 北京(53438)
- 经济学(52195)
- 范(51587)
- 农业(51138)
- 师范(51080)
- 院(49605)
- 经济学院(47029)
- 州(46356)
- 基金
- 项目(242382)
- 科学(191149)
- 研究(179452)
- 基金(176542)
- 家(153624)
- 国家(152326)
- 科学基金(129474)
- 社会(115524)
- 社会科(109493)
- 社会科学(109462)
- 省(92783)
- 基金项目(91629)
- 教育(82917)
- 自然(80704)
- 划(79013)
- 自然科(78916)
- 自然科学(78891)
- 自然科学基金(77515)
- 资助(73390)
- 编号(72048)
- 成果(60507)
- 发(56179)
- 部(55237)
- 重点(55192)
- 课题(51264)
- 创(49995)
- 国家社会(48595)
- 教育部(47603)
- 创新(46820)
- 科研(45996)
- 期刊
- 济(189451)
- 经济(189451)
- 研究(121735)
- 中国(84484)
- 农(60642)
- 财(60123)
- 学报(59374)
- 科学(54782)
- 管理(53055)
- 教育(45260)
- 大学(45097)
- 融(42828)
- 金融(42828)
- 学学(42011)
- 农业(40660)
- 技术(32549)
- 经济研究(31720)
- 财经(31391)
- 业经(30119)
- 经(27104)
- 问题(25270)
- 贸(22976)
- 业(22669)
- 国际(20333)
- 世界(19694)
- 技术经济(19309)
- 统计(19009)
- 图书(18194)
- 版(17663)
- 理论(17522)
共检索到598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邱东 陈梦根
本文首先提出经济主体结构假说 ,认为经济结构从内涵上应该既包括客体结构又包括主体结构。在这一范畴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经济主体的归位过程。根据经济主体结构的思想 ,本文提出了社会经济秩序从功能角度划分为3个层次的观点 ,并指出 ,经济主体归位同时也就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秩序的重构。中国证券市场正是适应于这种经济主体归位和秩序重构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和演进变迁的。依据经济主体归位的理论和分析思路 ,顺应中国经济主体归位与秩序重构的演变趋势与现实要求 ,我们推动证券市场下一步发展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进一步明确证券市场各参与者的经济主体地位 ,消除传统计划体制...
关键词:
经济主体归位 秩序重构 证券市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达铭 汪丹丹 孙刚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各个利益主体的行为与市场秩序形成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如何形成良好市场秩序提出了行为建议。
关键词:
利益主体 证券市场 秩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邱华炳 庞任平
本文从交易主体、交易工具、交易制度、交易场所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非市场化交易秩序及其影响 ,对这四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是我国证券市场适应WTO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
证券市场 交易秩序 WTO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湘豫 李华中
中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数量关系如何 ?中国证券市场如何定位 ?本文设计用时间序列滞后相关性分析、协整分析、因果关系分析等统计方法 ,从数量上确定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根据结果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真真,周焯华
本文构建了投资者与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包括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说明在非有效的市场环境下,政府不应过度利用政策引导市场,而应保持政策的动态一致性;投资者可以根据政策性质来反向推断市场走势。若投资者能事先发现政策信号,就能够获得更大来自股价异常波动带来的收益。
关键词:
过度反应 价格反向修正 动态博弈模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中央对股市的政策调控,目标是要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以防止资本市场出现过热。由于这些政策目前尚处在开始实施阶段,所以效果还不明显。但一旦实施到位,证券市场将会出现较大的结构性调整。未来央行采取的利率政策和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虚拟经济过热将会直接导致实体经济过热,因此,政府决策部门不仅要以CPI作为调控经济的目标,还要监控资产市场的变化情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建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进程中也充满着矛盾和困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决策者对证券市场发展方向的态度,制约着决策者对证券市场发展策略的选择,进而最终决定中国证券市场的命运。因此,必须从中国特色和国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保国 甘茂智
本文考虑到条件异方差对分散度检验的影响,对传统分散度检验统计量做出了改进,并在全市场范围内进行了羊群效应检验。实证结果证明这种改进对于提高分散度检验的有效性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条件异方差 证券市场 羊群效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聪 段西军
本文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证券市场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分析发现,居民持股数量的增加及股票价格的上涨导致就业和GNP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还引起物价的上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股价指数与物价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证券市场可以提前预测物价的走向,但是这种相关性还不高,表明股价信息的有效性有待提高。此外,本文还具体分析了证券市场筹资额对GNP的边际贡献。
关键词:
证券市场 经济增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沈虹
文章在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下一轮流动性黑洞爆发可能性的思考。首先,结合正反馈交易和多重均衡理论探究了证券价格不连续运动的特点以及流动性黑洞形成的内在机理;其次,构建了包含价格变动和交易头寸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以中国上证A股市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自2008年以来,国内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正反馈效应,这使流动性黑洞的爆发成为可能。上述结论为预测及防范流动性黑洞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贺显南
中国证券市场正处于重大转折时期。把握证券市场的发展演变趋势,需要对影响当前市场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如国有股减持、企业债券市场、创业板市场、做空机制、QDII等进行深入研究。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变革和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
关键词:
中国 证券市场 问题 创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证券市场发展与宏观金融调控——日本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及其反思巴曙松近年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时至今日,日本可以说依然挣扎在泡沫经济破灭的阴影里不能自拔。这引起了国际金融界对日本证券市场及其发展历程的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戴文华 夏峰
中国证券市场已走过20多年,总市值从1993年0.37万亿人民币,约占当年GDP3.14万亿的10%,到2013年10月31日的27万亿,约占2012年GDP52万亿的52%。高速增长的总市值、上市公司家数、融资额、无纸化/电子化、交易量等指标背后也始终伴随着"政策市"、"圈钱市"、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与实体经济脱节、市场操纵、投机违法、公司行为不轨等诟病。本文全方位地分析证券市场20年的发展历史,思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完善证券市场,并从尽可能多的社会发展要素历史地、客观地挖掘背景因素,找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些特殊规律,进而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瑞元 谢国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