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4)
- 2023(12855)
- 2022(11288)
- 2021(10737)
- 2020(8934)
- 2019(20542)
- 2018(20652)
- 2017(39820)
- 2016(22096)
- 2015(24828)
- 2014(25132)
- 2013(24305)
- 2012(22576)
- 2011(20286)
- 2010(20425)
- 2009(18600)
- 2008(17927)
- 2007(15743)
- 2006(13871)
- 2005(12150)
- 学科
- 济(80686)
- 经济(80583)
- 管理(62542)
- 业(57288)
- 企(47332)
- 企业(47332)
- 方法(35268)
- 数学(30234)
- 数学方法(29817)
- 农(23827)
- 中国(22131)
- 财(21475)
- 学(20162)
- 地方(18914)
- 业经(18012)
- 制(16780)
- 农业(15496)
- 贸(15320)
- 贸易(15313)
- 理论(15065)
- 易(14854)
- 和(13662)
- 策(13547)
- 银(13341)
- 银行(13293)
- 环境(13229)
- 务(13027)
- 财务(12951)
- 财务管理(12926)
- 技术(12872)
- 机构
- 学院(305413)
- 大学(304867)
- 管理(120655)
- 济(115835)
- 经济(112978)
- 研究(105374)
- 理学(103870)
- 理学院(102666)
- 管理学(100860)
- 管理学院(100307)
- 中国(77476)
- 科学(67355)
- 京(65841)
- 财(54632)
- 所(53562)
- 农(52479)
- 研究所(48938)
- 业大(47436)
- 中心(47400)
- 江(45810)
- 财经(42925)
- 北京(41778)
- 范(41777)
- 师范(41357)
- 农业(41121)
- 院(39050)
- 经(38942)
- 州(36989)
- 技术(34447)
- 师范大学(33139)
- 基金
- 项目(210650)
- 科学(164107)
- 研究(155082)
- 基金(150101)
- 家(131407)
- 国家(130267)
- 科学基金(110670)
- 社会(93728)
- 社会科(88552)
- 社会科学(88531)
- 省(82986)
- 基金项目(79641)
- 自然(73325)
- 自然科(71511)
- 自然科学(71492)
- 教育(71153)
- 划(70487)
- 自然科学基金(70164)
- 编号(65022)
- 资助(62100)
- 成果(53760)
- 重点(47124)
- 部(45654)
- 课题(45389)
- 发(44995)
- 创(43359)
- 创新(40353)
- 科研(39935)
- 项目编号(39681)
- 大学(38670)
- 期刊
- 济(129648)
- 经济(129648)
- 研究(90801)
- 中国(59507)
- 学报(50406)
- 农(47758)
- 科学(45707)
- 管理(43792)
- 财(39933)
- 教育(38878)
- 大学(37354)
- 学学(35043)
- 农业(33057)
- 融(26988)
- 金融(26988)
- 技术(26418)
- 业经(22085)
- 经济研究(19892)
- 财经(19824)
- 图书(17365)
- 经(16791)
- 问题(16728)
- 业(16532)
- 科技(15301)
- 理论(15165)
- 版(14281)
- 实践(14094)
- 践(14094)
- 现代(13967)
- 技术经济(13713)
共检索到450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黎明
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是政府推进引导市场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关键。只有当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形成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体系,实现配套政策系统功能最优,才能又好又快地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深刻理解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合理分工的内在基础,明确不同配套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明确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间相互关联的纽带,是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系统构成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配套政策 系统构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培坤 王勤耕
在分析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需求的基础上,从环境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保障三个层面构建了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体系框架。初步确立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宏观目标及微观目标;重点研究了环境准入、污染控制、生态补偿、环境经济等政策措施;从环保绩效考核、环境信息公开、资金保障、法律保障等方面探讨了政策保障体系。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以为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化楠 接玉梅
主体功能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并发挥相应效应需要一套完整的配套保障机制,这些保障措施贯穿于主体功能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各个环节中,是构建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从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和政策保障三个层面构建主体功能区流域生态补偿的配套保障机制。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流域生态补偿 保障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勇 李缙
依据国内外主体功能区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考虑到农垦团场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特殊重要作用,文章提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疆垦区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是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屯垦、维稳、戍边三大能力;配套政策要围绕着有利于尽快建设城镇型团场、有利于人口集聚和留守、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来制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勇
产业政策配套体系是一系列调控政策和手段的集合,具有综合性和干预性的特征。在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和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背景下,为更好地适应科学发展观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耀辉 尹硕
全球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约束。面对国际资源环境的挑战,我国有必要实施国家层面的"资源立国"战略,以此来增强新形势下的国家竞争优势。资源立国是指国家通过掌握资源主动权,以此形成国家战略能力、重构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通过战略行动的协调运行形成以资源为核心的国家发展保证系统。资源立国战略由资源创新、资源储备、资源控制、资源节约四个子战略行动构成,四种资源战略行动需要与现代产业体系配套,以投入、政策和新型国家能力为保障,构建节约导向下的资源立国战略协调体系。
关键词:
资源战略 资源节约 资源立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黎明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思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需要用土地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和开发行为。文章以相关政策文献为依据,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内涵和功能,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选择,以期为国家、省区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宏观土地政策 微观土地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淮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体系的综合配套与重点思路陈淮一、政策体系综合配套的必要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政策。但这些政策往往侧重于某个方面,相互协调配套性差。现在看来,解决老基地改造问题,要注重政策体系的综合配套,要把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定祥 李虹
该文认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而且是缓解我国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时,不仅需要政府在公益性农业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而且政府还应当制定诱导性的政策措施,激励市场机制在经营性农业服务体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该文首先探讨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特征,然后论证了政府和市场机制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效率及其作用失灵,在此基础上,该文界定了政府和市场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行为边界和分工耦合机制,最后提出了使市场激励机制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发挥作用应如何设计相应的政策组合的设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再进 方衍 田德录
政策评估是促进政策实施、提高政策效果的一个重要管理环节。本文基于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方法、国外科技创新政策评估实践等方面,阐述和分析《配套政策》评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并结合《配套政策》内容与特点,尝试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就该指标体系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政策 评估 指标体系 研究 应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功能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功能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杏梅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之一。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空间规划与建设,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此,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 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黎明
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配置政府掌握的经济资源,形成不同建设政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格局,是又好又快地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键。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供给和建设政策需求是一对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的范畴,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就是在政府政策供给主导下追求政策均衡的过程。本文在追踪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均衡研究的基本思路,初步构建了建设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均衡分析框架,并提出了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政策供给 政策需求 政策均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国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